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MB
- 2022-07-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一、了解考纲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例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2)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例2: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07北京《湿湿的想念》)\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一、了解考纲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例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07全国卷一《总想为你唱支歌》)例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08全国卷一《阳关古道苍凉美》)\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08全国一《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认为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07浙江《泰山之思》)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例4: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答。(07四川《焰火的变奏》)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例5: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07湖北《日月行色》)\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2.分析综合C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07山东《灯火的温情》)\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例7: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07全国一《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国卷一)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8: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07辽宁《炉火》)\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二、命题原则高考命题人拟定阅读题时大体会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5)高考所给的文章都是规范文体,原本不规范的材料总会经过出题人有意识的修改,以符合规范要求。\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例1(06全国卷一《阳光的香味》)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三、答题原则(一)如何阅读文章1.先读文章,再做题。⑴符合人的阅读心理规律。⑵能较快地进入作品情境,为做题打下良好基础。2.整体理解,以文解文,词、句、段、篇互释。3.精读全文至少一遍。在此过程中力求有意识地完成以下任务:⑴理解句意,体会句间关系,进而把握段落的中心句。⑵把握段意;⑶分析段间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⑷注意以下细节:标题;文后注释;开头句、结尾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修辞句(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抒情议论句,即体现文章层次、表现文章艺术特色、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反映作者立场观点的句子。\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二)如何答题1.细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按要求答题。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2.答案往往来自文章,但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提炼、重组、改写。忌不加分析,机械抄录。3.要用简洁、准确、直接的阐述性语言。忌啰嗦、忌感性化,忌用反问等修辞手法作答。4.答案要文从字顺,忌出现病句、错别字,忌大涂大改、卷面不整洁。5.按顺序做题。\n品鉴字词题\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09年湖南卷《云南看云》“俨然”一词考的却恰恰是其字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②能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语境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找出的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关注:1、关注内部信息2、关注外部信息3、关注修辞(有时是词语的特殊用法)4、关注情感注:对情感的关注往往渗透在各类题型、各个环节,本节课不作单独讲解。\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1、关注内部信息关注内部信息即关注句子内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是指词语本身所在的句子,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具体操作往往表现为找一个更符合原句语法习惯的词语来代替要你赏析的词语。这个词语就是语境义,同原词语有优劣之别(当然,原词语更为准确、生动、形象)。例如: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尽情地享受\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声音本该聆听,但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只能用心想象、感受,这里运用移就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品味大自然的痴迷专注,极富表现力。【再如】(06年全国卷一《阳光的香味》)\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2.关注句子外部信息关注句子外部信息,即关注句子“外部语境”,即时间、地点、对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性格、处境、语言风格等主观因素。这类词语往往是带有总括性或是指代性的词语,这类题往往同提取某一具体内容要点题有着相同做题方法。即,瞻前顾后在上下句、上下段,甚至全文寻找呼应点。也正因为存在如此的雷同,近三年高考题考查的不多。\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7.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例如】(2006山东卷《文赤壁》)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9.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1)四个动作分别指:①友好地伸手;②恶意地握拳;③微笑;④伸出舌头做鬼脸。(2)“秘密”是指:再如,最终,我得救了,折叠起来的眼镜消失在衣兜里。哦,多么柔和!哦,春天行人和汽车毫无起伏地滑行而过,好似反映在帘幕上的影子。建筑物构成了画在同一平面上的一幅无害的背景。妇女们又重新变得温柔可人,好似在时尚杂志的页面上一般变换着位置。我还发现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首先,是为了友好的握手而伸出的平展的手与所握成拳头准备打人或至少是咒骂的手的对立。但尤其是微笑,这是所有动作中最平面而最适宜二维空间的动作:嘴向两边咧开,眼角皱起。这就是平面生命的绽放。孩子深谙此道,为了在做鬼脸时创造出第三维度,他便伸出舌头,这恰好构成了微笑的对立面。(06浙江《平面的生活》)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3.关注修辞语言的使用是十分灵活的,一个词除了有词典义,还有在语境中临时获得的特殊含义,特别是因使用修辞手法而产生的种种修辞义,如比喻义、比拟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在把握词语固有含义的基础之上,弄清其因修辞含义、作用与效果,如比喻义要弄清比喻的本体和相似点,比拟义要分清是拟人还是拟物及其作用,双关义要注意是它所指的另一意思,象征义要弄清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要找出其反面的意思,等等。\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经典试题示例5】(07全国卷二《海南杂记》)3.关注修辞意义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答:“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的古代名臣。方法:揭示比喻义和双关义\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例: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答案:因为值得回忆的人和事,往往是和河流密切相关的(与河水有关,取“湿’之本意),浸润着深沉情感的(河水和情感之间有比喻色彩),鲜活、流动、有生命的(揭示“湿”之象征意味),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湿”与泪水及感动也紧密相关联)。【经典试题示例6】(07北京《湿湿的想念》)3.关注修辞意义\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4分)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再如】(2006湖南卷《在山阴道上》)18.