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2-07-21 发布

深圳2010年高考报告会高考经验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深圳2010年高考报告会http://wb.sznews.com/html/2010-04/19/content_1042083.htm深圳晚报记者傅欣彦报道昨天上午(4月18日),市民中心B区礼堂座无虚席,空气中飘荡的浓郁学风将这里打造成了一间大课堂。由本报主办的“潜龙曼海宁——第十届‘挑战六月’高考报告会”在此成功举行,近两千名学生和家长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收获良多的周日。  从2001年开始,本报每年都会在高考前的一两个月,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请回深圳高考状元,举办名为“挑战六月(七月)”的大型高考报告会。截至今年,一年一度的高考报告会已连续举办了10届。对广大中小学生的成长岁月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也为一届又一届学子架设了通向成功的阶梯,出现了不少“上年台下听众、下年台上状元”的令人欣喜的情形。而受邀回深参加报告会的历届状元,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表现出了高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质。他们中,有就职于纽约华尔街对冲基金公司的金融界青年才俊;有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九大值得关注的中国年轻企业家;有第四代手机芯片的主要研发者等等。  昨天一早,虽然天空飘着绵绵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广大读者的求知热情。报告会定于上午9时30分开始。可不到8时30分,就有学生和家长进了会场,占据了好位置。到了报告会开始时间,礼堂一楼几乎所有座位都被坐满,连二楼、三楼都坐上了人。大家有的认真聆听,有的奋笔疾书,有的用录音机、摄像机全程记录,并不时报以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两位状元介绍高考经验和感受  参加本届高考报告会的两位状元,分别是现在清华大学国际经济与金融专业就读的贺熹和现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的邱媛。  贺熹在报告中用3个词语与大家共勉,那就是:胸有成竹,思前想后,平心静气。他认为,胸有成竹就是要设定好目标和计划;思前想后就是在每次考试前后都对这次考试有所思考和总结;平心静气就是要有好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还细致地提醒台下的学弟、学妹:“高考那天,穿一件红衣服吧”,结果引来台下一片会意的笑声。  邱媛分学科介绍了复习经验后,特别强调心态的调整很重要。比如,复习阶段,要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要有目标和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真正到了高考时,则要保持轻松和自信。  三位名师讲解备考方法和技巧  报告会上,深圳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樊春喜、深圳外国语学校数学教师唐锐光、深圳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欧阳四波,分别讲解了语文、数学、英语这3大高考主科的学习技巧和备考方法。  樊老师从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入手,分析了今年高考语文学科的试题动向。谈到应对策略,他认为,现在离高考还有7周,在这段黄金时间里,考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增强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n  唐老师谈到数学备考方法时,用了8个重视,包括重视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观念,重视阅读理解训练与审题习惯培养等等。  欧阳老师告诉大家,英语高考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做到以下4点。即该拿的分数都要拿到;平时常错的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题,通过最后阶段训练,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要能把分数拿到;两篇作文能拿到相对高分;心态好。  家长代表传授教子良方和助考心得  家长代表、贺熹的母亲肖美玲发言的主题是“好习惯、好方法、好心态、好成绩”。她建议广大家长,在帮助孩子备战高考时,要当好健康保健员、当好生活服务员、当好心理辅导员。  从今天起,本报将分期刊发以上6位报告人的精彩演讲内容,敬请读者留意。昨天上午,市民中心B区礼堂座无虚席,由本报主办的“潜龙曼海宁——第十届‘挑战六月’高考报告会”成功举行。本届报告团成员由两位状元(现在清华大学国际经济与金融专业就读的贺熹和现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的邱媛)、3位名师(深圳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樊春喜、深圳外国语学校数学教师唐锐光、深圳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欧阳四波)以及一位家长代表(贺熹的母亲肖美玲组成)。从今天起,本报将分期刊发以上6位报告人的精彩演讲内容,敬请读者留意。  报告人简介  贺熹,毕业于深圳中学。去年以总分717分的成绩成为我省高考理科投档分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国际经济与金融专业录取。  各位家长、各位学弟学妹:  大家好!首先感谢《深圳晚报》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高考和高中生活的经验和体会。看到在座的各位高三的学弟、学妹,我感到非常的亲切,因为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距离高考只有几十天的时间,非常的紧张,也非常的想考好。韩愈有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对于很多的事情,包括高考,我认为,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勤”和“思”。对于“勤”,我相信绝大多数的高三学生都能够做到,而“思”有很多人做不到。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整天努力学习,但是最后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所以,我今天的高考报告就想讲迎接高考的三点心理准备。  今天,我就以3个词语与大家共勉,那就是:胸有成竹,思前想后,平心静气。  1胸有成竹  ——设立目标和计划\n  “胸有成竹”本意说的就是在画竹子之前,要知道竹子是什么样的,以及知道怎么去画。高考也是一样,在高考前,要对高考以及高考的复习有明晰的计划。所以我要谈的第一点就是要设立一个目标。  对于高三的同学,我相信大家都有了一个目标,如高考时自己会处于全省考生中的什么位置,理想的大学是什么等等。这个目标是要设定一个名次,而不是分数。因为每次考试难度不同,所以设定分数没有意义。例如,如果你想考清华、北大,就可以把目标定在每次考试进入学校前十或者前五名。