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8 MB
  • 2022-07-20 发布

[高考]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分类汇总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高考数学分类汇总(复数;集合,简易逻辑;函数;导数;不等式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一.复数1.复数z=i·(1+i)(i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i是虚数单位.复数(3+i)(1-2i)=.4.复数,则(A)25(B)(C)6(D)5.设是虚数单位,若复数是纯虚数,则的值为()(A)-3(B)-1(C)1(D)36.若,,则复数的模是A.2B.3C.4D.57.()(A)(B)(C)(D)8.()(A)(B)(C)(D)9.为虚数单位,设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若,则10.设z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若,则z是实数(B)若,则z是虚数(C)若z是虚数,则(D)若z是纯虚数,则11.已知复数(是虚数单位),则12、已知i是虚数单位,则(2+i)(3+i)=A、5-5iB、7-5iC、5+5iD、7+5i13.复数z=i(-2-i)(i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n二.集合,简易逻辑1.已知集合,则2.已知集合,,则=(A)(B)(C)(D)3.已知集合A={x∈R||x|≤2},B={x∈R|x≤1},则(A)(B)[1,2](C)[-2,2](D)[-2,1]4、已知集合均为全集的子集,且C,,则(A){3}(B){4}(C){3,4}(D)5.已知,则()(A)(B)(C)(D)6.设集合,,则A.B.C.D.7、已知集合,,则()(A)(B)(C)(D)8.已知全集,集合,,则A.B.C.D.9、设集合,集合,则()(A)(B)(C)(D)10.已知集合,,则()(A){0}(B){-1,,0}(C){0,1}(D){-1,,0,1}11.设全集为R,函数的定义域为M,则为(A)(-∞,1)(B)(1,+∞)(C)(D)12.已知集合,集合,,则\n(A)(B)(C)(D)13、设集合S={x|x>-2},T={x|-4≤x≤1},则S∩T=A、[-4,+∞)B、(-2,+∞)C、[-4,1]D、(-2,1]14.若集合A={x∈R|ax2+ax+1=0}其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A.4B.2C.0D.0或415..“1<x<2”是“x<2”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6.设,则“”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7.“”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8、设,集合是奇数集,集合是偶数集。若命题,则()(A)(B)(C)(D)19.已知命题,;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B)(C)(D)20.命题“对任意,都有”的否定为(A)对任意,使得(B)不存在,使得(C)存在,都有(D)存在,都有21、若αR,则“α=0”是“sinα0,则的最小值为3/425.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且:,则(A)(B)(C)(D)26.已知函数,,则(A)(B)(C)(D)【答案】C.27.设函数,其中,区间.\n(Ⅰ)求的长度(注:区间的长度定义为;(Ⅱ)给定常数,当时,求长度的最小值.【解析】(1)令解得的长度(2)则由(1),则故关于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四.导数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平行于轴,则.2.已知函数,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C)若是的极小值点,则在区间单调递减(D)若是的极值点,则【答案】C【解析】若则有,所以A正确。由得,因为函数的对称中心为(0,0),所以的对称中心为,所以B正确。由三次函数的图象可知,若\n是f(x)的极小值点,则极大值点在的左侧,所以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减是错误的,D正确。选C.3.已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4.若曲线(α∈R)在点(1,2)处的切线经过坐标原点,则α=(10)已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若,则关于的方程的不同实根个数为(A)3(B)4(C)5(D)6【解析】,是方程的两根,由,则又两个使得等式成立,,,其函数图象如下:如图则有3个交点,故选A.5.已知函数f(x)=.(Ⅰ)求f(x)的单调区间;(Ⅱ)证明:当f(x1)=f(x2)(x1≠x2)时,x1+x2<0.\n6.已知函数.(Ⅰ)若曲线在点处与直线相切,求与的值。(Ⅱ)若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的取值范围。7.设,已知函数(Ⅰ)证明在区间(-1,1)内单调递减,在区间(1,+∞)内单调递增;(Ⅱ)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相互平行,且证明.\n8.已知函数(Ⅰ)设,求的单调区间(Ⅱ)设,且对于任意,。试比较与的大小\n9.设函数.(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当时,求函数在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解析】:(1)当时,在上单调递增.(2)当时,,其开口向上,对称轴,且过-kkk(i)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增,从而当时,取得最小值,当时,取得最大值.(ii)当,即时,令解得:,注意到,(注:可用韦达定理判断,,从而;或者由对称结合图像判断)的最小值,\n的最大值综上所述,当时,的最小值,最大值解法2(2)当时,对,都有,故故,而,所以,10.已知函数。(Ⅰ)求的极小值和极大值;(Ⅱ)当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为负数时,求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11.设,,已知函数.