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4 KB
  • 2022-07-21 发布

浅谈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策略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策略 ⅩⅩⅩⅩ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能力测试暨升学适应性考试已结束了一周的时间,离中考只有四十多天的时间,第一轮复习刚刚结束,马上面临第二轮专题复习。怎样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位九年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策略。转入第二轮复习,教师一定要明确复习的目标。在每一堂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本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给予学生适当的任务驱动,做到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有的放矢。目的明确了,化学复习课堂的有效性就会提高。第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历时一个月,时间短任务重,所以按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一般分成“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个知识板块,同时根据随州市中考试题特点辅以“推断专题、物质鉴别除杂专题、探究专题、化学用语”等小专题。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应注重对重要概念和原理进行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揭示其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一些易混的概念,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原子、单质和纯净物、化合物和混合物、酸碱性和酸碱度等。这些概念往往都是学生在考试中的丢分点。所以,在复习中应对这些概念仔细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在具体情境中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灵活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能充分体现《考试说明》精神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复习中可根据各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在这块复习中运用我们高城镇中心学校知识树特色可以起到事办公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先对物质分类,再对每一类中的重要物质归纳总结其性质、用途及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还有易错的化学方程式。例如:单质主要总结O2、H2、C这三种非金属单质以及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并指出这几种物质对应的章节,有不清楚的再翻开对应章节的笔记自己整理。氧化物重点总结H2O、CO、CO2这三种非金属氧化物及CaO、CuO、Fe2O3这三种金属氧化物。剩余一大块就是酸碱盐,这又是重中之重的重中之重了。酸主要总结HCl、H2SO4两种,先总结它们的共性(H+),再分析它们的特性(Cl—、SO42—)。碱总结NaOH、Ca(OH)2,在这一块跟学生说明碱的共性(OH—\n)是针对可溶或微溶性的碱,而对难溶性碱只有跟酸反应这一条化学性质。难溶性碱也只有可溶性碱跟可溶盐反应这一条途径。盐主要总结课本上提到的NaCl、Na2CO3、NaHCO3、CaCO3。在解物质推断这类题时,利用该知识网络先让学生在大脑中迅速反应出物质类别,再搜索出物质对应的性质缩小范围。当然,对于H2O、CO2、盐这几类物质作为生成物有哪些途径我认为也有必要跟学生加以总结。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复习中应明确实验考查要求,掌握教材中规定的实验: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②掌握使用仪器、实验操作的技能;③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常见气体,常见的酸、碱、盐等;④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⑤会解释结论,得出结论;⑥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等。重点复习实验探究,如催化剂类的探究,NaOH变质的探究,CaO变质的探究等等。化学计算的复习,总体难度下降,但我认为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降。首先应该是将计算题中所包含的各种类型进行知识的网络化;其次通过典型的例题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思路清晰、步骤规范、答案准确是解题的一般要求)再次让学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特别是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结合的综合计算我一定会让学生画成图形来分析,这样在解题时不会遗漏数值。综合随州市近几年化学中考我个人认为化学计算的重点还是表格类和图形类计算。可能仍然是无文字图形类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结合的综合计算。小专题的设置各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的复习的效果以及复习时间的充裕程度来决定。学生在考试时不知道方法的,考试中错的较多的一定要辅以小专题。特别是临近中考前一周把“化学用语”小专题制成一份试卷既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又为学生自由复习时点明方向。\n当然第二轮复习中为了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每位教师应加强对中考考试说明及中考试题的研究。有些老师对中考的研究比较肤浅,对中考的方向性研究的不多,对考试说明的研究缺乏深入细致,对中考试题的研究也没有系统性。我们要向研究要质量,向研究要效益,要认真研究命题说明,要将命题说明的每一条内容进行细化研究,深刻理解其含义,挖掘其内涵和外延,搞清中考命题思想和命题思路,找出试题特点,把握准试题的难易程度,从而指导我们在复习中选题时,应选什么,不选什么,在专题的设计上,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在讲解过程中,那些应详讲,哪些应略讲。还要系统研究近几年随州市及湖北省内其它地市中考试题,看看中考题有哪些特点,难度如何,明确中考题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选题的难易程度,选题的方向性,选题的重点等是大有帮助的。例如:这几年各地市中考题探究题很多都设计NaOH变质或中和反应残液的分析,随州化学中考NaOH变质已考了两年了,今年是不是会设计中和反应残液的分析,我个人觉得可能性较大,ⅩⅩ适应性考试探究题设计中和反应残液的分析,广水市适应性考试也有设计中和反应残液的分析,而中考题出题也一定会参考随州市各县市区适应性考试试题。总之,中考复习需要智慧,有了中考复习的智慧,中考复习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中考复习中,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清醒的头脑和有效的对策,能够对中考复习的课程资源做出正确的判断、恰当的取舍和合理的运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中考试题,不断反思复习过程,使中考复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