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24 KB
  • 2022-07-14 发布

历史中考复习大纲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目录1.考试内容概述、范围、阶段、专题总结1——32.基础知识: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4——53.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950——1953年)6——74.第三课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7——85.第五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8——106.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10——127.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12——148.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14——1616——189.第九课改革开放(1978——1992年,1985年)10.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1997年)19——2011.钢铁长城21——2212•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2413.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4——2814•复习小结:各阶段在经济建设、民主与法治、国防建设、外交建设的成就及原因28——3015.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30——3216.新中国成立前后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32——3317.邓小平的伟大历史功绩33——341&民族精神诗歌、对联、歌曲中的中国现代历史34——3519.宁夏历史与经济发展36\n19.补充部分37——39一、考试内容1、考试范围:四个学习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建设有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四)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2、考试内容:一个主题(中国现代史学习内容主题)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两条线索:3学习主题中)(1)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探索(主要在第1、2、(2)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二、中国现代史考试内容概述:1.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式的开端。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3.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革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木保证。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木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屮休会到坚持屮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小国现代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过渡阶段(1949年——1956年)其重要历史事件有:1、开国人典(1949年10月1H)标志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抗美援朝(1950年10J]——1953年7刀);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标志着祖国人陆基本统一,各民族实现了人团结;4、土地改革(1950——1952年)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T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5、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实施;6、笫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的召开,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7、三人改造(1953——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笫二阶段:全血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开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结束的标志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其重要历史事件有:1、八大召开(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2、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1958年);3、1961年国民经济全面调整;\n4、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民主与政治、经济上都取得了哪些成就?P29第三阶段:文化人革命时期(1966——1976年)开始的标志是“中央文革小组”成立,结束的标志是“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粉碎。其重要的历史事件有:\n1、“二月逆流”(1967年2月);2、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B)3、四五运动(1976年4刀5U);4、“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粉碎,文化人革命结束。第四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小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其重要的历史事件有:1、-f■"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2、改革开放;P423、中共十二大(1982年)、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五大(1997年)的召开及捉出的主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南巡讲话的主要观点。三、专题复习:1、现代史上党的历届重要会议: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首次会议。1954年笫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党的八大;1978年"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十二大,1987年十三大、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2012年十八大召开。2、外交史上的重大会议:(1)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2)1955年万隆会议;(3)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会议;(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5)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6)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召开3、现代史上党的重要路线:(1)4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2)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3)4987年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5、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改革政策及作用或对农村影响。(党对农村纶产关系进行多次调整)。(1)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2)1953年——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3)1958年人民公社制度;(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民主与法制建设:(1)过渡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7、现代史上重要的任务:(1)“一五计划”基本任务P18;(2)“八大”主要任务P27;(3)新时期根木任务是:集中力最发展社会生产力;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主要的“左”倾错误及危害、教训:(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2)1958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躁冒进的错误)(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4)“两个凡是”的错误9、重要的历史人物及贡献:(1)主要的党的领导核心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2)主要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n(3)社会主义建设吋期的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向秀丽等。10、中国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历史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1)1949年新屮国成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2)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3)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史;(4)1978年是现代史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分水岭(以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1、现代史各阶段主要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1)过渡时期取得主要成就及原因;(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取得主要成就及原因;(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成就及原因;12、重大历史事件的性质:(1)1950年——1953年抗美擾朝:是--次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一次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2)1954年《屮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1953——1950年三大改造:P25(4)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P28(5)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P32(6)1976年四五运动:P34小字部分(7)两个集团:非法反革命集团(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1992年南巡讲话:都是思想解放运动。基础知识: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2.冃的:为成立新中国做各方面的准备3.意义:为筹建新中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4.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屮央人民政府主席;(3)人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川公元纪年法;(4)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朋人民英雄纪念碑。5.规模:1949年9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冇六百多位,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显示了全国各族的空前大团结。6•性质: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1949年10月1H在屮南海召开内容:(1)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2)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3)任命周恩來为政务院(后成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50年第一届政协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国徽。三、开国大典1.议程:(1)1949年10月1H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犬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屮华人民共和国屮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奏国歌、阅兵式、群众游行。)(2)54门礼炮齐鸣28响;54:代表新中国成立时的54个民族;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28年的革命斗争。2.历史意义:(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屮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屮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际:壮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四、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背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为实现全国统一,人民解放\n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1.经过: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定;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四藏和平解放说明了新中国冇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重难点1、根据第一页“导入框”,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考个好成绩”是指什么?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做什么?毛泽东和周恩來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建立新政权。“考个好成绩”是指: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人改造等。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屮国的国家政权机构。重难点2、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11|》定位国歌?它是抗口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屮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的学习和工作。