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高考语文 15页

  • 83.50 KB
  • 2022-07-20 发布

试卷高考语文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2010学年度中山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中流/中肯感喟/匮乏遒劲/集腋成裘B.漂白/漂洗角色/角斗屏除/屏气凝神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歆羡/万马齐喑D.拮据/狡黠辟邪/辟谣洗濯/擢发难数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创业板刚刚揭开面纱,暴富神话就开始演绎,而且,高潮迭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目前的创业板市场来看,财富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源于某种资产与成本的“转移”。对于创业板的发展而言,暴富神话可能使创业者丧失斗志,转而以投机和欺骗,以渡过套现日为主要目的,从而与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大相径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创业板市场可能成为骗子粉墨登场、实现瞬间暴富的摇篮。A.眼花缭乱B.目不暇接C.大相径庭D.粉墨登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09国庆阅兵直播在各地34辆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时,天安门广场上将展开一幅面积近2万平方米左右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B.过度劳累为何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就。D.我国在2009年里再次出台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的删改与添加。\n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A.①⑤②④⑥③B.①⑤④⑥③②C.④③①②⑥⑤D.④⑥③①⑤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务学,昼夜不息,徽之间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献《二京赋》,命试翰林,赐进士第,迁光禄寺丞。咸平中,西鄙未宁,诏近臣议灵州弃守之事。亿上疏曰:“臣以为彼众方黠,积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尔。如臣之策,得骁将数人,提锐兵一二万,给数县赋以资所用,令分守边城,则寇可就擒,而朝廷得以无虞矣。”以久疾,求解近职,优诏不许,但权免朝直。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辈厚善。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被贬议者,多怨诽。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亿母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亿素体羸,至是,以病闻,请解官。有嗾宪官劾亿不俟命而去,授太常少卿,分司西京,许就所居养疗。天禧二年冬,拜工部侍郎。明年,丁内艰,未卒哭,起复工部侍郎。四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七。录其子纮为太常寺奉礼郎。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略不凝滞,对客谈笑,挥翰不辍。精密有规裁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选自《宋史杨亿列传》)\n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能属文,对客谈论属:写作B.咸平中,西鄙未宁鄙:边境C.有嗾宪官劾亿不俟命而去俟:等待D.请归省,不待报而行报:回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亿往依焉置杯焉则胶。B.如臣之策,得骁将数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给数县赋以资所用作《师说》以贻之D.咸赖其题品其皆出于此乎7.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杨亿“天性颖悟”,“才思敏捷”的一组是(3分)()①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②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③务学,昼夜不息④献《二京赋》,命试翰林,赐进士第⑤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⑥对客谈笑,挥翰不辍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亿从小就很特别,七岁时能写文章,十一岁时名声很大,父亲去世后他受到了堂祖父杨敬之的照顾和激励。B.杨亿身体一向羸弱,他常常因此而向皇上辞官,皇上非但没有允许,反而给了他许多特殊照顾,因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妒忌。C.