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3分)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答:(1)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还有】(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①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答:“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特殊用法)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解释语句含义)的尴尬(情感)。②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答“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词语的特殊用法),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句子的深刻含义)需要补充的是,有时候词语本身不含修辞,要从词语的特殊用法的角度去思考。\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4.“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释词)这里用通感(或移就)的手法(手法)表达了在冬末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释句)【相对完整的答题模式】(《一日的春光》)释词+词语的特殊用法(拆词、专业术语、修辞)+语句要表述的意思(有时含感情)\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小结:1.在语境中解词,这是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准确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这是基础。3.分析词语的修辞义,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这是重点。误区:1.孤立地理解词语,抛开上下文。2.对词语的基本意思把握不准。3.对各种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掌握不多。\n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一、设题模式1.理解下面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结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赏析“……”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请以第几段为例,从……加以赏析。6.“……”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作者说“……”,结合全文评价作者的观点。句意理解型作用剖析型艺术赏鉴析型情感态度解读型\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一)句意理解型应试策略句意理解型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规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句子所处的位置,利用“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深入注释性的解读。要注意的是,低分值的句意理解题往往要关注句子本身或与该句子空间距离最近的句子。高分值的句意理解题往往要求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内容来谈理解。这要求关注句子本身和所指定情节内容。1.理解下面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低分值的句意理解题)2.结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高分值的句意理解题)\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一)句意理解型应试策略要求理解的句子往往是富有特色的句子——要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要么句式复杂、不够直白;要么运用辞格、表意含蓄。要么兼而有之。这就要求我们用直观、直白、不施文采的语句结合语境将其对译。1.①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②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3.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切都不似从前。富有哲理不够直白动用修辞\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低分值句意理解题】(2009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参考答案: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象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变通答案:这些树是恶劣环境中强悍的舞者,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成为吸引了我们,成为我们的榜样。\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2)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1)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低分值句意理解题】(07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表意含蓄)方法:侧重于“内容主题”的揭示。原句有夸张的成分,充满浪漫的色彩,将其还原。(动用修辞)方法:侧重于“内容主题”的揭示。是比喻句将其原义用直观的语言表达出来。\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高分值句意理解题】(2006全国卷1《阳光的香味》)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直观解释句子)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修辞),与农夫决心留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修辞+指定内容)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作者的情感态度)\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二)作用剖析型应试策略这类句子往往是总领句、总结句、重要的过渡句或各个层次的中心句。这类题高考出现的不多,规律也较为容易把握,主要掌握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方法:结构+内容+(偶尔会出现情感)07江西卷《泰山很大》17.“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阐述内容)【经典试题示例5】\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特殊句子作用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结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抒发感情。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说理深刻,具有辩证气息;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矛盾句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深刻的用意.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抒情句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变式句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的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修辞句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开头句子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开门见山,呼应标题;开门不见山,荡开一笔,设置悬念;故设疑问,引发思索;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中间句子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领下文;呼应开头,为结尾做铺垫;呼应标题,深化主旨;结尾句子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三)艺术赏析型应试策略要求熟练掌握现代文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能进行准确的解读,深入的鉴赏。方法:修辞手法+效果+句子内涵+情感12.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经典试题示例6】参考答案: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赏析一句话”\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三)艺术赏析型应试策略思考角度: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句子内涵;作者情感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赏析。(6分)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参考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②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③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④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⑤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赏析一段话”\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常见修辞手法总汇修辞使用后达到的效果衬托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总的来说,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对比中凸显文章主旨。