重难点3、如何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屮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白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请回答:(1)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一次会议通过的?(2)材料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分别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答:(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笫一届全体会议。(2)①解放战争: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②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③屮国近代史: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重难点4、屮央政府为什么要一方面向西藏进军,另一方面和平解放西藏?答: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向西藏进军的原因:①酋藏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拉萨的西藏上层反动势力拒绝和平解放西藏,积极策划西藏“独立”,部署藏军主力抵抗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②外国势力在西藏活跃。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的原因:西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存在着山于历史上所造成的民族隔阂,为了避免进一步伤害民族感情。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950——1953年)一、原因: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达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2)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威胁新中国安全);(3)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二、作战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根木目的:保家卫国三、经过:1.开始:1950年10月,以彭徳怀为司令员的屮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2.五战五捷,把敌人赶到“三八线”附近,最著名的战役是上II•岭战役;3.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屮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四、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2.战争的胜利极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1.进一步巩固了新屮国政权,为国内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4.增强了小华民族的自信力和凝聚力。五、抗美援朝战争中朝胜利的原因:1.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争性质);2.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4.中国人民志愿军利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六、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蒋道平1•黄继光:在上u•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身加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冋阵地,自己不幸壮烈牺牲;2.邱少云:为保证潜伏部队安全,严守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3.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裨为“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具冇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n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垂难点1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不出兵朝鲜参战,行吗?1•应该出兵。原因;(1)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2)美国的侵略严璽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3)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1.不出兵朝鲜参战不行。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举措,我们有义务去援助同我们有好的、同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入校的邻国,我们更要严丿万阻止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扼杀和践踏,抗美援朝,不仅是为了援助朝鲜,更是保家卫国。“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出兵。重难点2、如何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是新中国同当时世界上最强人的军事力•量之间进行的一场国力悬殊的较量。战争•的结果,无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中国人民都取得了伟大胜利。首先,它沉匝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其次,小朝人民用劣势装备打败了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破除了它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振奋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再次,这场战争的胜利,极人的激发了屮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新屮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人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淒反映抗美援朝时期的电影、歌曲.文学作品有: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英雄赞歌》、《我的祖国》等文学作品:魏魏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课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一、原因:1.解放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屮国社会得到发展;1.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二、措施: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法律依据),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三、目的:巩固新牛的人民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牛产力。四、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人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每年向地主缴纳的地租。五、意义:政治方面——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经济方而——也大大解放了农村半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六、认识: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屮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才能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改革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土地改革只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重难点1、试比较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的土地所冇制的异同?1.不同(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H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2.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比较:名称不同点相同点土地占冇者地主与农民关系产品分配\n土地归私人所有制(私有制)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地主阶级占有绝人部分的劳动成果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阶级地主与农民一起劳动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重难点2、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答: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②“一五计划”的执行及其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③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性质;④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1953——1957年)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背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棊础薄弱,而R门类不全;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我国的工业牛产。3.基木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慕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4.建设成就:工业建设方面的成就:(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3)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4)中国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现存企业:鞍山钢铁公司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交通运输业上的成就:(1)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3)宝成、鹰厦铁路建成。石油:建成了卡拉玛依油出。三人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重T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1.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而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二、宪法保障——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制定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2.意义:我国笫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五课三大改造一、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対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国家对农业的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年开始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业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改革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4、完成:1955年达到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5、结果(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发展。\n三、1、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完成: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棊本完成。四、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4年开始1、改造方式:全行业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高潮:1956年初2、成果: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4、评价赎买政策:赎买政策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找到了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这是中共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创举,是我们的特色。充分体现了党了党的求实创新精神。五、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1、结果:我国基木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木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意义:三人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來,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4、实质: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或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注:*由于党对民族资木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所以国家对资木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三大改造是现代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革命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良好开端一-中共八人(1956年,北京)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定。2.