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型 24页

  • 3.44 MB
  • 2022-07-20 发布

高考地理题型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地理题型分类与解法()\n综合题现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占140分,综合题(非选择题)占160分,而地理试题中综合题(包括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一般占到56分(56%)。综合题多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选择切入点创设情境,测试学生综合运用地理主干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解综合题不得要领、费时费力,常常感到无从下笔,解答的完整性、准确性较低,得分率也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原理与规律的掌握水平不尽人意;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能有效地将试题情境与教材中的原理、规律建立联系,不能以地理原理和规律为指导针对性地分析综合题。因此,提高分析综合题的技能,提高解题技巧是提高考试成绩最后的关键。\n一.综合题的分类1.根据解析范围分学科内综合题跨学科综合题2.根据试题材料形式分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数据统计信息题3.根据测试功能分综合问答题信息迁移题创新思维题\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一)地理原理综合题关键是抓住试题情境中的核心信息,根据核心建构事物联系,发现隐含在联系中的地理原理、规律,以原理、规律为依据,分析材料作答。A.感知情境,明确核心B.发现和挖掘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C.在原理、规律的指导下分析材料D.针对问题,组织材料,完成答题\n例1.地轴与黄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02广东)(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2)若此角度变小,由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将如何变化?该角度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夜长短与直射点所在位置有关此角度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变小(即春分到秋分之间变小,秋分到春分之间变大,春秋分无变化)年内昼夜长短变幅变小(即冬季昼长变长,夏季夜长变长)黄赤交角=23°26′则:回归线:23°26′极圈:66°34气压带、风带位置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增大;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范围增大。\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二)地理读图分析综合题1.审清题意,观察图像把握关键A.图名、图例、注记等B.图中地理事物及要素的特点、特征分布特征、发展演变过程、空间结构C.分析地理事物及要素间相互关系2.根据要求,以关键为中心形成结构A.空间分布结构B.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结构C.地理事物及要素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3.寻找解决问题的原理、规律、方法,组织答案\n例2.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回答:读图名、注记我国雨带推移规律(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____月,止于____月。(4)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____________(灾害);而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则又会造成____________(灾害)D(7月↑8月↓)CBA(6月↑9月↓)(5月↑10月↓)(2)B地区每年6月一般会出现“______”天气。(3)图中C、D两地区,较容易出现春旱的是_____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直接从图中读出510分布:记忆内容梅雨自然要素间关系C春季有积雪融水,蒸发较弱规律北涝南旱南涝北旱\n例3.读下图回答问题(2002年广东):(1)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_______________(自然带)。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分布5热带雨林带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分析成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成因:要素间相互关系地形: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面积大,东低西高,非洲的刚果盆地面积小,开口向西洋流:亚马孙平原受东侧(巴西)暖流影响较大,刚果盆地则受西侧寒流影响\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三)地理数据、数据统计信息综合题1.明确数据代表的地理事物、现象或过程是“什么”关键性的,具有指示性的、特征性的数据数据极值、数据间的匹配关系、地理事物属性等2.分析判断地理事物或其变化过程的成因3.综合分析、明确对策在明确地理事物的特点或现象成因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实践或社会热点,针对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存在的问题,联系地理原理和规律,选择人们可以采取的活动方式或合理利用的措施。\n例4.读右图及表,回答问题(2002年广东)(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地点①②③④⑤⑥⑦海拔42895128813022261238年降水5599666115363722045975年均温12.26.611.717.25.524.124.3(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年平均温较后者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少于①地。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n例4.读右图及表,回答问题(2002年广东)(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地点①②③④⑤⑥⑦海拔42895128813022261238年降水5599666115363722045975年均温12.26.611.717.25.524.124.3(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两地同位于海岛上,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地的东侧,位于西侧,两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均相近,故两地气温相关不大;但由于海南岛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地由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所以降水量较大,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所以降水量大大降低。\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四)地理综合问答题1.地理学科内综合问答题仔细阅读试题,认真观察图像,明确解题的具体对象针对解题对象,综合运用各种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地理事物的成因和特征,掌握其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等内容。以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和特征为中心展开联想,联系与其相关的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进行知识迁移,解决试题问题。