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 MB
  • 2022-08-05 发布

高中政治:高考时政热点最后备考课件

  • 1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高考时政热点最后备考一、为什么要重视时事政治备考?二、如何备考时事政治?三、备考哪些时事政治?\n一、为什么要重视时事政治备考?1.考纲说明(1)文综命题指导思想:切实体现新课改精神,反映课标整体要求,要重视运用“新情景、新材料”,强调与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2)政治学科考核能力目标: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阐释和评价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3)政治学科考试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含《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2009年4月—2010年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高考年报备考策略:要关注时政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关注热点是贯彻政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要途径。高考试题往往以重大现实问题立意。\n二、如何备考时事政治1。夯实基础在知识:(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注重揭示内在联系。(2)是高考的第依据,越是基础越有决定意义,越有区分度。2。关注热点问题:(1)热点是指以后可以进入历史大事年报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和新生事物,如国际国内和省内十大新闻,党中央、国务院、人大的重大会议精神等。(2)删去那些太难、过分敏感的负面问题。如民族宗教问题、腐败问题、社会丑闻和非主流国家的国际纷争等;(3)对后面隐藏着极其深厚的学理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中学生根本无法弄清楚其深刻的理论内涵,不能过分投入,不能无限的拓宽加深,只要基本理解发表在大众传媒的专题文章,能正确使用其流行的政治术语即可;切忌贪大求多、求全、求深。(4)“冷”“热”结合:对长效热点,应跟踪分析其每年的变化发展趋势,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三农、能源、环境、民生、民主政治,民族团结、金融风暴等。3。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具体考点与具体材料,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多角度(考点、材料)、多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多侧面(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要注意广度和深度的关系,不能天马形空、漫天撒网。热点材料或以题干形式出现,或以选项、答案要点形式出现。\n三、备考哪些时事政治(一)经济类时政热点(二)政治类时政热点(三)文化类时政热点(四)民生类时政热点(五)外交类时政热点(六)综合类时政热点(七)国际、国内以及广东十大新闻\n(一)经济类时政热点之一:宏观调控1.时事要点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2.层次分析: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3.考点角度分析:(1)经济生活:宏观调控原因、目标、手段(价格、消费、货币、财政、投资、外贸、农村、就业、区域)、改革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等;(2)政治生活:政府经济职能、宗旨、原则;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与科学执政;国际竞争等。(3)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4)生活与哲学:意识的能动作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特殊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实践的能动性;社会的基本矛盾,群众的观点。\n【命题角度】一、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预测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2008、2009年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并初见成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应对方案。它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以扩大内需。第二,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涉及十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第三,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准备在两年内加快推进科技专项规划,投入1000亿,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后劲。\n第四,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8月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及价格指数等主要统计数据,看出整个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目前整个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还是我们采取了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政策在起作用。联系材料,分析上述应对方案的经济学依据。\n答案(1)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应对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扩大内需成为应对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社保水平;注重优化结构,促进协调发展。(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对危机,更需要科技支撑经济发展。\n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预测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7.9%,表明我国经济仍面临通缩态势。必须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但在坚持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伺机而动。货币的供应要适度宽松,而不能过度宽松,要避免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总需求的过度\n增长而导致通货膨胀。从眼前来说要防通缩,从长远来说要防通胀,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致平衡,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9月10日,在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n•(1)联系实际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意义。•(2)如何理解“货币供应不能过度宽松,要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致平衡”?\n(1)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强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以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必须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通货紧缩,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有利于克服市场调节的各种缺陷,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n(2)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的供应量应当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②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少,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会发生通货紧缩,导致商品交换受阻,难以流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通缩态势,货币供应应适度宽松,以扩大总需求。③如果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稳定。所以,我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货币供应不能过度宽松,要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致平衡。\n(一)经济类时政热点之二:节能减排1.时事要点(1)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2)中国确立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2.层次分析:为什么?怎么样?注意探究类3.考点角度分析(1)经济生活:宏观调控手段;消费观念;科学发展;经济全球化等;(2)政治生活:政府经济、公务职能、宗旨、原则;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与科学执政,国家利益,主权及权利、对外政策等;(3)文化生活:生态文明理念、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是对我国传统生态思想,如儒家天人合一、道教道法自然、佛教佛性统一等生态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等。(4)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观点、价值观等。\n.•早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就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n•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绩呢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n•“低碳生活”(lowca.rbon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尝试“低碳生活”,你有哪些建议?并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阐明理由。(4分)\n•①建议:尝试“低碳生活”要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减少各种家用电器使用;节约水电、燃气使用;多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少开车;多植树;注意垃圾的分类投放等。(2分)•②理由: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或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等(2分)\n•同学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遏制气候变暖.实质就是发展低碳经济。一网友在新浪网载文指出,低碳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就是:节,顾名思义,即节能,如何节能?通过提高效率来节能;减,即减少排放;替,即替代能源;吸,即通过植树造林来达到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发展低碳经济提3条建议并简述理由。\n•①采用经济手段,如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财.政支持或货币支持影响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利益实现调控,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2分)•②采用法律手段,如采用立法或司法活动,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行为规范或犯罪行为的打击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2分)•③采用行政手段,如采用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2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必须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仅罗列宏观调控的手段最高得分不超过3分)本题按照此评分标准执行\n•材料: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8分)\n•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②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④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⑤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答对4点即得8分)\n•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说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理由。