内容:(1)指出在社会制度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过ZI'可的孑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Z间的矛盾;(2)确定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牛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口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意义:屮共八人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二、失谋-一-“人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路线:1958年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对总路线的评价: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攻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1)原因: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③冇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主耍标志:高指标(工业上的钢铁产量翻翻,农业上的产量“放卫星”)、瞎指挥(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浮夸风(说假话)、“共产风”(一切归公社所冇,吃公共食堂,不要钱)。(3)评价(性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屮的一次严重失谋;(4)危害(影响)①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侑的严重经济困难,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②使“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特点: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虽有曲折,但总体上是向前进的;(或正确与失课、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n(5)教训和启示教训: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于基本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岀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符合国情,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②先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认识:探索屮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11|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屮出现了严重失谋,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人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P291、建设成就:①石汕工业发展迅速,大庆汕川的建成结束了屮国靠洋汕的时代,实现原汕和石汕产品全部自给;②新兴的电了工业,原了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导游地发展起來。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党的好战士雷锋;3、学习精神: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先进模范人物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廉洁春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4、原因:①领导正确:“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屮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血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②干群积极: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献,做出了卓越贡献。重难点:1、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答: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口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人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來发展牛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耍,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重难点:2、1956—1966年屮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屮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冇那些失误?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成功的探索:①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②中共八大关于党和人民主要任务的规定;③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失谋:①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发动“人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启示:①搞经济建设必须依据国情②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笫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一、原因:1•主观原因: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岀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而临着资木主义复辟的危险;2•客观原因: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谋。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二、经过:1.发动(开始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或五一六通知);2.动乱:由“一月风暴”掀起了“打倒一切,全曲内乱”的局面,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3.抗争:由“二月逆流”、九一三事件到四五运动,广大干部、群众对“文革”的错谋做法进行了抵制和抗争。4•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三、主要事件1.一月风暴: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上海造反派头头王洪文等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的“一刀风暴”。2.“二月逆流”: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污为“二月逆流”。3.九一三事件:1970年至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的粉碎了这次政变。1971年9月13|_|,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称为九一三事件。4.四五运动:1976年清明节,广大人民群众口发到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的活动,称为“四五运动”。运动虽然被压了下去,但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n四、性质: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给党、国家和各民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五、危害:1.国家政权遭到削弱,社会秩序十分混乱;2.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3.国民经济遭受严璽破坏,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科学教冇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5.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毒害。六、教训(启示):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屮心,人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坚持党的民主集屮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3.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制;4.进--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坚持依法治国的道路。七、评价:“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來严重灾难,但它也给中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重难点1、全国动乱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找出“文化人革命”屮动乱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江青、康牛、张春桥等利用“文革小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1967年掀起的“一刀风暴”,很快形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②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党内最大的一起冤案。(2)动乱表现:①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②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了遭到严重迫害③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课的斗争。重难点2、说出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及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1)情况:“文化大革命”中推行的“左”的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文化人革命”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仍有发展。(2)原因:这一时期经济之所以能有一定发展,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屮央工作的努力;是广大群众、干部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重难点3、江青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活动?如何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1)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形成:江青反革命集团又被称为“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在文化人革命小相互勾结利用、结成帮派,其目的在于篡党夺权。(2)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活动:①在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借批林彪把才头指向周恩來等老一辈革命家。②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③残酷镇压广人人民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掀起的“四五运动”。(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刀,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重难点4、史实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哪些抵制和抗争?答:①二月抗争②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③周恩来和邓小平出来纠正左倾错课④四五运动⑤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重难点5、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国民经济、民主与法治、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史实。答:国民经济:①工厂停工闹革命;②国民经济停滞,进一步拉人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民主与法治:@1969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②党政机关受到冲击等文化教育事业:①学校停课闹革命,各类学校正常教育秩序遭到严匝破坏;②人才培养出现断层;③人批知识分子遭到迫害;④大量文物古迹和文化典籍被破坏。重难点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主要“左”倾错误是什么?之间有无联系?它们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左”倾错课的教训以及启发?\n(1)主要的“左”倾错误有:“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其中全局性、时间长、危害大的“左”倾错误是“文化大革命”。(2)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谋越来越严重。(或“文化大革命”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党的左倾错误的延续。)(3)影响:这两次运动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得不到改善。(4)教训:①遵循客观规律;②事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5)启示:①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耍矛盾;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搞经济建设必须依据国情,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⑤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等等。#*“文化大革命”的表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闹革命;迫害干部,全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等。注:文革中的词汇:走资派、造反派、“红卫兵”、“破四旧”、“造反有理”、“四人帮”、牛鬼蛇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早请示晚汇报、毛主席语录等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H-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1.背景:(1)“文化人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当吋屮共屮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内容: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课观点。(2)作用:使人们认识到,只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评价(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4)意义(影响):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5)冃的: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3.