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2.87 KB
  • 2022-07-14 发布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考点24燃烧和灭火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24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9(2014年苏州,第9题)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下列冇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C【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故说法错误;B.现象②③的实验的变量太多,不能得出结论,说法错谋;C.现象①②的实验条件相同,只是可燃物不同,能够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说法正确;D.现象②的实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燃烧,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说法错误,故选C。16.(2014年江苏扬州,16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制成的干燥剂可以食用B.接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C.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牛奶或鸡蛋清解毒D.液化气起火,迅速关闭阀门,以断绝町燃物的來源【答案】CD【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钙,氮氧化钙具有腐蚀性;很多化学药品有毒,不能直接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误食重金加盐,可服用牛奶或鸡蛋清解毒;液化气起火,迅速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7、(2014年江西,7题)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耍氧气的结论是()【答案】A【解析】有限的空间氧气有限蜡烛熄灭证明燃烧需要氧气;B证明不同物质的着点不同;0证明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D探究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7.(2014年江苏淮安,7题)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屮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口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彖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n【答案】A【解析】现彖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9.(2014年广东梅州,9题)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粘:灯——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fciWi着火点【答案】D【解析】镁条在酒粹灯上点燃是使温度达到镁条的着火点。2.(2014年广东,2题)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A.液化气站B.煤矿的井下通道C.农产品批发市场D.电影院等娱乐场所【答案】C【解析】C图表示物品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6.(2014年江西抚州,6题)发生火灾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①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吋,迅速跳楼逃脱④撤离吋,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空气,燃烧更剧烈;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是正确的;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会有生命危险;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扭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这样可以预防烟尘呛入呼吸道,正确。10.(2014年江西南昌,10题)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屮,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BC【答案】A【解析】有限的空间氧气有限蜡烛熄火证明燃烧需要氧气;B证明不同物质的着点不同;C证明物质是否具冇可燃性;D探究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13、(2014年山东滨州,13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n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答案】B【解析】A.固体物质燃烧一般没有火焰,如铁等;B.通常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呼吸;C.物质在冇限的空间内燃烧,比较剧烈、产牛大量的热、产牛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7、(2014年山东德州,7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离了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了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某物质在氧气小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猷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瞅溶液变红的-定是碱溶液【答案】C【解析】A选项屮带电荷的粒了也可能是质了、电了等带电粒了,故A错谋;B选项中酸屮一定含有氢元素是正确的,但是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女II出、NaHSO,等物质则不属于酸,故B错误;D选项中碱溶液能使无色酚猷;溶液变红,反过来能使无色酚瞅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只何碱溶液,故D错误。8、(2014年山东临沂,8题)人们在工作、牛活中,为防止事故发主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冇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到煤窖小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8、【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安全知识。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町川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灭火,A正确;煤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能使人引起中毒,B错误;煤窑内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用火把照明么容易发生爆炸,C错误;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当家小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电火花,D错误。15.(2014年山东枣庄,15题)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右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实验屮,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A\n緘气实验①白硯不燃烧A.②④冷水实验②白磷不燃烧B.②③冷水册多热水白磷实验③白磷不燃烧C.①③氧气实验④白磷燃烧I).①④【答案】A【解析】实验②和④都与氧气接触,②在冷水屮白磷没有燃烧,④在热水屮白磷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41、(2014年上海,41题)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冃的是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答案】A【解析】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冃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节约资源,\n减少煤的浪费。22、(2014年四川巴中,22题)“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发生B.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冇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木微粒可能不同,分了、原了、离了都能构成物质【答案】C【解析】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故B正确;C.核能乂称原了能,是原了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D、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了、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10.(2014年四川广安,19题)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冇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汕着火时可以川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答案】D.【解析】A、增人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人,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正确;B、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正确;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正确;D、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污染,故D错误;9.