天禧三年,杨亿又被起用做工部侍郎,但第二年他就去世了,朝廷让他的儿子杨纮做了太常寺奉礼郎。D.杨亿虽然性格耿介寡合,但他重视友情,乐天助人,经常用自己的粮食俸禄周济亲友。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3分)\n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2)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①徽之间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3分)②彼众方黠,积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3分)③则寇可就擒,而朝廷得以无虞矣。(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还荆州唐·皇甫曾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①一分手,难见杜陵人。【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2)无边落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3)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_________,_______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12-13题为选择题,请按要求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阅读可以很个性孙小宁我越来越认为,阅读可以很个性。年轻人可以扎堆地看郭敬明,中年以上有人还凑堆儿读书,不免有些尴尬。所以,我对各种看起来不算流俗的“国学读书会”\n、读经会也颇多抵触。同样,我不认为,各大书店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能反映阅读的真实。恰恰相反,这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这种数据给没创意的书商做选题参考可行,让书媒记者借此总结时下的阅读潮流也可行。但,都还与个人的阅读无关。以心探求,我们往往会找到最切合自己的书。当年我生病时的一位主治大夫,后来与我成为朋友。他从海外归来,专业一级棒。我格外珍视与他的友谊,有时会把家中的闲书递他,只说未必都有用,拣有用的看。没想到有一年岁末,他发来长长的短信,郑重地向我道谢。他说其中有一本书,来得非常及时,因为有一段他其实焦虑不堪,几近崩溃边缘。是这本书点醒并拯救了他。以我对他专业知识的判断,我不认为这本书一定能入他的眼。但我尊重他的感受。阿巴斯的电影《樱桃的滋味》中,是一枚樱桃,救了一个处在崩溃边缘的人,谁又能说这枚樱桃此时不是光芒四射呢?这也可能是许多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书存在的理由。相反,一些公认伟大的书,如果我们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没有形成,那么即使理性地知道它好,也可能是油盐不进。真要有所感应,会有阅读的迷狂,我是亲眼见过的。一位作家朋友,不像别的作家那样博览群书。他只读少量作家的书。我曾多次注意到他的包里有一本早年间出版的博尔赫斯小说集,书页都卷边了,里面勾勾划划,还在一遍遍读。我说,博尔赫斯有新版的,你还不换一本。他说,新的在书店翻过,没买,还是这个版本译得好。我形容他的阅读是一种吸血鬼式的迷狂。因为热爱,便仿佛要敲骨吸髓。还有一些书的价值与魅力,只在特定的时空才得以彰显。对我,《藏地牛皮书》就是一例。没去西藏前,我只认为它作为书,设计用纸及编排上有创意。但是真和朋友到了拉萨,朋友又因高原反应第二天就返回,孤独无助间,《藏地牛皮书》的神奇就显现了。我在这陌生之地碰到的一个个细小难题,竟然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生命的年轮一点点在扩大,生命的内部也会随之生长出许多困惑与渴求,而这些,恰是我们最好的读书感应器。所以我说,内在的阅读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基于内在的愿望,其实是读无定法的。有人开卷有益,有人非经典不读,都无所谓高下,高下只在于,见地是不是增长了,生命是不是得到滋养与提升。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不是非经典不读焉,但也不是任性胡来,捡着无聊当有趣混一辈子。读什么,怎样读,都可以很个性。至于你问我,什么是我个人欣赏的阅读方式?嘿嘿,不瞒你说,我羡慕那种吸血鬼式的迷狂而专注,可以把热爱的书中文字,化成生命的养分。(选自2009年10月6日《人民日报》)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nA.各大书店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能反映现实中人们阅读的真实情况。B.作者对中年以上人们“扎堆”读书的诸多情形颇有“抵触”,认为这都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C.只要形成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我们就能读出一些公认伟大的书的“好”来。D.生命发展过程中生长出许多困惑与渴求,这些困惑与渴求正是人们最好的读书感应器。E.作者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因此完全可以凭兴趣决定读什么和怎样读。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与个人阅读无关”的一项是(3分)()A.书店里图书销售排行榜B.书商市场调查做出书选题参考C.书媒记者总结时下的阅读潮流D.依据生命感应选读14.