十一届三屮全会的内容:(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屮央领导集体。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冇深远意义的转折。(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止,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背景:“文化人革命”屮,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造成了社会秩序、党内民主生活的极大混乱。经过“文化人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2.民主建设:平反冤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底);3.法制建设:全面立法(全国人大)①措施:新宪法1982年,颁布第四部《屮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备的宪法(特点),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木大法。1986年,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②作用: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牛活、经济牛活和社会主义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③意义: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捉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中共八大和^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点:会议中共八大(1956年)十一届二中全会(1978年底)\n共同点以经济建设为小心,大力发展社会牛产力,满足人民FI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不同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川党的八人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将來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结果“八大”的路线和政策没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久被“左”的错误代替十一届三小全会的精神得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向前发展重难点1、党的八大与十一屈三小全会有什么共同点?不同之处?结果如何?为什么?“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政策时遵循了什么思想路线?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从中我们得出哪些历史结论?1.相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都遵循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2.影响(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结果不同):①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②山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③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谋进行抵抗,经济建设也有一定发展;④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來经济建设进入新时期。3.结果: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冇得到坚持,十一届三屮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4.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关键是在于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否从中国的国情岀发,从实际岀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屮心,人力发展生产力。八人在实践屮没有坚持下去,所以失败了,而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贯彻了该路线,所以成功了。5.得到的历史结论:①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②社会主义建设耍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③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重难点2、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措施及意义是什么?1.措施:(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2.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假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第九课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底)(1)背景(原因):农村改革以询,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其实这里面休现了生产关系一\n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经过: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III包产到户,白负盈亏。随后,全国农村逐步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作用:农民冇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5)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站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两大创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1.城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点):(1)第一阶段:1985年——1992年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冇制经济发展为以公冇制为主体的多种所冇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冇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人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第二阶段:1992年一一至今内容:党的十四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示,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人屮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1.起步阶段(1)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2)目的: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典空:深圳在短短儿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扩人发展阶段: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和沿海城市,增设了南海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3.过程:(1)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3)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4)内地: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市。4.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对外开放的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重难点1、什么是改革开放?说出其时间、开始地区及目的。(1)含义:改革开放,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2)时间: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开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4)改革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重难点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程。进程: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八,自负盈亏。②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③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重难点3、以“包产到户”为主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改吋期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n答:前者是我国农村集休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而后者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是土地私有制。重难点4、对外开放的II的是什么?根木II的?建立经济特区的步奏如何?其意义?1.対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根本目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意义:经济特区的创设,扩大了对外贸易,对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各经营管理方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重大的作用,有利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难点5、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对这一新格局该怎样理解?(1)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式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条件,是强国之路。(2)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屮国家,部实行开放政策;不仅物质文明坚持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开放。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地等多种开放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重难点6、为什么耍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说出具开始的事件及进程。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冇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人锅饭,职工吃企业的人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2.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3.进程:(1)改革的主要方面: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金业实行政金分开,逐步扩人金业的生产经营白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加快改革步伐:①背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在大屮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边进;对小型-企业釆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第10课建设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白由化问题,提出“在屮国实行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思想基本原则。思想棊木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中共十二大:1982年、北京主要内容: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以经济建设为屮心,坚持四项基木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4.中共十三大:1987年,北京主要内容: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邓小平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视察南方并讲话(1992年春)(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2)重要观点: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n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要抓住时机,发展白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由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中共十四大:1992年、北京主要内容:①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4.中共十五大:1997年、北京主耍内容:江泽民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比纪》的报告,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难点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1)内容: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重要性:它不仅是我国的立国之木,而且还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木前提,已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重难点2、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十一届三屮全会前,邓小平提岀要求实行改革开放。(2)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木原则。(3)在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4)在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总之,在屮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屮,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屮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川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重难点3、说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创立者是邓小平。