(Ⅰ)当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Ⅱ)当时,称为、关于的加权平均数.(i)判断,,是否成等比数列,并证明;(ii)、的几何平均数记为G.称为、的调和平均数,记为H.若,求的取值范围.\n12.已知函数,曲线在点处切线方程为。(Ⅰ)求的值;(Ⅱ)讨论的单调性,并求的极大值。\n13.设函数a为常数且a∈(0,1).(1)当a=时,求f(f());(2)若x0满足f(f(x0))=x0,但f(x0)≠x0,则称x0为f(x)的二阶周期点,证明函数有且仅有两个二阶周期点,并求二阶周期点x1,x2;(3)对于(2)中x1,x2,设A(x1,f(f(x1))),B(x2,f(f(x2))),C(a2,0),记△ABC的面积为s(a),求s(a)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解:(1)当时,\n(当时,由解得x=0,由于f(0)=0,故x=0不是f(x)的二阶周期点;当时由解得因故是f(x)的二阶周期点;当时,由解得因故不是f(x)的二阶周期点;当时,解得因故是f(x)的二阶周期点。因此,函数有且仅有两个二阶周期点,,。(3)由(2)得则因为a在[,]内,故,则故14.已知函数.(Ⅰ)求f(x)的反函数的图象上图象上点(1,0)处的切线方程;(Ⅱ)证明:曲线y=f(x)与曲线有唯一公共点.\n(Ⅲ)设a(Ⅱ)【解析】(Ⅰ)f(x)的反函数,则y=g(x)过点(1,0)的切线斜率k=..过点(1,0)的切线方程为:y=x+1(Ⅱ)证明曲线y=f(x)与曲线有唯一公共点,过程如下。因此,所以,曲线y=f(x)与曲线只有唯一公共点(0,1).(证毕)(Ⅲ)设令。,且。\n所以15.已知a∈R,函数f(x)=2x3-3(a+1)x2+6ax(Ⅰ)若a=1,求曲线y=f(x)在点(2,f(2))处的切线方程;(Ⅱ)若|a|>1,求f(x)在闭区间[0,|2a|]上的最小值.五.不等式.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曲线的参数方程为.【解析】本题考了备考弱点.讲参数方程的时候,参数的意义要理解清楚.先化成直角坐标方程,易的则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2.已知动点都在曲线(为参数)上,对应参数分别为与\n(),为的中点。(Ⅰ)求的轨迹的参数方程;(Ⅱ)将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表示为的函数,并判断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3.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均为正数,且,证明:(Ⅰ);(Ⅱ)4.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n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Ⅰ)把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Ⅱ)求与交点的极坐标()。5.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Ⅰ)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Ⅱ)设,且当时,,求的取值范围。\n6.(考生请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A.(不等式选做题)设a,b∈R,|a-b|>2,则关于实数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过E作BC的平行线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已知,PD=2DA=2,则PE=.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圆锥曲线(t为参数)的焦点坐标是.6.A【答案】R【解析】考察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函数的值域为:.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R。B【答案】\n【解析】C【答案】(1,0)【解析】六.立体几何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可以是()(A)棱柱(B)棱台(C)圆柱(D)圆台2.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A)(B)(C)(D)3.已知是球的直径上一点,,平面,为垂足,截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则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为的中点,为线段上的动点,过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①当时,为四边形②当时,为等腰梯形③当时,与的交点满足④当时,为六边形⑤当时,的面积为【答案】①②③⑤5.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nA.B.C.D.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7.设为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8.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底面边长为,则以为球心,为半径的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9.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A)(B)(C)(D)【答案】A10.一个四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其正(主)视图如右图所示该四棱锥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A)(B)(C)(D)8,8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8)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B)\n(C)(D)【答案】D.12.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则正方体的棱长为.1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为.14.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A.B.1C.D.15.