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 MB
- 2022-07-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本单元近高考考点分布及赋值表考点题型分值选择题8上海地理综合题12江苏地理选择题8上海综合题8选择题2上海文综综合题3全国选择题10广东选择题2上海选择题2200520042003年份及试卷四大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的计算移民对美国影响及中国人口流动我国人口政策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世界人口分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增长分析人口问题,流动人口的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全国文综(黑)\n本单元各种图形辩析(高考试题为主)1、横竖坐标图(04广州3月)下图是印度、尼日利亚、中国、英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表示我国的是:A.aB.bC.cD.d(2)急需引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国家是:A.aB.bC.cD.d\n2、三角形坐标图(01上海综合)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列相关问题作出选择。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B.23%C.13%D.60%\n(03广州5月)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题:(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A.A国B.B国C.C国D.D国(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A.A国B.B国C.C国D.D国(3)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A.A国B.B国C.C国D.D国3、金字塔图\n4、扇形图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下图并分析下列各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03全国文综)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n5、线状(折线)统计图(l)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16.7%B.14.3%C.O.9%D.1.2%(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长\n6、柱状图形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国。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2005年上海卷30ACA\n7、特出图形(04丰台5月)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比重%)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级行政区有:A.沪豫粤苏B.沪苏津粤C.鄂粤津苏D.津苏沪辽\n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时间上时期增长特点原因人类出现~产业革命前非常缓慢社会生产力低18世纪产业革命后增长加快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二次世界大战后迅猛增长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1970年以来有下降趋势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公元初年~2000年世界人口由2亿增至60亿(70年代以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增长8000多万)\n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停止增长或负增长——空间上(地区差异)\n▲世界人口的分布分布原因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超一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人口稀疏区自然条件恶劣。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n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孟加拉巴基斯坦\n▲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我国人口分布及原因——我国人口政策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n不均:东南多(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西北少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n密度在500-700的有:江苏、台湾、山东、河南大于700的有:澳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密度最小的省区是:西藏(2)、青海(6.9)、新疆(10)、内蒙(20)\n结论:平均密度:128.8人/平方千米(1997年)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平衡“两密”“两疏”“两密”——东部沿海地区密、平原盆地地区密集;苏、鲁、豫、台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00人以上。“两疏”——西部内陆高原沙漠地区稀少、山区人口稀少。北部、西部地区,山区;内蒙古、新、青、藏约占全国面积的1/2,人口只占全国的4%,西藏平均密度不到2人。\n2、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政治、军事、历史等因素\n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人口过稀,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相反,人口过密,则劳动力过剩,就业发生问题。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当看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和利用的程度。衡量人口合理分布的标准思考: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但是否合理呢?\n3.人口问题及对策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对资源供给、废物消化的能力。过多的人口必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和地球生态带来沉重的压力,产生人口问题。究竟什么是人口问题呢?\n▲人口问题——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即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保护不相协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结构严重失调思考:人口过多是人口问题,那么是不是说发达国家就没有人口问题了呢?而引起的人口问题最为普遍\n▲人口问题对策人口问题从数量的角度来看有两种类型:人口偏多、人口偏少不同类型的人口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各不相同:增长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过少,劳力不足,出现工业开工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等许多问题鼓励生育引进移民(法国、德国)发展中国家迅速人口过多使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新加坡、中国)\n人口数量与环境\n1、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一、人口数量的变化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由人口迁移引起的)\n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关系——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生育率表现的是新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关系——出生率表现的是新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n\n\n▲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n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在婴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会诱发补偿性高出生率,因此如果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的话,那也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的内在联系\n▲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1.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2.自然环境因素①气候、水、土壤等②自然灾害,例如:地震、火山、洪水、风暴等③环境污染\n▲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①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②农业社会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③现代人口数量增长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n\n1.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3.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n为什么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1.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程度有多大,值得讨论。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也很难下定论3.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是呈正比例,不能认为人口多,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环境污染就轻。\n三、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再生产类型再生产类型形成原因原始型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n▲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n环境人口容量\n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1)简单的定义;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2)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n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⒈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4.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n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n\n三、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不确定性——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人口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变(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n▲合理人口容量四、环境承载力和合理的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能容纳人口数量的能力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n▲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结果不同\n\n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量从未还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n▲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2.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1)从人口可耕地关系来看:耕地短缺,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2)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3.对策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n▲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以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①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而且终生都要消费。因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②如不控制人口增长,将会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n世界人口的增长图资料一: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60亿人口日”,这是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趋势确定的。世界人口达到60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在过去的200年里,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在19世纪初全球仅有10亿人,125年后达到了20亿;在1957年世界人口突破了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突破60亿\n分析比较我国东、西部,山地与平原的自然条件优劣对人口分布的影响。\n从图上可以看出,人口分布与工业分布相当一致,说明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