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10 KB
- 2022-07-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湖北省高职高考统考(对口高考)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三大题,2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综合题中的非选择题和作文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忖度(dù)绚烂(xuàn)哺乳(bǔ)风声鹤唳(lì)B.证券(juàn)按捺(nà)服贴(tiē)长吁短叹(yū)C.沮丧(jǔ)手帕(pà)投奔(bèn)倾盆大雨(qīng)D.眩晕(xuàn)抚恤(xù)纤细(qiān)垂涎三尺(xi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树荫感慨峻工玩世不恭B.筛选委曲需求真知灼见C.更迭辨别匆忙长趋直入D.嬉闹黯淡蹊跷旁证博引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许多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多方走访,提交了几十甚至数百篇的提案,这种精神确实令人。②随意辱骂、诽谤别人,或公开散布别人隐私的行为,都是法律的。③挂在墙上的对联,正是李老师一生的付出和高尚师品的写照。A.赞扬违反一副B.赞叹违反一幅C.赞扬违犯一幅D.赞叹违犯一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世上有掌握规律的人,却不可能有事无巨细都未卜先知的人。B.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多少决定的。C.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D.在唐诗中,究竟是喜欢杜甫,或者李白,我还真说不出来。5.下列各句中横线处填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每做一件工作,都应该专心一意地去干,不要。\n②参加大赛时,即使面对的是高手,也不要,而应沉着应战。③杨学军多次参加高考都落榜了,以致,精神萎靡。④大家对他提出的改革方案不置可否,因此他,不知所措。A.心慌意乱心猿意马心乱如麻心灰意冷B.心乱如麻心灰意冷心猿意马心慌意乱C.心灰意冷心乱如麻心慌意乱心猿意马D.心猿意马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乱如麻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校领导对“减负”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全体教师对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B.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进行探索。C.走出洞口,我们看见了弯曲的小路、河流、村庄。D.市政府组织的全市万名干部下基层的队伍中,有青年,有妇女,还有企事业的领导。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卢梭用他孤独之火,照亮了余生、又点燃了生命。B.今年暑假去不去北京的姑母家度假?我还没有拿定主意!C.我觉得中国有中国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特点,出国不一定最好。D.我想:“在这贫瘠的荒地上,却居然盛开着如此鲜艳夺目的小花,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奇迹”。8.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即使是刀山火海,我也铁了心地跟着你干。B.我们手无寸铁,面对猖狂的歹徒,只好选择智取。C.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D.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9.下面四个比喻句的排列顺序与前文相对应的一项是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①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②像波涛在澎湃③像春蚕在咀嚼桑叶④像山泉在呜咽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0.下面作品中的人物,全都不属于小说人物的一组是①蔺相如②康大叔③驼背巫④刘兰芝⑤成名⑥香菱⑦四凤⑧小弗朗茨⑨路瓦栽⑩窦娥A.①③⑤⑧B.②⑤⑦⑨C.①④⑦⑩D.④⑥⑨⑩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江宁之龙蟠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②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③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n(节选自《龚自珍全集·病梅馆记》)【注】①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与后面的邓尉、西溪均为地名。②诏:告诉。号:号召。③孤癖之隐:奇特变态的嗜好。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欹为美欹:倾斜,不正B.固也固:坚定C.以绳天下之梅也绳:捆绑,约束D.明告鬻梅者鬻:卖12.下列各项对“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梅以曲为美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③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④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A.①与②句的“以”意思、用法相同,③与④句不同。B.①与②句的“以”意思、用法不同,③与④句相同。C.①与②句、③与④句的“以”意思、用法均相同。D.①与②句、③与④句的“以”意思、用法均不同。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夭其稚枝”中的“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C.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14.下列各项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借夭梅、病梅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B.作者批判了文人画士扭曲的审美心理。C.作者批判了种梅人以夭梅、病梅为业换取重金的贪欲。D.作者揭示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对梅带来的灾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请将第一大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16.默写。(4分)(1)哀吾生之须臾,。(苏轼《前赤壁赋》)(2)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4)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17.将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完整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可以增删个别字词,但不能改变句意。(4分)①数万名中国公民在利比亚遭遇政治动乱。②中国政府及时运回了中国公民。③中国政府的举措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n18.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与上下文形成一组排比句。(4分)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额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略激越。19.请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观点。(字数不超过35字)(4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鸟鸣涧【唐】王维人闲①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①闲:安静。20.将第4句中的“时鸣”改成“齐鸣”或“和鸣”好不好,为什么?(4分)21.“以动写静”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中的词语加以分析。(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4题。