在1982年屮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笫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讲话;同年的中共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休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重难点4、简要说说“改革开放”的史实(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及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史实(或成就):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形成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③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④1992年十四大上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的进展等等。(2)启示: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走建设有小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④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⑤坚持科学发展观等。第十四课钢铁长城一、人民海军的建立(1949.4)1.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n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发展: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乂陆续装备了我国白己制造的核潜艇(1974年)。2.壮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髙。海军已冇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人。三、人民空军的建立(1949.11)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2.战绩:空军诞生不久就血临曹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蒋道平是人民,忐愿军战斗英雄。3.发展: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了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來,我国乂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国外购买——仿制——自行研制)4.壮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白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长城。四、导弹部队的发展1.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2.发展:地地战略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我国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述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重难点1、为什么旧屮国“有海无防”,而新屮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答:I口屮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木等。新小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的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重难点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及发展阶段是什么?答: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來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纽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其主要任务是在党中映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担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任务。屮国人民解放军白1927年8月1LT诞生以来,经历了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屮国人民解放军等儿个发展阶段。重难点3、比较人民空军和海军,说出两只军队发展过程屮相同点?(1)逐渐强人;(2)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3)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断增多。重难点4、“百万大裁军”的决策说明了什么?20世纪上半叶,世界爆发了两场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邓小平却断言f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并于1985年作出“百万大裁军”的重大决策。和平与发展是现代的潮流。在这一时代主题下裁军是必然的。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大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成员,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大战爆发使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必然遭受沉重打击。足以把世界毁灭\n几十次的核武器形成的“核恐怖平衡”,客观上也成为制止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经过近几十年的斗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力量不能消灭对方,两种制度处\n于对抗与和平共处状态。邓小平正是在把握了这些关键因素之后做岀论断,所以是正确的,进入21世纪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百万人裁军”的决策说明了我国是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也说明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过程小,把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的基点转移到科技强军Z上,把裁军节省的军费用到提高军队的科技水平之上。重难点5、根据所学的内容,说一说“钢铁长城”的含义?rti新中国的“钢铁长城”,你能想到哪些认识?(1)“钢恢长城”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了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2)认识:为祖国国防事业的迅速发展而自豪;为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口豪;为祖国更加繁荣而努力学习等。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2.3.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队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建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外交闲境:中国建交,二、50年代的外交1.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1)提出和推广: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2)1954年周恩來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们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内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国Z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周恩來出席万隆会议(1)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①特点(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的亚非国际会议②会议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话题。(2)“求同存异”方针:①背景: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界的方针”。求同存异”恫”:指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愿望,即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7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不同。②意义(影响):“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屮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尊重和理解。③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3.50年代的外交成就(或周恩來的外交贡献)(1)1953年,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Z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界”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意义:为新屮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新屮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屮国外交\n的新局面做出巨人的贡献。重难点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ZI'可的内在联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为国关系的准则?(1)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为核心和出发点,引中出各项原则;乂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全而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2)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屮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最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侣导和提出,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重难点2、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來为何能改变会议的航向?答:因为他坚决执行了新屮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代表新屮国在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消除和打败了与会各国的不解、猜忌和疑虑,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重难点3、万隆会议的主题及遇到的因难是什么?(1)会议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遇到的闲难: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重难点4、建国初期周恩来的外交成就有哪些?(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3)1954年,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FI内瓦会议;(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双方敌対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2.转机: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原因:屮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共同的要求。3.小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兵乓球外交: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2)棊辛格访华:1971年7刀,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事务助理棊辛格秘密访华。(3)尼克松访华:1972年2刀,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4)中美建交:1979年1月,发表《屮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逆国正式承认只有•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部分。4.中美关系正常化:(1)标志:《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2)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5.“一分钟握手”:(1)人物:尼克松和周恩来(2)标志:“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3)含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6.中美建交的意义:中美两国关系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捉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屮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屮国重返联合国)1.经过:1971年10月25H,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n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影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冇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家形式的变化;(2)阿尔巴尼亚等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坚持正义,支持中国。三、中口建交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口关系的发展。2.建交: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3.结果:此示,许多国家纷纷和屮国建交,出现了和屮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四、70年代的外交成就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972年,中日建交。3.1979年,中美建交。五、屮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背景:改革开放以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时间: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3.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4.内容: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的经济形势,而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松架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5.