(6分)•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存在着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就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重视节能减排。(3分)•②节能减排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需要;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需要。(3分)\n•低碳产业.低碳博物馆.绿色经济……从2008年初首次推出“低碳城市”.试点至今,一项项节能减排的项目在我国各大城市启动。仅仅一年时间,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创建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新布局。•小知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请问:•为什么“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新概念会被广为接受?(7分)•\n•答:“低碳经济”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人类的长远发展需要;(3分)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手生产力的作用,有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友好又快发展。(4分)\n(一)经济类时政热点之三:城乡统筹1.时事要点: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农民在60岁后将能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保障。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金一步夯实农业农场发展的若干意见》。2.层次分析:为什么?怎么样?注意探究类3.考点角度分析:经济:消费、本质、公平、财政、调控、农业、小康、科学发展等政治:政府职能、宗旨、原则;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文化:社会发展与人发展。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与部分,普遍性和特殊性,群众作用等。\n•背景资料.•材料一:2009年12月27至28日,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议指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材料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于1月31日公布,这是本世纪连续第七个涉农“一号文件”。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指80后、90后农民工)这个词,最大的亮点是“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n理论分析经济生活•1、价格与供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会议指出,要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2、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3、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n•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会议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这些举措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5、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应起怎样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推动农村和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n•6、促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7、扩大农村就业的意义及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8、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n四、推进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热点解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是一个常热常考的问题。\n【命题角度】一、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预测1图表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情况(单位:亿元)\n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最大限度拓展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n(1)从图表中你发现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什么问题?运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2)结合材料一,说明解决图表所反映出的问题的经济意义。(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拓展农村市场?答案(1)近三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远低于城镇居民,说明农村消费不旺。原因有:①农民收入水平偏低。②物价相对较高。③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④农村消费环境不佳。⑤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⑥农村消费观念相对保守等。\n(2)①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3)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农村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③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作用,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民消费。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农业国际竞争与合作,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⑤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n二、关注农民工就业预测22009年初,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2000万农民工被迫提前返乡。针对这种形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迅速出台了如下措施:制定财税、金融等政策,为农民工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监控,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力求回到家乡的农民工顺利实现就业。(1)请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2)请运用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n答案(1)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国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国家在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④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n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①进行经济调节,通过制定政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②进行市场监控和社会管理,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权益;③提供公共服务,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n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预测3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n活保障,是继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会使农民“养老不犯愁”,逐步解决后顾之忧。(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保险?(2)运用国家职能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让农民“养老不犯愁”?(3)谈谈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n(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答案(1)①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内容,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②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要坚持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有利于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③社会养老保险经费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n(2)运用国家职能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让农民“养老不犯愁”?(2)①应加强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②应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应强化国家的文化职能,组织和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n(3)谈谈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3)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稳定。②有利于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③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减轻了农民子女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形成文明的乡村风气与和睦的邻里、干群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四、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预测4材料一山东省某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占80%,农业经济占很大比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经济举措农业基础性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地位薄弱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农村发展滞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剩余劳动力农民增收缓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慢大,农村居民消费不旺,生活水平低\n材料二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1)假如你是该市市长,针对表中该市面临的问题,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请你提出切实有效的经济举措。(2)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答案(1)面临的主要表现经济举措问题农业基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础性地脆弱,农业物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增强质技术装备落农业投入,依靠科技进步,位薄弱后,受气候变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化影响大\n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城乡基础设施差乡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农村发距较大,城乡二发展,形成城乡经济发元结构矛盾突出,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展滞后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城乡居民人均收发挥财政作用,加大对农民增入差距大,农村农民的补贴力度,促进居民消费不旺,农民增收收缓慢生活水平低\n(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中央要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针对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矛盾日益突出以及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做出的科学部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举。