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54 KB
  • 2022-07-20 发布

解读高考说明分析高考试题确定2014年高考复习策略201403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注重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特点与2014年高考复习启示从知识、能力两个角度看,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综化学试题基本上涵盖了考试说明中化学学科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和全部能力。必考内容:选择题,侧重考查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非选择题,以一个物质或一则实例为载体,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基本计算等知识内容进行了考查。试题重在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考查、同时又体现了对学习方式、探究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查。一、2014年高考大纲解读--------对考试说明学习的思考思考一:考试说明提出了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思考二:对考试内容--“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内容的理解和应对策略。思考三:高考试题的特点(1)突出化学核心内容考查,强调基础性(2)加强学科内综合,重视学科能力(3)表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显导向性二、2013年新课标卷全国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表1:新课标卷I的化学试题考查知识点分析题号(分值)考查知识块具体知识点考查能力教材出处7(6分)化学应用NaHCO3的制备、Cl2和NH3的检验、碘元素与人体健康、黑火药元素化合物知识必修18(6分)有机物香叶醇(烯醇)的结构域性质接受、吸收、运用化学信息的能力必修29(6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化学键、水的电离平衡与盐的水解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选修410(6分)Ag2S的处理原电池原理的运用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必修2选修411(6分)电解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Ksp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选修412(6分)常见有机物C5H1O2酯的同分异构体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13(6分)实验基础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126(13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⑴反应原理⑵实验操作⑶装置作用⑷实验现象⑸产物的分离提纯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必修2\n27(15分)基础实验基础理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金属回收:⑴陌生化学方程式书写⑵物质分离提纯⑶电解池,电极反应式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1必修2选修428(15分)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⑴氧化还原方程式⑵化学反应热计算⑶陌生反应方程式书写⑷化学基础计算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选修436(15分)化学与技术制备草酸工业流程图、氧化还原方程式、纯度测定与计算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选修237(15分)物质结构与性质硅与硅的化合物的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结构与性质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选修338(15分)有机化学查尔酮类化合物G的合成⑴结构简式、官能团、反应类型⑵化学式推断与书写⑶同分异构体推断⑷有机物核磁共振氢谱⑸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选修5表2:新课标卷II的化学试题考查知识点分析题号(分值)考查知识块具体知识点考查能力教材出处7(6分)常见有机物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有关物质组成、性质与应用有机化合物知识必修28(6分)常见有机物苯、乙烯、苯乙烯和甲苯结构与性质的正误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9(6分)物质的量基础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110(6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必修111(6分)电化学基础蓄电池工作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选修412(6分)焓、焓变天然气脱硫工艺中化学反应的焓变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1选修413(6分)电解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Ksp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选修4\n26(15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正丁醇合成正丁醛实验中:⑴反应原理⑵实验操作⑶装置作用⑷实验现象⑸产物分离提纯与产率计算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必修1必修227(14分)元素化合物与基础实验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工业流程中:物质的除杂和分离提纯的原理与实验操作,以及产物的组成确定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128(14分)化学平衡⑴化学平衡与转化率⑵化学平衡常数基本计算⑶化学平衡与物质浓度计算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选修436(15分)化学与技术锌锰电池工作原理及废旧电池材料回收:⑴陌生化学方程式书写⑵电解池,电极反应式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选修237(15分)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变化规律、晶体结构与性质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选修338(15分)有机化学制备液晶材料某中间体的合成⑴结构简式、官能团、反应类型⑵化学式推断与书写⑶同分异构体推断⑷有机物核磁共振氢谱⑸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必修2选修5总之,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注重基础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颖的形式、新鲜的情境素材和全新的命题角度,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真正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三、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2014年高考备考启示【特点与启示一】试题选材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化学文化与价值化学式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人的衣食住行讯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化学试题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真实的学习环境、生活情境、生产情境、科学探究情境为载体,反映化学核心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掌握相关化学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典试题】(2013新课标I-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n【解析】A正确,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再将NaHCO3加热分解即可得到纯碱Na2CO3。