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 KB
  • 2022-07-14 发布

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的分类及对策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的分类及对策摘要:别人常说初中中考是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而高考就是那第二个转折点,对于考生来说,决定命运的测试是期盼,还是害怕都不得而知。屮考就像一个门槛,挡住了一些人前进的脚步,也是一个分水岭,让我们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关键词: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的分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关于初髙中衔接考点这样的题型在近几年的科学屮考试卷屮不断涌现,而初屮教师在这一领域里的应对策略相对比较的缺失,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这些题型比较吃力,失分现象较为严重。关于如何在复习之中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广大九年级科学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面对并且去寻找有效策略的一大难题。一、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现状分析其实老师可以翻看一下初高中的课本,他们有很多知识都相互连接的,高中只是在初中为基础的情况下向前延伸,近几年,不论是文理方面的考试都面临着知识点的衔接,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这一现象在很多地区的试卷中不断出现,这类考题的出现为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初中内容为底板,衔接了高中的一些内容,层次的加深使得学生们必须深入地去思考,灵活的运用知识来解答问题,考验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但学生们在这一现象中失分非常严重。\n例1,关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初中物理力学里面有“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学里面有“简单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及其特点”而高中课本中力学却变成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对不同物体的受力分析”电学里又成为“串联、并联、简单的混联电路”两相比较,只是在基础知识之上的一个延伸罢了,以及对于这些基础的一个更深的了解,需要的是学生们灵活的思考与理解能力。例2,下题在科学中考中关于化学考试内容的衔接: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NaHC03)进行实验,装置如图1,在充分加热后发现,大试管的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试管底部有0色的固体颗粒残留;而小试管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待它们完全反应之后,把试管底部的白色颗粒溶于水中,成为溶液并在该溶液中滴入C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物生成。问: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加热有C02生成。②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碳酸氢钠性质的冇D。A.无法比较NaHC03与Na2C03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B.NaHC03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C.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D.加热时NaHCO3与Na2CO3相比前者易分解对于这类型的化学题,它通常是利用以初中知识作为基础,而把初高屮知识衔接起来作为探究的情景,需要学生们运用题冃给出的信息,运用情景和所掌握的知识来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完成探宄任务,而这类题通常\n会出现在考卷中,看似简单,真正选的时候却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题主要考验的就是纯碱的主要性质,对于碱的了解,初中课本上是只有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而没有介绍它的主要性质的,在高中课木中冰出现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其实NaHC03与Na2C03都是钠的化合物,而此题出现的初高衔接点只是从NallC()3的性质过渡到Na2C()3的性质罢了。而这是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们?U悖康娜险婕觳椋?不要掉入陷阱以及教会学生关于对高中知识的必要拓展,引导学生加以推理,来得出正确的答案。二、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分类与对策对于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的分类大多有两种,其一是知识点的衔接,主要表现为在初屮学习的知识,高屮在此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个扩展学习,如上文的例1;其二为能力的衔接,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初中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能力偏低,而高中要求对其理解能力相对较高,如上文屮的例2。而对于如何应对初屮科学屮考的衔接知识,可分力以下两种:1.自学与迁移能力类对子这些知识来说,学生可自学来应对之一难题,教师并不能顾全每一位学生,而在中考中,这类衔接知识考点大多分布在最后一大题,有时填空或选择可能会有1或2道,而教师们不可能为了这少量的题型就不顾其他,对于解决这类题可以靠自学与应用迁徙这一能力。迁徙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徙这一能力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屮。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n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乂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是不可分割。而如何正确运用迁徙能力可以有以下几点:(1)对于同一种类型题的反复练习;(2)可以多参加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老师不提供答案的前提下去解答,哪怕错误都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迁徙能力加强;(3)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态度、目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1.图表分析能力类对于图表分析,因为学习内容的相似点而让学生忽视他们的不同,而对于衔接考点来说,要考验的,正是这细微的不同之处,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把握好几个点,如图像的起点、拐点、终点,其一是对于题目的整体性阅读,可能细微之处就是解题关键,对于材料、图表等整体的了解,收集对解题有效地信息。其二是图表数据的变化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变化可能是答题的主要源炙。其三是把握考题要求的正确方向冇吋候考题要求往往蕴含着答题的一定提示性。找准源头,见微知著,把握考题,准确做答。三、结语近几年,对于科学的中考衔接的题目,己经广泛应用到各门学科,对于基础知识的深入化考题,在最后答题里面几乎年年蕴含,而大多考生们\n对于最后答题的不理想也由来己久,如何提高学生们对于考点衔接的答题要领,成为了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对于初高衔接考点,是有利于进入高中后的知识掌握的,许多学生都反应初高中的知识差距太大,其实笔者想说,在初中是我们己经接触了高中的知识,只是没有掌握其要领导致了高中学习的不理想,对于考点衔接学生和教师都应适当重视。参考文献:[1]教学指南编写组,初中科学教学指南理[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173.[2]王雯.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