\n例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2002年上海)(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水是主要补给形式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__________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____________的特点;春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段形成凌汛。季风暴涨上游河套和下游河口\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四)地理综合问答题2.(跨学科)开放性综合问答题解题时必须理清背景材料的层次,明确主次,准确把握试题内在的逻辑联系,明确解题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此类试题是以地理的理论为指导,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而设计的。因此解题时问题的分析必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而问题的解决必须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特别注意试题的设问,试题中的许多设问起着铺路搭桥、穿针引线的作用。解题时应借助设问,沿着设问的线索进行分析解答。要学会借用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句回答问题,使解答更加精炼、准确和规范。\n例6.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可攀登山峰,是旅游者参加太白山生态旅游,徒步登山的主要线路。(2002年上海)(1)旅游者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___、高山草甸,当旅游者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大气压_________所造成的。(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因此,旅游旅游者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旅游者到达3400米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旅游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3)在秦岭南坡息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大熊猫。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下降18~19罗盘(指南针)太阳位置与手表定向上山路径的方向旅游路线图房屋朝向保护珍稀动物、提供丰富种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任填两项)\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五)地理材料分析题1.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哪些是关键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2.联系教材,探索解决措施和对策。材料是新情境、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要充分利用试题的“设问”,以设线索,联系原理、规律,联系教材中和社会生活中的“案例”,发现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3.针对设问,组织解答答题时要在设问的引导下,认真理清思路,将结果整理归纳,条理清楚地解答,做到答案科学、完整、周密。特别是简答题,务必要照问题的逻辑,层次分明地回答,尽可能地使用地理原理、规律中的科学术语,使回答简明扼要。\n例7.地震是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大地震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震减灾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0上海)1950年西藏察隅地区发生8.6级地震,造成千多人伤亡,数千万元经济损失。1975年辽宁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有2千多人遇难,经济损失达9亿多元。1976年河北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近100亿元经济损失。(1)唐山地震比察隅地震震级小,损失大,请简要分析其原因。(2)海城地震与唐山地震震级相近,损失差异巨大,请写出海城地震比唐山地震灾情轻得多的人为原因。察隅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区,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经济相对滞后(或唐山地震发生在东部城市,人口稠密、建筑物多、经济发达,所以损失惨重)。海城地震有临震预报,预防及时。\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六)地理信息迁移题1.类比信息迁移题读图、材料,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归纳、概括其本质特征,然后与新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寻找其本质上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推理,依照解决相似的新问题。\n例8.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2003年上海)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省区累计病例(例)北京2456天津175河北227山西447河南15陕西12重庆3湖南6内,设计区分各病例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图上山西、湖南两省范围内画出相应的图例符号。1.根据我国部分省区“非典型肺炎”累计临床诊断病例通报表中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2日10时),在我国部分省区图的图例空框\n例8.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2003年上海)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2.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多项选择)()A.近50年来,世界粮食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穿凿结构变化特征分析D.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内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BCD\n例8.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2003年上海)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3.试设计一项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江汉平原某年水稻长势的监测分析中等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模式及与交通、环境关系的分析油轮在某海域发生大量漏油事故时,预测其污染范围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n二.综合题的解答方法(六)地理信息迁移题2.拓展信息迁移题发现材料中信息迁移的支持点,以支持点为依托将信息推广,扩散到更广的范围内,解决新问题。拓展到与其相关联的地理要素和现象,在新情境中解决相关联的新问题引申到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发展的方向、结果,解决与其发展条件和方向有关联的新问题\n例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03年全国)(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_________(风带)的影响。(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气压与风的强弱也发生变化)西风带夏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n三.综合题的分析、解题过程归纳1.分析题所给的图表、材料,明确中心问题,提取有用信息。2.结合试题信息,联系有关原理、规律。3.在原理规律的指导下分析设问,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明确解题要求。4.结合设问和原理规律,按一定线索、层次、逻辑,组织答案,尽量做到科学、完整、周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