②部分制约着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已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瓶颈,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n五、农村改革与土地流转预测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A县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大力探索“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挂\n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年度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每股(亩)700元,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1)结合材料分析A县土地流转新模式的经济意义。(2)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答案(1)①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②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③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④针对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出\n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2)①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不仅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而且要履行经济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良好的经济秩序,保护农民利益;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落实好农民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行政法规来规范土地经营权的流转。\n(一)经济类时政热点之四:创新1.时事要点(1)地位:12月,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投入运营,粤汉实现3小时通达;(2)过程:2004年,铁道部引进国外高速列车。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短短几年,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吸收”的起步阶段迈向了输出阶段。影响:美、俄、欧、东亚、南亚、西亚多国提出借鉴或引进中国高铁意向。2.层次分析:是什么(理论制度科技)、为什么、怎么样?3.角度分析经济生活:改革,科学发展,企业,收入、消费等;政治生活:国家职能、政府性质、宗旨、原则,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能力,国际竞争等;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交流等;生活与哲学:发展的概念、创新的作用,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等。\n•1.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通车仪式举行,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2010年2月6日,时速350公里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也正.式投入运营。这两条高铁是中国创造的世界一流高铁,它们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之大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自主创新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2.2009年10月29日,我国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成功问世。为解决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重大挑战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开板仪式在深圳举行。创业板市场的正式开板,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业板的推出必将更加有效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集聚,促进全社会创新机制的建立,实现国家创新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n•(一)经济常识•1.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2.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自主创新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要改善创新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3.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主要方法和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n•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根本途径是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决定性因素。•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n•(二)哲学常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党和政府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是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一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同时,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国家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形成创新合力。\n•4.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5.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把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6.坚持内外因相结合、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又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要重视量的积累。•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8.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要深化、扩展、推移。党和政府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过程是认识深化、扩展和认识向前推移的结果。同时,创新本身就是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展、推移的过程。\n•(三)政治常识•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政府履行文化职能,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政府要加大支持企业创新的力度,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监督和管理,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必须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党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代表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领导,表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3.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是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n•.2009年10月30日,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集中挂牌上市。创.业板市场是指主板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创业板的推出必将更加有效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集聚,促进全社会创新机制的建立,实现国家创新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根据材料简述发展创业板市场的经济意义。\n•①发展创业板市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②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③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n•2009年12月,由商务部牵头制作的一则30秒长的广告,开始在全球主流媒.体上播出。广告主题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主角则是带有外国设计风格的中国产品。在这则视频广告画面中,由中国制造的运动鞋、冰箱、音乐播放器、服装以及飞机都采用了国外的技术或设计理念等等。当前,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面临着有史以来烈度最强的贸易壁垒。在这种背景下,以广告的形式,及时传递“中国制造”是世界各个贸易体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事实,可谓正当其时。广告词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中国制造”实际上已成为各国优势元素交互融汇的平台。•“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n•①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体现了在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②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制造,世界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③发展对外贸易要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中国制造,世界合作”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n•温家宝总理在2009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指出:战胜当前这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更加注重利用科学技术寻求突破,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方面要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1)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n•(1)①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培育自主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④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n•(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法律法规。•④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化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⑤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n•(3)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②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n(一)经济类时政热点之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时事要点:胡锦涛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它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着眼于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层次分析: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3.考点角度分析经济生活:改革,科学发展,企业,消费,宏观调控等;政治生活:国家职能、政府性质、宗旨、原则,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能力,国际竞争等;生活与哲学:发展的概念、发展的状态、创新的作用,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等。\n(二)政治类时政热点之一:民族团结1.