目标一定要自己定,而且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激发最大的动力。这就要求你根据每次模拟考试的实际情况,来对这个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如果你早已经达到或超过这个目标,那么你就可以把目标再调高一点;如果到现在还是遥不可及,那就把目标调低一点。  此外,大家还要定一个计划。现在离高考只有50天了,大家的计划可以很具体很全面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对每一科都有一个全面的复习计划,要针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集中的训练。比如说,我当时数学的圆锥曲线的题经常算错,我就每天做几道这方面的题目。几周下来,不管再遇到怎样的难题,我都没有错过。另外,目标要具体、长远。在高考考前的几天,学校都会给大家许多时间自习,而高中的试卷、练习册和笔记是不可能在那几天看完的,从现在开始,你要把高三做过的试卷和书籍全部拿出来,然后对它进行总结,记在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把笔记本上的题目看一遍。你觉得哪些已经烂熟于心了就把它删掉,这样笔记本就越看越薄,到最后全部是精华了。高考前几天只要看笔记本,你也就有足够的时间了。另外,每一次模考和放假时间也都要定一个计划,列清楚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让复习有条不紊地展开。在定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大家要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时间。  2思前想后  ——考前思考考后总结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个词用错了,这个词的本意是说思考事情要注意前因后果,但我这里是想让大家在每次考试前和考试后都有一个思考,也就是“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  “思前”是要真实模拟考试的场景,也就是要求大家尽量把每次的练习和模考都当成高考。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到。比如说,高三时会有很多的试卷,试卷有学校老师出的题,也有其他省市的题。很多人是把它当成作业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有时做的时候就把答案放在旁边,这样很不好。我建议,如果有时间,尽量把每一套题都当成高考题来做。在模拟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比如,写作文要留多少时间,数学做到最后两大题要留多少时间等。\n  “思前”很重要,不过我认为“想后”更重要。每次练习和考试之后,都要进行一次反思,这样你才能从每次练习和模考中有所得。有很多时候,老师可能来不及讲解试卷,大家做完就把试卷丢到一边,这样会导致你积累错误的习惯。所以,这时你应该自己对答案,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并把每次从练习和考试中获得的经验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不仅可以避免犯错,还能积累解题的范式。高考中大多数的题目都有解题的一种思路,就比如说数学的压轴题,你把每次的模拟和联系题都拿过来,然后把这些题目都看一遍,你会发现同类题目的解法都是差不多的。  另外,我觉得每次模考之后都要总结经验和教训。举例来说,在“广二模”时,有一次关于愚公移山的漫画作文我跑题了,最后总结了几点原因:一是漫画类的作文训练太少,二是第一眼没有看懂漫画,心慌了。我想说的是,从错误中获取的经验比考试本身更重要。  3平心静气  ——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心静气是指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态不是决定成绩最重要的因素,但我觉得,心态一定是决定你发挥最重要的因素。“平心”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模考中,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在高考前,还有一两次模考,你们可以把每次的模考拿来练习,不要太注重结果。这样几次模考之后,你就能把最后的高考当做练习了。另外,要对自己多进行一些虚拟的心理暗示,比如,每天多对自己微笑,高考时穿一件红衣服等等,也包括要多安慰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发挥出最高水平,不会失误。我参加高考时,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贴上了“天道酬勤”四个字,这不仅是鼓励我们要勤奋,它还告诉我只要努力了,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必要太担心,太紧张。而最后,结果出来了也证明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当时,不管如何调整心态,真正到了高考的考场,你还是会有一些紧张的。即使我在参加高考以前,已经被保送了,但当自己参加高考时还是有一些紧张。考语文的时候,我都不记得自己写的什么标题了。看到作文题,只是按照以前的一些套路,就写下去了。中午父母还特意给我租了一间很安静舒适的房子午休,但我还是没有睡着,因为太紧张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样的紧张是不可怕的。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比如我现在在台上就很紧张,而且我现在也没有完整的讲稿,但是我不会忘记我所要说的,因为我已经烂熟于心了。这也就是说,即使高考时紧张,但是你也不会忘记怎么去做题。因为你对它们太熟悉了,它们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当然,你也可以试着使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控制自己的紧张,比如深呼吸。  遇到困难时,要沉着冷静,不急不慌。曾经有一次数学考试,倒数第三题的最后一小题我不太会做,因为这不是压轴题,所以有点不正常。但考试结束后,我发现很多同学也不会做。因此,不要过多地考虑考试的结果,否则难免影响后面的考试,造成心理慌乱、急躁。在我身边这都是有很多的例子,有的同学如果过多地想考试后的事情,大多数情况都是不理想的。  另外我还想说的有两点,上了大学往回看,我特别想和过去班级的同学来分享:一是要呵护自己的身体,加强锻炼,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上大学以后,我有这样的体会,上学期跑步考的是3000米\n,只有很少的人及格了,引体向上需要做11个,这些如果在高中就开始锻炼的话,那在大学锻炼身体就很轻松了。另外,我高三时经常和同学一起跑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为晚上的学习提供动力。适当锻炼很必要,尽量不要熬夜,临时抱佛脚没有用,不要害怕高考失眠。二是要珍惜向同学和老师学习的机会,多向他们学习。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因为高三的老师都特别忙,可能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学生要主动找老师。  最后,希望大家把握好高考最后的几十天时间,祝大家高考大捷!  (本报记者周倩实习生罗锋整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