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CD,则直线EF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相交的平面个数为。[答案]:416.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17.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00+9πB.200+18πC.140+9πD.140+18π\n18.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A、若m∥α,n∥α,则m∥nB、若m∥α,m∥β,则α∥βC、若m∥n,m⊥α,则n⊥αD、若m∥α,α⊥β,则m⊥β19.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108cm3B、100cm3C、92cm3D、84cm320.如图,在三棱柱中,侧棱底面,,,分别是线段的中点,是线段上异于端点的点。(Ⅰ)在平面内,试作出过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说明理由,并证明直线平面;(Ⅱ)设(Ⅰ)中的直线交于点,求三棱锥的体积。(锥体体积公式:21.如图,三棱柱中,,,。(Ⅰ)证明:;(Ⅱ)若,,求三棱柱的体积。22.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直线为圆的切线,切点为,点在圆上,的角平分线交圆于点,垂直交圆于点。(Ⅰ)证明:;(Ⅱ)设圆的半径为,,延长交于点,求外接圆的半径。\n23.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已知.(Ⅰ)证明:(Ⅱ)若为的中点,求三菱锥的体积.24.如图4,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是的中点,与交于点,将沿折起,得到如图5所示的三棱锥,其中.(1)证明://平面;(2)证明:平面;(3)当时,求三棱锥的体积.25.如图,某地质队自水平地面A,B,C三处垂直向地下钻探,自A点向下钻到A1处发现矿藏,再继续下钻到A2处后下面已无矿,从而得到在A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为.同样可得在B,C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分别为,,且.过,的中点,且与直线平行的平面截多面体所得的截面为该多面体的一个中截面,其面积记为.(Ⅰ)证明:中截面是梯形;(Ⅱ)在△ABC中,记,BC边上的高为,面积为.在估测三角形区域内正下方的矿藏储量(即多面体的体积)时,可用近似公式\n来估算.已知,试判断与V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第20题图26.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为外接圆的切线,的延长线交直线于点,、分别为弦与弦上的点,且,、、、四点共圆。(Ⅰ)证明:是外接圆的直径;(Ⅱ)若,求过、、、四点的圆的面积与外接圆面积的比值。27.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Ⅰ)证明:平面;(Ⅱ)设,,求三棱锥的体积。28.如图2.在直菱柱ABC-A1B1C1中,∠ABC=90°,AB=AC=,AA1=3,D是BC的中点,点E在菱BB1上运动。(I)证明:AD⊥C1E;(II)当异面直线AC,C1E所成的角为60°时,求三菱子C1-A2B1E的体积29.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1A⊥底面ABC\n,且各棱长均相等.D,E,F分别为棱AB,BC,A1C1的中点.(Ⅰ)证明EF//平面A1CD;(Ⅱ)证明平面A1CD⊥平面A1ABB1;(Ⅲ)求直线BC与平面A1CD所成角的正弦值.30.如题(19)图,四棱锥中,⊥底面,,,.(Ⅰ)求证:⊥平面;(Ⅱ)若侧棱上的点满足,求三棱锥的体积.31.如图,四棱锥中,,,分别为的中点(Ⅰ)求证:(Ⅱ)求证:32.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AD⊥AB,AB=2,AD=,AA1=3,E为CD上一点,DE=1,EC=3(1)证明:BE⊥平面BB1C1C;(2)求点B1到平面EA1C1的距离33.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O为底面中心,A1O⊥平面ABCD,.\n(Ⅰ)证明:A1BD//平面CD1B1;(Ⅱ)求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3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Ⅰ);(Ⅱ);(Ⅲ).35.如图,在在四棱锥P-ABCD中,PA⊥面ABCD,AB=BC=2,AD=CD=,PA=,∠ABC=120°,G为线段PC上的点.(Ⅰ)证明:BD⊥面PAC;(Ⅱ)若G是PC的中点,求DG与PA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Ⅲ)若G满足PC⊥面BGD,求的值.七.解析几何1.设是圆上的动点,是直线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A)6(B)4(C)3(D)2【答案】B.2.设双曲线的中心为点,若有且只有一对相较于点、所成的角为的直线和,使,其中、和、分别是这对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n(A)(B)(C)(D)【答案】A.3.已知过点P(2,2)的直线与圆相切,且与直线垂直,则4.已知抛物线的准线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且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5.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连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M,若在点M处的切线平行于的一条渐近线,则=(A)(B)(C)(D)6.过点(3,1)作圆的弦,其中最短的弦长为__________7.若圆C经过坐标原点和点(4,0),且与直线y=1相切,则圆C的方程是。[答案]:8.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C)(D)9.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则p=____;准线方程为_____10.已知点M(a,b)在圆外,则直线ax+by=1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11.