时事要点(1)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2)实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主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乎民心的必然选择。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3)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中国政府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2.层次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考点角度分析: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财政作用政治生活: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公民政治义务、党的地位执政能力,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宗教政策,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等;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民族精神生活与哲学: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主次矛盾等\n【热点解读】我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将是2010年高考的热点。\n【命题角度】一、两岸关系继续发展预测12009年7月11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本届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国共两党在本次论坛上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本届论坛的举办,是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重要举措,成为两岸各界交流对话的又一次盛会,也将为新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拉开精彩序幕。\n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局部离不开整体,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大陆人员赴台旅游,将有利于稳定台湾经济。(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充分利用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克服不利联系。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及台湾地区的稳定与繁荣。\n预测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9年5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海峡两岸关系尽管历经坎坷,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渐成为滚滚潮流。2008年12月15日,经历30年风雨历程,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化茧成蝶,基本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实践告诉我们\n一个道理,凡是符合两岸关系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事情,不管面临多少困难,花费多少时间,终究都会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过程。答案(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岸“三通”从无到有,直至最终实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n(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两岸“三通”的实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过程。(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经过30年的艰难坎坷,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实现。\n二、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预测32009年3月2日,《求是》发表中央统战部长杜青林《党的光辉照藏区——50年来党中央对西藏的亲切关怀》一文。结合文章摘编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中央把如何加快西藏发展提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掀起支援西藏建设的热潮。目前,国家直接投资西藏建设项目、中央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全国进行对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40年间,\n西藏财政支出共计875.86亿元,其中94.9%来自中央补贴。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拨款7亿多元,对西藏寺庙、灵塔、祭殿等宗教场所进行维修。特别是从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专款5500多万元和大量黄金、白银对布达拉宫进行重点维修,这在新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从2001年开始,国家又拨款3.3亿元,维修保护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保护史上都是罕见的,被称为“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n(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说明过去50年里西藏发展最快、进步最大的原因是什么?(3)运用哲学常识知识,谈谈如何促进西藏的进一步发展?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材料二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国家对西藏地区正确行使了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对西藏的投资力度,支持西藏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卫生事业。③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西藏人民\n当家作主的权利。④我们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意识的能动作用。立足西藏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具体分析西藏地区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发展西藏地区的各项事业。③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国家发展大局与西藏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国\n家整体发展与西藏本地发展的关系;立足本地实际,勇于探索,同时利用中央和其他地区的扶持与帮助,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④坚持群众观点,落实群众路线。把西藏地区人民的福祉作为第一追求。⑤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一定能够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同时又要做好与分裂势力做艰苦斗争的准备。\n预测4材料一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13280名各族各界代表参加了庆祝大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大会上作了讲话。他说,西藏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一定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一定要维护国家安全和西藏稳定,我们一定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n材料二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5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西藏的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以交通为例,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1)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依据。\n(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怎样推动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答案(1)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西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②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中央财政对西藏地区的支持力度,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n(2)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⑤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⑥必须履行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往职能。\n三、新疆“7.5”事件预测5材料一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5”事件告诉我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密不可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56个民族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56个民族的伟大振兴。材料二自50年代以来,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贴和各类投资累计达500多亿元。自1995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15个对口援藏省市先后派出126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西藏工作,并投资3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16个。\n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民族问题上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答案(1)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2)①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④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地区优势。\n预测62009年6月26日,广东省韶关市一家玩具厂部分新疆籍员工与该厂其他员工发生冲突。事件发生后,境外“三股势力”大肆炒作,借机对中国进行攻击,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进行示威,境内敌对势力与其遥相呼应,并于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制造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n请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答案(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也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维护民族团结。(2)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因此,各族干部群众要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3)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做到有序地参与政治常识。因此,各族干部群众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n(一)政治类时政热点之二:、党的建设1.时事要点(1)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2)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推进党内民主(党的生命),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提高党员的参与度(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竞争性选举,公推直选),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反腐作为新时期反腐斗争的重要形式,被写进党建辞典),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党内民主带人民民主,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n•【学法导航】•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高☆考.