特点: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6.意义: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冇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冇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七上海合作组织1.成立: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纟R织”成立宣言》。2.意义:是第一个以这个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特点),他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八、改革开放以來的外交成就(90年代以后)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2001年,屮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2008年,中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九、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及说明了什么?1.原因:①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②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家形势的变化;③坚持奉行了独立口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巨大贡献和独特的外交艺术。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3.说明了:(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在国际事务屮发挥的作用越來越大。十、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启示1.我国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良好的和平环境,才能发展白己;\n3•只有发展好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维护好世界的安全与和平。重难点1、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美关系的状况如何?美国对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的政策,屮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重难点2、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如何?(1)随着屮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批纪70年代初,改善屮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廨士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3)1972年2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屮美联合公报》。屮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重难点3、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來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來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答:这不是礼貌不礼貌的问题,而是屮美两国由对立仇视、到承认沟通继而彼此相互理解接纳;从而发生震惊世界的改变影响世界格局的艰辛的历史历程。从周、杜彼此拒绝握手到周、尼在北京机场引人注目的历史性握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转折和美国对新中国的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的承认:说明了新小国在国际社会和吐界政治舞台上tl益发挥和起着举足轻垂的作用和地位。重难点4、屮日建交是在哪一年?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屮H关系?(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口关系美好未来。重难点5、亚太经合组织有多少个成员?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中国参加了哪儿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能了解更多吗?答: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有21个(1999年6月):澳人利亚、文莱、加拿人、智利、屮国、中国香港、日帔尼西亚、日木、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儿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1993年以來,江泽民主席出席了历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3年AEPC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首次参加AEPC,并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促进亚太经济合作三点主张。重难点6、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而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是怎样以独立口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20世纪50年代的成就或“中国声音”的出现)①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②1953年,周恩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③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Z问的关系的基本原则;④1954年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FI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屮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岀了巨大的贡献;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重难点7、新小国成立以后,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美国在建国初期采取对新小国的描施?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展望。冃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尿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发展变化:从对抗到关系正常化,在努力建立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2)采取措施:政治上:敌视新屮国;经济上:实现封锁禁运;军事上:采取包围威胁的政策;外交上:孤立中国。(3)认识:①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木利益,冇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②我们应该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沿著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步发展。展望:观点一:认为屮美关系的前景是美好的,现在的一些摩擦是美国传统“冷战”思维作祟的结果。在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屮国的进一步强人,这些摩擦必然会越来越少。观点二:认为中美Z\n间存在着根木上的差异,如美国希望谋求世界霸权,而中国反对任何国家称霸,现阶段双方的仑作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但不同的目标最终会使双方分道扬锤。(4)主要因素:台湾问题(焦点);意识形态问题;主权问题;西藏问题等。重难点8、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外交发生什么新的变化?取得哪些成就?(1)变化:小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合作交流,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2)新时期的外交成就:①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②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纽织(WTO);④2001年屮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或(中俄等六国元首)在上海签暑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⑤1996年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关于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议等。(3)当今国际事务中我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由于屮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4)我国与众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说明了①屮国的综合国力增强;②屮国的国际地位提高;③中国在国际事务屮发挥的作用越來越大等。重难点9、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列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FI益提升的事例?近几年我国都参与了哪些国际事务?(1)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tl益提升的事例:①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②“神舟七号”、“嫦娥二号”成功发射;③20L1年10月1日“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2011年9刀“天宫一号”飞船的发射;⑤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膊会等。(3)参与的国际事务:①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②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I専会;③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④2014年5月在上海举行亚信峰会等。重难点10、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屮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两国需加强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美国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史复习小结\n现代史上各阶段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国防建设、外交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原因。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來,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与法治建设、国防建设、对外交往収得了辉煌的成就,运用史实说明取得的成就。各项成就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关系?取得成就的原因和作用?对此有何感受?从屮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国防建设外交建设(对外交往)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不同时期取得的成就@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②1953-1957年实施了第个五年计划;(3)1953-1956年,三人改造完成;@1963年大庆汕田建成;(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岀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⑥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⑦1980年対外开放开始,逐渐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8)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9)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①1949年通过《屮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十届二中金会后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屮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以来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社会和劳动保障法》、《环境保护法》①新小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一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1949年刀人民空军建立;(3)1966年导弹部队组建等;@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标志着飞机走向国产化的道路;(5)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6)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⑦改革开放以后海军、陆军、空军等走上了现代化道路。①我国奉行独立白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5)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⑦新中国成立后会与174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个成就Z间的内在联系经济建设是基础民主与法治建设是前提国防建设是保障对外交往是结果(条件)\n各成就之间的关系和辅和成、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协调发展①相辅相成,协调发展②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强大的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等。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屮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正确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国家实行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特別是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⑤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牛产力的发展;⑥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等。