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4 MB
  • 2022-08-09 发布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学科:化学;任课班级:九年级;任课教师:陈兴洪;2017年9月1日---\n-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二、考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2、化学发展史三、学困点和易错点:1、化学发展史2、化学研究的对象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效果反馈与修正---\n-课前活动课前预备:教师请学生代表将一张白纸张贴在黑板中间,其上面用无色酚酞试液书写。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在白纸上,观察其现象,发现会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课中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评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完成趣味性化学实验,激发全体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爱好。[学生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导语和彩页插图,边阅读边思考,感知化学的魅力。[教师提问]我们已经首次阅读预习化学的序言部分,你有哪些收获吗?阅读教材P1~41、化学的发展史2、化学学科的研究范围3、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实例吗?4、怎样学好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你如何学化学?---\n-课后活动[学生1]:教材中所示的精美图片都与化学密切关联,[学生2]:以上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非凡材料产生的奇妙景象。[学生3]我们小组交流之后,发现化学世界的无奇不有,领略化学的魅力。揭示课题[投影]展示课题《启开化学之门》即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巡礼多彩》1、描述用火柴点燃一支蜡烛的过程、现象。2、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化学?五、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发展史:火的利用道你顿阿伏加德罗---\n-门捷列夫元素周期侓元素周期表2、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以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一、1、六、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二、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三、学困点和易错点: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实验准备2、备课预习教材课中活动一、物质的变化变化与性质的不同:变化是指一个过程,性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征演示实验1-1水沸腾演示[实验2]研磨硫酸铜块状固体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结论:无新物质生成2、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结论:无新物质生成---\n-[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演示[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演示[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联系: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一般在描述时会带使动词)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理解、记忆3、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后立即产生蓝色沉淀。结论:有新物质生成4、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有新物质生成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理解、记忆朗读教材P8第二、三段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区别”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了解、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8~9理解、记忆理解、记忆---\n-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等观察一瓶氧气和一瓶二氧化碳并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小结理解、记忆书后练习时用阅读教材P9,实验1-2仔细观察,正确描述自我小结,查漏补缺课后活动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完成课后作业2、你有哪些方法区别O2和CO2?3、如何鉴别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六、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n-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3.联系: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 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等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3)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n-3、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二、考点:1、二氧化碳的特性2、氧气的检验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成分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6、排水集气法三、学困点及易错点: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2、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实验准备备课1、预习2、学生配合实验预习---\n-课中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反应前关注物质的性质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2、反应中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阅读教材P11-12,了解理论与经验的关系观察并总结点燃前的蜡烛总结:固体、刺激性气味、质软、不溶于水---\n-课中活动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前发生哪些变化,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拿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拿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把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吹灭蜡烛,观察,试着点燃白烟观察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试着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总结实验探究的的一般步骤、学习化学的特点[实验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探究的步骤:1、猜想与假设: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分进行猜想2、收集证据:查阅书籍、网络资料3、实验探究:收集呼出的气体2瓶,收集空气2瓶;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烧的木条,观察;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向两瓶不同气体中,观察;向一片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观察先产生白烟,再燃烧,火焰分三层,内层最暗,外层最亮火柴梗由内向外,越来越黑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石蜡蒸汽可以燃烧(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学习化学的特点:1、反应前关注物质的性质2、反应中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阅读教材P14,“探究”1—5段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猜想与假设1、2、3、…………….收集证据:1、查资料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越浑浊二氧化碳气体越多2、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现象:1、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慢慢熄---\n-课中活动4、得出结论:总结实验结论5、交流评价:探究实验报告书写小结灭,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迅速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氧气量较多,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较少2、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大,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较少,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3、玻璃片上有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份较多总结:空气中O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O2含量空气中CO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CO2含量空气中水分含量<呼出气体中含水分含量自我总结所学,查漏补缺,提出质疑---\n-课后活动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复习完成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2、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3、熄灭后: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反应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二、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高。三、实验探究的方法1、猜想与假设2、收集证据3实验探究4、得出结论5、交流评价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n-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讨论总结实验基本操作要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教育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实验准备备课1、预习2、学生配合实验预习---\n-课中活动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补充】: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锥形瓶、烧瓶、水槽、燃烧匙、试管架、试管刷、漏斗、长颈漏斗等化学实验仪器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药品取用的原则: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拿药,应用药匙或镊子拿取2、不得品尝任药品的味道阅读P17阅读P151-152,了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阅读P18第二段、“资料卡片”,了解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了解并记忆“药品取用的原则”---\n-课中活动3、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实验用剩的药品的三不准一要做:1、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2、用剩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3、用剩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4、用剩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药品取用原则:1、注意节约药品2、在没说明用量时,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其它:1、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直接称量2、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三、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实验】1、用药匙、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2、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2、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2、量取一定量的液体3、用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四、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2、给物质加热【实验】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五、连接仪器装置1、连接仪器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放开手后导管内有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了解并记忆“实验用剩的药品的三不准一要做”了解并记忆“药品取用原则”阅读P18--19“固体药品的取用”记忆“药匙、镊子”练习:块状、粉末状固体的取用阅读P19“液体药品的取用”了解1、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2、“广口瓶、细口瓶”3、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练习:液体的取用,滴管的使用阅读P20,了解“酒精灯的使用”了解、记忆“酒精灯使用的三绝对”阅读P21,了解“给物质加热”阅读P22连接仪器装置了解,练习操作并记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n-课中活动六、洗涤玻璃仪器自我小结阅读P22—23,了解“洗涤玻璃仪器”学后自我整理,并完成P24练习课后活动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复习、预习、记忆相关化学式、文字符号表达式六、板书设计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烧杯、量筒、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的倾倒(2)用量筒取用液体(3)滴管的使用(二)物质的加热---\n-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热(三)洗涤仪器(四)连接仪器装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五)托盘天平的使用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左物右码)七、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初步对物质进行分类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n-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为社会进行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二、教学重点、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物质的分类;空气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准备2、指导学生长代表完成演示实验预习学生代表完成实验的准备---\n-课中活动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空气的组成汞+氧气氧化汞2Hg+O22HgO氧化汞汞+氧气2HgO2Hg+O2↑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的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阅读P26第一、二自然段,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研究,了解拉瓦锡所做的实验总结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记忆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n-课中活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注意事项:1、红磷一定要过量,便于耗尽瓶内的氧气2、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防止漏气3、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防止热量、瓶内气体逸出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吸进的水约占瓶子体积的1/5水被倒吸的原因:红磷燃烧耗尽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水被压入瓶内瓶内剩余的4/5气体主要为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4P+5O22P2O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物质保持自己的特性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阅读P27“实验2-1”,仔细观察图2-3了解实验注意事项,思考1、红磷为什么一定要过量2、装置气密性为什么一定要良好3、为什么要等到装置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仔细观察实验,归纳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思考:瓶内剩余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了解并记忆阅读P27倒数三、四段,了解空气的成分了解并记忆空气的成分阅读P27倒数一、二段,了解纯净物、混合物练习:P32“练习与应用”阅读P28、29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n-课中活动1、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氮气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A、无毒无害B、价格便宜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制霓虹灯四、保护空气1、三大空气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2、空气污染物的分类有害气体烟尘3、空气染污a汽车尾气b工厂废气c矿物燃烧产生的气体4、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酸雨)一氧化碳(CO)(有毒)自我总结完成课后习题总结:空气中各成份的主要用途阅读P30、31了解“保护空气、空气质量日报”自我总结,查漏补缺完成课后习题---\n-课后活动1、复习(翻看一遍教科书)2、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完成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拉瓦锡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1)实验的注意事项:红磷一定要过量;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集气瓶水上升约1/5体积。(3)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5)氮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4.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纯净物。