如图F1、F2是椭圆C1:+y2=1与双曲线C2的公共焦点A、B分别是C1、C2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AF1BF2为矩形,则C2的离心率是A、B、C、D、12.直线y=2x+3被圆x2+y2-6x-8y=0所截得的弦长等于__________.\n13.已知点A(2,0),抛物线C:x2=4y的焦点为F,射线FA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M,与其准线相交于点N,则|FM|:|MN|=A.2:B.1:2C.1:D.1:3[答案]:C14.如图。已知l1⊥l2,圆心在l1上、半径为1m的圆O在t=0时与l2相切于点A,圆O沿l1以1m/s的速度匀速向上移动,圆被直线l2所截上方圆弧长记为x,令y=cosx,则y与时间t(0≤x≤1,单位:s)的函数y=f(t)的图像大致为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16.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的右焦点为,离心率等于,则C的方程是A.B.C.D.【解析】基础题,,选D.17.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直线过且与交于,两点。若,则的方程为()(A)或(B)或(C)或(D)或\n【答案】C18.抛物线的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A)(B)(C)(D)19.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A)1(B)2(C)4(D)20.垂直于直线且与圆相切于第一象限的直线方程是A.B.C.D.21.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的渐近线方程为()(A)(B)(C)(D)22.已知,则双曲线:与:的A.实轴长相等B.虚轴长相等C.离心率相等D.焦距相等23.已知圆:,直线:().设圆上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则.24.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是上的点,,,则的离心率为()(A)(B)(C)(D)【答案】D25.为坐标原点,为抛物线的焦点,为上一点,若,则的面积为()(A)(B)(C)(D)\n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直线(s为参数)和直线(t为参数)平行,则常数a的值为________27.设F1,F2是双曲线C,(a>0,b>0)的两个焦点。若在C上存在一点P。使PF1⊥PF2,且∠PF1F2=30°,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____28.已知,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Ⅰ)求圆的方程;(Ⅱ)设过点的直线被椭圆和圆所截得的弦长分别为,。当最大时,求直线的方程。29.如题(21)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长轴在轴上,离心率,过左焦点作轴的垂线交椭圆于、两点,.(Ⅰ)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Ⅱ)取平行于轴的直线与椭圆相较于不同的两点、,过、作圆心为的圆,使椭圆上的其余点均在圆外.求的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对应的圆的标准方程.\n30.直线与椭圆相交与A,C两点,O为坐标原点。(Ⅰ)当点B的左边为,且四边形为菱形时,求AC的长;(Ⅱ)当点B在W上且不是W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不可能为菱形。31.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O(0,0),焦点F(0,1)(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Ⅱ)过F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直线OA、OB分别交直线l:y=x-2于M、N两点,求|MN|的最小值.32.椭圆C:=1(a>b>0)的离心率,a+b=3\n(1)求椭圆C的方程;(2)如图,A,B,D是椭圆C的顶点,P是椭圆C上除顶点外的任意点,直线DP交x轴于点N直线AD交BP于点M,设BP的斜率为k,MN的斜率为m,证明2m-k为定值。33.已知动点M(x,y)到直线l:x=4的距离是它到点N(1,0)的距离的2倍.(Ⅰ)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Ⅱ)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B两点.若A是PB的中点,求直线m的斜率.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O,焦点在轴上,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I)求椭圆C的方程(II)A,B为椭圆C上满足的面积为的任意两点,E为线段AB的中点,射线OE交椭圆C与点P,设,求实数的值。35.设椭圆的左焦点为F,离心率为,过点F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A,B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交于C,D两点.若,求k的值.36.已知圆的方程为,点是坐标原点。直线与圆交于两点。(Ⅰ)求的取值范围;(Ⅱ)设是线段上的点,且。请将表示为的函数。37.已知圆,圆,动圆与圆外切并且与圆内切,圆心的轨迹为曲线。(Ⅰ)求的\n方程;(Ⅱ)是与圆,圆都相切的一条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当圆的半径最长是,求。38.已知椭圆的焦距为4,且过点.(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设为椭圆上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取点,连接,过点作的垂线交轴于点。点是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作直线,问这样作出的直线是否与椭圆C一定有唯一的公共点?并说明理由.39.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设为直线上的点,过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其中为切点.