就本文看来,“阅读可以很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5.作者在文中说“内在的阅读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请根据文意理解这句话的内涵。(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世界以痛吻我张丽钧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凝重的诗句,是泰戈尔的。我不知道这两句诗的原文是怎样写的,但却觉得翻译得妙。有一回,我的一个学生发来短信,说她被至爱的人辜负得很惨,她写道:“我恨他,因为他让我恨了这世界!”我慌忙把泰戈尔的这两句诗发给她,并解释说,那所有以痛吻我们的,都是要我们回报以歌的;如果我们以痛报痛、以恨报恨,甚至无休止地复制、扩大那痛与恨,那我们可就蚀本了。她痛苦不堪地回复我说:“可是老师,我真的无歌可唱啊!”\n是呢,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我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舐得体无完肤了,连同我的喉咙------那歌声的通道------也即将被舔舐得焦糊了啊!这时候,你却隔岸观火般地要我“回报以歌”,我哪里有歌可唱?回望来路,我不也有过许多“无歌可唱”的时刻吗?我曾经是个不会消化痛苦的人。何止是不会消化,简直就是个痛苦的“放大器”。那一年,生活给了我一滴海水,我却以为整个海洋都被打翻了。于是,我的世界也被打翻了,我浑身颤栗,却哭不出来,仿佛是,泪已让恨烘干;后来,生活又给了我一瓢海水,我哭了,却没有生出整个海洋被打翻的错觉;再后来,生活兜头泼过来一盆海水,我打了个寒战,转而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盆海水,再凶狂,也淹没不了岸;终于有一天,生活打翻了海洋给我看,我悲苦地承受着,却没有忘了从这悲苦中抬起头来,对惦念我的人说:“我没事儿,真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痛吻”,是生活强行赠予我们的一件狰狞礼物,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只是,当我站在今天的风中,回忆起那一滴被我解读成海洋的海水的时候,禁不住发出了哼笑。好为当年那个浑身颤栗的自己难为情啊!如果可能,真想将自己送回岁月深处,让自己怡然倚在那个“一滴海水”事件上洒脱地唱上几首歌。唱歌的心情是这样姗姗来迟。虽则滞后,但毕竟有来的理由啊,我更担忧的是,当“理由”被砍伐尽净的时候,我们的歌喉,将以怎样的方式颤动?从不消化痛苦到消化痛苦,这一个比一个更深的悲戚足迹,记录一个人真正长大的过程。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说这话的人是个被上帝亲吻过歌喉的伟大歌者。他以自己的灵魂歌唱。而拙于歌唱的我们,愿不愿意活在自己如歌的心情之中呢------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学会将那个精神的自我送到一个更高的楼台上去俯瞰今天那个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快的音符里住着主宰明天的神;试着教自己说: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够改变的,拿出胸怀去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我们甚至还可以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啊!永记那年夏天,我和妹妹外出遇到冰雹,我们慌忙学着别人的样子脱掉外衣,却不约而同地去对方头上遮挡------盼着自己能够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而非“要我”)回报以歌!\n天气多好哇!连花儿都想唱歌了呀!真想问问远方那个说自己“无歌可唱”的女孩:宝贝,今天可有唱歌的心情?(选自2009年第22期《青年文摘》)16.文章结尾又写“无歌可唱”的女孩,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7.第十段中作者写到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其用意是什么?(5分)18.作者认为要对“以痛吻我”的世界回报以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人淡如菊文藏金刘心武我大声呼唤:“林大哥!心武看你来了!”他瞪圆眼睛望着我,稍许,现出一个非常强烈的笑容,笑完,我再呼唤,他再回应一个微笑,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约四十分钟后,他仙去。这是2009年4月11日下午的事。三十年来林斤澜大哥一贯对我释放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光辉,他甚至把生命最后的笑容赐予了我,这笑容丰富的含义将滋养我的余生。在关于他仙去的报道里,出现了“近看像赵丹,远看像孙道临”的形象描绘,还有“怪味小说家”的提法,有“汪曾祺得到了充分评价,林斤澜没有”的喟叹,我很欣慰,因为这些形容、提法、感慨都是我曾公开表述过的,源头在我。年年春节要给林大哥电话拜年。2006年他接电话时呵呵大笑:“心武你怎么又暴红起来!你把你那红运分给我点好不好?哈哈哈-----”我的几次暴红林大哥都跟我开过玩笑。林大哥人淡如菊、与世无争,是口碑相传的。但他绝不装雅充圣,他跟记者说过也是俗人,对名对利并非一点也不在乎。我早在1980年7月就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称他的短篇小说如“怪味鸡”、“怪味豆”,可称“怪味小说”,我跟他多次细聊过他的一些作品,如《姐妹》,素描一对姐妹在抗日救亡时代不同的生命流向,读后觉得“无主题”,“太朦胧”,却又“甚舒服”、“心被挠”,他很高兴,承认我算知音,但也呵呵自嘲:“你那‘怪味小说’的提法,煞费苦心,可是根本流传不开啊!”