♂资♀源€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同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同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n•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赋予党的性质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从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更加完整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是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的决定因素。\n•5.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6.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规定的。如何看待共产党自身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条件包括: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n•7.正确认识现阶段我们党内的腐败现象.•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思想的产物,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背道而驰。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不能归结为是改革开放造成的。我们要认识到它不是主流,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腐败分子虽是极少数,却是毒瘤,不清除会葬送党,危害国家政权。要加强廉政建设,拒腐防变,廉洁自律,纠正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n•8.“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两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种说法对吗?•(1)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亲密友党关系,在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2)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共存中是相互监督的关系,并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3)题中的领导与被领导的提法要作具体分析。认为两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的说法是错误的。\n•9.我国政党之间的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各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我国政党之间的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政党间的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的差别是可以协调解决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资产阶级的政党是在朝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敌对党的关系,它们代表各阶层、各集团的经济利益,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互相攻击,明争暗斗,即使它们之间也有联合执政,但那也是暂时的,一旦发生利害冲突,联合政府便会跨台。\n•10.“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都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这种说法对吗?•(1)题中观点认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互相监督的关系是错误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与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为了更好地发挥参政作用,不仅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而且还应对共产党进行监督,这样有助于共产党提高其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因此,题中认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是正确的。\n•11.既然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体现了党的意志,为什么又要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它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党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地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能够带动、影响其他组织和全体公民共同遵守宪法和法律,使我国成为法制完备的国家。那种认为执政党的活动可以超越宪法之外的观点实际上是损害了党的领导。•12.有人说:“只有在中国实行多党制,才能反映各阶层的利益,才能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化。”这个观点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它美化了西方的多党制;它否认了国家的性质和具体国情决定这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它抹杀了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的本质区别;它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n•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崭新的政党制度,既有别于某.些国家的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问:中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有何区别?•(1)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服务的。•(2)体现的国家性质不同: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工具,不管哪个党执政,其政权性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又维护和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3)政党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西方两党制、多党制下,政党之间是在朝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敌对党之间的关系;在我国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n•14.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的两党制和多党制采取轮流执政的办法,可以防止.个别人或个别集团的独裁统治,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可以借鉴的。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1)政党制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虽然可以防止个别人或个别集团的独裁统治,但它是资产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它同时也防止无产阶级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对劳动人民具有欺骗作用。•(2)政党制度的性质与国家性质相一致。资本主义政党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国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n•15.中国不搞多元政治.,是对民主的限制,不利于克服党内腐败。这种说法正确吗?•从经济基础、政党性质、不同作用几个角度来分析,我国绝不允许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从腐败产生的阶级根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方面,明白多元政治并非解决腐败的唯一出路,西方搞多元政治的国家,腐败问题也很严重。吏治腐败是个历史顽症,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能因此就要在中国搞多元政治。\n•材料一:2009年11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胡锦涛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如何“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各项工作”?\n•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n(一)政治类时政热点之三:民主法制建设1。时事要点: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农民政治地位不断得到,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发展民主政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层次分析:3.角度分析:经济生活: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制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n6、24岁的云南玉溪男子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进入昆明市晋宁县公安局看守所后于2月8日受伤住进医院,4天后死亡。警方解释说,他是在与同监室的狱友玩“躲猫猫”(后更正为“瞎子摸鱼”)游戏时,因为蒙着眼被狱友普某踢打后撞到墙壁受伤,不治而亡。此事一经披露,随即在网上引发热议。云南省委宣传部通过征集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调查委员会,对事件真相进行调查。随后在网上贴出的《“躲猫猫”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再度引发网络舆论新一轮的质疑。(《人民日报》2月23日)从去年以来的“打酱油”、“俯卧撑”,到2009年的“躲猫猫”成为网络热词,更多地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和公民应当如何互动、权力对权利如何尊重、政府的公信力如何维护?”等问题的思考。试结合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有关知识,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n•①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在法律意义上,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维护公民权利的实现是一切国家机关的职责。•②网络时代为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上述网络热词的流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民的监督权和政治自由,也反映了个别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公民权利的漠视。•③各级政府应该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切实依法履行相应职责,不断完善和发挥法律监督体系,坚持公开公正,维护公平正义,保证广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实现,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中,维护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n•7、材料一2008年12月18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看法年终特稿《2008,行政问责的制度建设走向新高度》指出,以襄汾溃坝事故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标志,“问责风暴”在2008年显现出鲜明的特色,问责范围之广、问责级别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在溃坝、三鹿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这一《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影响得到充分彰显。•材料二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表示,制度的约束是一种硬约束,而通过2008年的“问责风暴”和问责制度建设,我们更需要形成一种“问责文化”。“一方面,要让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员都意识到,做官应对社会、对民众负责,必须怀有敬畏之心,时刻警惕悬在头上的‘问责之剑’;另一方面,要加强来自人大、政协、群众、媒体等方面的全方位监督,形成广泛的社会压力,让问责无处不在。”\n•7、问题:•(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掀起“问责风暴”的依据和意义?•(2)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官员问责制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为何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4)问责制显示出政府对人民负责的理念。