新时期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來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収得成就的作用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髙,国家FI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等。对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感悟:①对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年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示赞同,尊重,珍惜,占豪,激发爱国情感;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③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④为中国的富强而感到骄倣与自豪等。对新中国取得成就的启示屮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⑥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等。2、建国以來,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政策(或我国对农村牛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那几个步骤)?这些政策的不同点?实行政策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怎么样?这些政策生产资料所冇制的性质、形式如何?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共同出发点和根木出发点是什么?调整农村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和思想路线?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党和国家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这些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失误指的是什么?名称土地改革农村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1950-1952年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至今土地改革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农业合作社是分散的个休经济影人民公社制度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家庭联产陈保责任制是党中央正\n实行政策的主耍原因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响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就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确总结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制度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这些政策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十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社是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來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础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门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些政策的核心内容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十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社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冇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人民公社制度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人规模家庭联产陈保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八经营、自负盈亏。这些政策的结果(作用或影响)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补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但在实行过程中过快过粗。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更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的大发展。实行这些政策的重要意义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巩固了人民政权。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匸义公有制转变的任务,提高了农民的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有了生产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捉高,农业住产得到发展。生产资料性质私有制公有制公有制公有制\n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农民承包)制定农村政策的共同岀发点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等。根本出发点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调整农村政策目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制定政策所遵循的思想路线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制定政策遵循的原则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等。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①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牛;②i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与时俱进;⑤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等。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a、从屮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岀发。2、启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的变苹或调整,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等。比较“政策"Z间不同影响人民公社制度,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牛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牛产的发展。比较"政策间相同的影响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牛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3、新中国成立前后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的名称、时间、主要内容(贡献)、历史意义(影响)重要会议名称吋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影响)笫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p2)1949、9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屮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大会还选举了住的,刘少奇等六位屮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人团结,为新屮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①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①《屮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n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21)1954年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是中华人名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②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的召开和屮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完善。中共八大(p27)1956年①分析了国内的主要才盾;②明确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业化。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p392978年①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提)②在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II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关键)③在纟H.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保证)会议的核心内容: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人决策。①汁•一届三屮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冇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它挽救了党和国家,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二犬(p48)1982年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二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三大(p48)1987年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捉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路线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①确立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n中共十四大(p49)1992年导地位;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加快了建设部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五犬(p50)1997年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屮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行动指南。是一次继往开來、承上启下的盛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六大2002年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笫四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七大2007年捉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人2012年形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13、邓小平的伟大历史功绩:(1)他的主要功绩是指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贡献:①中共八大选举为总书记,对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的建设做了重大的贡献;②“文革〃时期,1975年主持中央冃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纠正“文革〃左倾错误,收到显著效果;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丄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实施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吋期。④20壯纪8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道路。⑤1982年,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捉出了建设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冃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⑥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2)邓小平重要讲话:②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先进的科学技术。③“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破道理”。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n②教冇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北京景山屮学题词)③“在你们广州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U•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14.民族精神⑴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闲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楮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楮神。(2)雷锋梢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梢神。(3)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4)创业精神…—综合雷锋精神、铁人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等)(5)改革精神••…大胆进取、锐意改革、不怕困难、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注:虽然每一个历史时期体现的精神不尽相同,但不变的前提和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15.诗歌、对联、歌曲中的中国现代历史(1)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了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趾,人民九亿不团圆。-唱雄鸡天下口,万方乐奏有于渕,诗人兴会更无前”指新小国成立(2)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吕鱼。万里长江横渡,极F1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LI得宽余。了在川上口逝者如斯夫!风檣动,龟蛇静,起宏图。•桥飞架南北,犬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岀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指的是一五计划中的武汉氏江大桥(3)“好男儿,莫揩泪,总理灵前排成队,驱妖邪,莫慈悲,要以刀枪对!”