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50 KB
- 2022-07-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中考总复习haizhou\nhaizhou\n①基础知识:本课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著名诗人、书法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②重难字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妖娆(娇艳美好)红妆素裹一代天骄③重点句段: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创造了宏大的境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运用互文的修辞,给人以纵深广袤之感;“封”写地面,“飘”写天空,动静结合,威猛雄奇。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看”与“望”字照应,写出诗人欣赏祖国河山的无限赞叹之情。“红妆素裹”运用比喻修辞,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这三句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写的是虚景。haizhou\n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句是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美,由评论历史人物到赞美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使全词的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④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全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haizhou\n⑤理解性默写: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雨说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郑愁予,台湾人,被称为“浪子诗人”。本文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haizhou\n②重难字词:田圃喧嚷洗礼襁褓禁锢喑哑(嘶哑)蓑衣温声细语润如油膏③重点句段:1.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句话写出了春雨知时而降、春雨的珍贵以及春雨的爱心形象——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爱的使者。2.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把白云比作襁褓,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儿童心理,突出了无忧无虑、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haizhou\n3.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是诗人最殷切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勇敢快乐地面对生活,快乐地成长。4.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新意:诗人把具体可感的“苹果”“嘴里的那份甜”贴切的变为“我祝福的心意”,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让人回味无穷。④中心思想:这首诗借助春雨的形象,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与对祖国前景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温柔亲切的爱意,并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haizhou\n5敬业与乐业(难点、易考)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②重难点字:征引旁骛亵渎佝偻骈进解剖强聒不舍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haizhou\n③重点句段:1.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本句承上启下,“儒门”“佛门”“正当职业”分别与上文“孔子”“百丈禅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此句采用否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而非消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既是对前面深奥道理的具体阐释,也是向下一问题的自然过渡。haizhou\n3.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作者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照应了首段中的“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与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④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类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道理,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对世人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中肯劝告。haizhou\n7傅雷家书两则(难点)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选自《傅雷家书》②重难点字:凭吊谀词扶掖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枘凿消沉(情绪低落)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③重点句段: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句话蕴含着对生命的真切体悟,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它们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生所要经历的过程。“紧张”“颓废”这两个词用得精妙,高度概括了人在高潮和低谷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haizhou\n2.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说明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4.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的心是最纯洁的,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赤子的生活也许是境遇不佳,缺少知音,但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haizhou\n④中心思想: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和成功欣喜时,从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haizhou\n9故乡(难点)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呐喊》。②重难点字:萧索(荒凉、冷落)隐晦潮汛髀愕然嗤笑瑟索惘然恣睢(放纵,放任)鹁鸪寒噤颧骨祭祀③重点句段:1.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句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把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抒发了出来,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也为下文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对比做了铺垫和暗示。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haizhou\n2.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出了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用“圆规”比喻杨二嫂的体形,突出其“瘦”。通过以上刻画,一个尖酸、自私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haizhou\n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形象生动。结尾充满哲理,告诉人们:只有人人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前进,才能迎来新的生活。这句话深化了主题,给人以鼓舞和信心。④中心思想: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haizhou\n11我的叔叔于勒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本文选自《羊脂球》。②重难点字:拮据牡蛎煞白阔绰女婿嘟囔撬开③重点句段:1.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强烈盼望,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2.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十拿九稳”实际上是毫无着落,反映出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痴迷,它们为毫无着落的钱财计划开支,行为荒唐可笑。haizhou\n3.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里用了三个同义的判断句,强调了“我”与于勒之间关系密切,与父亲的自私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是故事的尾声,好像绕梁余音,耐人寻味。从十年念念不忘到唯恐避之不及的转变,形成戏剧性的对比,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haizhou\n④中心思想:这篇小说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它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丑陋灵魂,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haizhou\n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萃》。②重难点字:汲取压榨锲而不舍不言而喻持之以恒根深蒂固孜孜不倦③重点句段:1.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句话揭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性: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2.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里是两个设问句,单独成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haizhou\n④中心思想:本文针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进行了质疑,指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并鼓励人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鲁迅。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②重难点字:玄虚诓骗脊梁污蔑慨叹haizhou\n③重点句段: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这句话强调说明了“求神拜佛”这种做法对国家有害无益、于事无补,只会长久地麻醉着自己的神经,永远不会觉醒。深刻地讽刺了散播谣言的反抗日分子。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指广大的中国人民。“然而”一词表转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直接反驳转向正面立论,提出论点。haizhou\n④中心思想:这篇驳论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步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展现了作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17智取生辰纲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施耐庵,清末民初(朝代)小说家。本文选自《水浒》(名著导读详细)②重难点字:嗔(怒)朴刀恁的(这样地,如此)兀的(怎么)逞辩干系寻思聒噪厮觑怄气晁盖haizhou\n③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杨志与众军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斗智斗勇的细致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细致、蛮横急躁、江湖见识过人的性格,形象地表现出农民起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生动地塑造了农民英雄的形象,讴歌了它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19范进中举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本文选自《儒林外史》。②重难点字:带契腆啐嗑拙叙功绾商酌锭haizhou\n③重点句段:1.“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考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里是一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范进急于考取功名,急于摆脱贫困,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醉。2.当下众邻居有拿鸭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了两只鸡来的。这里描写了众邻居的行为,其实是在描写社会背景,暗示了范进之所以如此痴迷于科举都是社会所逼。这四个简短的句子就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尽情地表现出来了。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这里“看”“拍”“念”“笑”“道”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刻画出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得意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无限讽刺。haizhou\n4.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市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也是对范进强烈的讽刺。haizhou\n④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是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的摧残。haizhou\n21陈涉世家①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②重点翻译: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haizhou\n③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haizhou\n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④重难问题: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haizhou\n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诈称公子扶苏项燕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haizhou\n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机智勇敢。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①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②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③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haizhou\n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③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haizhou\n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⑴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⑵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haizhou\n22唐雎不辱使命①重点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haizhou\n②理解性默写: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haizhou\n③重难问题: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haizhou\n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haizhou\n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haizhou\n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haizhou\n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haizhou\n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企图吞并安陵郡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haizhou\n23隆中对*①重点翻译: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8遂用猖蹶,至于今日9.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10.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12.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1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haizhou\n②重难问题: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凡三往,乃见”;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隆中对策、三分天下。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haizhou\n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haizhou\n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①“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9、“卧龙”比喻什么?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说说它的意思。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haizhou\n24出师表*①重点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0、受任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haizhou\n②理解性默写: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haizhou\n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haizhou\n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13、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请来了对局势有扭转作用的之人,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haizhou\n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haizhou\n③重难问题: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2、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haizhou\n25词五首与课外古诗词背诵词五首一《望江南》1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4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haizhou\n二《渔家傲·秋思》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3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haizhou\n6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haizhou\n三《江城子·密州出猎》1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2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4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haizhou\n四《武陵春》1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2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haizhou\n五《破阵子》1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4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haizhou\n6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7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8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9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旅生活的概括,像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请写出一位像他这样的将军,并写出其诗词名篇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ha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