---\n-(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1、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氮气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A、无毒无害B、价格便宜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制霓虹灯四、保护空气1、三大空气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2、空气污染物的分类:有害气体烟尘3、空气染污A汽车尾气b工厂废气c矿物燃烧产生的气体4、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酸雨)一氧化碳(CO)(有毒)七、课后反思:---\n-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4)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4)学习运用实验与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5)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的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二、教学重、考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n-1、氧气的性质2、有关的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复习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空气2、预习第二单元氧气3、准备实验,指导学生代表完成演示实验1、复习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空气2、预习第二单元氧气3、学生代表准备实验课中活动判断下列物质:空气、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氦气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思考: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有哪些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物:空气海水混合物:氮气五氧化磷红磷氦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阅读P3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总结---\n-课中活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色【实验】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硫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的固体硫+氧气二氧化硫S+O2SO2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一种,它能溶于水,请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减轻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木炭黑色固体木炭+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1、铁丝除锈后盘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火柴快烧尽时伸入集气瓶,防止火柴过长消耗瓶内的氧气3、集气瓶底事前一定要放注量的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Fe+2O2Fe3O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的验证)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质量,生产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和化学方程式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和化学方程式阅读教材P34,了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了解并记忆注意事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和化学方程式---\n-问题:为什么硫、木炭、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以上的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观察下列化学表达式,有什么特点4P+5O22P2O5S+O2SO2C+O2CO23Fe+2O2Fe3O42Mg+O22MgO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缓慢氧化:自我总结完成P36“练习与应用”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34~351、反应物都有两种2、生成物都只有一种3、反应条件都是点燃4、反应物中都的氧气……阅读P35倒数第三段,总结“化合反应”理解并记忆“化合反应”,并用三个字归纳阅读P35倒数第二段,了解氧化反应思考: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化合反应≠氧化反应阅读P35,了解缓慢氧化自我总结完成P36“练习与应用”---\n-课后活动1、完成有关作业2、复习“空气”3、预习“氧气”1、完成有关作业2、复习“空气”3、预习“氧气”六、板书设计课题2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色二、氧气的检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三、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1、硫与氧气的反应: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都产生有刺激味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S+O2SO2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的原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现象: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3、铁与氧气的反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Fe+2O2Fe3O4---\n-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防止产生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归纳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四、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是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3、缓慢氧化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等。七、课后反思---\n-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2)保持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二、教学重点、考点---\n-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3、分解反应。4、反应原理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3、分解反应。4、反应方程式四、3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实验准备2、学生代表实验准备1、复习“氧气”2、预习“制取氧气”3、学生代表完成演示实验的准备课中活动硫、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什么叫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一、实验室制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KMnO4)(暗紫色)、氯酸钾(KClO3)(白色)、过氧化氢(H2O2)(无色)回忆并回答了解记忆---\n-课中活动2、用KMnO4或KClO3制取O2的装置注意事项:1)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放棉花,目的是防止KMnO4粉末进行导管2)试管口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引试管炸裂3)实验完毕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3、实验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装药品③定:固定装置,装水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固定在药品的正下方加热⑤收:待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收集气体(刚冒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空气,防止氧气不纯)⑥离:把导管从水槽中撤出(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⑦熄:熄灭酒精灯(第六步和第七步不能颠倒,否则水槽内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4、氧气的收集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2)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5、收集好的氧气的放置方法盖好玻璃片瓶口向上放置6、氧气的验证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7、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阅读教材P37了解用KMnO4或KClO3制取O2的装置的特点的注意事项了解并记忆用KMnO4或KClO3制取O2的实验步骤了解并记忆了解并记忆记忆---\n-课中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K2MnO4+MnO2+O2↑二、催化剂实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示意图(1)、(2)、(3)(4)(实验前称量MnO2的质量)、(5)(1)、(2)(3)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4)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5)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2H2O22H2O+O2↑把(5)中反应后的液体倒掉,再向其中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重复多次实验(5),观察现象倒掉反应后的液体,洗净、干燥剩余的固体并称量,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阅读教材P38“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1)、(2)(3)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4)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5)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记忆带火星的木条依然复燃剩余的固体质量没有改变,这说明加入的MnO2没有参加反应请用简短的文字表示催化剂记忆并理解,并总结催化剂中的“一变两不变”---\n-课中活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的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KClO32KCl+3O2↑三、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2KClO32KCl+3O2↑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一变多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四、工业上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不同进行分离)---物理方法自我总结所学思考:二氧化锰是不是一定是催化剂,为什么完成P42练习与应用第2题4小题记忆观察三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请找出他们的共同点1、反应物都含有氧元素2、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3、都有氧气生成……理解记忆思考:1、用哪三个字可能表述分解反应2、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完成P41练习与应用中的第2题阅读教材P40资料卡回想、总结、补漏---\n-课后活动1、复习本节、本单元2、作业3、预习P45,“实验活动1”1、复习本节、本单元2、作业3、预习P45,“实验活动1”六、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KMnO4)(暗紫色)氯酸钾(KClO3)(白色)过氧化氢(H2O2)(无色)2、用KMnO4或KClO3制取O2的装置3、实验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装药品③定:固定装置,装水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固定药品的正下方⑤收:待汽泡连续均匀产生时收集气体⑥离:把导管从水撤离⑦熄:熄灭酒精灯4、氧气的收集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2)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5、收集好的氧气的放置方法盖好玻璃片瓶口向上放置6、氧气的验证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7、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n-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K2MnO4+MnO2+O2↑二、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质量化学性质前后没有改变的“一变两不变”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2H2O+O2↑一、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四、工业制取氧气(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七、课后反思---\n-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分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充分挥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等的教育2)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考点:1、物质的可分性2、分子、原子概念3、分子、原子的区别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验现象。5、能正确运用微观模拟图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2、认识微观粒子特征3、分子、原子的概念、区别4、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安与宏观物质运动的不同点四、2课时---\n-五、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实验准备2、课件准备1、预习“分子、原子”2、查询分子原子的相关信息;在教材上翻阅所学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3、记忆1—20号元素课中活动思考:1、在无风的傍晚慢步走过开满桂花的花圃,你感受到了什么2、洗的衣服放在无风的晾台上,衣服能不能干,如果能晾干,水上哪儿去了3、把糖块放入凉水中过一段时间会发生思考并回答---\n-课中活动什么变化,这时水是不甜的,为什么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原子的三大属性①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实验:a、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b、滴一滴品红在热水中②分子、原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高运动越剧烈实验:a、用针管吸20ml空气,用大拇指堵住针管,用力压活塞b、用针管吸20ml水,用大拇指堵住针管,用力压活塞③分子、原子之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开,杯内水都变红阅读教材P48倒数二、三段,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阅读教材P48倒数第一段,并总结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现象:A瓶中的溶液变红,B瓶无明显变化品红在热水中迅速扩散思考:1、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糖块在热水中更容易溶化,湿衣服晾在有风的阳光下干的更快,用热水洗有油的餐具更容易?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现象:1、针管中的空气能被压缩2、针管中的水很难被压缩根据实验证明了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间隔有什么特点?气体分子间间隔最大液体分子间间隔比气体小固体分子间间隔最小---\n-课中活动回想实验:水的蒸发、水的电解在水的蒸发实验中反应前后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说明:1、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发生变化,变成别的分子或原子同种物质,分子(或原子)相同;不同的物质,分子(或原子)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二、分子、原子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2、原子:化学变化最小粒子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回想实验水的蒸发、水的电解,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1、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蒸发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水的电解有新物质生成了解记忆思考:1、水变成冰或变成水蒸气,组成它们的分子是否发生改变2、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不是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阅读教材P50第二、四段,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理解分子定义思考:保持水、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什么理解原子定义观察图片总结1、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根据总结归纳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n-课中活动组合成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发生变化,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理解、消化课堂内容。小结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51“讨论”并完成完成课后作业。总结、自查、复习课后活动复习、作业、复习1、复习、作业、复习2、预习第二节六、板书设计:课题2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原子的三大属性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原子的特性:(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原子都在不停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3)分子、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二、分子、原子1、分子:保持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同种物质,分子(或原子)相同:不同的物质分子(或原子)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n-2、原子:化学变化最小粒子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三、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实验中的一些现象。七、教学反思:---\n-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4)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5)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讨论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学习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进行加工整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以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二、教学重点、考点1、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2、核外电子的排布3、离子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和写法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原子的构成2、核外电子的排布3、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和写法---\n-4、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不同四、3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备课1、复习“分子原子”2、预习“原子的结构”3、记忆1—20号元素课中活动介绍: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1897年发现了电子2、英国科学家卢瑟福1906年做了著名的a一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内部存在着一个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荷部分—原子核。(他了解有关原子结构的典故在19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一、原子的构成观察教材P53图3—8,3-9,阅读教材P53“一、原子的构成”总结信息1、原子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n-课中活动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因是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它们的电性相反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叫作核电荷数通过表3-1所得:1、原子中的恒等式:核内抟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花数=原子序数2、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3、不是所有的原子含有中子,例如:氢4、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二、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数:1234567能量:由近→→到远离核外近:由低→→到高1、原子结构示意见图2、原子核很小,电子占有的空间较大3、原子核里有质子和中子4、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阅读教材P53,了解原子的构成的相关知识信息,仔细观察表3-1,总结原子构成的特点完成P57,1题中的(1)的前三空,(5),2题中的(1)、(2)阅读教材P54第一、二段,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的有关知识观察图3—11,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P54---\n-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②次外层(倒数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如第1层为次外层只能排2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图3-12,总结出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课中活3、各类元素最外层电子的特点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形成相应的阳离子②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形成相应的阴离子③仔细观察所画的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这18种元素中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称有气体元素阅读教材P55第一段通过最外层电子的特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n-动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三、离子1、NaCl的形成过程2、离子:带电的原子叫作离子阳离子(核内质子>核外电子)3、离子分类阴离子(核内质子<核外电子)离子称号的写法:Rn+(-)离子符号歪带帽,先写数值后写号离子符号的意义:完成P57,填空题1、2、3、4,P58选择题3观察11号、17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反应中最外层电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阅读教材P55,第二段,观察图3—13观察下列两个离子的核内质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不同了解,理解、记忆理解、记忆---\n-表示一个某离子带n个单位的正(负)电荷课中活动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之和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之和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之和四、相对原子质量(Ar)1、定义: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别的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的值Ar=原子的质量很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r≈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可通过查表得到小结完成P58选择题3总结:原子、阳离子、阴离子核内质子与核外电子之和的关系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