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00 KB
  • 2022-07-14 发布

初中毕业生语文中考试题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座号2014年五校九年级联合诊断(I)考试语文试卷试题一二三四总分人复核人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8分)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书法是中华国cuì(),其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可追sù()到文字产生之时。书法与个性的关系错综复杂,许多看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王羲之的行书匀称俊俏、潇洒流丽;颜真卿的楷书结构缜密、挺bá()遒劲……书法负载了千年文人的松风梅骨。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奇葩(pā)惬意(qiè)毛骨悚然(sù)B.儒家(rú)堤坝(dī)谆谆教诲(zhūn)C.瑰丽(guī)栅栏(shān)文采藻饰(zǎo)D.鞭挞(dǎ)光碟(dié)自由不羁(jī)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济南的冬天》以“温晴”为主线,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文章情景交融。B.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C.川剧《变脸》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D.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把北山建设成为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矿区使用外,还向嘉峪关、酒泉等地输送。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5、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3分)A、营业员说:“这里的衣服都不合你的身,你长得太肥了。”B、售票员对前来询问行车时间的旅客说:“你没长眼睛吗?墙上不是贴着!”C、李娜对张亚丽说:“不好意思,昨晚我拿错了你的衣服,现在请你收好。”D、刘东对爸爸说:“我们马上要中考了,我很累,你别烦我。”6.默写填空。(9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3),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4)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5),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6),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俱往矣,,。(毛泽东《沁园春·雪》)7.名著阅读(7分)  学校举办“名著新读 角色体验”主题系列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将名著的某一情节改编成剧本。请你从下面所给名著中任选一部,写出作者,作简洁的语言概括该名著的一个情节,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选取该情节的理由。《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作品及作者:(2分)《       》;  (2)情节概括:(2分)   (3)理  由:(3分)8.综合性学习。(8分)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食品安全大讨论,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3分)5月23日,凤凰卫视原创时政辩论栏目重磅推出《“互害”社会如何解毒》专题,为网友深度解读牵动人心的食品安全隐患。短短几周时间,“毒姜”“毒大米”“假羊肉”“病死猪”等有毒有害食品接连被曝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正陷入“互害”怪圈。(2)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3分)(3)请用对偶的形式补写食品安全宣传语。(2分)6/6\n,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 得分评卷人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 武陵春(5分)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9.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分)10.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二)文言文阅读(16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④经:治理⑤劳:慰劳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孰视之(    )(2)皆以美于徐公(    )(3)王之蔽甚矣()(4)思竭其用()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13.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乙】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3分)得分评卷人14.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答:15.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4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清(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6/6\n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7.选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1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分)19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17分)敲雪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⑾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⑿“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⒀“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⒁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⒂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⒃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⒄第二天,父亲就病了。6/6\n⒅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⒆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⒇“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21〕三八妇女节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22、选文第(3)段属于插叙。从全文来看,起什么作用?(3分)23、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24、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25、请分析选文中“父亲”这个人物,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3分)26、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3分)得分评卷人四、作文(满分60分)27.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60分)题目(一):那一次让我惊喜题目(二):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4)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6/6\n答案一、积累1、粹、溯jué拔2B3C4A5C6、略7、名著阅读:《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①体小说的代表作品。《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②浔阳楼题反诗等。《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③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8(1)凤凰卫视解读食品安全隐患(2)画面中有一个不法商人,他手持一把大伞,伞上写有“国标允许”的字样。在大伞的遮盖下,他在某食品中加入有害的化学物质。(3)示例: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ěěěěé二、文言诗词阅读9.(1分)物是人非10.(3分)C11.(4分)(1)同“熟”,仔细  (2)认为  (3)受蒙蔽  (4)完,尽(答对一个给l分)12。(2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13.(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14.(3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2分。意思对即可)15.(2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2分;②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得l分。意思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16、答题要点:(1)能揭示主旨(1分)(2)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3)语言流畅优美。(1分)17.(2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二变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18.(3分〉要点①引出论点: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增强说服力.(每点1分,意近即可)19.〈4分〉①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②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③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④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高与热爱。【每点1分】20.(3分〉举例论证(1分)。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1分)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1分)。【意近即可】21、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1分),最后病倒了(1分)。22、第(3)段插叙,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心照顾以及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弟读书的重要性(1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1分),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做铺垫。(1分)2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1分),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1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1分)24、景物描写(1分),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1分),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1分)25、关爱子女,重视子女教育(1分),坚韧,吃苦耐劳(1分)。(答出这两点即可)26、答题要点:(1)能揭示主旨(1分)(2)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3)语言流畅优美。(1分)四、作文(60分)26.作文分项评分标准(60分)等第综合评分中心与材料(25分)语言(25分)思路与结构(10分)A60┃53分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分项得分25——22分25——22分10——9分B52┃43分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来源:学。科。网]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分项得分21——18分21——18分8——7分6/6\nC42┃33分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分项得分17——14分17——14分6——5分D32分以下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思想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分项得分13分以下13分以下4分以下说明:(1)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2)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3)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得分不超过16分。(4)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5)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略6/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