B正确,浓盐酸易挥发,HCl气体与氨气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工业常用此法检查氨气管道是否漏气。C不正确,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补碘可以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比如含碘的食物有海带,紫菜,鳝鱼,黄豆,红豆,绿豆,虾米,红枣,花生米,豆油,乌贼鱼,豆芽,豆腐干,百叶,菜油,鸭蛋等。从食物中可以得到人体所需要的碘。D正确,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就是火药,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S+2KNO3+3C=3CO2+K2S+N2。【评析】化学无处不在,本题从纯碱的工业生产侯氏制碱法到氨气的工业检测,从人体补碘,到黑火药。将教材内容进行关联和整合,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环境中感受化学的应用价值。检测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正确再现、辨认的能力。【启示】备考复习要,学好基础知识,关注STSE(社会、技术、科学与环境)。1、立足教材。必修一教材内容:引言、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物质分类、化学计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无机非金属材料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酸雨的主要成分硫和氮的氧化物和氮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以及酸等、重要的金属钠、铝、铁和广泛运用的金属材料。必修二教材内容: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的基础知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常见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和苯、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选修4教材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电化学基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与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电池与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不论是学习还是复习,都要合理使用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在复习中要注意归纳与整理知识要点和规律,实现自主学习;要将各个教材的知识点重新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内容系统化、融会贯通;同时要关注教材中的栏目,如: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练习·实践等提供的一些信息,关注化学对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重要作用,关注体现原子经济、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化学思想,渗透环境观资源观、能源观等科学概念的实例与实际应用。2、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一般是教师指定)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化学知识,以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特点与启示二】试题设计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n试题设置,采取多种形式呈现试题内容,以某种物质为研究对象,以图表、模型、流程或文字叙述的形式阐述所要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用途、制备方法和储存等丰富信息内容,创设真实的、有价值的优较强思维力度的问题情境。在收集认知信息、捕捉有用信息、分析处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能力与化学思想方法的建立好提升;同时能有效的评价学生对陌生物质进行分类、分析组成、进行提纯、性质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能力与发展。【典型例题1】(2013新课标II-27)(14分)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存在;(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取干操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g.则x等于。【答案】(14分)(1)Fe2+和Mn2+;MnO4-+3Fe2++7H2O=3Fe(OH)3↓+MnO2↓+5H+;2MnO4-+3Mn2++2H2O=5MnO2↓+4H+;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2)置换反应镍(3)取少量水洗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4)1【解析】解析:(1)反应②中加酸性KMnO4是为了除掉Fe2+和Mn2+,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MnO4-+3Fe2++7H2O=3Fe(OH)3↓+MnO2↓+5H+2MnO4-+3Mn2++2H2O=5MnO2↓+4H+此前若pH较低,则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2)反应③为置换反应,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镍。(3)对反应④形成的沉淀水洗,主要是洗去SO42-,检验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水洗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否则就没有洗干净。(4)依题意ZnCO3·xZn(OH)2~(1+x)ZnO 125+99x71+71x 11.2g8.1g解得x=1【评析】以ZnO这种物质为研究对象,以流程的形式阐述工业提纯ZnO的过程。解题的基本思路:\n完成此过程需要学生运用物质分类思想,现将ZnO进行分类属于金属氧化物,再根据其性质能与酸反应生产盐和水,且同时NiO、FeO和MnO均与硫酸反应生成了MSO4,Mn2+和Fe2+均在微酸性环境下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MnO2沉淀而除去,Ni2+不能被氧化,加入锌将其置换生成镍单质而除去。ZnSO4与Na2CO3反应预计形成碳酸锌沉淀过滤煅烧就得到了纯净的氧化锌。在实验中对分离提纯、产品组成检测与计算、沉淀过滤是否洗净进行检测。纯化工业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过程处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知识和能力考查同步,信息与课本知识整合,考试与学习同时兼容。试题设问灵活,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即考查了学生对陌生物质ZnO、MnO和NiO的分类、组成与性质认知、离子检验、除杂提纯、等实验过程的研究,又在审题和解题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了该物质的研究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化学的作用,化学知识的魅力。考查学生思维的统摄性和灵活性。【启示】备考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落实,训练提高综合能力。1、处理好知识复习和能力训练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谈不上综合能力提高;复习时,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针对高考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确定十个专题:①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③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④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⑤阿伏加得罗常数和定量计算、⑥平衡和速率图像题、⑦电解质溶液、⑧无机推断、⑨有机化学综合、⑩实验综合。