- 75.50 KB
- 2022-07-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改革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摘要: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结合实践中写作教学举步维艰的处境,试图探讨一些合理可行的写作教学策略,以便尽快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关键词:写作;教学策略;研究;阅读;积累;评价;兴趣;实效;反馈。《全tl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部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事实上写作教学闲难重重,问题不断涌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困乏、思想僵化的现彖。学生的作文多缺乏真情实感。每节课只要教师读一个例文,学生的作文素材肯定和例文一样或相似,学生走不出思维的限制和羁绊。一、初中作文教学屮问题的原因初中作文教学缺乏或者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学校教育策略,教师的认识以及学生的特点都有直接的关系。(一)学校教育策略的疏漏初中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需要学习很多的科目。学生需要在不同的科目去分配时间,语文学习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容易的。所以,学校将教育的重点放置在数学和英语等重点科目±0学生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其他科目,经常忽视语文的学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包含了字词学习、句子学习、段落分析、文学常识以及文言文的学习等等内容。这些内容看上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校在安排学习的时候,自然将时间安排到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去。作文因为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学校也会忽视作文的教学安排。(二)教师的认识不足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基础知识非常明显的依托在我们的教材之中。而且考评的时候也非常明确考点。教师也会选择抓住这些实实在在的知识点。教师会主观地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教师忽视作文教学的话,学生自然也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三)学生的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感觉语文的学习内容和我们平时的说话相似,他们会片面的认为语文学习非常的简单。初中作文的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大多数学生觉得写60()字非常的困难。所以也会对作文的写作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认为自己写的东西老师也不会认真的看,所以也不肯在写作上花费时I'可。这些想法都表现了学生对作文写作的认识程度不深,所以他们也不会主动的去学习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于是,笔者对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从自身找原因,试图寻找一些解决作文教学尴尬的可行措施,以期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具体策略措施如下:一、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1I比纪,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所以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给学生速读、精读、略读等读书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随笔等。写作前翻翻这些资料,或许就有灵感了。或者对其中一些自己有感触的文字,与习作相关的文字,进行删减润色、灵活运用,学生写作也就不会困难重重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跳出传统的羁绊叶澜教授说,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要有内生力。阅读就在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是写作的基础。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釆用加强课外阅读,或者观看一些教学中推荐\n的阅读书目、影视剧的方式等。大量的阅读,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妈妈的手变粗糙了,她把光滑的手给了我”“春姑娘把小河的被子揭开了”“彩色的云朵”等富有孩子气息的天真调皮的语言,还是“黑暗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掩映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淹没了成千上万渺小的生命,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等富有哲理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也就不罕见了。二、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目前,许多学校教师的评语无外乎“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等大而空的语句。更有甚者不写评语,不仔细阅读学生的作文,只是扫一眼,文中的错别字病句能看到就划出来,看不到则一晃而过。因此也提不起学生修改作文、私下评比作文的热情,学生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好的评语可以让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加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的评语应该有真意,有自己对学生作文的真实见解。总之,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广泛:可以从音乐中获得灵感,从阅读中获得灵感,从生活场景屮体验,从广告屮求创新。写作需要智慧的教师,带领学生写下诗意幸福的文字,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百花园永保一双发现的眼睛。三、从写作过程提升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要提高初屮生作文水平,就需要从课堂上提髙学生的学习实效。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需要和很多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立足学生的写作过程,作文教学活动需要鼓励学生坚持积累。