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2-07-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古典诗词复习:高考炼字题答题策略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立足于诗歌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表情达意。我们读诗,也需要炼字。古人炼字是为了把情感炼进诗歌,使诗歌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今人炼字则是以鉴赏为目的,要把其屮的情意炼出来,在阅读品赏过程屮体会其精妙Z处。下而,笔者想以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谈一谈炼字题的答题策略。一、立足表层,炼出双重意蕴凡是字词,皆有其字典义,但诗人往往能够利用这些字词的基木含义,结合自身的具休情境,生发岀与之相关却乂高于其的深层含义,即言此却能及彼,并最终实现彼此兼得、互为依辅、相映成趣、加深意蕴的效果。示例: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广东卷)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槊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述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问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诗句分析】“隔''字在字典里有“隔断,阻隔"之意,如“隔开杯隔离杠隔绝''等。联系具体诗句“江水四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二可以知道此邛阳'与视觉冇关,交代的是“江水W烟树叩勺重重阻隔,表达的是诗中的“她"极目远望,茫无所见。如果仅读到这一点,就会流于肤浅。因为,接下來的“思量只冇梦來去"“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两句,是暗示作者的处境——身被阻隔,冋不到江东,就连书信也无人传递,只能梦中来去。这是作者以此传递对江东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隔:隔断,阻隔。词中的隔一语双关:一是指诗人身处江西,目光因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指词人被阻隔,回不到江东。这就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n【答题指津】这种题型的答案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1)字典释义,(2)浅层情境义,(3)深层情境义。答题时,要从字词的字典释义出发,联系具体诗句,由浅入深,先答浅层情境义,再答深层情境义,不要遗漏要点。二、引发联想,炼出优美画而中国的占典诗歌讲究言简意丰,有时只一两个字,或动词,或形容词,就能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图画。但是,这幅图画需要阅读者展开联想,将一两个字生成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后才能形成。示例: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10年湖南卷)好事近①陆游溢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片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荧四吋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屮。问题: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叫®蓑从映"二字的巧妙Z处。(4分)【诗句分析】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里有一句“青薯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覽诗人看到的是口己在碧绿江水中的倒影——筈笠是青的,蓑衣是绿的。口此以后,文人墨客们都习惯性地将蓑衣描写成绿色。蓑衣是前后左右连缀而成的,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前后左右的绿草或长或短、绵延润泽的情状。朋护有诗“人而桃花相映红",人面与桃花相互映衬,相映成趣。此诗于之异曲同工,让绿草与前句之口蘋、红蓼相映衬,既描绘了白蘋、红蓼之浓密,又写出了绿草的鲜嫩,进而构成了一幅深浅对比、冷暧交融的色彩丰富的图画。【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让绿草与前句之门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了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图i田i,足以怡悦人心。【答题指津】\n赏析写景句的字词,要注重字词在构图中的作用,从而展开联想,看其如何将前后的意象勾连成一个整体的画面。答题时,必须描绘出画面,并写明画面的具体特征。三、把握特征,炼岀鲜明效果万事万物都冇其鲜明的特征,许多诗人都喜欢以写事物特征的字词入诗——或道明其颜色光亮,或描摹其形状姿态,或拟仿其声响咅效,从而使读诗者调动其生活体验,明确所写为何物,并极尽所写之物的颜色、形状与声响之妙。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四川卷)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口。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了湮(1085J152),字伯恭,号乡淋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外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湮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吋忧国Z作,有《酒边词》二卷。问题:(1)“斜红叠翠―句,“红”“翠”和“斜几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诗句分析】“斜红叠翠,,一句四个字,从语法关系上看,“红^翠,,显然是名词性的,而“斜,叠,,则是修饰性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此句写的是斜着的红、叠着的翠。那什么是红,什么是翠呢?显而易见,“红翠”分别是以颜色指代花和叶,是写其物而不用其字。这样写,就在含蓄屮显岀了事物极强的形象性。斜,是—•种姿态,是写花朵的娇柔多姿;叠,是茂密之状,是在强调叶片繁密的长势。【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和叶的色彩,以“红"指代花,以“翠'‘指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必叠”是描写花和叶的形态,“斜”字描绘了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n繁密。【答题指津】解答这种题型,应从词性的角度岀发,阐释其所指之物的具休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一定耍点明。其实,炼字不单纯地局限于一字或一词,还常常和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表达效果等联系在一起,展现情态美、画面美、情感美和思想美。因此,鉴赏炼字吋,一定要调动一切诗歌鉴赏知识为之服务,体会诗词的用字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