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n(1)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的依据和意义。•依据: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④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⑤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享有权利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即权和责统一。•意义:有利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等。(如果有学生从其它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可以适当给分)\n(2)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官员问责制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①政府应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重大行政决策和政务处理必须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使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落到实处。③权力机关应强化其问责主体地位,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避免“监督缺位”现象。④公众、社会舆论要在推动对官员进行“问责”中发挥作用,形成媒体和社会监督的合力。\n(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为何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n(4)问责制显示出政府对人民负责的理念。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②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渠道倾听群众的呼声。\n文化类时政热点1.时事要点:(1)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利支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体现文化生产力作用。要着力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2)10月,教育部授予长江大学15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三位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见义勇为是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深对核心价值体现的认同。(3)11月,为遏制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蔓延的势头,切实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九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手机和网络开阔视野,方便生活,应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载体。但手机色情,干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精神文明。\n民生类时政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和谐进步。1.为什么改?(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2)我国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3)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4)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2.怎么改?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n民生类时政热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1.为什么?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2.如何?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要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n外交类时政热点1.8月,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是中国和东盟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19亿)的自贸区。自贸区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届时中国与东盟双方90%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2.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9.11月,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规划,森林覆盖率10年20%,20年23%。3.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人类文明精彩对话,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推动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开启了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激发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热情,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化多样性促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与融合。\n•1.上海世博会形象宣传。•(1)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城市”主题展开交流合作。\n•(2)世博旅游宣传口号与标识发布。•2010年世博旅游宣传口号为“中国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世博旅游形象标识如下:•它是由蓝色的中国古典纹饰“海水”、墨色的中国书法草体“上海”、蓝色的英文字母“shanghai”和阿拉伯数字橙蓝相间的“2010”构成,蓝色代表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橙色则表现了城市的活力、激情、时尚和欢乐,与世博旅游宣传口号“发现”和“体验”遥相呼应。\n•(3)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主口号、歌曲•一个由汉字“心”生发出来的“中国心”被选为志愿者标志。2002年12月,国际展览局举行第132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对2010年世博会举办地进行投票表决,中国上海最终胜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歌曲是《在你身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口号于2007年12月5日开始征集,至2008年4月30日结束。\n•(4)上海世博会吉祥物。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像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取名“海宝”意为“四海之宝”。\n•(5)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意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n•2.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举办世博会不但标志着国家的强大实力,而且也将推动举办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同时,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节点,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此外,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人民币。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n•【经济常识分析】•1.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举办.上海世博会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1)改善上海等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2)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大力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才能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推动现代新兴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n•3.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企业为什么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3)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n•4.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1)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3)完善分配制度,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4)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5)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税收减免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6)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n•【哲学常识分析】•1.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回答: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舞台?•(1)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通过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世界各国文化将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中华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和发展,通过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这是传播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简要分析“创新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的理由。\n•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简要分析“创新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的理由。.•(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发展必须有创新。实践证明,在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能推动人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辩证的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材料表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n•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哲学依据有哪些?•(1)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亦可)•(2)发展原理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3)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4)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5)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从辩证法角度分析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的理论依据。•(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根本动力,因此要坚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和起着决定作用要求善于抓住重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5.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企业创新实践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1)企业在正确的技术路线、创新体制、人才战略、激励约束机制下坚持自主创新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的总和。