后来有黄子平写了很扎实的评论,用“老树的精灵”来浓缩对他的评价,可惜影响也很有限。现在尽管人们频频称道他的人品、文品,但究竟他在现当代汉文学短篇小说的美学贡献上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还欠评论。\n林斤澜和汪曾祺有“文坛双璧”之称。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是汪响林谙的局面。我对汪非常尊重。但我必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他的评价似已到顶。依我看来,汪的第一贡献是执笔写出了现代京剧剧本《沙家浜》,把“三突出”的美学公式体现得天衣无缝。第二贡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等于是代其老师沈从文“继续写小说”,把中断了三十年的沈氏香火续上了。总体而言,汪的小说创作是前有师承、后有众多“私淑弟子”的。林斤澜却是绝对独家。前无师承,旁无流派,后无弟子。他非常孤独。而能乐呵呵在孤独的艺术追求中不懈地跋涉,这艺术骨气几人能比?其实张爱玲原也孤独寂寞。谁知夏志清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轰隆隆地把她和沈从文的价值呈现到金光眩目的程度。有人揭出夏写此书接纳了不洁的赞助,更指出他政治立场的问题,又说他那用英文写成的书沉寂了很久,到三十几年前才先在台湾后在大陆“引爆”,颇不以为然。我与夏先生有接触,觉得他是个性情中人,是位值得尊重的学者。我读他那本小说史的中译本,就他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一段而言,确好比从荒原里掘出黄金,那评论的功力不能不服。尽管现在嫌张厌张贬张斥张的言论也理所当然地出现,但喜张迷张赞张崇张的风潮并未过去。一本被张自己宣布永不要面世的《小团圆》最近竟在海峡两岸隆重推出开始热销,便是证明。林斤澜人已去而作品尽在。他的短篇小说的美学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那是一座富矿。而且可能还不是煤矿铁矿而是金矿钻石矿。期待有内地的“夏志清”出现,像把一度尘埋的沈从文、张爱玲及钱钟书的《围城》一书的价值开掘出来,先震动学界,继而推广到一般阅读者那样,让我们终于明白,林斤澜不是随便赞他几声人品或对他的小说讲几句“好话”就能搁到一边的。神州大地,或许某一时段会因有评论家将他作品的美学价值挖掘出来而出现“林热”。有人或许会说,林的小说既然内涵朦胧风格怪异,恐怕不具商业价值,永难轰动流行。请问《尤里西斯》好懂吗?《围城》真那么好看吗?厉害的评论,会具有震撼力、穿透力,引导阅读,酿成潮流,而出版商和一般阅读者,都不会放弃机会,在一个时代的文化格局里大赚雅钱和附庸风雅,而我有一个很平实的看法:书商赚雅钱,读者逐雅潮,动机虽不够雅,却都有利于社会雅文化的养成。我想,敬爱的林大哥,这时一定在天堂里呵呵地笑我。(节选自2009年4月《光明日报》)19.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林斤澜的“笑”,有什么作用?(4分)\n20.作者在第四、五段用大量的篇幅写汪曾祺和张爱玲两位作家,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分)21.结合文章第七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的相关观点,联系“雅文化的养成”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下面是某校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联欢晚会上的男女主持人的部分开场白。根据提供的内容,请在横线上补写语意连贯而富有文采的语句。(6分)……男:1949,一位伟人以豪迈的声调,一声宣告,开创了神州崭新的纪元;(1)女:1978,!(2)男:1997,;女:1999,她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男:2008,神州奥运吸引了全球目光,巍巍中华令世人震撼;女:2009,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速度让全球敬仰!男:六十年是一幅画,用绚丽的色彩绘就了祖国奋进的壮美卷轴;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时间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6分)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扬子晚报11月6日报道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的名单共有106人,都是在7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一说,交管部门认为,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以警示。被曝光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一,而交管则认为曝光不侵权。六、本大题l小题,共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n钢筋、水泥是建高楼、桥梁的重要材料,而建高楼、建桥梁又不能只用钢筋、水泥,普普通通的沙子也必不可少。布料、棉花是做棉衣、棉被的重要材料,而做棉衣、棉被又不能只用布料、棉花,穿来穿去的线必不可少。金、银、铜、铁,材料不同,各有千秋。钻、玉、石、土,材料有别,各有作用。