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食物链教案 4页

  • 127.50 KB
  • 2022-08-09 发布

初中生物食物链教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4.1食物链课程学习目标1、应到学生通过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自主建构食物链的概念。2、通过对食物链各环节的综合参照,引导学生归纳食物链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学力的发展。3、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书写一些简单的食物链,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4、通过合作探究食物中的食物链,引导学生建立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与自然保护和社会决策的意识。学习重点食物链的书写方式和特点。学习难度生物间摄食与被食的正确关系。学习过程设计一、通过“猎豹捕食羚羊”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初步获得吃与被吃的思维意识,同时为结尾作铺垫。活动1投影展示“猎豹捕食羚羊”的视频活动2学生交流观察到的视频中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忽略猎豹捕食羚羊时羚羊的行为)。初步获得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设计思考运用媒体中常见的“猎豹捕食羚羊”的视频导入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通过认真的观看,学生的关注点基本上都在猎豹捕食羚羊,所以基本能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与食物有关。而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问:在猎豹准备捕食羚羊时,羚羊又在做什么,通过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的提问,引导学生考虑到羚羊当时就在吃草。从而形成草被羚羊吃,羚羊又被猎豹吃,这样的吃与被吃的关系的意识。二、通过一篇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生动的捕食过程的短文,引出课题。活动1投影展示开心读:在草丛中的一只蝗虫啃食着嫩嫩的草叶。一只青蛙对它进行突然袭击,把蝗虫吞了下去。正当青蛙仰首高兴时,一条蛇从背后来了个伏击,青蛙措手不及,成了蛇的美餐。蛇吞下青蛙,在草地上愉快的爬着,却被一只蹲守在树枝上的猫头鹰发现了,猫头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下来,抓住了这条蛇,经过短暂的搏斗,猫头鹰取得了胜利,抓走蛇飞走了,蛇又成了猫头鹰的美味佳肴。活动2请班上朗读功底很好的学生通过语言将4\n此故事讲述出来。同时设置两个问题:1、短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生物;2、他们之间是通过怎样的关系联系起来的。学生边听边思考。活动3根据学生问题的反馈,书写出这条食物链: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引出课题。设计思考1、课堂开始时的视频中,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到“草被羚羊吃”的这个细节,所以当我们再次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时,学生会注意到情境的每个细节。再加上又是通过身边同学配音的演绎,所以完成我们事先预设好的两个问题应该是很简单的。2、解决问题时,由于短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种类较多,请多名的学生分别说出短文中依次出现的几种生物,加大参与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把问题解决的时候,实际上在他(她)们心目中,已经初步形成了食物链的模式。三、学生自主归纳总结食物链的书写要点。并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练习找出并书写正确的食物链。活动1利用上一环节师生共同找出食物链的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食物链的书写要点:①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所涉及的生物排列好,绿色植物在前段;②在各个环节之间补上箭头,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生物;③食物链要书写完整,要书写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生物再以它为食终止。活动2通过投影展示“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图,通过分组讨论,组员协作,共同找出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所构成的食物链。(学生分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收集学生在书写食物链时的错误点并加以纠正)图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草→蚱蜢→鸡→鹰草→蚱蜢→青蛙→蛇→鹰草→鸡→鹰活动3学生自主纠错,请三名学生分别将食物链书写在黑板上。书写过程中。要求学生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与老师板书的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对齐。设计思考4\n1、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师生共同找出食物链到学生自主完成,。在不断的寻找食物链的过程中,感悟到寻找食物链就是寻找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为学生自主获得食物链的概念奠定基础;2、由学生自己把食物链在黑板上表示出来的方式,更容易暴露食物链书写时容易犯错点。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刻意将食物链的各环节在书写时对齐,容易看出食物链各个环节的特点,学生更容易总结出食物链的特点。四、通过上述寻找食物链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食物链的概念。并通过黑板所展示的小组讨论出的食物链各环节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活动1通过学生自主寻找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过程,引导学生思维,找寻食物链就是找寻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然后再将这关系表示出来,从而自主建构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间由于食物形成的关系。活动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食物链的同一环节,分析归纳食物链的特点。食物链的特点:1、食物链通常由绿色植物为起点2、第二个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3、第三个环节往后通常是肉食性动物4、食物链通常有3-5个环节组成设计思考在学生亲自实践有所体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实践总结出理论,建立食物链的概念。并通过比较食物链各个环节的生物种类,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这时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自主构建的食物链的知识本身,而且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五、分析晚餐中所涉及的食物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建立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决策和自然保护的意识。活动1投影视频,老师所拍摄的自家晚餐菜品。活动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晚餐中的食物来源于那些生物,可以构成哪些食物链。晚餐食谱:米饭、番茄炒蛋、虾米豆腐、红烧肉、清蒸鱼、凉拌黄豆分析晚餐中的食物来源植物类动物类米饭-水稻番茄豆腐-黄豆黄豆鸡蛋-鸡虾米-虾红烧肉-猪清蒸鱼-鱼写出晚餐中所涉及的食物链(至少2条)水稻→猪→人水稻→鸡→人黄豆→猪→人4\n……活动3通过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明确人本身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建立自主参与社会决策和自然保护的意识的世界观。设计思考食物中的食物链不是很明显,要将其找出来比较难,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用理论指导生活实践,也是科学知识生命力的根源。学生还可通过此环节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利用自然保护话题,重新回溯到开始上课时所展示的视频,首尾呼应。活动1学生说出课堂开始时视频中所体现的食物链;活动2通过问题“为了保护羚羊而人为大量捕杀猎豹”,探究食物链的其中一个环节生物数量大幅度的变化,能否引起其他环节生物数量的变化。当猎豹数量人为使之短时间内大幅减少;羚羊会因为缺少天敌,数目开始增加;羚羊数目的增加又会引起它的食物——草的减少;草的减少又反过来促进了羚羊的生存斗争,羚羊的数量反而会减少。活动3引导学生冷静地思索:保护自然,不能主观臆断,而是要合理运用科学知识。人保护羚羊的美好愿望却因为没有遵循食物链的科学知识而破坏。保护生态,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要合理的运用科学。设计思考进一步学习食物链的知识,力求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都得到更高的发展。七、课外作业(略)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