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2-07-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地球(1)地球的宇宙环境a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能量的来源。b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地球形状。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b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c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d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图(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4)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第二部分自然地理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圈物质循环a三大类岩石b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c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大气受热过程a大气的受热过程b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c大气的保温作用d大气的热力环流e大气的水平运动(4)大气运动a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b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c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d季风环流(5)天气与气候a简单天气图b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c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e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f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g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h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i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6)水循环a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b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c水循环的地理意义d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7)洋流a洋流的形成b世界洋流分布规律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a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b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全球气候变暖及影响。b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与防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a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b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a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b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a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b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a\n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急措施。第三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1)人口的自然增长a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b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c人口数量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d我国人口增长和人口国策。(2)人口迁移a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b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c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4)城市的空间结构a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b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5)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6)城市化a城市化及其原因。b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农业a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b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c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工业a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b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c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a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b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c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d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a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b协调入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a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b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a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b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a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b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a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b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第四部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世界地理(1)概况a世界海陆分布特点b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c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e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和贸易(2)不同尺度的区域a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及其相互关系。b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河流特点及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c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d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e自然条件对一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影响f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g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h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2、中国地理(1)概况,a地理位置及其特点。b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c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和行政中心。d人口分布特点。民族分布特征。e\n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地震和火山的分布。f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g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长江、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h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土地国策。i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j农业分布特点。k工业分布特点。L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2)分区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b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c台湾省、香港、澳门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a区域的含义。b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c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d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a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c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d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e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f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a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b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c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d数字地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