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2-07-21 发布

2018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对题练高考21题专练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21题专练(一)考查特点从考查内容上看,本题主要考点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影响认识的因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从考查的形式看,本题多以综合型的材料选择题为主,有时还有漫画题。(二)考前押题1.王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知行合一”是他的重要观点,他认为,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只会埋头苦干,不会思考琢磨;另一种是只会空想,不会躬行,应当把二者结合起来。王阳明的这一思想()A.强调了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社会实践B.正确阐释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C.强调知与行的统一,否认二者对立D.既强调知的重要,又看到行的作用答案D解析王阳明的这一思想既强调知的重要,又看到行的作用,应选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2.传统教科书上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条直线,从最开始的爬行猿类,到最终的现代直立智人。然而,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古代DNA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并非井然有序,他们存在的时间点有交集,而且这种交集还较多。这表明()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③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④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不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3.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坏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①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③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n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不选,因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所以我们的认识不一定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②不选,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性认识需要经过多次检验;王先生通过亲自检验后发现此法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中使用有不一样的效果,体现了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表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④正确,选D。1.为落实屮央有关精神,引导学生全面真实认识日本侵华罪行和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后,将现行各级各类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修改表明()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②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原有真理在实践中已被推翻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②③表述错误。2.2016年10月4日,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拓扑相变的理论,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实验中用拓扑理论推翻了当时超导性和超流体不能在薄层中存在的理论,并证明了超导性可在低温状态存在。到了80年代,又进一步证实了超薄导电层的导电率可以实现整数级精确度量,这些整数都是拓扑状态。这一过程表明()①真理与谬误总是不可逾越的②探索真理是一个反复无限的过程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70年代,科学家在实验中推翻了当时的理论,并证明了超导性可在低温状态存在;80年代又进一步证实了超薄导电层的导电率可以实现整数级精确度量,这一过程表明了②③;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故①表述错误;真理的发展过程并不是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④错误。本题答案选C。3.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真理性的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②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没有阶级性③真理以谬误为基础④真理性与价值性是辩证统一的\n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D解析①③表述错误。1.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人们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能够确保植物健康生长,以实现农作物的无土栽培。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植物生长的条件变了,其中的规律也会发生变化②无土栽培的成功是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识和利用③无土栽培改变了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各种要素④对植物生长规律认识的深化推动农业生产的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规律没有发生变化,①不选;③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2.2016年8月16日,中国科学家发射世界首颗“蜃子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在轨开展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密钥网络、量子纠缠分发、量子隐形传态、星地高速相干激光通信等科学实验,将使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量子通信网络。由此可见()①实践水平从根本上受人的认识能力限制②科技进步对人类改造世界有深刻彫响③人类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④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D解析①属于唯心主义;④否认了矛盾的作用;②③正确。答案选D。3.“创客”是指一些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他们追求“想法当实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用灵感与行动实现着自己的创新梦想。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①善于追问和思考,科学揭示世界的本质②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提出解决新问题③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④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不用再揭示,①排除;“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真理就会变\n成谬误,故③说法错误;题干中“创客”的行为就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实现梦想的过程,故②④正确。答案选C。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它东边牵着亚A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我国与屮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Z路经济带”,应该()①利用条件,改变规律②把握时机,促成飞跃③固守经验,加强合作④着眼整体,优化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国与中亚国家来说均是发展的机遇,应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把握时机,促成飞跃,②正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处理好不同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所以要从整体着眼,优化结构,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①错误;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固守经验”违背了发展的观点,③错误。本題答案选D。2.2017年2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下列与“慎独慎微”哲学寓意相近的观点是()①不矜细行,终累大徳。——《尚书》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繁》④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汉•王符《潜夫论•贤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慎独慎微”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3.下面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邪无成\n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④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体现了③④,①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1.“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新的长征路上,还会有许多“雪山”“草地”等着我们去跨越,还会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征服。这就要求我们()①坚定理想信念,把崇高的精神作为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②弘扬长征精神,使其成为激励党和人民攻坚克难的决定性力量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征服口然,创造奇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①正确;精神不能作为实践的决定性力量,②不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这说明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③正确;“征服自然”观点错误,④不选。本题答案选Bo2.为了解决北京早已拥挤不堪的“大城市病”,北京市发改委规划“瘦身”。很多非首都核心功能将重新布局,往北京周边等更大空间范围进行疏解,形成新的增长空间,辐射周边地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①关键部分在系统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②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可以提升系统性能③系统要素的离散有利于强化系统功能④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题目中,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很多非首都核心功能将重新布局,往北京周边等更大空间范围进行疏解,形成新的增长空间,辐射周边地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这体现了关键部分在系统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说明优化系统內部结构可以提升系统性能,①②表述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这表明()\n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②事物Z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③要把握爭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爭物间的自在联系④注一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③中“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违背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错误。1.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发展C.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答案C解析国家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三个“零增长”,表明国家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正确;A中“改变规律”观点错误;B为政治观点;D与材料不符。2.针对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以“天宫一号”为代表的航天技术是新的,固然让人欣喜,但“旧”——那些在“神舟”飞天的实践屮积累下来的技术,更让人倍觉珍贵。这说明()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新事物要汲取旧事物的某些营养③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④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旧事物在某些方面对新事物的作用,①强调新事物发展的坎坷,不符合题意,可排除;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3.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③新事物\n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题干并没有把新旧事物作比较,①不符合题目要求,④与题意无关;题干強调人生不摔跟头、不碰壁就不能长犬,②③符合题意。答案选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