•(2)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的实践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直接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n•【政治常识分析】•1.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国家重视自主创新是实施经济、文化职能的需要。•(2)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重视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在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过程中应如何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1)政府要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用市场的眼光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政府要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3)政府要积极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指导大众了解掌握祖先创造的遗存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自觉地利用上海世博会这个舞台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n•3.从政治常识角度,谈一谈我国应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深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4)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5)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4.运用国际竞争的知识,说明为何要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将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没有核心技术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的产业发展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就不可能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4)只有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n•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旨在通过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和领域的企业设计符合各自特点的渠道和方式,来号召企业各界和公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举办工作。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就像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蓝色小孩取名“海宝”(HAIBAO),意为“四海之宝”。•联系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n•①举办上海世博会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进行安排,才能使投资效益实现最大.化。上海世博会号召企业各界和公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举办工作正是价值规律的体现。•②上海世博会将吸引众多人士到中国旅游或从事商务展览、文体交流等活动,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③随着入境海外人数不断增多,上海世博会为银行业、保险业、公共设施、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的发展提供无限商机,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④拉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工作岗位,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城市的国际形象等。\n广东十大新闻1.广东援建汶川“十大民生工程”交付使用2.武广高铁运营3.港珠澳大桥开工4.广东经济保“8”破“9”作为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广东无疑是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而作为经济总量占全国1/8的省份,广东经济能否较快地地谷底中回升,是2009年中国经济能否完成保八目标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年以来,广东扩内需,抓建设,稳出口,调结构,几管齐下,为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和保增长大局作了重要贡献。•5.广东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2009年7月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之后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其中,粤产电视剧《潜伏》和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全国走红,是广东自从《外来妹》、《情满珠江》等电视剧全国热播之后,沉寂十年、沉思十年后创造的文艺精品,标志着广味影视作品的新起点和新辉煌。\n6.深化体制改革,深圳顺德等地试行“大部制”9月1日,广东正式启动公开遴选副厅级干部素质测试,这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属首次。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佛山市委、市政府,同意佛山市顺德区继续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同意在维持顺德区目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及需要全市统一协调管理的事务外,其他所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区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同意顺德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实行大部门体制;理顺与镇(街)财权事权,增强镇(街)活力。与此同时,广州、深圳等市试行“大部制”。省委书记汪洋要求全省各地吸收借鉴深圳、顺德的经验,结合实际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提升效能。\n7.创业板开启中国资本市场新篇章酝酿11年的中国“纳斯达克”——中国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10月23日在广东开启。创业板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重大意义。它的推出适应了我国经济转型,促进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发挥对高科技、高成长创业企业的“助推器”功能,为各类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提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创业投资良性循环。8.粤剧申遗成功,成为广东首个世界级“非遗”经过粤港澳三地6年的共同努力,国庆前夕,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是广东首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也是继昆剧后我国第二个成功“申遗”的传统剧种。此次粤剧申遗的成功是对历代粤剧人辛勤付出的告慰和褒扬,更是对粤剧未来发展的鼓励和鞭策,它既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粤港澳跨地域文化交流合作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胜利之一,标志着粤剧乃至岭南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和提升。2006年5月,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9.番禺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引发.垃圾处理大讨论番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停止,从9月份开始,直到12月,这一持续了三个多月的风波,终于以民意的胜利而告一段落。其间,番禺居民充分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从不满无沟通到签名抗议、并保证垃圾分类从自身做起,并不断通过网络和媒体等合法渠道争取自身利益。而广州市政府在处理此事上,也显示了应有的民主与大度,从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到作出重定选址的“让步”,到最后决定停止项目。这一事件表明,公民、政府之间失衡的权力天平正在通过博弈矫正,公众利益表达意识和政府民主决策意识都在觉醒,民主社会的进步昭然若揭。10.搭建网络问政平台,政府推出网络发言人9月份南方网开通网络问政平台、政府各部门推出网络发言人。政府开始网络问政意味着网络的声音被政府所重视和接纳,也意味着更多的普通人能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意味着网络民主进程新上一个台阶。\n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新网2009年10月10日电:近期,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保护措施有所抬头,来自中国官方的统计称,今年一至八月,共有十七个国家(地区)对华发起七十九桩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逾百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21.2%。\n新闻链接中国遭遇贸易保护部分案例1月23日,印度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期限为6个月。2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对中国紧固件企业征收77%-85%的惩罚性关税,期限为5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这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的结果。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表示,最高征收高达35%的关税,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10月7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n2009年12月22日,欧盟决定对中国皮鞋续征15个月反倾销税。自2006年欧盟开征这笔反倾销税以来,中国出口欧盟皮鞋数量一路从2006年的1.9亿双,降到2007年的1.81亿双,2008年的1.56亿双。22日决议的出台之后,中国商人的心头涌起了更多的阴霾。中欧“鞋战”最初是被2004年“西班牙烧鞋事件”点燃的\n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当日正式①当代世界市场随着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加深而迅速发展。对外开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中方要求放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分)与美方磋商,是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的正当举动,是维护自身利②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益的切实行动。声明指出,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是的经济效益;引进当代世界先进技术,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中方希望各方促进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6分)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③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趋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势是背道而驰的,必然会增加贸易摩擦,阻碍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发(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展。(2分)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这一观点进行评述。(10分)\n(2)假如你是国内一位从事轮胎出口生产的企业负责人,面对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别保障措施而造成的自身出口受阻的局面,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①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学会运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国际品牌。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适时开拓国内市场,参与国内竞争。\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