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00 KB
- 2022-07-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析试题类比趋势紧抓说明科学备考——2013年初中数学研讨会长宁县教育局教研室伍毅刚\n总体内容一、对近两年的中考试题的分析二、以考题定复习,以考点定重点。三、复习中我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复习的思考与建议五、关于网上阅卷的情况简介\n一、对近两年的中考试题的分析两年来,我市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严格按中考说明的描述,体现出考试性质、范围、内容、基本要求的一致性与稳定性,难度逐步提高。试卷分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满分120分,共22或者24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选择题8题,每题3分,共24分;填空题8题,共24分;解答题若干,共72分。整卷的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难题的比是4:3:4:1。1、从命题范围、分值、时间、题型看:\n一、对近两年的中考试题的分析2、从主干知识的考查看:分为:代数、几何、概率、数学思想与方法。连续多年以来,对于涉及初中阶段的主干知识年年考。\n二、以考题定复习,以考点定重点。俗语:“考什么就讲什么。”这么说虽然显得片面甚至极端,但从效率上对中考来说很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只有明确考点,才能把握我们复习的重点,避免平均使力泛泛而讲的现象。最能体现考点且最直观的参照就是考题,研究考题是为了有效复习,有效复习又是为了学生高效完成考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考题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只有复习的例题和练习与考题的考点统一,与考题切入点一致,才能确保复习的实效。下我就中考三类题型涉及的考点分版块依次谈复习中要把握的要点。\n(一)常见考点1、数与代数:①实数的相关概念:正负数的意义,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平方根,算术平方。复习策略:1、明晰概念。2、认真读题,细心严谨。②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⑤分解因式:③数的计算:④分式运算。纵观全国各地考题,每年都有分式运算或分式方程。⑥二次方程⑦二次函数(应用)复习策略:1、理解抛物线解析式中a,b,c的作用。2、弄清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3、会根据图象上点的高低比较函数值的大小。2、抓住顶点式研究图象变换。\n①三视图。连续5年出现。(一)常见考点2、几何:③相似三角形②全等三角形(图形的位移)复习策略:1、加强三视图的概念理解。2、能识别柱、锥、球、台四类几何体的三视图。3、注意试题体现的综合性。4、不要过分强调三视图的画法。复习策略1、熟练掌握五种全等判别方法。(SSS、SAS、ASA、AAS、HL)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3、可尝试用“逆推——分析法”,“顺写——综合法”解决证明问题。4、加强证明的书写规范练习。\n②统计分析①概率(一)常见考点3、统计与概率复习策略:1、熟悉列举的三种方式:一般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2、规范解题格式训练,不要“有结果无过程,有过程无结果”,注意画图规范和答语规范。复习策略:1、体现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问题的阅读量较大,要从问题背景中抽取数据信息。2、理解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三个特征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法。3、对中位数的求法要强调不能忽略先给数据排序。4、一般是将条形图与扇形图结合,一题三问。第一问计算样本的容量。第二问通过计算补全统计图,第三问体现用样本的百分比或平均数估计总体。\n《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定义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几个层次。(二)深入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复习的指导思想。《考试说明》对知识的要求,定义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n(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考试说明》对知识的要求2012年卷第1、2、3、4、5、6、7、9、10、11、12、13、14、17、18、21(1)、22(1)题\n(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012年卷第8、15、16、20、21(2)、22(2)、23题\n(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2012年卷第24题\n三、复习中我们应几个问题考试说明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所确定的知识的内容的广度与难度的对命题工作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因而,务必理解与掌握考试说明。复习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学生的实际是决定我们在复习中知识的难度、深度的出发点。只有学生有接受可能的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不要好高骛远,脱离学生实际。要尊重学生,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客观评价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过程的重要性。\n四、复习的思考与建议针对学生实际,用好复习资料。做好模考分析,提高应试水平。加强规范训练,减少过失丢分。削弱思维定势的成分,加强变式教学研究。\n时间安排-----中考复习阶段划分设想:一、系统复习,基础过关。(40—45天)二、专题训练,揭示方法。(15天)三、模拟考练,适应中考。(6月上旬7天)四、回归基础,稳定状态。(中考前3天)\n五、关于网上阅卷的情况简介网上评卷是一种新的评卷方式,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描技术为依托,把多年来人工评卷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判分,主观题由评卷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上对考生答卷的电子图像评分。并具有提供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育考试情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分析数据。\n1、网上评卷工作流程\n2、特点:系统支持多评机制,有效控制误差,体现公平公正。随机的分发任务随机分发给第三人将试卷分发给组长评卷员3评卷得分X3评卷员1评卷得分X1评卷员2评卷得分X2组长评卷得分X4(为最终评阅)评卷结束考生成绩=(X1+X2)/2考生成绩=X4取差距最小的:设X2,X3考生成绩=(X2+X3)/2∣X1-X2∣≦误差范围Min(|X1-X2|,|X1-X3|,|X2-X3|)≦误差范围YESNONO\n3、考生训练:适应网上阅卷方式避免无谓失分①答题内容的书写超出规定范围,导致部分内容在网上不能显示;②答题位置错误,例如把21题的解答写到22题的答题位置,导致在21题的位置看不到答题内容;③画图题的图或用2B或用黑色水笔重描一遍,导致所画内容在网上看不清楚或不显示。\n祝2013年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