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 MB
- 2022-07-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与2018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西北师大附中王述华\n交流内容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卷解析12017年高考地理甘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22018年高考地理教学备考策略3\n一、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分析\n总体特征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n1、落实“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n——怎样考?(1)“基础性”此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n2017年全国Ⅱ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图6\n2017年全国Ⅱ卷(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多个工业区位因素。(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环境污染生产的诸多原因。(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多个污染问题。(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多个有效措施。图6\n分类思考企业规模小的存在条件企业数量多的存在条件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层级思考层级思考\n2、突出对地理核心考点的考查,基础性强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大气受热过程及气候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的分异性规律及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这四大类最大考点,考查分值达62%。\n试题知识点统计题号分值知识点1-3题12分考点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查了区域的划分,区域的界线,区域差异,区域特征;4-5题8分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太阳视运动,昼夜长短,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6-8题12分以区域历史为背景考查气候分布及气候特征,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9-11题12分以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查了流水地貌——洪积扇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6题24分考查了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查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发展中产生和存在的污染问题,交通污染问题,提出防治措施。37题22分第37题以白令海峡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布局的区位因素;43题(旅游)10分第43题,选修3,还是以历史背景为题材,考查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既有约束性,又有开放性。44题(环保)10分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虽然是选做题,但与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一致。\n较强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通过反思和探究,透过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通过思辨能力的考查,允许考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组织材料信息,有利于考生培养积极思考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全国II卷第37题,首先给出“古代印第安祖先可通过白令海峡,但现代人还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这一看似矛盾的地理现象,进而探讨为什么修建白令海峡跨海大桥难的问题,引发考生主动、积极思考。3、考查思辨能力,鼓励创新思维\n4、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体现学科素养立意高考试卷由“能力立意”转向“核心素养立意”。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决胜高考的关键,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和结构化思维能力的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结构化思维能力是推动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因。鉴于此,高考命题专家越来越关注对地理结构化思维能力的考查。\n(1)强化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而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在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中,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但对区域之间的过渡性相对较少关注,甚至把区域界线绝对化。全国II卷1~3题,选择苏南、苏北的划分、“秦岭淮河线”为素材,重点考查考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地面状况对应的思维转换能力,引导考生理解区域界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并进一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4、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体现学科素养立意\n(2)重点考查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学要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农业发展强调自然要素的高质量配置,包括水资源丰沛、热量条件好等。容易让人误以为农耕文明应首先出现在水热条件好的区域。其实不然,水热条件好的区域多生长森林,开垦耕地就必须清除植被,在人类尚无铁制农具时,这样的工作十分困难。全国II卷6~8题以“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尼罗河泛滥区沉积物上直接耕种的原因。要求考生综合分析自然要素配置与原始的土地利用形式,理解尼罗河定期泛滥除了带来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更重要的是掩盖了泛滥前的植被,使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能够孕育古埃及农耕文明。所以,通过整体性差异性、区位、地域联系等原理考查学生对地理要素、时空、尺度进行综合思维的能力综合思维,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4、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体现学科素养立意\n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考点:气候、农作物生长状况【点睛】此题解答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植物是从周边区域引入,其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周边的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而生长期为冬季,由此即可排除热带草原区,得出正确答案。\n(3)强调地理实践力4-5题、6-8题、9-11题,36题、37题、43题、44题,可以说涵盖了所有地理试题,考核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观察与思考”这种考查方式不是机械地考查学生综合实践或地理游学看见了什么,而是十分关注他们能否从社会生活中去观察,能够基于观察去思考。“在综合思维下观察,以观察提升综合思维”是全国卷在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和培养上给我们的最大启示。4、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体现学科素养立意\n如4-5题、36题、37题、43题等,这些试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也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5、生活气息浓厚,时代感强\n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给人的感觉具有趣味性,没有高考的凝重感,让考生倍感亲切有趣,试卷呈现了一系列的历史材料如尼罗河古农业生产、白令海峡的人口迁移,茶马古道,又立足当今经济发展,如汽车轮胎性能测试、贺兰山的洪积扇、煤炭的开采运输,符合“学习身边的地理”这一理念,这些话题古今中外都有,似曾相识,略有耳闻,有人还很熟悉,看似简单,实则灵活,从地理层面上答题,拿到高分也不容易,对地理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中全面发展,拓宽知识面,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6、材料趣味性强,图文并茂\n二、2017年高考地理甘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n(一)2017年甘肃省高考地理成绩(样本量:88122)----------------------------------------------------------------------------题号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T1_10.531.350.130.19----------------------------------------------------------------------------T1_20.761.570.190.23----------------------------------------------------------------------------T1_33.081.690.770.21----------------------------------------------------------------------------T1_42.671.890.670.37----------------------------------------------------------------------------T1_51.211.840.300.34----------------------------------------------------------------------------T1_60.271.010.070.13----------------------------------------------------------------------------T1_71.851.990.460.20----------------------------------------------------------------------------T1_80.721.530.180.11----------------------------------------------