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史知识 7页

  • 99.00 KB
  • 2022-07-21 发布

高考文史知识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文史知識彙編一、姓氏来历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往往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通常认为,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以母亲为姓在母系氏族社会,。许多古姓是女字旁,如:姬、姜。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住在东郭,故姓。以国名为姓。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  以官职为姓。古官名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故姓。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二、谥号、庙号、尊号(1)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例外,如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寓褒贬。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这是恶谥;表示同情的有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三、年龄称谓、排行、名字号1、年龄不满周岁:襁褓。孩提:2~3岁。垂髫:三四岁——八九岁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2、兄弟排行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叔向父”等。3、名,字,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又叫“表字”。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7-/7\n“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士。四、科举考试(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五、记时方法1、纪时法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西汉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2、纪年法(1)年号纪年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2)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求天干的方法:尾数对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求地支的方法:先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对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0123如:1911是辛亥年(猪年)附时辰表(3)生肖纪年法-7-/7\n(4)国号纪年法如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中华民国纪元。(5)帝号纪年法如用黄帝纪元,则1911年为黄帝纪元4609年。(6)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是按“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这年起叫公元某年。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公元〇年。六、节气1、二十四节气我国古时是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歌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传统节日(1)春节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2)元宵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元夕、元夜。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元宵即圆子。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3)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4)上巳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活动有临水宴宾、踏青。(5)寒食清明前二日。古时,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6)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故名曰清明节。民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7)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是“初”的意思。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端午节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习俗。(8)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有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9)中秋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10)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11)腊日-7-/7\n腊是我国古代民间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驱逐瘟疫,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来也渗入腊日习俗。(12)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因是一年最后一天故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俗有吃“年饭”‘、“守岁”等俗。七、国粹四大国粹:中医、武术、国画、京剧1、京剧脸谱的内涵红色——忠贞、英勇,如:关羽。黑色——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如:包公。白色——阴险、疑诈,如:曹操。蓝色——刚强、骁勇、有心计。绿色——顽强、暴躁。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紫色——刚正、稳练、沉着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京剧的角色:生、旦、净、丑。其中:“净”角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俗称“大花脸”。"丑"指小花脸,多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八、避讳制度在封建社会,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不能直呼、直书其名,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1、改字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改用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改字法。所避之字称为讳字,改用的字称为避讳字。如:《汉书》“邦”→“国”。为避汉高祖刘邦之讳。2、空字则空其字而不写,或用空围“□”、“某”、“讳”来代替,叫做空字法。如:陶弘景→陶景如《新修本草.葡萄》:“陶景言用藤汁为酒,谬矣。”这是避唐高宗太子李弘名讳而删去“弘”字。3、缺笔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在原字基础上缺漏笔画,叫做缺笔法。九、度量衡中国很早就有度量衡制度。度指长度,量指容量,衡指重量。1、度基本单位是尺。常用的“五度”:引、丈、尺、寸、分。10进制,下同。2、量基本单位是升。常用的“五量”:斛、斗、升、合、龠。3、衡基本单位是斤。常用的“五权”:石、钧、斤、两、铢。(注:石,古均读为shí,今作重量单位仍读shí,作容量单位读dàn。)十、地理方位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3、河:黄河。-7-/7\n江:长江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8、中国的古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外国人称呼中国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淮左】淮水东面。【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北京: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大都、燕京、神京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开封:大梁、汴梁、东京杭州:临安、武林、钱塘十一、文史典籍1、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另有六经一说,是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2、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3、图书的分类1、)经、史、子、集:简单说,经,儒家经典;史,史学著作;子,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2、)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现存著名的类书有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3、丛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著名的有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附【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 (2)以官爵命名。如《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4)以书斋命名。如《饮冰室合集》(梁启超)(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苏东坡全集》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贾长沙集》(贾谊)、《梦溪笔谈》(沈括)-7-/7\n(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十二、阴阳五行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推动下衍生变化;木、火、土、金、水是五种最基本元素。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相生,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五行相克,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事物才生化不息。相生相克图示如下:十三、史料与史学 1、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2、史料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 (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 (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 (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 (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此外,实物史料还可以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来辨别其真伪问题。自测题()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A.赵B.姬C.元D.吴()2.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A.备、操B.玄德、操C.备、孟德D.玄德、孟德()3.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早在西汉就在历法里确定为正式的重大节日,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说源于某种宗教,可能是A.佛教B.道教C.天主教D.伊斯兰教()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科举制()5.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A.中秋B.端午C.清明D.春节()6.在中国纪年法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如2009年是乙丑年,对应的生肖是“牛”。请问1978年对应的旧历年和生肖分别是A.戊午、马B.己未、羊C.丁巳、蛇D.壬辰、龙()7.“感身之戮辱,传畸人于春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这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史学著作的赞叹。这部史书在叙述历史时是采用A.以人物为中心展开B.以事件之始末记述C.以时序为主线写作D.以地域之联系综述()8.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在的A.浙江、山东B.广东、山东C.安徽、山西D.浙江、山西()9.《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0.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南宋B、唐朝、唐朝、北宋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11-7-/7\n、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研究者意志为转移。历史认识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而对于客观历史认识的发展必须首先遵循的治学精神是A.大胆设想、小心求证B.史由证来、论从史出C.理论引领、服务现实D.创思维新、以论带史-7-/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