(1)求抛物线的方程;(2)当点为直线上的定点时,求直线的方程;(3)当点在直线上移动时,求的最小值.4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在轴上截得线段长为,在轴上截得线段长为。(Ⅰ)求圆心的轨迹方程;(Ⅱ)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圆的方程。41.如图,已知椭圆与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均为且在\n轴上,短轴长分别为,,过原点且不与轴重合的直线与,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记,△和△的面积分别为和.(Ⅰ)当直线与轴重合时,若,求的值;第22题图(Ⅱ)当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使得?并说明理由.\n\n八.三角函数1.设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则______.2.已知,那么A.B.C.D.\n3.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值分别是()(A)(B)(C)(D)4.已知,则()(A)(B)(C)(D)5.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与函数的图象重合,则_________。6.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是(A)(B)(C)(D)07.设,不等式对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答案】.8.的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若,,,则(A)(B)2(C)(D)19.函数的图象大致为10.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2sinB=b,则角A等于A.B.C.D.\n11.函数f(x)=sinxcosx+cos2x的最小正周期和振幅分别是A、π,1B、π,2C、2π,1D、2π,212.()A.B.C.D.13.设f(x)=sin3x+cos3x,若对任意实数x都有|f(x)|≤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4.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则△ABC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15.设,,则的值是_____16.在中,,,,则(A)(B)(C)(D)17.设的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为,若,则角=(A)(B)(C)(D)18.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m的最小值是A.B.C.D.19.函数在的图像大致为()\n20.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则的面积为()(A)(B)(C)(D)21.已知锐角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A)(B)(C)(D)2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Ⅰ)求的值;(Ⅱ)若,,求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23.在△中,角,,对应的边分别是,,.已知.(Ⅰ)求角A的大小;(Ⅱ)若△的面积,,求的值.24.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且.(Ⅰ)求;(Ⅱ)设,为△的面积,求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的值.\n25.已知函数(1)求的值;(2)求使成立的x的取值集合26.设函数,且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Ⅰ)求的值(Ⅱ)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7.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a=3,.(Ⅰ)求b的值;(Ⅱ)求的值.28.已知向量,设函数.(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Ⅱ)求f(x)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9.已知函数.(Ⅰ)求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大值(Ⅱ)若且,求的值30.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asinB=b.(Ⅰ)求角A的大小;(Ⅱ)若a=6,b+c=8,求△ABC的面积.3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AsinB+sinBsinC+cos2B=1.(1)求证:a,b,c成等差数列;(2)若C=,求的值。\n32.设函数.(Ⅰ)求的最小值,并求使取得最小值的的集合;(Ⅱ)不画图,说明函数的图像可由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33.已知函数.(1)求的值;(2)若,求34.在△中,角,,对应的边分别是,,.已知.(Ⅰ)求角A的大小;(Ⅱ)若△的面积,,求的值.九.概率1.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A.∨B.∨C.∧D.∨2.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①y与x负相关且;②y与x负相关且;③y与x正相关且;④y与x正相关且.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在区间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若x满足的概率为,则.\n4.从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其和为的概率是_______。5.从中任取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的概率是()(A)(B)(C)(D)6.若某公司从五位大学毕业生甲、乙、丙、丁、戌中录用三人,这五人被录用的机会均等,则甲或乙被录用的概率为(A)(B)(C)(D)7.若甲、乙、丙三人随机地站成一排,则甲、乙两人相邻而站的概率为.8.