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2-07-20 发布

我省高考命题组评析高考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我省高考命题组评析高考试卷2011年06月09日09:40东南网-海峡都市报整理我要评论(3)字号:T|T核心提示:全省26万多高考考生(其中普通高考考生25万多人)昨日结束了人生中一场“大考”。今年我省高考试卷呈现出什么特点?与往年相比有些怎样的新变化?这是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昨日,经省教育厅授权,本报第一时间公布今年高考命题组专家解读2011年福建省高考各学科试卷命题思路。据介绍,今年试卷按照“提高质量,保持平稳”的基本原则,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考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试题重视考生为本,做到“情景易于理解、设问明确无歧义”、“入题容易,答题有门”,让考生能正常发挥。·2011高考的那些事·巴士情缘第2季开启【语文】语基考点覆盖面扩大(福建省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组)今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追求多样均衡”,选材和考查都有多样均衡的特点;二是“局部体现积极导向”,选材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并对以往的考查目标作了矫正导向,如明确作文文体,而不是往年的“文体不限”。选材体现多样与均衡今年试卷在选材上注意多样均衡,选用的素材充分考虑了时间分布和文章体裁的多样均衡。如文言文阅读题,一改连考多年的人物传记,而是选用一篇规范的游记,避免本考题连续多年选材的单一。古代诗歌阅读题,2004年分省命题以来选用的材料皆为律诗和绝句,或名家非名作,或非名家非名作,今年则首次选用了五言古体诗,且为清浙西诗派领袖厉鹗的名作,丰富了本考题的选材形式,有利于命题选材的纵向多样均衡。名句默写题,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体。..\n.此外,试卷的题设和答案充分考虑了考试范围和能力层次的多样均衡。阅读题部分,包括文言文文本、古代诗歌文本、文化经典文本、论说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考查,既有细部的理解与分析,又有整体的归纳与综合;既有思想情感的体会,又有表达技巧的把握。答案既有合理的限制性又有适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多处写明“意思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答对其中几点即可”。作文文体明确反对“四不像”作文题的素材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的一段话,语言朴实,内涵丰富深刻,能触发学生关于身体与工作、理想与实践、理性与诗意、共创与分享等多方面的联想和思考。2004年以来我省高考写作一直允许“文体自选”,本意是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扩大写作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事实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它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淡化乃至虚化文体教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非驴非马四不像的文章比比皆是。鉴于这一现实问题,今年写作对文体提出了明确的限定,引导作文教学回归根本。2005年我省首次取消分卷考试以来,语基教学日渐淡化,学生语基水平呈下降趋势。今年首次考查汉字、标点符号和关联词语的使用,虽然受考试说明的限制,语基赋分权重没有增加,但扩大了语基考点的覆盖面,强调对语基学习的重视。【数学】文理科试卷差异合理加大(福建省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组)数学试卷命题立足学科的整体意义,依托学科知识的本质,合理降低试题难度,在充分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力图准确体现高考的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目标指向。文理卷明晰体现人文关怀针对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今年数学命题合理加大文、理科试卷的差异。两份试卷中,完全相同的试题只有两道(文7和理4,文11和理7),分值为10,约占7%;姊妹题(背景或设问方式相似度较高)只有两对(文19和理19,文20和理20),分值约为9,占6%;两项合计约占13%。这样的试题设置,无疑使试卷的人文关怀得以更为明晰的体现。体现“四立足、四关注”特点今年数学试卷呈现出“四立足、四关注”特点。..\n.一是立足平稳,关注公平。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规避试题的模式化(如文、理科卷分别在题18、题17处考查了解析几何的知识与方法;又如,文、理科卷均在题19处考查了统计的知识与方法),着力试题设计的求新(如理9以函数的奇偶性为背景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文21(Ⅱ)以线性规划为载体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期望借此体现命题对高考“公平性”的关注。二是立足素养,关注交汇,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数学素养。如,理科题8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载体考查几何背景下的最值问题,理科题16以数列为背景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文科题21(Ⅱ)以线性规划为载体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命题对考生必备的数学素养的关注还体现在对高中数学主体知识考查的高度重视。文、理科卷中,主体知识的占分比例分别约为76%、70%。三是立足本质,关注应用。命题着力考查考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等两个方面的能力。如,文11、理7考查了圆锥曲线定义的本质特征,文22(Ⅲ)考查了函数最值的本质涵义与几何特征。理8考查了向量数量积与线性规划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四是立足选拔,关注潜能。命题以创新型试题和探究性试题为载体,强调了高考对考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力图使得试卷的选拔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如,文12给出了“类”的概念、文16给出了“乐观系(数”的概念、理15给出了保持一种线性关系的映射,要求通过学习和理解概念,进而解决相关问题。【英语】“酒驾”话题进入英语试卷(福建省英语学科高考命题组)今年英语命题体现了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人文性和文化性,选材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题材丰富,设题重视双基、突出应用,注意难度控制、难易分布比例及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预估为0.55。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今年试卷的阅读量、思维量、答题量适当,难易度适中,基本上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没有偏题和怪题。