56“相对原子质量”第一段,了解相对原子质量,根据概念推引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阅读P56,表3-2和会二、三段了解、记忆查阅教材P15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阅读P56“资料卡”,了解张青莲教授自我总结,查漏补缺课后巩固练习1、复习本课2、复习本单元---\n-活动3、完成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1: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表3-1规律1、原子中的恒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氢原子无中子4、质子数不同原子各类不同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数:1234567能量:由近→→到远离核外近:由低→→到高1、原子结构示意见图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②次外层(倒数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如第1层为次外层只能排2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3、各类元素最外层电子的特点---\n-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相应的阳离子②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形成相应的阴离子③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三、离子2、离子:带电的原子叫作离子阳离子(核内质子>核外电子)3、离子分类阴离子(核内质子<核外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称号的写法:Rn+(-)离子符号歪带帽,先写数值后写号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离子带n个单位的下(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核外电子之和阳离子:核内质子>核外电子之和阴离子:核内质子<核外电子之和四、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原子单位为1,省略不写1、定义: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别的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的值Ar=原子的质量很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r≈质子数+中子数七、教学反思:---\n-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的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深厚兴趣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在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3)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考点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3、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意义3、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的区别与联系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n-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复习原子的构成2、预习元素1、复习原子的构成2、预习元素3、准备一个废弃的有标签的饮料瓶课中活动饮料瓶标签中“成分”标有很多符号,如Na、Mg、Ca等等,这些指的是瓶中饮料里所含的这种元素在其中的含量观察你所带的饮料瓶标签上的“成分”,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n-课中活动一、元素1、定义: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一类原子质子数中子数C-1266C-1367C-1468思考:C-12、C-13、C-14是不是同种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金字旁,除金、汞)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气、石、氵)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什么是元素,阅读教材P59一、二三段,了解元素了解定义,理解、消化并记忆观察所给数据,思考:1、碳原子的质子数为多少2、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什么+什么3、C-12中的12表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那它的中子数为多少理解并记忆  了解观察P60,图3-17,“资料卡”总结---\n-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O>Si>Al>Fe非非金金4、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O>C>H>N元素的化学性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写法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某元素②表示一个某原子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阅读P60,最后一段,观察图3—18,总结阅读教材P61、62,了解元素符号及意义练习:O、H、Na、Cl---\n-课中活动1、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属于微观概念,讲种类,论个数物质、元素属于宏观概念,讲种类,不论个数三、元素周期表7个横行-------周期18个纵行-----族小结了解、理解、运用“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练习:从分子、原子构成和元素组成角度描述下列物质的意义:O2、H20、CO2、Cu阅读P62表3-4阅读教材P62,元素周期表简介自我总结,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课后活动巩固练习1、复习本课2、复习本单元3、完成作业六、板书设计---\n-课题2元素一、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金字旁,除金、汞)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气、石、氵)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O>Si>Al>Fe非非金金4、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O>C>H>N元素的化学性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写法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某元素②表示一个某原子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讲种类,不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属于微观概念,讲种类,论个数三、元素周期表7个横行-------周期18个纵行-----族七、教学反思:---\n-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2、过程与方法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4)使学生逐步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二、考点:1、淡水资源短缺2、水体污染3、爱护水资源三、学困点和易错点:1、水资源与淡水资源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预习P68—73---\n-课中活动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2、海洋水:(1)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阅读P68—711、了解水资源的分布2、了解海洋中所含在主要化学元素3、了解总水量与淡水含的关系4、了解全球,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5、了解水体污染6、了解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珍惜用水了解---\n-课中活动(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3、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1%都不到4、由于人口增多、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也比较严重,造成水资源缺乏。5、全球、全国水资源的分而情况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2、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④其他污染:A、病原微生物污染B、需氧有机物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赤潮)D、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E、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3、水体污染的危害: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3、我国节水徽记及含意课后小结总结水资源污染的来源,如何爱护水资源了解记忆了解了解课后小结---\n-课后活动完成课后作业以“我认识的水”为题,从名称、化学式、组成元素、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方面写一篇小论文。五、板书设计: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2、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1%都不到二、爱护水资源1、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2、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3、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六、教学反思:---\n-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延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3)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二、教学重点、考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4、常见净水方法5、过滤操作6、硬水危害7、硬水和软水的区别8、硬水软化方法9、自来水的净化10、蒸馏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自然界的水与纯水混淆2、自来水净化后是否为纯水3、过滤操作注意事项4、自然水的纯水过程五:2课时---\n-六、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准备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2、准备过滤等实验1、复习纯净物和混合物。2、课题2水的净化课中活动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1、天然水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天然水中的杂质分为不可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静置、过滤①絮凝剂:明矾作用(实验)吸附阅读P74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天然水阅读图4-14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了解絮凝剂(明矾)的作用---\n-课中活动沉降不可溶性杂质②过滤(实验:组装并过滤河水)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2、液体紧靠玻璃棒下流3、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可溶性杂质的除法:吸附、蒸馏3、活性炭(实验)活性炭的作用:吸附色素、臭味二、硬水、软水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2、软水不含或少含可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3、硬水、软水的区别:肥皂水硬水的危害:4、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生活中)、蒸馏(实验室)三、水的蒸馏(实验)1、水的蒸馏2、水的净化方法1、自我总结学习2、完成P78“练习与应用”熟读并记忆过滤的要点说出过滤装置所有的仪器,了解玻璃棒的作用思考:1、为什么液体低于滤纸边缘2、为什么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通过过滤后的水是不是纯水了解并记忆活性炭的作用阅读教材P第二、三、四自然段,子解硬水、软水及鉴别方法仔细观察“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的实验,并总结了解硬水的危害阅读教材P“实验4-4”了蒸馏总结蒸馏中的注意事项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提问:小鹅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的作用1、自我总结学习2、完成P78“练习与应用”---\n-课后活动课后巩固1、复习所学2、作业3、预习七、板书设计:课题3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1、纯水:H2O自然界水:混合物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静置、过滤除去溶性杂质的方法:吸附、蒸馏明矾的净水作用:吸附沉降不可溶性杂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色素、臭味二、硬水和软水1、硬水、软水概念2、硬水、软水的检验:肥皂水法硬水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水实验室——蒸馏三、蒸馏八、教学反思:---\n-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纯净物进行分类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考点:1、电解水实验。2、H2,O2检验3、单质、化合物概念4、H2纯度检验5、电解水表达式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电解水的结论2、H2,O2检验3、物质的分类4、H2纯度检验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n-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预习水的组成2、实验准备1、复习混合物、纯净物2、预习“水的组成”3、完成实验准备课中活动问题:1、水是不是一种元素2、阅读教材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阅读教材图4—23,总结氢气验纯的方法,并总结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应如何做实验:氢气的验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氢气的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还须验纯。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烧杯壁上有水雾阅读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实验观察,总结了解,记忆---\n-课中活动总结: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应如何操作一、氢气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的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二、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实验前水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或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现象:水氢气+氧气2H2O2H2↑+O2↑产生电极负极正极气体体积比2:1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各类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总结: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通过阅读教材,实验观察总结氢气相关的知识实验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或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仔细观察并总结现象通直流电后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气泡少,负极气泡多;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产生的气体,正极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负极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V正极:V负极=1:2了解并记忆观察总结讨论: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有无变化?---\n-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1、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纯净物2、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元素3、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自查所学阅读教材P81,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定义,并理解记忆定义完成P82“练习与应用”第4小题自查所学,查漏补缺课后活动1、复习本课题知识要点2、完成课后作业1、复习本课题知识要点2、完成课后作业3、复习第四单元1、2、3节五、板书设计:课题1水的组成一、氢气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的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n-二、水的电解水氢气+氧气2H2O2H2↑+O2↑产生电极负极正极气体体积比2:1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1、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纯净物2、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元素3、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六、教学反思:---\n-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2)知道一些常见的元素和根的化合价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相关的计算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式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化学语言表述物质的组成2)通过化合价概念、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概括等处理信息的方法3)学习运用练习纠错的方法,边自学、边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2)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考点1、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熟记常见元素及根的化合价---\n-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或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3、化学式的书写4、利用化合价或化学式,推求化学式或化合价5、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四、3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复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符号2、复习元素符号1、复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符号2、复习元素符号3、预习化学式与化合价---\n-课中活动复习:1、请写出红磷、硫、铁的符号式2、写请写出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一、化学式1、定义:元素符号数字物质的组成的式子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纯净物质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3、化学式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宏观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意义表示1个该分子(原子)微观表示该分子的原子构成练习:下列化学式的意义:CO2MgSO2P化学符号前有系数,化学式就不再有宏观意义,只有微观意义4、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写法:1、单质用元素符号金属(铁Fe,铜Cu等);固态非金属(如碳C,磷P等);稀有气体(氦He,氖Ne等);双原子构成的分子(氢气H2,氧气O2等)。