某工厂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了同一种产品,数量分别为120件,80件,60件。为了解它们的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从丙车间的产品中抽取了3件,则n=A.9B.10C.12D.139.已知事件“在矩形ABCD的边CD上随机取一点P,使△APB的最大边是AB”发生的概率为,则=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的坐标,均为整数,则称点为格点.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例如图中△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Ⅰ)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对应的分别是;(Ⅱ)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其中a,b,c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则(用数值作答).\n1892122793003题(6)图11.下图是某公司10个销售店某月销售某产品数量(单位:台)的茎叶图,则数据落在区间[20,30)内的概率为(A)0.2(B)0.4(C)0.5(D)0.6【答案】B.12.将某选手的9个得分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7个剩余分数的平均分为91,现场做的9个分数的茎叶图后来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辨认,在图中以表示:8779401091x则7个剩余分数的方差为(A)(B)(C)36(D)13.对一批产品的长度(单位:mm)进行抽样检测,下图喂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n根据标准,产品长度在区间[20,25)上的为一等品,在区间[15,20)和区间[25,30)上的为二等品,在区间[10,15)和[30,35)上的为三等品.用频率估计概率,现从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则其为二等品的概率为(A)0.09(B)0.20(C)0.25(D)0.4514.如图,在正方体1中,P为对角线的三等分点,P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A)3个(B)4个(C)5个(D)6个15.某住宅小区计划植树不少于100棵,若第一天植2棵,以后每天植树的棵树是前一天的2倍,则需要的最少天数n(n∈N*)等于。[答案]:616..集合A={2,3},B={1,2,3},从A,B中各取任意一个数,则这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AB.C.D.17.总体编号为01,02,…19,20的2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A.08B.07C.02D.0118.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Ⅰ)平均命中环数为;(Ⅱ)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19.某学校随机抽取个班,调查各班中有网上购物经历的人数,所得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以组距为将数据分组成,,…,,时,所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是()\n20.从一批苹果中,随机抽取50个,其重量(单位:克)的频数分布表如下:分组(重量)频数(个)5102015(1)根据频数分布表计算苹果的重量在的频率;(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重量在和的苹果中共抽取4个,其中重量在的有几个?(3)在(2)中抽出的4个苹果中,任取2个,求重量在和中各有1个的概率.21.从某居民区随机抽取10个家庭,获得第个家庭的月收入(单位:千元)与月储蓄(单位:千元)的数据资料,算得,,,.(Ⅰ)求家庭的月储蓄对月收入的线性回归方程;(Ⅱ)判断变量与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Ⅲ)若该居民区某家庭月收入为7千元,预测该家庭的月储蓄.\n附:线性回归方程中,,,其中,为样本平均值,线性回归方程也可写为.22.某人在如图3所示的直角边长为4米的三角形地块的每个格点(指纵、横直线的交叉点以及三角形的顶点)处都种了一株相同品种的作物。根据历年的种植经验,一株该种作物的年收货量(单位:kg)与它的“相近”作物株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这里,两株作物“相近”是指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米。(Ⅰ)完成下表,并求所种作物的平均年收获量;(Ⅱ)在所种作物中随机选取一株,求它的年收获量至少为48kg的概率.23.某小组共有五位同学,他们的身高(单位:米)以及体重指标(单位:千克/米2)如下表所示:ABCDE身高1.691.731.751.791.82体重指标19.225.118.523.320.9(Ⅰ)从该小组身高低于1.80的同学中任选2人,求选到的2人身高都在1.78以下的概率(Ⅱ)从该小组同学中任选2人,求选到的2人的身高都在1.70以上且体重指标都在[18.5,23.9)中的概率24.某产品的三个质量指标分别为x,y,z,用综合指标S=x+y+z评价该产品的等级.若S≤4,则该产品为一等品.现从一批该产品中,随机抽取10件产品作为样本,其质量指标列表如下:产品编号A1A2A3A4A5质量指标(x,y,z)(1,1,2)(2,1,1)(2,2,2)(1,1,1)(1,2,1)产品编号A6A7A8A9A10质量指标(x,y,z)(1,2,2)(2,1,1)(2,2,1)(1,1,1)(2,1,2)(Ⅰ)利用上表提供的样本数据估计该批产品的一等品率;\n(Ⅱ)在该样品的一等品中,随机抽取2件产品,(⒈)用产品编号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⒉)设事件B为“在取出的2件产品中,每件产品的综合指标S都等于4”,求事件B发生的概率.25.小波已游戏方式决定是去打球、唱歌还是去下棋。游戏规则为以O为起点,再从A1,A2,A3,A4,A5,A6(如图)这6个点中任取两点分别为终点得到两个向量,记住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X,若X>0就去打球,若X=0就去唱歌,若X<0就去下棋(1)写出数量积X的所有可能取值(2)分别求小波去下棋的概率和不去唱歌的概率26.