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命题所选材料主要来自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语言原汁原味;所选语料没有偏颇,突出文化导向,重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向了解,符合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社会热点进入阅读题..\n.单项填空题部分,考点分布合理,以中档题为主,没有偏题、怪题和特别难题。试题力求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如:把“清华百年校庆(第23题)、新科技成果(第27题)、援助日本(第32题)、英国皇家婚礼(第33题)和核污染(第题)34等”结合到单项填空中。完形填空题部分,所选语篇讲述来自哥伦比亚的设计师戴安娜到加拿大重新发展事业,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故事。文字浅显,易于理解,具有教育意义。阅读理解题部分,所选语言材料题材丰富,有社会热点(如酒驾和网络交友的时新话题),也有外国文化与文学渗透(如民间音乐节、图书介绍、人物传记)等;文章体裁多样,选材渠道广,主要选自英语国家主流报刊杂志,语言地道、贴近社会和生活。短文填词部分,所选文章语言地道,贴近学生实际,内容涉及运动与健康话题,极具教育意义。重点测试考生在整体语篇理解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英语语法、词汇以及正确拼写单词的能力,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书面表达部分,话题为社会热点——灾区新貌,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开放性我省高考命题组评析高考试卷2011年06月09日09:40东南网-海峡都市报整理我要评论(3)字号:T|T【物理】易中难试题比例恰当(福建省物理学科高考命题组)2011年福建理科综合物理科试卷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31个Ⅱ级要求的考点,考查了28个,占90.32%;在《考试说明》所列的108个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70个,占64.81%。全卷易中难试题比例恰当,试卷难易适中。在试题设置方面,坚持能力立意。如第14题考查考生对光学现象的分析,第16题、第17题分别以简单常见的传送带模型和U形框架模型为载体,既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变加速直线运动、力与运动的关系、功能关系等知识与运用速度图像分析、判断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及灵活应用。如:第18题,通过用假设法、极值法等,将一个比较复杂的、新情景下的问题转化成考生熟悉的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连结体模型),用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运算来考查考生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第22题压轴题,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n.月球探测进入试题材料第19(1)题是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考查了游标卡尺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使用,会控制实验条件,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等;通过基本实验的考查,检测考生的基本实验素养。第19(2)题是通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一学生分组实验,考查了多用电表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实验过程中的故障分析和判断,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实验难度,改变往年实验题得分率低的状况。今年的物理试题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13题以我国月球探测为背景,20题以反射式速调管产生微波为背景,21题以鱼饵自动投放器为背景等,考查了考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题有明显区分度物理试题针对各种层次考生进行设计,既有容易题,也有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力求使得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水平的考生都得到有效甄别。如:20题、21题、22题三道计算题的难度设置,按易中难分布,且每道题还设置了渐进式的设问。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层次、不同考生的能力高低,较好提高了试题测试的区分度。【生物】试题体现人文关怀(福建省生物学科高考命题组)今年的生物试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成分和结构、细胞代谢、内环境稳定和调节、减数分裂、遗传基本定律和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识。试题的叙述和设问方式力求贴近考生的思维习惯,无偏题、怪题,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生物试题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四项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占重要地位。如第1题、第3题侧重考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第2题、27题第(4)小题侧重考查考生“以图表形式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第4题、5题、27题侧重考查抽象思维能力;第32题侧重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第26-Ⅰ题考查内容涉及多个模块的综合,将核辐射诱导细胞凋亡、淋巴因子的作用、诱变育种等内容有机结合,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能力。生物试题凸显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6-Ⅱ题以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染色剂为背景,考查了实验结果的观察、试..\n.的使用和操作注意事项剂等。26-Ⅰ侧重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生物实验教学中获得的原理、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数据和实验方案设计等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对实验结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合理应用作出评价。(下转A6版)【化学】凸显化学基本观念与方法(福建省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组)2011年福建理科综合化学科试题重视基础知识考查,体现能力立意,试题的设计与考查要求兼顾平稳与求新,试卷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重视考查基础知识选择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与简单应用能力。