很多学生在提笔写作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语言组织不起来。这是因为学生的平时积累太少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同样耍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内,还要在课堂外。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在看到比较好的句子的时候就记录下来。在生活中有所感,所思的时候也可以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整理成自己的作文素材。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不光是在作文课堂教学屮,教师要督促学生多看、多写、多练。由此來鼓励学生的写作。从写作过程的角度来审视初中写作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找到相应的发展对策。在初屮语文作文教学屮,教师将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学生习作中寻找教育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后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的积累写作知识。这样,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下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四、指导具体我们的作文指导儿乎是一个套路:笼而统之。指导记事,写清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是重点,要写得具体些,怎么具体呢?就是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写出来。指导写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先写外貌特点,再写性格品质特点;重点要选择典型的事例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怎么写具体?就是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写出来。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一遇到写人记事,差不多都是这样几点似是而非、指导了也没多大作用的要点,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废话”。而针对一篇具体的作文,教师鲜有针对性的切实指导,没有就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作令人茅塞顿开的分析讲解、修改示范,没有相机传授简明而实用的写作技巧或原理。学生听与不听没有什么差别,也已经习以为常,你说你的,我写我的。曾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拿着自己四年级时写的同题作文“交差”,语文老师居然在班上作为范文朗读。这四年级的作文指导和六年级的作文指导有什么差异?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什么质的提高?儿乎是一笔糊涂账。根源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缺少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尚未明晰写作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关于观察、选材、谋篇布局及描写、抒情、对比、衬托、照应等诸多具体的写作方法、策略。对写作的技能技巧胸有成竹才能在教学时点石成金、游刃有余,而胸无点墨必然会老生常谈、\n捉襟见肘,甚至黔驴技穷。因此,改变我们自己,才能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好的语文教师,常常用50种办法来指导1个孩子,而不是用1种办法来指导50个孩子。有位老师说,作文指导难在每个孩子所写的内容不一样。同样记事,每个孩子记的事件不同,你的作文指导怎么能切中每个孩子的作文问题,满足每个孩子的作文需要呢?这看似一道难题。但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莫泊桑拜师》,福楼拜让莫泊桑站在自家门口观察路过的马车,并记录下来。连续看了三天,莫泊桑一无所获,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再次请教福楼拜。福楼拜说:“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的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让莫泊桑恍然大悟,经过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材料,笔下自然写出了很有文采的文字。其实,我们何不像福楼拜那样,针对每个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提问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地追问,让学生沿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逐层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具体方式、方法。学生在这么多问题的引领下,就会逐渐养成和老师一样的观察、思考方式和习惯,就会像老师那样地去看、去想、去写。“问题指导”,将作文的具体方法、策略融化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串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就是完成从写不好到写得好、从不会写到会写的发展过程。我曾经借用这个问题指导法,辅导过一个不会写作的学生,一连提了22个问题。那位学生按照我的问题,回答了22句话,而连起来的22句话,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当学生看到自己完成的作文,感到非常神奇。我告诉她:“作文,其实很简单,就像回答问题一样!”从此,这位学生就对自己不断地提问,作文越写越好。“问题指导”,实际上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作文思维路径,思维的改变必然带来作文的飞跃。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不断地提出需要思考与修改的问题,我们每个教师都可以做得到。与其把时间花在圈画学生的错别字和病句上,不如将精力集屮在对学生作文思维路径的指点上。一个孩子,只要经历那么几次具体的“问题指导”,他就能从中悟到作文的一些窍门。这比那些作文指导的“花架子”要有益得多!更可能的是,我们将犯有同样问题的学生归类指导,就能通过研究一个人,把握一类人,从而指导一批人。指导,只有为学生所需要,才产生真正的教学意义。五、读写结合有人说,学好语文的唯一秘诀是“多读多写”,仅此而已!此话指出了语文的读写能力是在读写实践当中形成和发展起來的,但也遮蔽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独特之处,与生活中的“读与写”的诸多不同。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我的书法好,是我在文革中写大字报写多了的缘故。那是启功先生自谦的说法,切不可当作练习书法的唯一秘诀。