2、化合物a、氧化物:氧在后,如CuO、P2O5b、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左、非右,如NaCl、ZnCl2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ZnS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Fe3O4完成练习阅读教材P83,第一、二段,了解“化学式”的定义以及相关知识与信息观察教材P83图4-27总结化学式的意义了解、记忆、理解、运用完成练习巩固完成P83讨论,总结化学符号前有系和化学符号前无系数有什么不同练习P88,1、2中的(1)(2)(6)阅读教材P84,前6段,了解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注意事项---\n-课中活动二、化合价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2、化合价的写法与意义化合价标头上,先符号后标数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负)n价3、化合价实质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般规律:化合价实质要认准;金正、非负、单质零说明:非金属元素与氢、与金属化合显负价,与氧化合显正价,氢(+1)、氧(-2)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5、常元素的化合价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常负一铝三、硅四、碳二四通常氧、硫负二价铜有正一和正二,铁有正二和正三遇到单质标零价,我会很快记住它5、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先,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找(原子)个数【正前、负后,化合价标上头,先约简再交叉】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注意:只有确实知道某种化合物存在,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切不可应用化合价任意写出实际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6、求化合物中元素或根的化合价了解、记忆、运用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对比)阅读教材P84-85,了解化合价,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价的一些规律了解、熟记练习P89,2中的(4)、3、4阅读教材P86,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练习P89、5、6练习:求KMnO4、NH4Cl、H2O2、中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课中活动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求:H20的相对分子质量H20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之比求:CO2各元素质量比CO2中碳:氧=12:16×2=3:8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4、计算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纯净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求:3.6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解:氧元素的质量=3.6kg×=3.2kg答:3.6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kg小结阅读教材P87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练习P897(1)阅读教材P87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练习P897(2)阅读教材P87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理解、运用练习P897(3)练习:1、求40kg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2、多少克尿素[CO(NH2)2]所含氮元素质量与80kg自我小结,查漏补缺---\n-课后活动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2、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定义:元素符号数字物质的组成的式子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纯净物质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3、化学式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宏观表示该物的元素组成意义表示1个某分子(原子)微观表示该分子的原子构成化学符号前有数字,化学式就不再有宏观意义,只有微观意义4、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二、化合价1、化合价的写法与意义化合价标头上,先符号后标数表示:某元素的化事价为正(负)n价2、化合价实质---\n-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4、常元素的化合价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常负一铝三、硅四、碳二四通常氧、硫负二价铜有正一和正二,铁有正二和正三遇到单质标零价,我会很快记住它5、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6、求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三、根据化学式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求:H20的相对分子质量H20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之比求:CO2各元素质量比CO2中碳:氧=12:16×2=3:8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35%4、计算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纯净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求:3.6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解:氧元素的质量=3.6kg×=3.2kg答:3.6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kg七、课后反思---\n-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性趣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3)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理解运用---\n-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三、难点、学困点、易错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没有增减3、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准备演示实验2、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准备1、预习质量守恒定律2、学生代表准备演示实验课中活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1、1756年俄罗斯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经过反复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关注。1777年法国拉瓦锡做了类似的实验,了解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n-课中活动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了公认,但拉瓦锡当时的实验还存在一定的瑕疵,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大量精确度极高的实验证明这一定律,定律才被科学家们承认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铁钉与硫酸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实验1、和2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都没有改变,有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阅读教材P92,第1、2自然段阅读教材P92“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猜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之间的关系:猜想:1、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2、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3、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注意天平的使用)观察实验,总结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先鼓后瘪,反应前后总质量没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现象: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总结前两个实验的共同点:---\n-课中活动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镁带燃烧反应后质量的测定实验1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出,造成平向右偏;实验2中镁带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指针向右偏。这两个实验都说明反应前的质量总和不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如果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齐读,并记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仔细观察下列物质的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天平向右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镁带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天平向右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分析:实验1、2在反应后天平都失去了平衡,为什么呢如果实验1和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会不会相等?练习,教材P98选择题2-(3)观察P95图5-7,总结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n-课中活动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1、质量守恒中的六不变反应前质量之和等于生成质量之和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改变六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2、质量守恒中的两一定变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两一定变微观: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3、质量守恒中的一可能改变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用化学式来表示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的读法“+”读作“和”、“跟”、“与”“=”读作“生成”表示质量守恒的意思以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例:C+O2CO2读作①(质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②(量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③(微粒):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总结阅读P95,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了解、理解化学变化中的六不变、两一定改变、一可能改变练习,教材P98选择题2-(1)、(4)、3、4阅读教材P95资料卡片,了解“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发发展”阅读教材P96“化学方程式”了解、理解了解、理解练习:请读出下列化学方程式S+O2SO22H2O2H2↑+O2↑2Mg+O22MgO完成P981题自我总结,查漏补缺---\n-课后活动1、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思路2、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情况1、复习本节内容2、完成作业六、板书设计: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质量守恒中的六不变反应前质量之和等于生成质量之和宏观反应前后元素各类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改变六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的各类没有改变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2、质量守恒中的两一定变宏观:反应前后物质中类一定改变两一定变微观: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3、质量守恒中的一可能改变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用化学式来表示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叫化学方程式---\n-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的读法“+”读作“和”、“跟”、“与”“=”读作“生成”表示质量守恒的意思读作①(质方面):②(量方面):③(微粒):七、教学反思:---\n-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过程和方法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3)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4)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二、教学重点、考点: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n-课前活动1、复习“质量守恒定律”2、预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中活动复习:1、化学方程式有几个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回忆、回答: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2.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的关系3.表明发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n-课中活动一、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两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根据实验事实在等号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配平3、标明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中无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物中的气体生成的要在气体化学式后面打上“↑”;若反应物中无固体参加反应,生成物质的固体生成,要在固体化学式后面打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口诀步骤:写、配、标三、配平的方法注意事项:1、所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整数2、所配化学计量数为各化学式最小个数比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步骤:①先注明条件,再把短线变为等号②找出等号两边只出现一次的元素③如果两边只出现一次的元素不只一种,就选择两边同种元素原子个数差最大或原子个数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④找出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计算出化学计量数进行配平例:KClO3KCl+O2↑原子个数:K11Cl11O32阅读教材P99-10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配平的方法理解、记忆了解,并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记忆了解、运用---\n-课中活动O的最小公倍数:3×2=62KClO3KCl+O2↑2KClO32KCl+3O2↑2、奇偶配平法步骤:①先注明条件,再把短线变为等号②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元次数最多的,观察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两边的原子总数是不是一奇一偶,如是,把该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③在该元素原子奇数的化学式前配化学计量数(一般配2、4、6等)使奇数变偶数,再进行配平例:C2H2+O2——CO2+H2O元素出次数:C1O2H1C2H2+O2CO2+H2OC2H2+O2CO2+2H2O2C2H2+5O24CO2+2H2O3、观察法配平步骤:①先注明条件,再把短线变为等号②找出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作为配平的起点③把这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再定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Fe+H2OFe3O4+H2↑3Fe+H2OFe3O4+H2↑3Fe+4H2OFe3O4+4H2↑4、待定系数法(又叫归一法)步骤:练习:Al+Fe3O4Al2O3+FeFe+O2Fe3O4了解、运用练习:CO+Fe3O4Fe+CO2FeS2+O2---Fe2O3+SO2了解、运用练习:Fe+O2Fe3O4CO+Fe3O4Fe+CO2---\n-课中活动①先注明条件,再把短线变为等号②设含有最多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为1,以此物质作为配平的起点,推求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③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分数为整数例:CH3OH+O2――H2O+CO21CH3OH+O2H2O+CO21CH3OH+O22H2O+CO21CH3OH+O22H2O+CO22CH3OH+3O24H2O+2CO2四、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面:1、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方程式是否配平4、是否注明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沉淀符号是否使用正确5、是否用的是“=”号总结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了解、运用练习:Fe2O3+HCl—FeCl3+H2OC2H8N2+N2O4___CO2+N2+H2O练习P1011014,总结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的方法了解、理解、应用自查自究,完成P101练习与应用---\n-课后活动课后辅导1、复习本节2、巩固练习3、查漏补缺五、板书设计: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两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步骤1、根据实验事实在等号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配平3、标明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中无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物中的气体生成的要在气体化学式后面打上“↑”;若反应物中无固体参加反应,生成物质的固体生成,要在固体化学式后面打上“↓”三、配平的方法注意事项:1、所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整数2、所配化学计量数为各化学式最小个数比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2、奇偶配平法3、观察法配平4、待定系数法(又叫归一法)六、教学反思:---\n-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适当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能过由易至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劝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能力2)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二、教学重点、考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解题格式的规范化2、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维的科学方法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n-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备课预习1、复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预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中活动复习: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P+O2P2O5Fe2O3+H2Fe+H2OC2H5OH+O2CO2+H2O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回忆、回答步骤:写、配、标巩固练习阅读教材P102-10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n-课中活动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生成的氧气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2×158326.3gx=X=0.6g答:可制得的氧气为0.6g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CaO+CO2↑10056x5.6t=X=10t答:需要碳酸钙为10t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的注意事项:1、解题格式要规范,运算要准确(如题意无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设未知量时一定不能带单位3、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正确书写且配平4、化学式、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一定要一一对应5、已知量一定要带单位,且单位一定要统一6、列比例式时对应关系要正确,一般是左边比左边等于右边比右边7、简明地写出答案 练习小结仔细观察,总结出“利用化学方程进行简单计算”的做题步骤:①设:设未知数②写:正确写出题中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③找:a找出已知量、未知量b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对应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④列:例出含有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的比列式⑤解:解比例式,求出未知数⑥答:简要写出答案总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的注意事项了解、理解、记忆完成教材P103练一练完成教材P103练习题自查自纠导---\n-课后活动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2、完成作业五、板书设计: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做题步骤:解:设可生成的氧气质量为x①设:设未知数2KMnO4K2MnO4+MnO2+O2↑②写:正确写出题中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2×15832③找:a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对应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6.3gxb找出已知量、未知量=④列:例出含有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的比列式X=0.6g⑤解:解比例式,求出未知数答:可制得的氧气为0.6g⑥答:简要写出答案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CaCO3)---\n-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CaO+CO2↑10056x5.6t=X=10t答:需要碳酸钙为10t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的注意事项:1、解题格式要规范,运算要准确(如题意无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设未知量时一定不能带单位3、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正确书写且配平4、化学式、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一定要一一对应5、已知量一定要带单位,且单位一定的统一6、列比例式时对应关系要正确,一般是左边比左边等于右边比右边7、简明地写出答案 六、教学反思:---\n-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4)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5、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1)会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2)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二、教学重点、考点:1、碳的几种单质2、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3、碳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氧气反应,碳的还原性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物理性质差别的原因2、碳的还原性四、2课时---\n-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准备实验:1、玻璃刀划玻璃2、石墨的导电性3、活性炭的吸附性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1、预习“金刚石、石墨和C60”2、阅读P108-109的资料卡、化学技术社会3、试着完成P112中的练习与应用课中活动一、碳的单质复习物质的分类回忆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n-课中活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元素,这句话对吗?