选择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涉及元素化合物(包括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变化,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平衡、电化学等知识。如第9题以置换反应为题考查了多种常见单质、化合物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非选择题着重考查综合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3题以磷、硫及稀土元素化合物性质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综合应用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平衡、离子反应等知识,运用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来解答问题;选考题第30题、31题分别以含氮化合物、透明聚酯玻璃钢为题,设计了若干问题,综合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化学试题重视化学基本观念和化学方法的考查。如第6、24(5)题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考查价值观;第23(1)、24(2)、30考查了物质微粒观;第9、30(3)、31(4)考查了物质分类观;第24、31题考查了物质转化观;第23(6)、24(4)、25(6)考查了物质守恒观。又如,第23(4)考查了控制变量研究方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应用,第12、23(3)、25(6)(7)题考查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等。实验题多角度考查化学试题设计力求“保持平稳、提高质量”,体现能力立意,平稳与求新统一。试题的考查内容范围和考查要求注重保持平稳,在题型设计上努力创新,力求做到试题结构常中有变、推陈出新。在非选择题的命制上力图突破按知识块命题的模式,第24题、25题、30题、31题都分别以一个综合性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把综合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分别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运用已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如探究性实验试题(第25题),从物质的定性检验、样品成分的定量测定、实验方案的评价诸方面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实验探究情境平凡,问题层次多元,由浅入深,发挥了实验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考查功能。..\n.凸显生物学与科技生活的联系生物试题关注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生产活动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试题涉及玉米、花生光合作用,核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抑制细胞凋亡,结球甘蓝的遗传,体外受精和产前基因诊断等优生技术,具有浓郁的生产生活气息,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的联系。生物试题关注健康,如第26-I题除了考查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和诱变育种等知识外,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核辐射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对生物体可能带来的危害。第32题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为背景,突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在医疗领【政治】微博入政治考题(福建省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组)2011年政治试题以课标、考试大纲和省颁考试说明为依据,反映新课程理念,按照“提高质量,保持平稳”的基本原则,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进行命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政治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生产发展和科技创新进步,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例如,第27题以“双百”人物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双百”人物的言行所传导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28题以微博的使用为背景,通过对什么是微博和微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积极和消极)的表述,要求考生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这个知识来解决如何正确使用微博的问题;第29题以中国共产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背景,隐含纪念建党90周年这个重大时政热点,激发考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第30题以我国政府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保护知识产权为背景,旨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第35题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研发为背景,旨在增强考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第42B以上海某中学同学发明的“无基板充气太阳灶”为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贴近社会生活福建味儿浓试题在取材上有所拓展,增加了人文科学、图表等素材,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例如,第31题以“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跌幅度曲线图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近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应该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第32题以居民“更多钱花”、“有钱更敢有花”、“有钱花得舒心”为背景,分析目前我国应如何扩大居民消费,并选择出相应的有效措施。..\n.针对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实际,本次命题仍注意选取本省具有经济文化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富有乡土气息。