有7位歌手(1至7号)参加一场歌唱比赛,由500名大众评委现场投票决定歌手名次,根据年龄将大众评委分为5组,各组的人数如下:组别ABCDE人数5010015015050(Ⅰ)为了调查评委对7位歌手的支持状况,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各组中抽取若干评委,其中从B组中抽取了6人.请将其余各组抽取的人数填入下表.组别ABCDE人数5010015015050抽取人数6(Ⅱ)在(Ⅰ)中,若A,B两组被抽到的评委中各有2人支持1号歌手,现从这两组被抽到的评委中分别任选1人,求这2人都支持1号歌手的概率.27.下图是某市3月1日至14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空气质量指数小于100表示空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指数大于200表示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某人随机选择3月1日至3月13日中的某一天到达该市,并停留2天。\n(Ⅰ)求此人到达当日空气质量优良的概率(Ⅱ)求此人在该市停留期间只有1天空气重度污染的概率。(Ⅲ)由图判断从哪天开始连续三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方差最大?(结论不要求证明)28.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中输入的变量在这个整数中等可能随机产生。(Ⅰ)分别求出按程序框图正确编程运行时输出的值为的概率;(Ⅱ)甲、乙两同学依据自己对程序框图的理解,各自编写程序重复运行次后,统计记录了输出的值为的频数。以下是甲、乙所作频数统计表的部分数据。运行次数输出的值为的频数输出的值为的频数输出的值为的频数…………甲的频数统计表(部分)乙的频数统计表(部分)运行次数输出的值为的频数输出的值为的频数输出的值为的频数…………\n当时,根据表中的数据,分别写出甲、乙所编程序各自输出的值为的频率(用分数表示),并判断两位同学中哪一位所编写程序符合算法要求的可能性较大。29.为了比较两种治疗失眠症的药(分别称为药,药)的疗效,随机地选取位患者服用药,位患者服用药,这位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记录他们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单位:),试验的观测结果如下:服用药的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0.61.22.71.52.81.82.22.33.23.52.52.61.22.71.52.93.03.12.32.4服用药的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3.21.71.90.80.92.41.22.61.31.41.60.51.80.62.11.12.51.22.70.5(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从计算结果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3)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下面茎叶图,从茎叶图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30.为调查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某次联考数学成绩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从这两校中各抽取30名高三年级学生,以他们的数学成绩(百分制)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茎叶图如下:甲乙745533253385543331006069112233586622110070022233669\n754428115582090(Ⅰ)若甲校高三年级每位学生被抽取的概率为0.05,求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并估计甲校高三年级这次联考数学成绩的及格率(60分及60分以上为及格);(Ⅱ)设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这次联考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估计的值.31.经销商经销某种农产品,在一个销售季度内,每售出该产品获利润元,未售出的产品,每亏损元。根据历史资料,得到销售季度内市场需求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所示。经销商为下一个销售季度购进了该农产品。以(单位:,)表示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的市场需求量,(单位:元)表示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经销该农产品的利润。(Ⅰ)将表示为的函数;(Ⅱ)根据直方图估计利润不少于元的概率;十.线性规划1.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且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则的值是()(A)(B)(C)(D)2.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3.若非负数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n4.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5.某旅行社租用、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型车不多于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A.31200元B.36000元C.36800元D.38400元6.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A)(B)(C)(D)7.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上一动点,则直线的最小值为_______9.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y-2x的最小值为(A)-7(B)-4(C)1(D)2X≥2,x-2y+4≥0,2x-y-4≤010.设D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区域D上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1.设z=kx+y,其中实数x、y满足若z的最大值为12,则实数k=________.