复习中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近年高考命题在能力立意基础上不断创新,但是不管如何命题,试题仍然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实现。如,二卷中的必答题,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必须有扎实全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无机反应规律,运用归纳、联想、推理的方法来解答。关注学生,做好试题讲评,指导学生解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2、处理好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多以高考题为例题,辅以模拟题、改编题为练习题,在统练中以高考题为原型,改编题目,训练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方法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在训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注重基本思路掌握和方法总结。【特点与启示三】试题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的考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内容:是物质组成与物质的变化即化学反应(包括分类与特征,高考重点考查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研究方法:重在实验研究(包括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在研究某种物质或某个规律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实验情境,从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等方面,考查化学用语、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现象预测和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在思考中学习,提高对问题的探究意识,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典型例题2】(2013北京-28)(15分)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n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iii.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①实验a目的是。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答案】(15分)(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碱性、漂白性;(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②白雾中含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5)①CaSO4;②Cl2+SO2+2H2O=4H++2Cl—+SO42—。【解析】(1)Cl2和Ca(OH)2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2)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说明溶液呈碱性,后颜色褪去,说明具有漂白性;(3)①反应中生成Cl2,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②白雾中含有SO2,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故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5)①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42-,故沉淀X为CaSO4;②溶液呈黄绿色,有Cl2生成,Cl2与SO2反应生成盐酸与硫酸。【评析】本题即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二氧化硫、氯气、漂白粉(漂粉精)是必修一教材的重点知识,从工业生产和性质研究与实际应用。在高中学习中常会遇到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二氧化硫与漂白粉反应等化学方程式书写问题。本题就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从气、液、固三方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的细节和关键点,挖掘因果关系,步步深入提出假设、环环相扣地展开实验探究,层层剖析好实验验证相关影响因素。涉及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数据)、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实验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对应知应会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能力。学生解答时,既要运用课本知识和经验又要突破已有的方法和思维定势;因此,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n【启示】备考复习要,基本操作注重方法与规律,实验设计注重开放性和探究性1.重视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等)的基本规律、物质的制取装置连接、气密性的检查、气体干燥及除杂原理、所需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模型。穿插复习与专题复习相结合,必修一开篇复习就是实验基本操作内容的复习。提醒学生要高度重视,操作要点与应用范围掌握要规范、全面、透彻。在后面的各章复习中,不断的强化落实。对课本中实验做好科学探究学习,同时要注意将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用于新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2.重视对化学实验设计的探究学习研究方法---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物质的制取实验方案设计、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物质的纯度测定实验方案设计。复习中重视实验与元素化合物复习相结合,要关注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评价、教材实验改进、探索研究性实验。注意实验题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文字叙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准确描述。开放课堂,探究学习;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从“实验目的、装置原理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全面认真讨论;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能怎样?怎样最好?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将继续注重基础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颖的形式、新鲜的情境素材和全新的命题角度,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真正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高考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不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夯实学科的主干知识,培养灵活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高考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研究考试大纲,把握方向;研究课表和教材,把握尺度;研究策略,把握方法。复习课堂要从解题型向能力型转变:重点从讲解向点拨转变;习题从题海向精选转变;训练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注重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高考就一定会有理想的成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