------------------------------T1_92.371.970.590.23----------------------------------------------------------------------------T1_102.381.960.600.27----------------------------------------------------------------------------T1_112.401.960.600.28----------------------------------------------------------------------------\n题号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T2_368.603.180.360.62----------------------------------------------------------------------------------------------------------------T2_378.593.500.390.59----------------------------------------------------------------------------------------------------------------T2_434.791.970.481.00----------------------------------------------------------------------------------------------------------------T2_443.541.800.351.00----------------------------------------------------------------------------------------------------------------总分39.71----------------------------------------------------------------------------------------------------------------信度(阿尔法信度):0.790\n失分原因:\n(三)2017年高考甘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n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C考点:区域的划线及界限,区域特征。【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常见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阻隔,导致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的主导作用。\n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考点:区域地理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然后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排除错误选项。\n题号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T1_42.671.890.670.37T1_51.211.840.300.34【错因分析】4题估计选B的多,原因是过多地考虑到降水多带来的路面湿滑,而没有考虑到冬季路面结冰;5题错误率高,地球运动中区域地理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对教学的启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地球运动中将知识讲透彻的同时,教会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地理实践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并用地理视角、思维观察、思考身边的各种地理事象。【错因分析】4题估计选B的多,原因是过多地考虑到降水多带来的路面湿滑,而没有考虑到冬季路面结冰;5题错误率高,地球运动中区域地理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对教学的启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地球运动中将知识讲透彻的同时,教会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地理实践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并用地理视角、思维观察、思考身边的各种地理事象。\n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考点:气候、农作物生长状况【点睛】此题解答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植物是从周边区域引入,其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周边的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而生长期为冬季,由此即可排除热带草原区,得出正确答案。\n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n(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考点】工业企业的分布及形成原因,工业企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n题号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T2_368.603.180.360.62【点睛】解题需要抓住关键词,尤其是要关注限制性条件,如第3小题,问的是焦化产业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而不少考生因没有看清限制词“运输过程”,而错答;再如第4小题,设问明显的是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而不少考生回答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采取的措施,漏掉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采取的措施,从而失分。\n三、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策略\n研究考纲,准确把握高考命题(1)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地理学科素养(2)研究考核内容——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研究高考真题——真题的价值\n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1、“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怎么考”。\n135高考真题的价值题型及数量知识点呈现形式知识结构比例答案赋分值试题来源高考真题\n2、狠抓主干知识,强化高频考点\n狠抓主干知识,强化高频考点\n3、试题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益归类、总结、提练、升华\n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知识点:大气水平、垂直运动答:(1)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n(2009年全国大纲甲卷)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C\n(2009年全国大纲乙卷)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3.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B.N地C.P地D.Q地5.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ACD\n(2010年全国大纲甲卷)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BCA\n(2011大纲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割面,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0题。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DB\n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需注意以下关键点:(1)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2)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n4、夯实基础,切忌加生;精细考点,渗透理念目标:把握主干知识体系,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以干带枝,重在贯通;要着重解题思想和方法的迁移,重在运用。从问题的、联系的、综合的角度专题化讲授专题提前\n农业生产——种植业对自然因素改造利用及影响(作用、功能)(1)影响种植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区位因素(2)种植业对自然因素改造利用的一般思路(3)种植业对气候改造利用的一般思路(4)种植业对地形改造利用的一般思路(5)种植业对水文改造利用的一般思路(6)种植业对土壤改造利用的一般思路例1.农业专题\n(1)影响农业(种植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区位因素1.大气(气候与天气)2.地形3.水文4.土壤5.其他:生物等等自然因素特点成为区位条件有利条件(优势条件)不利条件(限制条件)开发利用适度改造与适应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没因地制宜,非可持续发展\n自然因素优势不足充分利用适应适度改造(2)种植业对自然因素改造利用的一般思路自然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特点可能影响\n例2、.河流专题1、河流概述(流域、分水岭、凹凸岸等)2、水文特征3、水系特征4、航运条件5、水能开发条件6、河流水、地下水、湖泊的相互补给7、洪涝灾害的原因8、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9、河流地貌10、流域的综合开发\n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中亚干旱地区西亚干旱地区北非干旱地区区域特征的相似性降水少、干旱地区面积大,春季常有沙尘暴天气。灌溉农业和畜牧业较发达;油气资源较丰富。滥垦滥牧和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区域特征的差异性水资源是主要制约因素;荒漠化是主要环境问题。合理开发油气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土地荒漠化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属温带沙漠气候;多内流河和内陆湖,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是重要的棉花产区。受副高或信风带影响降水少,属热带沙漠气候;有外流河分布,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河水为主要灌溉水源,北非为重要棉花产区。例4.干旱气候\n5、掌握套路,固定模式\n距离和交通条件考点1:交通运输方式选择距离交通条件支付能力货物属性旅客属性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条件客货属性\n考点2:水资源丰歉的影响因素\n考点3: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n「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考点1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nwww.themegallery.com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