请举实例“同种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种物质?”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1、金刚石实验:用电工刀和玻璃刀分别划玻璃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用途:①做装饰品②切割玻璃、大理石等③作钻探机的头2、石墨(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之一)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状的固体,质软,有滑腻性,蛤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石墨的导电性用途:①制铅笔②做润滑剂③作电极回答,并举例臭氧和氧气红磷和白磷讨论:结论: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我们学过氧元素就能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阅读P106第二段阅读P1061、金刚石,了解金刚石的一些物理性质和用途仔细观察,这个实验透露一个什么信息给我们:金刚石十分坚硬了解,并分析用途的原因观察金刚石的结构,总结金刚石结构的特点:骨架状阅读教材P1072、石墨,了解石墨的性质与金刚石的不同点,了解石墨的用途思考:铅笔上常会标“H”或“B”表明什么表明铅笔的购软硬,石墨多就软,粘土多就硬---\n-课中活动问题1)、金刚石、石墨都只含碳元素,它们的化学性是不是一样的?2)、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比较大,是什么原因使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如此大呢?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别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石墨与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3、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实验:1)、观察木炭2)、木炭的吸附性问题:1)、木炭、活性炭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2)、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活性炭的作用:吸附色素、异味4、C60足球烯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仔细观察石墨的结构,总结石墨结构的特点:层状思考并回答:1、金刚石与石墨所含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应相同2、金刚石的结构是骨架状,石墨结构是层状;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别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石墨与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生成完成P112练习与应用中的1、2中的(1)(2),3、4阅读P107,P112课外实验,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和用途仔细观察并总结:锥形瓶内溶液颜色越来越浅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完成P112练习与应用中的2中(3)、5阅读教材P108了解C60和资料卡中“碳单质的研究进展”阅读教材P109“化学技术社会”,了解“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阅读教材P110一、二片自然段---\n-课中活动1、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高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单质碳具有可燃性1)当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CO22)当O2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2C+O22CO3、高温时碳具有还原性实验:碳与氧化铜的反应C+2CuO2Cu+CO2↑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它具有还性,作还原剂利用木炭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2Fe2O3+3C4Fe+CO2↑CO、CO2之间的相互转化2CO+O22CO2CO2+C2CO总结了解单质碳的可燃性认识、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110实验6-2,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并仔细观察老师组装的实验装置,思考:1、为什么要在酒精灯上罩一个铁丝网或改用酒精喷灯?2、为什么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要夹住止水夹后熄灭酒精灯?描述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仔细观察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中的木炭和氧化铜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铜阅读教材P35,什么叫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阅读教材P111,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成对出现的仔细观察木炭还原氧化铁的方程式,找出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观察CO、CO2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找出规律完成教材P1122中的(4)(5)(6)、5、7自我总结,自查自纠---\n-课后活动1、巩固复习2、完成课后练习3、预习课题21、巩固复习2、完成课后练习3、预习课题2六、板书设计: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的固体,质软,有滑腻感,具有导电性,是天然存在最软的物质之一可做润滑剂、做铅笔芯、做电极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别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3、C60足球烯二、单质碳的的化学性质1、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高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单质碳具有可燃性1)当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CO22)当O2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n-2C+O22CO3、高温时碳具有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2Fe2O3+3C4Fe+CO2↑CO、CO2之间的相互转化2CO+O22CO2CO2+C2CO七、教学反思:---\n-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和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CO2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2、过程与方法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和相关的实验仪器,并会利用这些资料和仪器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二、教学重点、考点: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制取CO2,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准备实验1、预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相关知识点2、复习实验室制取O2的相关知识点---\n-课中活动复习:1、实验室制取O2的药品有哪些?2、实验室制取O2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3、请在前面所学的教材中找出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装置4、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为是怎样的5、如何收集O2,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方法收集?6、如何对O2进行验证和验满?一、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因素回忆、思考并回答有关实验室制取O2的问题根据前面的问题,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特别针对实验装置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考虑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n-课中活动反应物的状态发生装置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收集装置气体的溶解性、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实验室用KMnO4或KClO3制取O2的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H2O2制取O2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实验室制取CO2实验:1)、碳酸钙粉末、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2)、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3)、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4)、打开一瓶浓盐酸观察现象(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问题:实验室制制CO2,能不能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代替块状大理石;能不能用稀H2SO4或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1、不能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代替块状大理石,原因是反应太快无法控制2、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稀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CaSO4覆盖在上CaCO3,使反应无法进行3、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影响CO2的纯度2、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H2CO3=H2O+CO2↑了解、理解阅读教材P113-1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思考:1、实验室用加热KMnO4制取O2,它的发生装置有什么特别,为什么选用这套发生装置;用H2O2制取O2,它的发生装置有什么特别,为什么选用这套发生装置;收集O2用的是什么收集装置,为什么要选这些收集装置?仔细观察实验,总结出最适合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现象:反应剧烈,无法控制现象:反应一会就不再的气泡产生现象:反应速率比较适中,气泡持续产生现象:瓶口产生白色雾了解、理解、记忆根据实验所得,思考并回答:了解、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113,了解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根据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学式---\n-课中活动总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制CO2的装置4、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先装入大理石,再从长颈漏斗向容器内注入稀盐酸③收集气体5、CO2的收集向上排空气法(原因:CO2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6、CO2的检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CO27、CO2的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CO2已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2、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3、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总结记忆阅读教材P114,根据药品、反应原理和我们了解的CO2的一些性质选择合理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实验室里制取CO2的一种装置了解、理解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阅读教材P115完成教材P116练习与应用自我总结,自查自纠---\n-课后活动课后反思1、复习本节2、完成课后练习3、预习课题2六、板书设计: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发生装置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收集装置气体的溶解性(是否与水发生反应)二、实验室制取CO2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验证与验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验证:把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n-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2、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3、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七、教学反思:---\n-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和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二、重点、考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索究性问题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温室效应三、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2、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了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干冰的升华4、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n-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备课2、实验准备1、预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试着完成教材P123“练习与应用”课中活动复习:1、实验室制取CO2选用哪些药品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3、CO2的收集方法、验满、验证方法4、仔细观察CO2和CO的化学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问题回答CO2和CO,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一个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不同---\n-课中活动一、二氧化碳实验:1、倾倒CO22、CO2的溶解性实验3、CO2与水的反应【总结】醋酸呈酸性,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4、加热Ⅳ中的红花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H2O+CO2↑5、把二氧化碳导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OH)2=CaCO3↓+H2O仔细观察现象,并总结下层蜡烛先熄,上层蜡烛后熄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仔细观察现象,并总结软质塑料瓶变瘪结论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总结】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现象:Ⅰ干燥的紫花变红Ⅱ紫花无明显变化Ⅲ紫花无明显变化Ⅳ紫花变红问题:Ⅲ中紫花无明显变化,Ⅳ中紫花变红,说明了什么问题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的水溶液呈酸性仔细观察现象,并总结现象红色又变为紫色问题:红花又变紫,说明什么结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仔细观察现象,并总结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课中活动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干冰----二氧化的固体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CO2的用途:①光合作用②灭火③气体肥料④化工产品的原料2、温室效应防治温室效应的方法: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大量开发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④提倡“低碳”生活⑤提高CO2的利用率三、一氧化碳1、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2CO+O22CO2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内缺氧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CuO+COCu+CO2小结:阅读教材P118—119,了解CO2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了解干冰阅读教材P119,CO2的用途阅读教材P120—121,了解温室效应以及防治方法阅读教材P121--122,了解CO的性质自我总结,自查所学完成P123的“练习与应用”---\n-课后活动1、反思2、复习3、预习P125,“实验活动2”1、复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完成课后习题3、预习P125,“实验活动2”六、板书设计: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CO2+H2O=H2CO3H2CO3=H2O+CO2↑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验室验证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干冰”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CO2的用途:①光合作用②灭火③气体肥料④化工产品的原料2、温室效应防治温室效应的方法: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大量开发新能源---\n-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④提倡“低碳”生活⑤提高CO2的利用率三、一氧化碳1、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蓝色火焰2、剧毒性3、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七、教学反思: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n-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3)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4)了解火灾危害和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4)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二、教学重点、考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灭火器灭火的适用范围。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四、2课时---\n-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实验准备1、课前预习2、试完成P135“练习与应用”课中活动一、燃烧的条件燃烧是日常生活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的这种现象呢?活动与探究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完成问题完成“活动与探究1”总结燃烧的条件---\n-课中活动2、燃烧条件的实验Ⅰ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讲解:物质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着火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改变3、燃烧条件的实验Ⅱ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三者②空气(氧气)缺一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可什么叫燃烧,请根据生活经验和前后所学总结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烧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完成“活动与探究2”,总结实验现象(了解着火点)2、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完成“活动与探究3”,总结实验现象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1、有氧气参加2、发光、放热3、有的有火焰,有的没的火焰……….阅读教材P129“燃烧”,找出关键词,并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129“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完成教材P139“讨论”---\n-课中活动1、灭火的方法:1)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3)隔绝氧气(或空气)实验: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2、灭火器灭火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3、常见的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4、火灾避险的方法如火势不大,根据圪炎原因选择灭火器火势太大,应拨打119,并自救火势太大,不能打开开窗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后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火区………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实验:粉尘爆炸实验阅读教材P130“探究1灭火的原理”仔细观察实验。