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活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用使论证具有说服力;引用古诗词,有古典韵味。顶真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寻味。\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四)情感解读型应试策略情感解读题往往是以大题的形式出现,是高分值题。引文作者的情感态度,就是文章主旨主题内容。06重庆卷《说村落》【经典试题示例】19、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②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③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四)情感解读型应试策略当然结合文章内容,而非一句话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更典型的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题。06全国卷卷《绵绵土》【经典试题示】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参考答案:(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小结1.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要理解文意,首先要理解句意,特别是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句意是把握文意的基础。2.要“句不离词”。要弄懂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能够解释词语,而且要领会其在表达上的特定作用,如修饰、限制、强调等。3.要“句不离篇”。所谓句不离篇,一是指不离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目的,句子的表达作用也就有所不同;二是不离上下文特定的语意环境,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句子的表达内容、感情色彩、语意轻重等也是不一样的;三是不离开作者写作时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背景,同样的句子,由于作者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背景不同,其含义也往往是不尽相同的。4.要借助语法。如理解单句,就要抓住句子的各成分的搭配关系进行分析;理解复句就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分析;理解特殊句子,就要抓住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5.要借助修辞。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方法,就可以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n现代文阅读—筛选、整合与归纳、概括\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三、筛选、整合与归纳、概括能力要求1.能够从材料的诸多信息中挑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有关信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试题中所示信息的正误。2.将从材料中筛选出的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加以整理合并,将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化繁为简,以深化对材料的理解。\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一、设题模式1.请分点概括“……”的具体内容。2.本文具体描写“……”请分类列出。3.这里所说“……”表现在哪些方面?4.本文描写的“……”有哪些特点?5.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文章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用自己的话概括第X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提取具体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主旨段意(注:大分值的情感理解题多是概括主旨题的变型)\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06年全国卷二)参考答案: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2.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09全国卷一)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提取某一具体内容的要点【经典试题示例1】\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3.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参考答案: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要点四:墓定一柏——司马迁的“天问”提取某一具体内容的要点09北京卷《司马祠》方法步骤:1.审题干明确具体内容2.还原题干找出对应语句3.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归纳要点\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6分)答案:①美丽、纤弱、稚嫩②顽强、不怕困难③充满活力。07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经典试题示例2】方法步骤:1.审题干明确具体内容——找小花特点,这一特点应与“精灵”有相似点。2.还原题干找出对应语句——找作者对小花盛赞的语句。(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顽强地举起美丽的萌芽;由纤纤的细径挑着,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纤细里充满着坚韧,孱弱里蕴藏这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3.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归纳要点——只保留符合要求的词汇,合并同类项,适当替换为更加符合要求的词汇。\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要注意,带有总括性或是指代性的词语,这类题往往同提取某一具体内容要点题有着相同做题方法。即,瞻前顾后在上下句、上下段,甚至全文寻找呼应点。例1、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06年重庆卷)参考答案: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3)愁苦与艰苦。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更要注意,有一类提取文章提取文章某一具体内容要点题与更加突出了筛选整合信息方面的能力要求,难度加大,分值增高,是与概括段落大意的融合。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09年全国卷二\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再如: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09年江苏卷)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概括文章主旨段意(一)概括主旨段意解题指导1、整体把握,高度概括主要内容(人、事、物)2、深入研读,全面理解写作意图(观点、感情)肯、否定,该、不该,表现体现-精神品志,感悟思考-人生现实、感慨呼吁、爱与恨、忧虑与无奈、坚信和憧憬,歌颂赞美、批判揭露……3.关注标题、首尾和背景(二)概括主旨段意题答题模式主要内容(写什么)+情感态度(为什么写)注释:段落是浓缩的文章,段意的解读类同于主旨的概括。只是有的段意概括题不必谈及作者情感态度。\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06全国卷二《绵绵土》【经典试题示例6】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答:①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②对塔克拉玛干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③讲述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主要内容(写什么)+情感态度(为什么写)\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07安徽卷《乡村的风》【经典试题示例7】乡村的风许俊文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07安徽卷《乡村的风》【经典试题示例7】主旨类命题的变形——分析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主要内容(写什么)+情感态度(为什么写)\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筛选、整合与归纳、概括四项原则:1.科学性:就是准确,词语要贴切,句式要妥当,角度要适当;2.倾向性,就是情感的褒贬,在准确的同时,还要注意该褒则褒,该贬则贬。3.概括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内容的全面,一是指文字的简炼;4.具体性:针对问题作答,切忌答非所问;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化抽象、概括为具体;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不仅要理解语句字面的信息,而且要深人挖掘其所隐含的信息。