(2014年山东莱芜,9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小,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冃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3,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答案】C【解析】将人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会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而积,促进燃烧;A错误;火柴头向\n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传递,提高了火柴梗的温度,便其更容易达到其着火点,并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错谋;蜡烛用扇子一扇就火,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了蜡烛燃烧产主的热量,使具温度达不到蜡烛的着火点而熄灭,D错课。6.(2014年四川南充,6题)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天然气泄漏吋,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D.被围闲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主【答案】D【解析】A、电器看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火,故该事故处理措丿施错误。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牛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故该事故处理措就错误。c、m醛溶液冇毒,不能用來浸泡海产品;故处理方法错误。D、着火时会产生大最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山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故选:D4.(2014年四川宜宾,4题)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冃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答案】C【解析】用水灭火,冃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不能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将煤块粉碎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人,燃烧会更充分;犬然气是化石燃料,不属于可再生能源。9.(2014年云南,10题)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汕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答案】B【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川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冃的。10.(2014年云南昆明,10题)炒菜时汕锅屮的汕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答案】B【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汕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木身囱有的属性,不能降低,故木题的正确选项为:Bo\n15.(2014年浙江台州,15题)如图,烧杯中盛有80°C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口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來。该实验说明燃烧需rA.水B.氧气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B【解析】木题考查燃烧的条件。白磷的着火点是40°C,在热水中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与氧气接触,立即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10.(2014年湖南株洲,10题)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汕锅中的汕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火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而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解析】要熄火在桌面上燃烧的酒精,应该用湿抹布扑盖。6.(2014年湖南长沙,7题)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是减少口色污染的有效方法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Z不尽用Z不竭的C.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D.严禁用工业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答案】D【解析】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可取;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还不到总水蜀的1%,并不是取Z不尽用Z不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來烹调食物。9.(2014年湖北咸宁,9题)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釜底抽薪——燃烧需耍可燃物B.钻木収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答案】B【解析】釜底抽薪是指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钻木取火是摩擦纶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得到着火点;真金不怕火烧是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是指金刚石硬度人。4.(2014年湖北咸宁,5题)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对人体无害B.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以饮用C.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山捂住口鼻,匍匐前进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答案】C【解析】甲醛有毒会使蛋白质变性,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会危害人体健康;工业酒精中含有有毒物质甲醇,饮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发牛火灾时,防止吸入有毒和烟尘,要用湿毛巾\n捂住口鼻,产生的气体会随热量上升,要匍匐前进;发现煤气泄漏吋,不能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易发生爆炸,要打开门窗通风。30.(2014年河北,30题)根据图12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用12(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o(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o烧杯中水的作用是o(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答案】(1)铁架台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氧气隔绝空气(或氧气),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比较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或比较氯化钠在水和汽汕屮的溶解性。[除(1)第一空外,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解析】(1)在蒸发的实验操作中,为了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E溅,耍不断用玻璃棒搅拌。(2)分析水中白磷燃烧前后条件的变化,相同的温度、不同在丁•是否通入氧气,由此可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烧杯屮水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3)丙实验是将氯化钠分别溶解在水和汽汕两种不同的溶剂屮,因此此实验目的是比较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9.(2014年贵州遵义,10题)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冃的不能实现的是()乙A.T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恢的腐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D.乙中①②③对比町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少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答案】C【解析】乙中①②对比町探究铁的腐蚀条件与氧气是否冇关,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水有关。13.(2014年兰州,13题)在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賭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答案】D【解析】灭火有三种方法,但在吹灭蜡烛的过程中,可燃物还在,空气还在,而蜡烛熄灭了,就只能是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4.(2014年重庆B卷,6题)成语“釜底抽薪”的木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n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n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答案】A【解析】“抽薪”就是抽走柴火,即清除可燃物,同于砍抻树木形成隔离带。9.