例如,第25题,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情景,要求考生善于获取和解读三坊七巷这一福州城市名片的信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第39题以“海洋”为背景,要求考生结合福建海洋大省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为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地理】难度适中体现选拔功能(福建省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组)今年地理试题,题型、结构、题量与分值与2010年大体一致,难度适中。试卷预估难度值介于0.55到0.60之间,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试题呈现形式新颖,情境素材主要取自于正式出版的统计资料和学术刊物,把难度真正降到中学要求考查的范畴。选择题的设计注意了同一题组中题目之间的递进;综合题各小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由浅入深。重学科素养地理特色浓试题充分运用地理图像语言,考查考生读图、用图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试卷共有8幅图表,包括区域地图、统计图表、专题地图等,试题注重图表的信息承载,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信息,综合分析、归纳、运用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37题从现象的描述到原理的运用,顺着河流主线进行层层递进设题,体现比较、辨证的思维方式以及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回避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如37题以河流为载体,通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谷底及两壁景观差异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与甲国沿海地区比较,考查影响R河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通过R河水量变化的原因分析,考查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通过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社会热点话题多地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如40(B)冰雹是一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教材中有涉及,虽未详细阐述,但通过试题给出冰雹的基本属性、形成条件及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曲线等情景,要求考生分析冰雹多发的时间及成因,并提出防御措施。该试题旨在引导考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原理分析地理过程、探究地理成因,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n.地理试题涉及农民工问题、公共住房、“三农”问题、水资源利用等社会热点问题,试题并不纠缠于社会热点本身,而是从热点问题切入,挖掘其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通过巧妙设计图文情境,让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及公民意识。试题有机联系乡土地理,体现福建特色。如福建多丘陵山地、多冰雹、重要的柑橘产地等,使试题既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含而不露,潜移默化地培养考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历史】阅读量适中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福建省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组)2011年历史科命题科学、严谨,阅读量适中,兼顾不同版本教材。全卷知识点分布均衡,按模块必修Ⅰ35分、必修Ⅱ28分、必修Ⅲ22分、选修(Ⅰ、Ⅱ、Ⅳ)共45分,或按通史中国古代史22分、中国近代史52分、世界史56分。全卷预估难度值0.58。注重独立思考能力试题考查内容基于模块,突出“主干”知识。Ⅰ卷中涉及水利的“坎儿井”、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百家争鸣、林则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文艺复兴、美国经济大危机、冷战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有关模块的“主干”知识;Ⅱ卷第38题紧扣“秦帝国”、“民族危机与辛亥革命”、“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等中国政治沿革的主线。选考题第41题知识点为“明治维新”、“康有为的思想”和“拿破仑”等。试卷强调“能力立意”,要求考生打破定向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第13题以土耳其“礼帽”为载体,体会文化交融中现代与传统的关系;第15题以“重农抑商政策”为题材,在考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升华;第17题以“走进京剧”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求考生了解京剧的产生;第18题从林则徐给道光帝“的“奏稿”显示出了林则徐的过人见识;第24题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考查,考生须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和经济学常识并做出判断和推论。第38题时间跨度大、内容综合强,是试卷能力的“提升部分”,以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话题切入,提供了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英国媒体漫画、孙中山《对外宣言书》和毛泽东“三条外交方针”的材料,设问贯穿了“指出”、“简评”、“分析”和“论述”等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能力的考查。第41题A、B、C三题命题立意高,注重知识迁移,如A题“明治维新”联系了英国《权利法案》,B题“康有为”的“民智未开、操之自上”与“谭嗣同”的“上权太重、民权尽失”比较,C题“评价拿破仑”融入“罗马法”,侧重考查考生的第四层次能力要求。史论结合“三维”导向新..\n.充分发挥考生的主体性,培养考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试题重视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其中第14、20、22、24题和第38题材共采用了9幅图表,要求考生必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支持观点或用具体史实论证观点,特别是第38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中国历史政治“三大变革”典型事件的信息,领悟并认识郡县制在近两千年封建大一统帝国中的作用,明确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却未能实现国家独立自主,从而论证了新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东方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里程碑意义。全题四问上下贯通,史论结合,不回避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热点”,保证了试题的学科性、学术性、科学性和思想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