因为真正要练书法,还得要学习书法课程,学习I'可架结构、落款章法等书法专业知识,切不能依葫芦画瓢般暗自摸索。尽管多练也能找到一些书法的诀窍,也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来,但那纯粹靠自己的悟性,所花的时间就很漫长,而靠专业的指导、训练就能快速地入门。假如我们一味地让学生多读,而不讲读书的方法、耍诀,那么学生很可能读了很多书,但依然只会注意那些紧张的情节,不会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那么学生哪怕是天天写,也未必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被要求写口记,只写了三天,他就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也不知道如何去写,所以每天就写早上起来干什么;上午上了什么课,下午上了什么课;冋家吃饭、作业和睡觉。每天写的儿乎是同样的话,成了流水帐。既失去了FI记的意义,又失去了孩子对日记的兴趣、对作文的好感。可见,没有了“法”,多读、多写只具学习的形式,而无实质的意义。那么,读与写的“法”究竟在哪里?就在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里,尤其是关乎怎么写的问题,都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阅读文章的过程屮,不能仅仅关注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如此,就将阅\n读的目光聚焦在“写”上了。参悟到了文章那点点滴滴的写作方法和表达规律,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迁移、学会运用。比如学习了《月光曲》,作者用独特的联想将琴声的美妙描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联想法可以将无形的事物写得有形,将静止的场景写得有声有色。而学生作文中出现最多的毛病是不具体、不形象、不生动,选収一两篇典型的问题作文,让学生借鉴文中联想法进行修改,从中加深对联想的体会与运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阅读中的“写”,具有现场感:一是就文章小的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如对文章中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针对文章川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沿着文章的事件续写……由文章的思想内容触发学生更多、更有个性的理解,这是培养学生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二是迁移文章中的独特写法,进行片段练笔。有简单的直接模仿,也有运用多种写法的综合运用。这样的写作练习,由于有具体的范文和清晰的写法,学生模仿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课一得,要注重综合、内化,避免落入套路而走向模式化。这是发展学生怎么写的能力问题。语文课堂上可以有适当的片段练习。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描述优美的诗句,扩充文章的结尾,就文章中的某处空白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等。通过这些片段练习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有时间就写点,有想法就记下的好习惯。总之,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读”就是“吸收”,“写”就是“倾吐”,其实,“读”与“写”是一个整体,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一种最自然的读写状态。读中的写,更有方法、更有目标,因而夯实的是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写中的读,更有目的性,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没有阅读的作文课与没有作文的阅读课一样,都是不完整的语文课。六、及时反馈游戏总让游戏者乐此不疲,为什么呢?其中的一个秘密就是及时反馈。游戏者在游戏过程屮遭遇到失败,会马上得到失败原因的反馈,知道哪个地方有陷阱,哪个环节要加快速度,哪个时机要及时出击等。于是,他就能在第二次游戏时及时规避,改变战术,从而通关晋级。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会在反馈上严重滞后。周二作文课,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一篇自以为还不错的作文,交给了老师;第二天,学生满怀期望,心想老师会怎么评价我的作文呢?我会得个什么分数呢?可是老师只字不讲,因为老师还没有开始批改呢;第三天,学生巴望着老师讲评他的作文,老师还是没有讲,因为老师还没有批完呢;第四天,老师仍然没有讲,因为一个班级有几十篇作文,怎么可能一天就批完呢?第五、第六天,学生度过了一个愉快或不太愉快的周末,过了第七天,学生己经把上次作文的事忘得差不多了。突然,老师说“今天我们讲评上周的作文……”,这时学生已经丝毫没有什么激情了,草草看一眼分数或者等第,有的连老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都没有认真看一眼,更不用说老师所指出的问题和修改建议了。因为那个时候,学生作文的“火炉”已经熄火了,冰凉冰凉的了。于是,老师又重新开始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开始了又一次的作文征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対事物都有一个期待期,过了期待期就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好奇与向往,变得熟视无睹、漫不经心。学生刚写完作文,总是最想知道自己的作文成绩,最想知道老师的评价。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期望,就会降低学生的作文热情。事实上,我们常常以最快的速度在赶批作文,把作文本带回家批改是语文教师的常事。可是一个班级四、五十篇作文,甚至更多,没有三、四天时间是批不完的,因为我们还要完成其他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一个比较简便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对作文的期待与兴趣。学生完成作文的第二天,我随手挑一篇作文,在语文课上念上一段写得精彩的语句,作几句点评,然后让学生猜这是谁写的住作。学生纷纷猜测,最后老师念出那个学生的名字,全班鼓掌祝贺一分钟。那位学生有如此经历,何愁没有作文的热情?其他学生期待着下节课\n老师念到他的作文,所以整个一天都处在期待之中。第三天,我还是念一两篇,还是让学生猜一猜;第四天,还是如此C如此这般,学生一直期待下一次的惊喜,所以对这次作文始终保有一种强烈的期待。等到讲评的吋候,就分外认真,对老师的评价读得格外仔细。因为,他们都在相互比较,暗自较劲呢!改变一下评价的方式,保持学生对作文的“适当温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情感支持。经常“生炉子”,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忽冷忽热,最终会让作文远离孩子期待的视野。七、限时作文大凡人都有惰性,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往往会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刻钟似乎永远都做不完。