(2014年重庆A卷,9题)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屮,火柴燃烧的作用是()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C.升髙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答案】D【解析】火柴燃烧的作川是为了引燃铁丝,根据燃烧的条件,是升高了细铁丝的温度,使具达到着火点。二、填空、简答题22.(4分)(2014年广东广州,22题)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人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人厦内存放的人呆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耍是薄铜片(3)分析下表屮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MNP熔点厂C-117355044-259沸点厂C784827257-253着火点/°c51037040580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Co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和(填代号)。【答案】(1)可燃物(1分)(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1分)(3)①不合理(1分)②NM(1分)【解析】(1)从燃烧条件分析,鞋、纸箱都具冇可燃性,故大厦内存放的大虽鞋、纸箱等物品属于可燃物;(2)灭火时洒水,主要原因是水蒸发吸热,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3)®根据表格分析,物质P的熔点、沸点最低,但着火点却是最高的,故该结论不合理;②酒精灯火焰的最高温度是500°C,要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的着火点必须是低于500°C,故选N、M。\n19.(2014年广东,19题)(4分)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题19-1图题19-2图时能发生爆炸。右下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题19-1图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査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人可燃性气休,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2)用题19-2图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O【答案】(1)通入气体(或吹气等)水从中间玻璃导管上升(或喷出)安全瓶(或保护气体发生装置,或阻断燃烧)(2)吸热将温度降到气体着火点以下【解析】(1)检查图示装置气密性时,可将止水夹加紧,然后通过a口通入气体,若屮间玻璃管中页而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漏气;山图可知,b管与a管之间有水隔断,因此点燃时,即便气体不纯,但火焰从气体通來的方向蔓延,因此可以起到阻断燃烧的作用,使实验更安全。(2)铜丝和水可以吸收反应产牛.的热量,使温度打不到管内气体的着火点,因此不会发生爆炸。52.(2014年四川乐山,52题)下列是家庭厨房的一些常用物品,①铁锅、②塑料水杯、②食盐、④食醋、⑤植物油、⑥苏打(Na2CO3)>⑧白糖、⑨聚乙烯保鲜膜。回答有关问题:(1)主要由合金制作的是_▲。(填相应物品的代号,下同)(2)主要由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一▲。(3)能用于除去热水壶内的水垢的是一▲。(4)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此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I大I是一▲。【答案】(1)①(2)②⑨(3)④(4)使燃看的汕因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解析】铁锅是由生铁制成,生铁是铁、碳形成的合金;敎料、聚乙烯都是合成有机高分了材料,所以塑料水杯、聚乙烯保鲜膜山合成有机简分子材料制成;食醋中含在醋酸,具有酸的通性,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难溶碳酸盐);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使燃着的油与空气隔绝而熄灭。20.(2014年四川攀枝花,20题)(6分)化学与我们的牛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你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氧气及三个条件。⑵硝酸钾、氯化鞍、硝酸钠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o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做o(3)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屮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性。体温计中填充的银口色的物质是;(4)\n因某硝酸工厂不合理排放尾气而导致该厂附近的土壤酸性增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答案】⑴着火点(其他答案合理给分)(2)硝酸钾;乳化(作用(3)吸附;汞(或Hg)(4)熟石灰(或Ca(OH)2)【解析】(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物质具冇可燃性、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硝酸钾中含有K、N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氯化馁小只含有氮元索属于氮肥,硝酸钠小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洗涤剂能够乳化油污(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界•味,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体温计中的银白色物质是液态汞(4)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十壤15、(2014年四川雅安,15题)(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Z-。(1)下而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②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请你从火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包括事例▲(填序号)(2)打火机中常用丁烷(Q旦匹血燃料,丁烷与甲烷完全燃烧产物相同,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隔离可燃物(2分)②④(2分,答对一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下同)或隔绝空气①③(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⑤)(2)2C4H10+1302直燃10H2O+8CO2(2分)【解析】(1)①熄灭酒精灯吋,用灯帽盖灭,是因为灯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清除了可燃物燃气,故熄火;③汕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锅内的空气消耗完自然熄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川;④森林着火时,将人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nJ燃物;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所以:隔离可燃物的是②④,隔绝空气的是①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是⑤。25.(2014年浙江杭州,25题)(4分)小明在4:活屮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來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耍原因是一▲,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答案】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汕燃烧产牛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解析】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火焰下端的木棒温度低,达不到木棒的着火点,所以会\n熄灭;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汕,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原因是着火点较低的汕燃烧产牛的热罐,使小木棒温度升高,较易达到着火点。41.(2014年湖北襄阳,41题)化学来源于牛活、服务于牛活。(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2)在厨房把饭做好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理是o【答案】(1)CH4;(2)移走可燃物。【解析】此题考查了燃料和灭火的知识。(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关闭燃气阀门后,相当于移除口J燃物,火焰熄灭,灭火原理是移除口J燃物。18.(2014年重庆B卷,18题)(3分)李琳与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野炊,她写的FI记题目是“野炊屮的化学问题”,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她的问题。⑴“灶”上悬挂铁锅,废纸引燃枯枝,我们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耍与充分接触。⑵看看石桌上的美味佳肴:门馒头、花生米、卿鱼汤、腌黄瓜,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⑶我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老师说过蚊虫分泌的蚁酸呈酸性而有毒,我们随身携带了下列物品,应该涂抹的是(填序号)。A.食醋B.食盐水C.肥皂水D.矿泉水【答案】⑴氧气;⑵白馒头;⑶C【解析】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的空气和燃料与空气冇足够大的接触面;六大营养物质包括蛋口质、糖类、汕脂、维牛•索、无机盐和水,米饭、面粉、蒋类等食品小富含淀粉(属于糖类);肥皂水显碱性,与蚁酸反应消除酸性而解毒。三、实验探究题四、分析与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