总结三支蜡烛燃烧的情况以及熄灭的原因阅读教材P130—131“探究2”仔细观察实验记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阅读教材P131“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了解常见用的灭火器思考:如果发生火灾,自己应如何做阅读教材P132,第一自然段,了解火灾发生我们应如何做阅读教材P13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阅读教材P132—133“”实验7-2,思考:1、蜡烛的作用、小球鼓气的作用。2、爆炸发生的条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n-课中活动蜡烛的作用:提供热量鼓气的作用: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罐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小结阅读教材P133—134完成P135“练习与应用”自我总结,自我完善所学课后活动预习课题2燃烧的合理利用和开发1、完成有关作业2、预习课题2燃烧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六、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三者②空气(氧气)缺一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可2、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不会改变---\n-3、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烧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3)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灭火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七、教学反思:---\n-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2燃烧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产品及用途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5)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6)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3)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2)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对化学、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点、考点:1、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2、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3、新能源、环境污染---\n-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煤、石油、天然气是不是混合物;天然气、乙醇的燃烧方程式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课前预习1、预习2、网络学习课中活动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教材P136,实验7—3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现象---\n-课中活动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aO+H2O=Ca(OH)2二、化石燃料的利用1、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①煤和石油②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天然气燃烧:现象:,产生蓝色火焰,干而冷的烧杯内壁上有水雾,迅速倒放烧杯,向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这浑浊CH4+2O2CO2+2H2O2、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①要有足够的氧气②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乙醇燃烧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四、能源和利用和开发现象:产生气泡,发出嗤嗤的声音,试管烫手记忆反应方程式阅读教材P136—137,了解化学反中的能量变化阅读教材P137—14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和特点;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阅读教材P142—144“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阅卷P144—146,了解“能源和利用和开发”---\n-课中活动[巩固提高]1、学后自我小结2、完成P1147习题课后活动预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五、板书设计:课题2燃料和热量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蒸馏天然气的燃烧CH4+2O2CO2+2H2O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充足的空气六、教学反思:---\n-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1)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渐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3)树立为社会进步为已任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点、考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2、合金三、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2、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n-3、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自学完成P4“讨论”课中活动一、几种重要的金属纯金属1、金属材料合金2、金属的发展史商朝青铜器阅读教材P21段,图1、2,了解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发展史课中活动春秋战国冶炼钢铁近百年铝制品的使用3、金属的物理性质①金属一般为固体(汞常温下为液体)②金属都有色泽③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④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⑤一般熔点高物质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因素阅读教材P5图3,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n-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二、合金1、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叫合金2、铁合金生铁含碳量2%~4.3%硅、锰等钢含碳量0.03%~2%铬、镍等实验:3、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的差异①合金的色泽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色泽更鲜亮②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仔细观察教材P3表8-1,比较金属的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与同学交流教材P4的“讨论”,并回答。阅读教材P4第2段,了解决定物质用途的因素阅读“资料卡片”了解金属之最阅读教材P4,了解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的相关知识,仔细观察实验,总结合金的一些物理性质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解释“百炼成钢”、“千锤百炼”之说完成教材P5,实验8-1的表格和“讨论”回答你的启示了解“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的差异”---\n-③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④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好阅读教材P6,表8-2,了解一些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课中活动4、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小结阅读教材P6-7,了解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自我总结所自学教材P7“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完成P8“练习与应用”课后活动1、完成练习册相应作业2、预习P150,“实验活动3”1、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2、预习P150,“实验活动3”五、板书设计:课题1金属材料一、金属的物理性质。①金属一般为固体(汞常温下为液体)②金属都有色泽③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④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⑤一般熔点高---\n-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二、合金1、合金的定义: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叫合金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的差异①合金的色泽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色泽更鲜亮②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③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④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好3、钛和钛合金 新型金属材料六、课后反思:---\n-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一些探究活动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3)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3)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二、教学重点、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四、3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n-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准备实验2、指导学生实验准备1、复习课题12、预习课题2,试着完成下列方各程式:根据Fe+CuSO4=FeSO4+Cu完成Mg+HCl=Mg+H2SO4=Zn+HCl=Zn+H2SO4=Fe+HCl=Fe+H2SO4=(铁显+2价)课中活动证明金属化学性质强弱的方法:1、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2、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3、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一、金属与氧气反应阅读教材P9,第1段,总结了解阅读教材P9“金属与氧气的反应”---\n-铝制品表面铝的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二、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实验】1、Mg+HClMg+H2SO42、Zn+HClZn+H2SO43、Fe+HClFe+H2SO44、Cu+HClCu+H2SO4现象:1、镁与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2、锌与酸反应,产生气泡3、铁与酸反应,产生少量气泡4、铜不与酸反应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Cu与稀HCl稀H2SO4是否反应,它们能不能写出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问题:1、通过上述四个实验,请回答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应是怎样的,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铝制品防腐的原因仔细观察Mg、Zn、Fe、Cu与稀HCl和稀H2SO4的反应剧烈程度,总结出四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强弱,并完成P10中实验对应的表格总结现象试着完成方方程式:Zn+HCl=Zn+H2SO4=Fe+HCl=Fe+H2SO4=Cu+HCl≠Cu+H2SO4≠Mg>Zn>Fe>Cu---\n-2、请仔细观察你所写出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它们在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生成物和生成物中都的单质和化合物理解、记忆课中活动判断下列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基本反应类型:CaO+H2O=Ca(OH)2Cu2(OH)2CO32CuO+H2O+CO2↑2uO+C2Cu+CO2↑CuO+COCu+CO2(是不是置换反应?为什么)三、金属活动顺序【实验】1、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3、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4、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结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物中无单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完成P12表格现象:1、铝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铜丝表面有一层灰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无明显现象---\n-Al+3CuSO4=Al2(SO4)3+3CuAl>CuCu+2AgNO3=Cu(NO3)2+2AgCu>AgCu+Al2(SO4)3≠Al>CuFe+CuSO4=FeSO4+CuFe>Cu金属活动顺序:1、在金属活动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结4、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根据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巧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记忆根据实验理解、记忆提问:你对本节知识不明白或存疑之处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n-课中活动课后练习处理补充:1、等量的金属与足量或过量的酸反应,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消耗的金属越多;当金属化合价不同时,金属的合价越大,消耗和金属越少2、等量的酸与足量或过量的金属反应,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当金属化合价不同时,金属的合价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多作业布置完成P13练习根据P13,第8题找出规律记忆、运用完成作业课后活动完成练习册相应作业1、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巩固2、准备“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六、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n-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物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Cu+HCl≠Cu+H2SO4≠Mg>Zn>Fe>Cu三、金属活动性顺序七、课后反思:---\n-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晓一些常见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杂质等不纯物的相关计算3)了解金属蚀锈的条件,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4)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5)知道如何保护金属资源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的探究欲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的观念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二、教学重点、考点:1、铁的冶炼2、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3、金属防锈的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含有杂质物质的相关计算---\n-3、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金属资源的文字描述等。阅读课本,解读插图,了解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课中活动金(Au)、银(Ag)单质形式存在其余化合物形式存在金属矿物主要成分年产量最高、使用最多的金属-----铁一、铁的冶炼1、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阅读教材P14,了解金属的存在方式、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阅读教材P15,图17常见的金属矿石,完成左表讨论:哪些矿石不易用于冶炼,为什么阅读教材P15,了解我国金属资源的储备---\n-Fe2O3+3CO2Fe+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3、设备:高炉4、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注意事项①先通入CO气体再对药品进行加热②在通入CO气体前先点燃最后面的酒精灯③装置冷却后停止通入CO④最后熄灭后面的酒精灯二、含杂质物质的计算纯净物的质量=物质总质量×物质的纯度练习:三、金属资源的保护1、金属的腐蚀与保护阅读教材P15-16,一、铁的冶炼第1、2段,了解炼铁的有关知识,并仔细观察图20,知晓CO还原Fe2O3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为什么要先通气?为什么通气前要点燃后面的酒精灯?为什么装置冷却后才能停止通入CO?为什么最后熄灭后面的酒精灯?思考:产物是否为纯净物仔细阅读教材P17,含杂质物质的计算---\n-完成P21,5、6题课中活动铁制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气气、水蒸气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反应①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潮湿的空气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②金属制品防锈的措施:A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干燥B在金属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涂漆、电渡、烤蓝、抹油等)2、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①防止金属锈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资源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小结阅读教材P17“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并思考:1、为什么实验中有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2、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阅读教材P18,了解铁制品生锈的条件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常见的防锈措施,并完成P18的表格阅读教材P18-19,了解“金属资源保护”---\n-完成P21,练习与应用,并归纳金属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完成P19-20,“讨论”自我小结,并对没弄明白的知识提问自学P20,“学完本课题你应知道”完成P21,练习与应用课后活动1、完成练习册相应作业2、预习P24,“实验活动4”1、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2、预习P24,“实验活动4”六、板书设计: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二、铁的冶炼1、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Fe2O3+3CO2Fe+3CO2---\n-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3、设备:高炉4、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注意事项三、含杂质等不纯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纯净物的质量=物质总质量×物质的纯度四、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金属的腐蚀与保护①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潮湿的空气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②金属制品防锈的措施:A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干燥B在金属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涂漆、电渡、烤蓝、抹油等)2、金属资源保护五、保护金属资源金属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①防止金属锈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资源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七、课后反思:---\n-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2)了解乳化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出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二、教学重点、考点:1、理解溶液的概念,分清溶液的组成2、认识生活中的乳化现象3、掌握溶液的两大特征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2、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综合效应)---\n-3、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准备实验用品预习教材P26-31,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了解教材中提供的实验课中活动一、溶液实验:蔗糖溶解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阅读教材P26,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理解、记忆课中活动①均一性溶液的特征②稳定性③混合物