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2-07-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考作文失误分析分析近几年来的部分高考失误作文。读一读原文,想一想老师的分析,也许对你不无启发。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原文】 我的联想 安徽考生 读了这首古诗,我深受感动。那时候的人,特别是当大官的阮元,能知道“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说明他不但熟悉农业,而且还善于总结,真不简单,说明他具有亲民思想。 诗歌的前两句,是写在城外,几条河流把城市合围起来,绕着小城绵延而过,流进小城的溪水,到达千家万户。于是各家各户,根据水的深浅,种植不同的作物,这是后两句的内容,水深的地方种上黑黝黝的菱角,水浅的地方种上绿油油的水稻,不深不浅的地方栽上红艳艳的荷花。这既是作者所见,也作者佩服农民的表现,只有这样种植,才能获得好的收成,才符合实际要求。 读了这首古诗,我产生了许多联想,特别是在科学种田方面。我们有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各样的庄稼,可是不注意灌溉,不讲究水位的高低,只知道一个劲地施肥,认为“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可是“惯子不孝,肥田出白稻”,“出力不讨好,出钱买烦恼”,结果步入了种植随意马虎的误区,因小失大,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读了这首诗,我又想到我们的社会现状。联系到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建设,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转变原先掠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的校园人际关系。同时,在国家许多大政方针的制定上,需要我们制定\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出合理的政策。合理的概念就是合乎实际之理,合乎农村、农民、农业之理,合乎事物发展规律之理。 读了这首诗,我还想到了我自己,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要认识社会特点,跟上时代步伐,根据自己的专长,来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考取了大学,就上学,考不取,就去做农业,也来学学古人,“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与古人一善起,享受辛勤耕耘的劳动成果,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社会,报答这个崭新的时代。 读了这首诗,我更想到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改革是必由之路,但是要符合实际,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想当然,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不能与大自然相对抗,要在实事求是中走向美好的前程。 【分析】 文章前三节写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第三节,引用农谚和俗语,说明了科学种田的重要。全又语百也较通顺。但它被判为37分(满分60分),其失误在于: 失误一:联想篇幅太少。第一小节写了些不必说的话,第二小节是对这首古诗的解读,两节合起来几乎占了全文近一半的篇幅,剩下用于写联想的笔墨太少。 失误二:联想过于分散。由诗引出联想完全可以,但作者联想太多,由科学种田谈到经济建设,由自己谈到祖国,四个方面几乎平均使用力气,没有一个重点论述的内容,且论述中套话、大话较多,这使全文显得很肤浅,缺深度。什么都说一点,什么都未能深下去,这是不少考生的一个通病。 修改意见:1.换个题目。可以是“种植的学问”,或“要讲求科学”。 2.突出重点。不必对古诗逐句解读,突出一点,深入下去,并举例加以论证,其他联想都不要;即使要,也只能点到为止,不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