学生作文,不严格训练,也容易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惯。我们在作文课上,讲的吋间多,学生独立写作的时间少。加上有的学生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到了下笔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冥思苦想,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犹如挤牙膏一样。这样作文又怎么能体会到其屮的快乐呢?写作心理学表明,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集中全部心智,迸发出最大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写作状态。而在作文教学屮,我采取一松一紧的策略,将学生调整到最佳的作文状态。在准备阶段,我和学生在轻松、诙谐的对话情景中,或欣赏、评论老师念的范文,或讨论写好这次作文的耍领、诀窍,或交流各自的素材、题目……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发现、肯定学生新颖的想法、巧妙的构思,通过恰当的点评,进一步提炼作文的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等。而到了动笔写作的时候,我往往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作文。一开始,学生磨磨蹭蹭,我就用对比激励法:“快的同学已经写了三行,慢的同学刚写了个题目!”学生马上动笔作文;写到中途,有些学生又开始发呆,我就及时作提示:“写不出的字,写不好的过渡,你就跳过去,写自己心里想写的话!”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作具体的辅导,有时其至可以为学生作点睛Z笔;临近结束,要提示那些已经写好的同学,及时默读修改,提示尚未完成的学生抓紧写作。学生经历这样的限时作文,常常会惊讶自己居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I'可内写出这么长的作文来!紧张的作文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获得一种“高峰体验”。而作文的内在动力,就源自学生这种积极的写作体验。限时作文,不但让学生习得一种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获得一种作文的内在动力。准备越充分,动笔时就更顺畅。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作文素材,我学期初就向学生公布这学期的作文题,并作详细的材料准备提示。学生可以提前写自己喜欢的作文题,可以就难写的作文题请教别人。如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就被激活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心里装着作文题,就养成了随时观察、随时发现、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有些本以为难写或者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作文题,会因特别的事件、特殊的经历得以迎刃而解。解除了一课写一文的束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无限的热情。课外的丰富,成就了课堂的精彩,学生在作文课上自然就能下笔成文,不再苦涩了。八、抱有希望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宣布:“今天放学后我请大家吃饭!”何喜?原来她本科自学考试最后一门功课正好考了60分,顺利毕业了!的确,完成学业可喜可贺。但如果我们的学生作文考了个60分,说他也要请客,你会向他道喜吗?在我们眼里,学生考了60分,几乎等同于“差生”。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已经不是60分的合格线,而是90分甚至更高的优秀档。“六十分万岁”是消极颓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标识,所以,在学生的字典里,60分儿乎就是一种失败与耻辱;而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60分却成了幸运、有资格的代名词。其实,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能写一篇60分的合格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语言表达有天生的差异,语感反应迟钝,或者言语智能弱势的孩子,要写同样一篇合格的作文,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情形下,60分对于\n这些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对于言语智能占优势的孩子来说,或许写篇90分的优秀作文都不是一件难事。我们要看到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不用一个尺度要求每个孩子,也不用同样的标准评价每个孩子。我们要坚信:不是孩子不会写,而是孩子缺少足够的吋间练习写。假使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吋I'可,他也能达到合格。这犹如我们学开汽车,运动技能强的人三天就会开车了,而运动技能弱的人要学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勉强会开。但是,无论如何,只要这个人身体、智力正常,只要有足够的训练,就一定能达到合格的水平。学生学习作文,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耐心地等待,迟开的花一样鲜艳!对学生,我们要永远抱有希望。除此之外,作文教学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分类专项指导。怎样审题能力。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冃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2)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3)完善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4)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耍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初三开始渗透议论文写作。例如:读后感的写作指导。每周都有练笔。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不胜枚举,我们不要奢望能用一种或几种策略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也不要奢望穷尽所有的方法与策略,因为任何方法与策略是伴随新的教学问题而产生的。不管哪一条策略,我们都要切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让孩子自如地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进行更规范地表达,而不是要孩子“邯郸学步”,患上“失语症”。让孩子成为孩子,这应是作文教学策略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