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7.46 KB
  • 2022-07-30 发布

初中物理课件 声现象单元复习提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讲声现象单元复习提高模块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⑴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均能产生声音;⑶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不停止.2.声音的传播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⑵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⑶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回声⑴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⑵应用:利用回声测距.二、例题精讲【例1】★★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答案:A【测试题】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  )\n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通过固体传播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有“麻”的感觉.故此事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答案:A【例2】★如图所示,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能听到令人震撼的声音,该活动主要是为了探究(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能听到令人震撼的声音.实验现象表明声音可以通过衣架和细绳传入人耳,即表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答案:C【测试题】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A.宇航员的在月球上离得太远,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B.宇航员们戴的头盔隔音,只能用无线电话联系C.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C【例3】★★如图所示,你觉得其中的说法符合科学道理吗?请说明原因.\n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月球上是没有介质的,声音不能在月球上传播.答案:不符合.其原因是:月亮到地球之间,有一段距离是真空的,而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所以,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测试题】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A、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故A错误;B、此实验中未涉及到液体,故不能说明液体的传声情况;故B错误;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此实验中未涉及到固体,故不能说明固体的传声情况;故D错误.答案:C模块二声音的三要素一、知识点声音的三要素⑴音调: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⑵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⑶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二、例题精讲【例4】★★★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n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答案:C【测试题】“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考点:音色.解析:“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例5】★★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根据对响度的理解,可知生活中说的调节音量就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答案:B【测试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B.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越大D.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越尖细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正确;C、发声体振动越快,其频率越高,即其音调就越高,故错误;D、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其响度就越大,故错误.答案:B【例6】★★下列关于声的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击鼓的力越大,音调越高\n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雷雨天会先听到雷声,稍后看到远处的闪电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A、用力越大,击鼓的响度就会越大,故A选项说法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选项说法错误;D、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因此雷雨天时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B【测试题】(多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D.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沿新的方向继续传播.此选项错误;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声音的响度大,不是音调.此选项错误;D、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此选项正确.答案:AD模块三噪声的防治一、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⑴在声源处减弱;⑵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⑶在人耳处减弱.二、例题精讲【例7】★★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的消声器可以(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少摩托车尾气的排放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n【测试题】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工人们的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中的(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无法判断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减弱噪声途径有三条: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②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主要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故A、C、D错误.答案:B模块四声音的计算例题精讲【例8】★★在一个雷雨的夜晚,小明看到闪电5s后才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则打雷处距小明多远?考点:声速.解析:⑴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⑵打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5s=1700m.答案: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打雷处离小明1700m远.【测试题】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一时疏忽,在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为12.35s,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________s(声速为340m/s,小数点后保留三位).考点:声速.解析:∵v=,∴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声==≈0.294s,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运动员=t+t声=12.35s+0.294s=12.644s.答案:12.644【例9】★★★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⑴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⑵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秒,则这根铁管长约多少米?(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n考点:声速.解析:⑴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液体中传播速度在固体和气体之间.当在铁管一端敲击时,声音就会从铁管、铁管里的水和空气三种介质里传播,所以会听到三次声音,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从铁管、铁管里的水和空气中传来.⑵这根铁管长等于声音在空气的传播路程s=vt=340m/s×1.2s=408m.答案:⑴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三次敲击声;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⑵这根铁管长约408m.【测试题】一个有水的钢管长2500m,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三声,第一次声音比第二次声音早到2s,第二次声音比第三次早到3s,第一次声音通过钢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考点:声速.解析: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第一次声音比第二次声音早到2s,第二次声音比第三次早到3s,则第一次听到的比第三次少用5s,设第一次声音通过钢管的平均速度为v,由题意列式:-5s=,解得:v=1062.5m/s.答案:1062.5【例10】★★★有一山峡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考点:声速的计算解析:正确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枪声从放枪地点传到陡壁又反射回放枪处,所以放枪地点到陡壁的距离应是声音所走路程的一半.二是人听到两次回声间隔是5s,如果声音向较近的陡壁传播并返回的时间是,则向另一侧较远的陡壁传播并返回的时间(或).放枪地点距较近一侧陡壁的距离①放枪地点距较远一侧陡壁的距离②两陡壁之间的距离为s=s1+s2③将①和②代入③式得:即解得:将t1代入①③分别解得:,\n.答案: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175m,1025m.【测试题】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吼经过0.3s听到右面山谷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0.5s听到左边山谷反射回来的声音.可以估测这个山谷的宽度为()米A.374B.187C.272D.136考点:声速的计算解析:声音从他到右边的山谷反射回来经过了0.3s,可得他到右边山谷的距离为同理,左边山谷反射回来经过了0.3s+0.5s=0.8s,可得他到左边山谷的距离为得答案:B模块五声现象实验题例题精讲【例11】★★★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要有可行性,符合安全原则.⑴实验器材:⑵实验步骤:⑶实验分析与结论: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的设计解析:方法一:实验器材:小闹钟、大广口瓶、橡皮塞.实验步骤: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用橡皮塞塞住广口瓶的瓶口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和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声.方法二:实验器材:白纸、铅笔、长条桌.实验步骤: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几次实验相比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n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声.答案:方法一:实验器材: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用橡皮塞塞住广口瓶的瓶口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和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声.方法二:实验器材:白纸、铅笔、长条桌.实验步骤: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几次实验相比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声.【测试题】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吹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⑴嘴对5吹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原因是瓶内空气柱的_______产生的⑵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由于空气柱的________不同,因而振动_______不同,故产生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考点:影响音调的因素答案:⑴振动⑵长短,频率,音调.\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