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不会分离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请找出溶液概念中的关键词思考:如果溶液中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上述所得的蔗糖溶液中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n-溶剂溶液的组成溶质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剂体积+溶质体积实验: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溶解性不同不同和物质在同一溶剂,溶解性不同物质的溶液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实验:乙醇能溶解在水中阅读教材P27,第二段了解溶剂、溶质的概念以及溶液的组成思考:溶液的质量、体积与溶剂、溶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仔细观察实验,完成教材P27表格,并思考物质的溶解与溶剂、溶质的哪些因素有关总结---\n-观察实验,思考为什么要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实验,完成书中表格课中活动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NaCl、NH4NO3、NaOH分别溶于水现象:NaCl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后液体温度降低NaOH溶解后液体温度升高小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三、乳化现象【实验】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阅读教材P28,并总结了解溶液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用途阅读教材P29,“探究”,完成对应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画出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了解“注意”仔细观察反应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并总结阅读教材P30—31,了解乳浊液、悬浊液和乳化现象---\n-乳浊液、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乳化现象汽油可以洗掉油污,洗涤剂也能洗掉油污,二者除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小结总结乳浊液、悬浊液与溶液的不同思考:乳化与溶解有何不同自我小结,并对没弄明白的知识提问自学P31,“学完本课题你应知道”,完成P32,练习与应用课后活动完成练习册相应作业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六、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①均一性溶液的特征②稳定性③混合物---\n-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不会分离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剂体积+溶质体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溶解性不同不同和物质在同一溶剂,溶解性不同物质的溶液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三、乳化现象乳浊液、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七、教学反思:---\n-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一、教学内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解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能判别溶解是否饱和,知晓溶液的一般转化关系2)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1)深化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能通过实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辨证关系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二、教学重点、考点:1、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3、气体物质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4、溶解度的一些简单计算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n-1、饱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溶解度,溶解度曲线3、气体溶解度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教学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备课,实验准备1、预习溶解度2、试完成教材P39,“课外实验”课中活动复习:1、什么叫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2、溶液的组成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性: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某物质被溶解的能力回忆所学知识回顾教材P27图9-3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比较,思考:什么叫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n-课中活动溶质的性质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剂的性质外界温度实验: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5+5)gNaCl不能完全溶解在20ml水中说明:20ml不能无限制地溶解NaCl(5+5)gNaCl能完全溶解在(20+15)ml水中说明: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地溶解同一种溶质2、KNO3在水中的溶解(5+5)gKNO3不能完全溶解在20ml水中,加热后(5+5)gKNO3能完全溶解在20ml水中,再加5gKNO3在热的KNO3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冷却所得的热的KNO3溶液,发现杯底有固体析出说明: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地溶解同一种溶质,改变溶液的温度,不能再溶液的同一种溶质可以继续溶解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实验9-5一步后不饱和溶液,二步后饱和溶液,三步后无法确定实验9-6一步后不饱和溶液,二步后饱和溶液,四步后无法确定阅读教材P33实验9-5,实验9-6,仔细观察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思考1:“5gNaCl完全溶于20ml水中,再加5gNaCl,NaCl没有完全溶解”这说明什么?“往溶液中再加入15ml水未溶解的NaCl完全溶液”这说明什么?理解、记忆思考2、“5gKNO3完全溶于20ml水中,再加5gKNO3,KNO3没有完全溶解,加热KNO3完全溶解“这说明什么?“往溶液中加入5gKNO3完全溶液,冷却有晶体析出”这说明什么?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思考3、实验9-5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得到的分别是什么溶液;实验9-6第一步、第二步、第四步得到的分别是什么溶液---\n-课中活动说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温度和不同量的溶剂里溶解性不同饱和溶液溶液分类不饱和溶液溶液分类的限制条件:1、温度2、溶剂的量3、溶质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晶体:结晶所得的固体叫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蒸发溶剂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Ca(OH)2溶液的转化:思考4、为什么在定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在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这种溶质”等限制条件?阅卷教材P34,第一、二、三段理解、总结理解、总结仔细观察实验9-6中冷却后的KNO3饱和溶液,杯底、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冷却后的烧杯底、杯壁上有大量的如冰柱般的物质(阅读教材P34第五段)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35第一段,总结结晶的方法,了解海水晒盐阅读教材P3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总结阅读教材P37图9-1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思考Ca(OH)2溶液的转化应如何做?---\n-课中活动二、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液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条件: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要指明)固体物质溶解标准:在100克溶剂里度的四要素(可以隐藏)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可以隐藏)单位:通常为”克”(一定要指明)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规律:1、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小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3、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KNO3饱和溶液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的方法结晶NaCl的饱和溶液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完成教材P40练习1思考: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阅读教材P35最后一段,P36第一段,了解并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何理解“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可以表示为“在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请从中找出描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要素理解、运用并完成教材P40练习2阅读教材P36资料卡片,了解物质溶解性的判别范围根据教材P36,表9-1所给数据绘制图9-11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P37表12、13总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规律根据上节所学思考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如何结晶思考:溶解度数据表与溶解度曲线二者有什么区别完成P40~41第3、4、5、6、7、8题阅读教材P38,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完成成P419---\n-课中活动小结:自我小结所学,并阐述自己的所学仔细再练习P40~41,1~9题课后活动1、复习2完成相应练习1、复习2完成相应练习3、查漏补缺六、板书设计:课题2溶解度一、饱和溶解溶解性: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某物质被溶解的能力溶质的性质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剂的性质外界温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2、溶液分类不饱和溶液溶液分类的限制条件:1、温度2、溶剂的量3、溶质3、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晶体:结晶所得的固体叫晶体---\n-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蒸发溶剂4、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条件: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要指明)固体物质溶解标准:在100克溶剂里(可以隐藏)度的四要素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可以隐藏)单位:通常为”克”(一定要指明)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规律:1)、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小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3)、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指在压强为101kPa时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2、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七、教学反思:---\n-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发展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培养与发展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二、教学重点、考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操作及掌握步骤3、结合酸碱盐后面的综合计算4、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溶液的稀释(或浓缩)及计算2、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四、3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教学反馈与修正---\n-课前活动1、实验准备:2、备课1、复习溶液的相关知识2、预习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定义课中活动复习:1、什么叫饱和(不饱和)溶液2、如何判断所给溶液是否饱和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四要素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规律5、气体物质溶解受哪些因素影响根据问题回忆知识点---\n-课中活动实验:9-7浓溶液≠饱和溶液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型公式:1)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3)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液体积4)溶质质量分数=………二、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仔细观察所给的三杯不同浓度的CaSO4溶液,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思考:浓溶液=饱和溶液稀溶液=不饱和溶液,这两个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根据实验9-7完成P42的表格,并总结思考:有颜色的溶液我们可以根据溶液的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无色的颜色应如何判断其浓、稀?阅读教材P42~43,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变型液体质量与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什么关系m=ρ.v练习:1、请计算实验9-7中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完成P45练习1、2题阅读实验9-8---\n-课中活动实验: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的步骤:1、计算:计算溶质的质量和所需溶剂的体积2、称量:称固体质量,量溶液体积3、溶解:把溶质和溶剂转入到烧杯中4、装瓶、贴标签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滴管三、溶液的浓缩与稀释溶液的浓缩与稀释:向溶液中加水(或蒸发水)从而改溶液的浓度溶液在浓缩(或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会改变m浓×a浓%=m稀×a稀%共同完成P45练习5、6、7、8小结仔细观察实验,完成实验9-8表格,完成P43“讨论”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以及主意事项注意事项:1、称量前天平调平,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等质量的纸或玻璃容器;量筒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2、溶质、溶剂一定要完全转移到烧杯中………总结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思考:配制溶液中哪些步骤会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完成P43例题1思考:如何把50g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溶液,请用公式表示你的解析完成P44例题2完成P45练习3、4小结所学,查漏补缺,提出质疑---\n-课后活动1、复习2、作业巩固3、预习P47,“实验活动5”1、复习2、作业巩固3、完成P45“课外实验”4、预习P47,“实验活动5”六、板书设计: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溶质质量分数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公式:溶质质量分数==二、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配制溶液的步骤:1、计算:计算溶质的质量和所需溶剂的体积2、称量:称固体质量,量溶液体积3、溶液:4、装瓶、贴标签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滴管三、溶液的浓缩与稀释溶液的浓缩与稀释:向溶液中加水(或蒸发水)从而改溶液的浓度溶液在浓缩(或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会改变m浓×a浓%=m稀×a稀%七、教学反思:第十单元酸和碱---\n-课题1-1:酸、碱、盐概念一、教学目标:1、通过溶液导电性的实验,了解溶液为什么导电2、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3、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能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二、教学重难点、考点:1、认识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方程式的角度了解酸、碱、盐2、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三、学困点和易错点:1、学困点:酸、碱、盐概念的理解2、易错点:酸、碱、盐的判断和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复习物质的分类2、预习”酸和碱”3、准备实验1、复习物质的分类2、预习”酸和碱”---\n-课中活动一、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实验:1、氯化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蔗糖等固体物质的导电性。2、氯化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盐酸、稀硫酸、蔗糖溶液、蒸馏水的导电性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这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电离是在物质溶于水的条件下发生的,与通电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讨论:1、部分溶液导电的原因2、溶液导电与金属固体导电有什么不同点阅读教材P57,了解某些溶液导电的原因仔细观察图10-10,了解HCl和NaOH在水中电解出离子的过程---\n-课中活动是否无关,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例如:NaCl=Na++Cl-电离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酸、碱、盐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酸→H++酸根离子1、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2SO4、HNO3NaOH=Na++OH-KOH=K++OH-Ba(OH)2=Ba2++2OH-碱→金属离子+OH-2、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KOH、Ba(OH)2NaCl=Na++Cl-K2CO3=2K++CO32-BaCl=Ba2++2Cl-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3、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CO3、BaCl24、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物质单质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酸碱盐请写出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仔细观察酸的电离的方程式,有什么特点?请根据酸的电离方程式为酸下个定义理解、记忆讨论:酸是否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请写出NaOH、KOH、Ba(OH)2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仔细观察上述物质电离的方程式,有什么特点?请根据电离方程式为碱下个定义讨论:碱是否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理解、记忆请写出NaCl、K2CO3、BaCl2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仔细观察上述物质电离的方程式,有什么特点?