小结\n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四、鉴赏评价鉴赏、评价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E级),按照考纲要求“鉴赏评价”中有两个知识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常考的散文通常侧重于以下内容的考察:①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②析词义,明感情,领悟隐含信息;③找开头,重结尾,全力寻找“文眼”;④掌握形与神、情与景、托物与言志的关系;⑤品语言,辨意境,探求艺术风格。\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一)、设题模式1.请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方面对“……”加以赏析。2.本文“……”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有何特色?4.本文是怎样谋局布篇的?5.文章开头(结尾”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主旨的?7.第X段和地Y段各有什么侧重,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赏析作品艺术手法鉴赏作品思路结构\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赏析作品艺术手法(热)1.“海南宁夏卷”“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全国卷Ⅰ:“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江苏卷”:“‘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辽宁卷”:“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分析。”5、“安徽卷”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了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07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经典试题示例1】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效果)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内涵)。方法:手法+效果+内容+情感19、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5分)P370页07辽宁《炉火》【经典试题示例2】答案: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内容+效果)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义。(情感态度)\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修辞效果+语句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作者情感)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表现手法)。赏析作品艺术手法P388页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经典试题示例3】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方法:手法+效果+内容+情感\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P373页07安徽卷《乡村的风》【经典试题示例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了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6分)参考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内容),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风的轻柔(效果),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情绪感受)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内容),运用排比(手法),描绘风中动人景象(效果),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情绪感受)方法:手法+效果+内容+情感\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四)考点分类:1.考察开头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2.考察结尾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3.考察中间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4.考察文中某一物象(或场景、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4.对整篇文章谋局布篇技巧进行赏析。(例如,07湖北卷;07重庆;06湖南卷)局部作用鉴赏作品的思路结构整体鉴赏\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P368页07江苏卷《麦天》【经典试题示例5】参考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内容),为写女人心疼男人(内容)作铺垫(结构术语);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内容)相照应(结构术语);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内容)的描写相呼应(结构术语)。方法:结构术语+内容+情感(通常不必要出现)局部作用——开头、结尾、中间段\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P373页07山东《灯火的温情》【经典试题示例6】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内容),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内容)作了铺垫(结构术语)。方法:结构术语+内容+情感(通常出现)类似高考题:07广东卷:文章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07辽宁卷: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07宁夏海南: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局部作用——开头、结尾、中间段\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P370页07辽宁《炉火》【经典试题示例7】4.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要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5分)答: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2分)“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2分)使行文富于变化。(1分)方法:物象意蕴(例如,蕴涵的情感及其象征意味)物象效用(揭示主旨、丰富内容、促进行文)局部作用——某一物象文中作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P373页07安徽《乡村的风》【经典试题示例8】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答案: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表现风的独特作用)。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说明:两棵树是故乡所有生长在故乡所有物象(包括人)的代表风在文中是故乡风土人情大环境的象征。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④文似看山不喜平—此处荡开笔默来写树,行文曲宕有致。物象意蕴(例如,蕴涵的情感及其象征意味)物象效用(揭示主旨、丰富内容、促进行文)局部作用——某一物象文中作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P384页06湖北《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经典试题示例9】3.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物象意蕴(例如,蕴涵的情感及其象征意味)物象效用(揭示主旨、丰富内容、促进行文)局部作用——某一物象文中作用+\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P366页07重庆《告别三峡》【经典试题示例10】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参考答案:(1)①以“告别”为中心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2)①过渡②总领后文说明: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整体鉴赏\n广西师大附中欧云兰P373页06湖南【经典试题示例1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16分)(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参考答案:①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②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肩住闸门的“勇士雕像”的映衬,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③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向了高潮。评价:操作性不强,难度系数大,高考出现的几率近于零。整体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