“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纪雄杰,扬眉剑出销。”“黄浦江上冇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批示,是拆述是烧?”文中的“豺狼“指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雄杰”指周恩來总理。“江桥摇”实际上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指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这些选H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抄诗,四五运动。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4)“一个萝卜千斤重,两会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打响,就是鼻子短,全村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叶做风帆荚坐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口豆荚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一个南瓜像地球,棚在五岳山头上,把它放进太平洋,世界乂多一大洲”“脚踏黄河水倒流,搬來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都反映了1958年大跃进“浮夸”情况。(5)“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上述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吃人食堂(人锅饭)”(6)“当年曾分III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年乂分III勤劳致富奔向康”。対联中的两次“分川”指的是:1950年土地改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①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②食堂巧煮「家饭,公社报暖万人心\n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④改革开放同添界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上述对联分别反映的是:a、新中国成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上山下乡〃;d、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5)文革屮的词汇:走资派、造反派、“红T兵”、“破四I口”、“造反有理”、“四人帮”、牛鬼蛇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早请示晩汇报、毛主席语录。(6)《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刻画了这个站起来的东方巨人的形象,记录了中国人民豪迈前进的步伐和对祖国美好未來的憧憬。(7)《翻身农奴把歌唱》: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反映了1959年党屮央在和平解放西藏示进行的民主改革,表达了藏族人民在对新社会的拥护,对共产党的歌颂和对新住活的赞扬。(8)《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表达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英雄气概。(9)《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髙,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推翻三座大山,走向社会主义Z路。13、《祝酒歌》中“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酒满幸福泪“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无比喜悦的心情。14、《十月是你的生LI》:“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为你放飞一群白鸽”其屮生LII•刀一口,从949年开始,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祝福。15、《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人救星“。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毛泽东(1970年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就以此响彻云霄)16、《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使四野充满活力,农民对前景充满希望。17、《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聚气座座金山。…-•九九二年乂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卞诗篇,犬地间荡起滚滚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反映了1979年,1992年邓小平两次南巡。第一次南巡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划为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使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首曲了描述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所爆发出的生机,热悄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宏伟气隗!18•《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來,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歌词通过《东方红》、《春天的故事》两首歌,概括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表达全国人民在笫三代领导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开创未来的心声。19.花鼓词“说风阳,道风阳,风阳木是个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前者指1950年土地改革,后者指发牛在安徽风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推动农村发展。20.《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1963年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郭明义成为当代雷锋。宁夏历史与经济发展:1>1949年9月23U,宁夏解放,1958年10月25U,宁夏I叫族自治区成立,2008年成立50周年,中央送民族团结宝鼎(宁夏行政中心东侧)从口治区成立50周年看宁夏变化1958年,宁夏的社会商品零倍总额不到1.3亿元,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伟总额达到233.3\n亿元。数字背后,反映了宁夏人50年来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高。50年来,整个居民消费结构已开始从“吃”向“穿”转化,消费的趋势正从“穿”向“用”升级。在全区各地,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人们已经不仅仅在追求“吃饱穿暖”,努力提高牛活质量成了很多人的目标。现如今,川手机、看电视不再新鲜,上网冲浪、出门旅游也不再时髦,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消费结构也更加多元化。新屮国成立60年来,宁夏B治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国民经济完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工业经济在经历了4个发展吋期,走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后,总产值实现了从1280万元到1360亿元的飞跃,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曾经贫因、落后的小省,现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人均产煤量全国第三,成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风雨露,滋润了宁夏大地。我区工业从基本建设投入到金业规模,从产量产值但产品品种,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先后建成了大武口火电厂、太西洗煤厂、青铜峡铝厂5万吨电解铝扩建工程、银川笫二纺织厂、宁夏水泥厂一期工程、大坝电厂等一人批骨干企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人开发战略以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集中力虽重点发展以能源、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五优一新”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五优一新”产业的扩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对宁夏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我区经济增长连续十年保持在10%以上,GDP已突破千亿大关,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工业经济经历了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2•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本民族特色经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抓住西部人开发机遇。注意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巨变的原因有哪些?(如宁夏、西藏等)①新中国成立及本地区的(和平)解放。②土地改革或民主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经济迅速发展。③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和特色经济,促进现代化发展。④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彖。⑤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了政策保障(如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n和多方支持(人力、财力、物力——如援藏的好干部孔繁森,一五计划中通向西藏的三条公路、2006年开通的青藏铁路,亿万元的投资等)和地方的自力更牛。补充部分1、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和斗争;措施: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6年,三大改造;斗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小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來,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成为强大的后盾。(2)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发展,以及''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国防力最的强大。科学家的自力更牛,艰苦创业,辛勤付出和努力钻研。3、对于人民解放军(国防建设)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想?(1)从中感到屮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II益强人,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口益强大。(2)认识到人民军队的现代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我国的国防钢铁长城已经形成。4、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要的思想(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意义:是屮国共产党丿力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此后十一届三屮全会的召开打卞了坚实的:慕础。(2)1992年南方谈话——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年,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文化人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刘少奇案”成为共和国最人一起冤案。(4)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九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5)1986年,又颁布了《屮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人又通过了《一曲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1)酝酿:十一届三屮全会实现了伟人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小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形成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2)提111:1982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发展:1987年,屮共十二人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4)完善:1992年,中共I•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确定: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精密结合起來克服了以往分配屮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大人提高了生产积极性'8、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有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H益深入,己经逐渐成\n为指导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关系准则。事实证明:在相互依存而又多元多样的世界上,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木理论,最冇生命力的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2)坚持邓小平建设有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3)引进外资、侨资,现金经验和科学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四次变革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特点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口由制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进一步捉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集体经营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公冇化程度和扩人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丫产的积极性集体经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