材料是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材料体现出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嘛。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9-2010学年度中山市高三年级期末统一考试语文科参考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B.(A.zhōng/zhòng,kuì,qiú。B.piǎo,jué,bǐnɡ。C.qí,yǎn/yè,xīn/yīn。D.jié/xiá,bì/pì,zhuó。)2.C(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也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根据句意应为“背道而驰”,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3.C(A项“近”、“左右”重复;B句式杂糅,去掉“所致”;D项语序不当,将“一系列”提至“促进”的前面。)\n4.D(④是紧承前面“民俗”,⑥③为一组,紧承④陈述“民俗”,①⑤为一组。)5.D(批复)6.C(C项,两个“以”,都作连词,表目的,译为“来”。A项,前一个“焉”代词,代指他,后一个兼词,相当于“于此”;B项,“之”,前一个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后一个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其”前一个代词,他,后一个副词,表推测,“大概”)7.A(③是说杨亿学习认真刻苦④是说杨亿凭文章得官⑤指当时的文士依赖他成名)8.B(引起一些人的妒忌是因为他刚介寡合,名声很大。)9.断句(3分)(1)精密有规裁/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每断错2处扣一分,扣完为止)(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杨徽之私下里同他谈话,感叹道:“振兴我杨家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间,暗中,私下里,1分;省略句,1分;兴:使动,可译为“振兴”,1分,共3分)②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王钦若对怀恨在心,屡次挑剔他的过失。(素,一向,1分;薄,看不起,1分;衔:衔恨,怀恨在心,1分;抉,挑剔,指摘,1分,共4分)10.(3分)(1)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回答“借……景抒发……情”给2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11.(6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3)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2(5分)、B、D(A项,与文中作者的看法相反。C项:文章第三段强调有了阅读的内在感应——“热爱”,会产生阅读的“迷狂”,从行文看,这是指并不多见的一种可能性,而本项的表达太绝对化了。E:本文并未谈到“兴趣”\n之于阅读的作用,属无中生有。同时与最后一节矛盾。)13、D项(依据生命感应会产生阅读迷狂,这是阅读心理的个性化,与个人阅读有关。)14、(4分)①以心探求,可以找到最切合自己的书(或“以心探求,阅读心理个性化)。②对生命内在的需求有所感应,会产生阅读的迷狂(或阅读内在需求产生阅读欲望)。③特定的时空选择看似普通实际有特殊价值和魅力的书籍(或特定时空中普通书籍的特殊价值和魅力体现阅读状态的个性化、阅读情境的个性化)。④阅读让生命得到滋养与提升(阅读目的个性化。(解析:四点分别对应2、3、4、5自然段。)15、(4分)生命内部生长出困惑与渴求,是最好的读书感应器。(1分)读无定法,能让生命得到滋滋养与提升是选择书籍的最重要标准。(1分)人们阅读不应跟风,而要审视自己的内心(1分)。根据内在需求选择书籍和读书的方式(1分)。(每点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6.(4分)(1)与开头写女孩的短信与回复照应,使结构严谨。(2分)(2)通过“宝贝,今天可有唱歌的心情?”的深情呼唤,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使主旨深化(1分);也使行文更生动,有趣味性。(1分)17.(5分)意在表明不仅仅要化解自己的痛苦(1分),而且要想到分担别人的痛苦(1分),这样别人也会分担你的痛苦(1分)。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痛苦。(2分)18.(6分)⑴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⑵学会用更高的境界去看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⑶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⑷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天会更好。⑸理智而坦然地面对生活,勇于改变或坦然接纳生活实际。(每点给1分,共5点,联系实际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但结合文本的要点必须体现)实用类文本阅读19.(4分)⑴造成虚实相映、首尾呼应之势,突出了林斤澜一惯的笑对人生的精神品格;(2分)⑵表现林斤澜临终见到“知音”的欣慰之情,突出了两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2分)20.