走运与倒霉季羡林①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世人无不想走运,而绝不想倒霉。②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的,互为因果的。说极端了,简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创造。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发现了。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的“福”就是走运,他的“祸”就是倒霉。③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④吾辈小民,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有的是主动争取来的,有的是时来运转,好运从天上掉下来的。高兴之余,不过喝上二两二锅头,飘飘然一阵了事。但有时又难免倒点小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没有人去争取倒霉的。倒霉以后,也不过心里郁闷几天,对老婆孩子发点小脾气,转瞬就过去了。⑤但是,历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们,他们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个地区、一个行当的安危。他们得意时,比如打了一个大胜仗,或者倒卖房地产、炒股票发了一笔大财,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自以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固一世之雄也”,怎二两二锅头了得!然而一旦失败,不是自刎乌江,就是从摩天高楼跳下,“而今安在哉!”\n⑥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算的这个总账,后来并没有改变。汉以后所有的文学大家,都是在倒霉之后,才写出了震古铄今的杰作。像韩愈、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从来没有过状元宰相成为大文学家的。⑦了解了这一番道理之后,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够让我们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选自1998年12月16日《新民晚报》)22.下列对“走运”与“倒霉”关系的认识,与文中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A.对立统一B.相互依存C.内因与外因D.相互转换23.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第⑥段列举的事例特点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遭腐刑而作《史记》。B.蔡文姬远嫁匈奴,被赎后而作《胡笳十八拍》。C.白居易被贬江州而作《琵琶行》。D.鲁迅在国难之时发出呐喊,写出了《狂人日记》。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结合古今事例,分析了“走运”与“倒霉”的辩证关系。B.小幅之后必有小祸,大福之后必有大祸。C.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是对祸与福所持的正确的态度。D.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例证与引证的论证方法。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5-27题。火光【俄】柯罗连科①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黑魆魆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划起桨来。“远着呢!”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n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然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注】①柯罗连科:19世界末到20世纪初叶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火光》在言语之间透露出作家的良苦用心,火光在前,努力向前。凝聚了作者对生活经历的宝贵见解。这篇散文语言慷慨有力,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很有特色。25.文中的“火光”“河流”“小船”各象征了什么?请任选其中二者加以解说。(4分)26.文中“火光”“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富含什么哲理?(4分)2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品文,也可以说,这是一篇寓意深长的散文诗。B.文中将“船夫”与“我”作了鲜明对照,赞扬了船夫的冷峻,批评了“我”的盲目乐观。C.文章末段意味深长,省略号的运用扩展了读者想象的空间。D.形象鲜明、语言朴实、文笔优美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三、写作题(6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今年“两会”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多次提到“信心”一词。在今天,信心不仅对一个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章内容或主旨只要与“信心”相关即符合题意。②可以用“信心”为题,也可另拟题目。请先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A卷: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CBDADBCACCBBCAB卷: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BDCDACADBDBCA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3分)又不能叫天下种梅的人砍去直枝,剪掉密枝,去掉正枝,把梅弄残弄成病态作为职业来换取金钱。\n译文: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倾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如此。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除去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摧残梅,把它弄成病态来作为赚钱的方法。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忙碌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墨客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伤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惨烈到了这个地步啊!16.(4分)(1)羡长江之无穷(2)海上明月共潮生(3)一览众山小(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17.(4分)中国政府及时运回了在利比亚遭遇政治动乱的数万名中国公民的举措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18.(4分)示例:它可能是一株青松,让你感到生命的苍劲。19.(4分)示例: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20.(4分)不好。“时鸣”表明鸟鸣声断断续续地传递,符合月夜的特点,而“齐鸣”“和鸣”表现的是天亮以后鸟鸣的特点,不符合本诗的意境。21.(4分)诗中使用了一些动词如“落”“出”“惊”“鸣”,运用“花落”“月出”“鸟鸣”等具有动态美的景物表现了月夜深山的幽静。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静”,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n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22-23每题3分\nA卷:题号123答案CDBB卷:题号123答案ACD25.(4分)①火光象征冲破黑暗的光明,象征生活的希望、人生的理想、奋斗的目标。②河流象征曲折的人生道路、漫长的奋斗历程。③小船象征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精神(或奋斗者)。(以上3点答出任意2点即可)26.(4分)奋斗目标或人生理想表面上容易实现,实际上需要长时间艰苦的努力。27.(4分)A卷:BB卷:A三、写作题(60分)28.(60分)答案略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