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1.00 KB
  • 2022-07-30 发布

最新初中化学课题课件PPT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化学课题\n回忆: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的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变化规律组成、结构、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呢?\n观察实验,填写表格:观察与思考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产生水珠变为蓝色粉末水胆矾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水的沸腾:液态水气态水液态水无新物质生成胆矾的研碎:块状粉末状无新物质生成\n\n\n\n总结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n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练习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D\n练习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C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该变化的类型是,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化学变化CD\n回忆:什么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两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思考: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易点燃时在空气中: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0.8g/ml0.8g/ml能与水互溶挥发能燃烧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n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2、物理性质: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态、味,硬、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热、导电性等。\n二、物质的性质3.常见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固体熔化时的温度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气压有关)实验1-5:(1)如何正确闻气味?(2)O2和CO2的性质有何异同?(3)如何鉴别O2和CO2两种气体?说一说招气入鼻燃着的木条\n2.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①酒精挥发②白糖溶于水 ③食物腐烂④铁矿石炼铁 ⑤汽车胎爆炸⑥电灯发光(A)①③(B)③④(C)②③(D)④⑤练习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3.下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O2和CO2的是()A.闻气味B.看颜色C.澄清石灰水D.燃着的木条DBCD\n4、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练习ECBDA\n练习4、阅读并回答问题: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先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看到钠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钠立刻熔成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指出金属钠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色态硬度密度熔点无色固体软比水小低与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n学完了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物质变化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谈一谈: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n作业:抄写并记忆下列元素符号名称碳氢氧氮氯硫磷符号CHONClSP名称钾钙钠镁铝锰锌符号KCaNaMgAlMnZn\n再见!\n第七章生物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n微生物反应过程传质的几种水平胞内传质细胞膜-胞外传质超细胞传质\n对于需氧的微生物反应,还存在一个氧从气相通过扩散进入液相,进而又经扩散进入絮凝体内部供给细胞进行呼吸的传递过程\n氧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的传递阻力\n①氧从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界面的阻力②通过气-液界面的阻力③通过气泡外测的滞流液膜,到达液相主体的阻力④液相主体中的传递阻力⑤通过细胞或细胞团外的滞流液膜,到达细胞团与液体界面的阻力⑥通过液体与细胞团之间界面的阻力⑦细胞团内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介质中的扩散阻力⑧进入细胞的阻力\n①~④项属供氧方面的阻力;⑤~⑧项为耗氧方面的阻力。当单个细胞以游离状态悬浮于液体中时第⑦项阻力消失\n§1.微生物的氧消耗速度与氧的需求溶解氧气相中氧分压的影响服从亨利定律(Henry′slaw)\n氧的消耗速度氧比消耗速度(呼吸速度)的关系式为如果如果碳源消耗于菌体、水和CO2外,不生成代谢产物,则因此\n氧消耗速度为\n§2.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气相成分单向往液相扩散溶解的物质传递过程。物质传递速度的机理,主要模型有根据Whiteman建议的稳定模型(1923年提出)与Higbie提供的不稳定模型(1935年提出),前者以双膜学说(two-filmtheory)。\n稳定模型三种假定:1.在气、液两相的主流内,溶解气体主要通过对流传递,可是沿着气液界面的气、液两侧各存在着层流薄膜,溶质气体只靠分子扩散在两界膜内移动。2.溶解气体在两界膜内的浓度分布与时间无关(稳定状态)。3.在界面处,气相中的分压与液相中的浓度之间常常达到平衡,在那里完全不存在物质传递的阻力。\n通过气膜的传氧推动力为,继续通过液膜时推动力为。在稳定传质过程中,通过两膜的传氧速率应相等.此pi式中和ci均无法测量,故此式无实用价值。为了实用,应将不可测量的参数改写成与之有函数关系并且可以测量的其它参数。\n用总传质系数代替分传质系数,用总的传质推动力代替分推动力,把上式改写为:\n总传质系数分别与膜传质系数的关系为对于氧的难溶于水来说,H很小,气膜传递阻力与液膜传递阻力相比可忽略,即,因此\n不稳定模型这个模型是指气体不稳定地被吸收到不紊乱的液体(即静止或层流流动的液体)中的情况。如果含有某一溶解气体的气相与某液体相接触时,则液侧界面近傍的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不成为稳定状态。若只考虑不稳定分子扩散的吸收,则在时间内平均吸收速率可用下式表示:\n影响的因子需氧微生物反应器的性能,用体积系数表示,体积系数高的设备性能好\n体积溶氧系数的测定方法①亚硫酸盐氧化法②极谱法③氧的物料衡算法④溶氧电极法\n应用溶氧电极测定通气搅拌系统的体积传氧系数为溶解氧积累\n测定的三个用途1.对生物反应器的传氧性能进行测定,以便选择最佳条件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评价。2.对发酵过程传氧性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判断发酵过程的供氧情况。3.为通风罐的研究过程找出设备参数(如),操作变数(如N-搅拌器转数Q-通风量)与的关系,以便进行运用发酵罐的放大和合理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