(5分)这两位作家的轰动和林斤澜的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林斤澜艺术创作的孤独寂寞(1分),说明林斤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1分);表现出作者对林斤澜小说价值没引起关注的深深遗憾(1分)和对其文学价值得到认同的热切期待。(1分)\n21.(6分)答案示例:⑴作者的观点是有道理的(1分)。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借助高手的评论宣传可以引导形成阅读潮流(2分),书商看准商机,大量印刷,可以解决人们的阅读渴求(2分),客观上能够促进社会雅文化的养成(1分)。⑵作者的观点是偏面的(1分)。雅文化的养成,靠的是雅文化自身的魅力(2分),仅靠宣传造势和书商对利益的追逐,只能红火一时(1分),对雅文化的养成起不到持久的推动作用(1分)。(结合作者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22.(6分)示例:(1)一位巨人以超人的胆识,审时度势,打开了祖国尘封的国门!(2)她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3)六十年是一首歌,用高昂的激情唱响了祖国崛起的宏伟乐章。23.答案示例:示例①: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示例②: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和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示例③:曝光醉驾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得以正义的名义随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新闻的主题内容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曝光醉驾与后续反应,所以评论内容要包含这两个方面,评分时各占3分)24.作文(60分)参照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译文:\n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杨亿出生的时候,身上覆盖毛发,有一尺多长,过了一个个月才脱落。等到杨亿能说话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把《论语》口授给他,他随即就能熟记成诵。(杨亿)七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有老成持重的风度。杨亿十一岁时,宋太宗听说他的名气,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去试试杨亿的才艺,(后)送他到京城。(皇上)对他测试五篇诗赋,都是一下笔就立刻完成了,太宗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奇异之才,命令内侍把他送到中书省,又让他赋诗一首,宰相对他的俊逸奇异之才感到很惊讶。皇上就授予他秘书省正字,并特别把袍笏赏给了他。不久他的父亲去世,等到守丧期满之后,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之到许州上任,杨亿就去许州投奔他,杨亿专心于学习,(常常)昼夜不休息。杨徽之私下里同他谈话,感叹道:“振兴我杨家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淳化年间,到京城去献文章,改任太常寺奉礼郎。献《二京赋》,皇上下诏让他参加翰林考试,赐进士及第,升任光禄寺寺丞。咸平年间,西部边境不得安宁,皇上下诏让近臣讨论灵州弃守的事情。杨亿上奏疏说:“我以为那些作乱的人正当狡黠(不好一时平定),他们积财还是丰厚的,不可能在短时间打败他们。应该放弃灵州,保住环庆,这样以后再用计困住他们。我的策略是,派遣数名骁将,率领一二万人的精锐军队,提供好几个县的赋税来资助军需之用,令军队分别把守边城(以便困住敌人),那么这些敌人就可以擒住了,而朝廷就可以借此没有忧患了。”因为长期生病,杨亿请求解除所任的职务,皇上下诏不允许他解职,但是暂时允许他不临朝值班。杨亿性格刚直耿介,很难和一般人相处。在书局,只和李维、路振等人相处友善。当时的文士都依赖他品评,被他贬议过的人,很多都怨恨诽谤他。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王钦若对他怀恨在心,屡次挑剔他的过失;陈彭年妒忌杨亿超过他,(经常)和王钦若一起诋毁杨亿。皇上一向看重杨亿,都不受他们的谗言迷惑。杨亿的母亲生了病,杨亿向皇上请求回去探视母亲,没有等到皇上批复就动身了。皇上亲自封好药剂,并加上金帛来赏赐。杨亿身体一向羸弱,到了这个时候,把自己的病情禀告给了皇上,(趁机)请求皇上解除自己的官职。有人指使宪官弹劾杨亿没有等到皇上的诏命允许就离开了,(最后)杨亿被授予太常少卿,准许他住在家里疗养。天禧二年的冬天,被授予工部侍郎。第二年,他的母亲去世,报丧未满,又被起用做工部侍郎。天禧四年十二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杨纮做了太常寺奉礼郎。杨亿天性聪明,从小到老,没有离开写文章。文章格调雄健,才思敏捷,一点也不凝固停滞,和客人一边谈笑,一边挥笔不止。做事精致细密有规划,擅长用细字起草文章,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不加删改。当时求学的人一致地尊崇他。杨亿博览群书,记忆力强,尤其通晓典章制度。杨亿喜欢教诲引导后辈,靠他而成名的人很多。他看重与朋友的相处,性情耿介,崇尚名节,经常周济亲友,所以自己的粮食俸禄也随着他的这些做法而耗尽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