\n12.若点(x,y)位于曲线y=|x|与y=2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则2x-y的最小值为(A)-6(B)-2(C)0(D)2十一.向量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为的中点,则_______。2.设e1、e2为单位向量,非零向量b=xe1+ye2,x、y∈R.若e1、e2的夹角为30°,则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3.已知向量,若a//b,则实数m等于(A)(B)(C)或(D)04.已知点,,.若平面区域D由所有满足的点P组成,则D的面积为__________.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与交于点,,则____________。6.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若,则_____。7.设是已知的平面向量且,关于向量的分解,有如下四个命题:①给定向量,总存在向量,使;②给定向量和,总存在实数和,使;③给定单位向量和正数,总存在单位向量和实数,使;④给定正数和,总存在单位向量和单位向量,使;上述命题中的向量,和在同一平面内且两两不共线,则真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8.已知点、、、,则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为A.B.C.D.\n9.为边,为对角线的矩形中,,,则实数.【答案】.10.已知a,b是单位向量,a·b=0.若向量c满足|c-a-b|=1,则|c|的最大值为A.B.C.D.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若,则实数的值为______1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1,,E为CD的中点.若,则AB的长为.13.如图,在圆内接梯形ABCD中,AB//DC,过点A作圆的切线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AB=AD=5,BE=4,则弦BD的长为.十二.数列1.观察下列等式:…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2.若等比数列满足,,则公比q=__________;前n项=_____.3.若2、、、、9成等差数列,则\n4.对于E={a1,a2,….a100}的子集X={a1,a2,…,an},定义X的“特征数列”为x1,x2…,x100,其中x1=x10=…xn=1.其余项均为0,例如子集{a2,a3}的“特征数列”为0,1,0,0,…,0(1)子集{a1,a3,a5}的“特征数列”的前三项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2)若E的子集P的“特征数列”P1,P2,…,P100满足P1+Pi+1=1,1≤i≤99;E的子集Q的“特征数列”q1,q2,q100满足q1=1,q1+qj+1+qj+2=1,1≤j≤98,则P∩Q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__.5.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A)(B)(C)(D)26.设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7.设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A)(B)(C)(D)8. 正项数列{an}满足。(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令,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9.给定数列。对,该数列前项的最大值记为,后项的最小值记为,.(Ⅰ)设数列{an}为3,4,7,1,写出的值.(Ⅱ)设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且.证明:是等比数列。(Ⅲ)设是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且,证明:是等差数列。10.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10,且a1,2a2+2,5a3成等比数列.(Ⅰ)求d,an;(Ⅱ)若d<0,求|a1|+|a2|+|a3|+…+|an|..\n11.设数列满足:,,.(Ⅰ)求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Ⅱ)已知是等差数列,为前项和,且,,求.12.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2,N(Ⅰ)求,,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的前项和。1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数列满足,求的前项和14.已知首项为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证明.15.已知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成等差数列,且.(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6.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零,,且成等比数列。(Ⅰ)求的通项公式;(Ⅱ)求;\n17.在等比数列中,,且为和的等差中项,求数列的首项、公比及前项和。1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满足,。(Ⅰ)求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的前项和。19.设数列满足,,且对任意,函数满足(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若,求数列的前项和.20.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且构成等比数列.(1)证明:;(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21.设S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Ⅰ)若为等差数列,推导Sn的计算公式;(Ⅱ)若,且对所有正整数n,有.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