请根据电离方程式为盐下个定义理解、记忆回忆物质的分类,并总结理解、记忆---\n-课中活动三、酸、碱与指示剂实验10-1:向白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现象:白醋显红色石蕊溶液盐酸显红色石灰水显蓝色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白醋无色无色酚酞溶液盐酸无色石灰水显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酸性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H+,所以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碱性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OH—,所以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酸碱指示剂:能与酸性或碱性溶液起作用显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又叫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和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小结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完成教材P51表格思考:1、白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属于哪类物质2、为什么酸类物质都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碱类物质都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阅读教材P50-51的“资料卡片”了解“酸、碱的由来”和“酸碱指示剂的发现”阅读教材P50-51,了解指示剂并给指示剂下定义找出“指示剂”中的关键字理解、记忆理解、记忆小结,自查自纠完成P59,1中(1)完成P58“课外实验”---\n-课后活动复习复习,总结,自查五、板书设计:课题1-1:酸、碱、盐概念一、溶液的导电性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NaCl=Na++Cl-电离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酸、碱、盐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酸→H++酸根离子1、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2SO4、HNO3NaOH=Na++OH-KOH=K++OH-Ba(OH)2=Ba2++2OH-碱→金属离子+OH-2、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KOH、Ba(OH)2NaCl=Na++Cl-K2CO3=2K++CO32-BaCl=Ba2++2Cl-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3、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CO3、BaCl24、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物质单质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酸---\n-碱盐三、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示剂:能与酸性或碱性溶液起作用显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又叫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和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六、教学反思:---\n-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2:常见的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3)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典型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4)初步接触复分解反应,能判断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考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2、酸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典型反应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利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学习活动---\n-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复习酸碱盐的概念2、试写出教材前面出现的有关酸的化学式并熟记。3、预习教材P52--541、复习酸碱盐的概念2、试写出教材前面出现的有关酸的化学式并熟记。3、预习教材P52--54课中活动复习:1、酸、碱、盐的定义2、什么叫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碱性溶液颜色变化如何3、为什么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为什么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回忆所学知识,回答,并记忆---\n-课中活动一、常见的酸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实验10-2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工业为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瓶盖后瓶口产生大量白雾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粘稠状液体,打开瓶盖后无明显变化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2、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10-3①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上出现黑色的字②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棍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③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白布上滴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腐烂实验10-4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酸的化学性质实验1:分别向两组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仔细观察所展示的浓盐酸、浓硫酸,对着瓶口哈气看有什么现象,总结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完成P52表格阅读教材P52,了解盐酸、硫酸的用途,了解除盐酸、硫酸以外的酸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并完成教材P53表格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总结浓硫酸稀释的步骤阅读教材P53,了解浓硫酸的稀释,了解“注意”,了解浓硫酸沾的皮肤、衣服上的应急方法思考: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这是否可以说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总结---\n-课中活动实验2:分别向两组稀盐酸、稀硫酸中投入锌粒和铁片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活泼金属→盐+H2↑(遵守金属活动顺序表)实验3:分别向稀盐酸、稀硫酸中投少量铁锈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工业除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工业除锈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附加】实验4:分别向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NaOH溶液和KOH溶液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4、酸与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盐+水实验5:酸与某些盐的反应①向稀盐酸中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两组反应的相同点铁在置换反应中显多少价回忆、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完成教材P54表2理解、记忆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两反应的相同点理解、记忆根据第3条,写出CuO,MgO分别与稀HCl、稀H2SO4的反应方程式,试着根据方程式描述反应的现象完成P54表3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两反应的相同点理解、记忆根据第4条,写出Cu(OH)2,Zn(OH)2分别与稀HCl、稀H2SO4的反应方程式,试着根据方程式描述反应的现象完成下列方程式CaCO3+HCl=Na2CO3+HCl=CaCO3、Na2CO3属于哪类物质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n-课中活动②向稀硫酸中滴加BaCl2溶液,再稀稀硝酸HCl+AgNO3=HNO3+AgCl↓H2SO4+BaCl2=2HCl+BaSO4↓两个反应都生成了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没有溶解AgCl白色沉淀,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BaSO4白色沉淀,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5、酸与某些盐的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盐酸+盐1→盐2+盐3+盐4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HCl+AgNO3=HNO3+AgCl↓H2SO4+BaCl2=2HCl+BaSO4↓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这种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记忆酸的5条化学性质小结试着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两反应的相同点了解,记忆了解,记忆理解、记忆根据上述方程式和第5条,写出NaCl,K2SO4溶液分另与稀HCl、稀H2SO4的反应方程式,试着根据方程式描述反应的现象仔细观察6个反应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点了解,记忆朗读、记忆酸的5条化学性质小结,自查自纠---\n-课后活动1、复习本课题内容2、熟练掌握本课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反应现象的描述熟练掌握本课题所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的现象五、板书设计:一、常见的酸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工业为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瓶盖后瓶口产生大量白雾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粘稠状液体,打开瓶盖后无明显变化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2、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酸中都含有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酸的化学性质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活泼金属→盐+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酸+金属氧化物→盐+水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n-Fe2O3+6HCl=2FeCl3+3H2O工业除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工业除锈4、酸与碱的反应,生成盐+水:酸+碱→盐+水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5、酸与某些盐的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盐酸+盐1→盐2+盐3+盐4HCl+AgNO3=HNO3+AgCl↓H2SO4+BaCl2=2HCl+BaSO4AgCl白色沉淀,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BaSO4白色沉淀,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这种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六、教学反思:第十单元:酸和碱---\n-课题1-3:常见的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他们的用途和保存方法,能分析物质变质的原因3)学会用化学方法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4)认识碱的化学性,能正确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学习使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2)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3)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考点: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常见碱的化学反应3、酸碱有关的化学性质及其运用,物质的鉴别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碱与某些盐的反应及其运用3、酸碱有关的化学性质及其运用,物质的鉴别四、教学活动:---\n-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2、预习教材P55-56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2、预习教材P55-56课中活动复习:1、碱的定义2、NaOH、KOH、Ba(OH)2溶液的电离方程式3、碱是否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一、常见的碱回忆、回答、记忆阅读教材P55,1、几种常见的碱---\n-课中活动1、NaOH实验10-5:。NaOH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水分(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份,而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NaOH固体可以干燥:O2、H2、CO、NH3,但不能干燥CO2、SO2等气体NaOH用途:①化工原料②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③除去油污等(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NaOH)2、Ca(OH)2实验10-6:Ca(OH)2的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具有腐蚀性Ca(OH)2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CaO+H2O=Ca(OH)2Ca(OH)2的用途:①用于建筑②涂刷树木,用于保持树木③制农药波尔多液④农业上降低土壤的酸性等常见的碱还有:KOH、NH3.H2O仔细观察NaOH的颜色、状态,放置一会儿,再观察它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溶于水观察有什么变化,完成P55表格1阅读教材P55,了解NaOH,了解一些应急方法,并总结阅读教材P55,了解“潮解”,和NaOH的用途了解、记忆仔细观察Ca(OH)2的颜色、状态,溶于水观察有什么变化,向澄清Ca(OH)2溶液中通入CO2后有何变化,完成P55表格2阅读教材P55-56,了解Ca(OH)2及其用途了解,记忆、理解了解了解、记忆---\n-课中活动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1:分别向两组NaOH、Ca(OH)2溶液稀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1、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实验2:①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稀HCl②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再滴加少量稀HCl,观察现象现象:①无明显变化②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变化,再滴加少量稀HCl,产生气泡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NaOH必须密封保存2、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酸→盐+水实验3:①分别向两支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②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2NaOH+CuSO4=Na2SO4+Cu(OH)2↓蓝色沉淀3NaOH+FeCl3=3NaCl+Fe(OH)3↓黄褐色沉淀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回忆“向澄清Ca(OH)2溶液中通入CO2”的实验现象,并正确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回忆“Na2CO3溶液与稀HCl”反应的实验现象,正确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试着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讨论:实验证明NaOH能与CO2发生反应,那氢氧化钠应如何保存理解、记忆试着写出NaOH、SO2,NaOH、SO3;Ca(OH)2、SO2,Ca(OH)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回忆酸的化学性质的第4条,写出NaOH、Ca(OH)2与HCl反应化学方程式理解、记忆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试着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分别是什么颜色,注意观察生成的沉淀是什么颜色记忆Cu(OH)2、Fe(OH)3的颜色---\n-课中活动Ca(OH)2+Na2CO3=2NaOH+CaCO3↓4、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碱+盐1→盐2+盐3小结理解、记忆问题:上述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什么基本反应类型,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熟读、记忆碱的化学性质小结,自查自纠完成教材P59,练习与应用课后活动1、复习本课题所学知识2、检查学生对课题知识的握掌情况1、复习2完成相应练习3、查漏补缺五、板书设计:一、常见的碱1、NaOHNaOH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水分(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份,而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NaOH固体可以干燥:O2、H2、CO、NH3,但不能干燥CO2、SO2等气体NaOH用途:①化工原料②制肥皂、造纸、石油、纺织、印染等③---\n-除去油污等(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NaOH)2、Ca(OH)2Ca(OH)2的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具有腐蚀性Ca(OH)2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CaO+H2O=Ca(OH)2Ca(OH)2的用途:①用于建筑②涂刷树木,用于保持树木③制农药波尔多液④农业上降低土壤的酸性等常见的碱还有:KOH、NH3.H2O二、碱的化学性质1、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NaOH必须密封保存2、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酸→盐+水2NaOH+CuSO4=Na2SO4+Cu(OH)2↓3NaOH+FeCl3=3NaCl+Fe(OH)3↓蓝色沉淀黄褐色沉淀Ca(OH)2+Na2CO3=2NaOH+CaCO3↓4、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碱+盐1→盐2+盐3六、教学反思:---\n----\n-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作用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的影响,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2)会用观察的方法辩析事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2)进一步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考点:1、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中和反应概念以及反应实质的理解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和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教学反馈与修正---\n-课前活动准备实验备课1、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2、熟练写出有关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预习“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中活动复习:1、常见的酸有哪些,常见的碱有哪些2、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分别是什么?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分别是什么?3、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一、中和反应:回忆、回答、记忆---\n-课中活动实验10—9:NaOH+HCl=NaCl+H2ONa++OH-+H++Cl-=Na++Cl-+H2O1、酸碱反应的实质:OH-+H+=H2O酸+碱→盐+水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可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①胃液里胃酸过多:服含碱性物质。例如小苏打(NaHCO3)、Al(OH)3②蚊虫叮咬(蚁酸):可涂一些含碱性的物质,如稀氨水或肥皂水等,减轻疼痛。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表示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试着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思考:1、为什么实验前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2、观察图10-14,找出酸碱反应的实质理解、记忆试着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Ca(OH)2与HCl,NaOH与H2SO4阅读教材P60-61,“中和反应”阅读教材P61,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总结应用思考:为什么不用NaOH改良土壤的酸性、处理硫酸厂废水、治疗胃酸过多?试着完成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1、Ca(OH)2与H2SO42、Al(OH)3与HCL3、NaHCO3与HCl思考:石蕊与酚酞溶液是什么,它们能不能测出酸有多强的酸性、或碱有多强的碱性?---\n-课中活动2、PH范围:0---14实验10-9:测定方法:一放二蘸三比四读实验:测定溶液pH值的一些错误操作3、表示: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②PH=7,溶液呈中性③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4、PH的意义:正常雨PH≈5.6,小于5.6为酸雨小结阅读教材P61-62,了解“PH”仔细观察实验,总结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理解记忆仔细观察实验,总结测定溶液pH的错误操作讨论:如何测定土壤的PH?了解阅读教材P63-64,了解PH的意义小结,自查自纠完成教材P65,练习与应用---\n-课后活动1、复习所学,完成巩固练习2、预习P69,“实验活动6”1、复习本课题所学内容2、完成教材64页“探究”3、完成作业4、预习P69,“实验活动6”六、板书设计:一、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1、酸碱反应的实质:OH-+H+=H2O酸+碱→盐+水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可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①胃液里胃酸过多:服含碱性物质。例如小苏打(NaHCO3)、Al(OH)3②蚊虫叮咬(蚁酸):可涂一些含碱性的物质,如稀氨水或肥皂水等,减轻疼痛。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2、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Ca(OH)2+H2SO4=CaSO4+2H2O3、用于医药:HCl+NaHCO3=NaCl+H2O+CO2↑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n-1、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表示2、PH范围:0-14测定方法:一放二蘸三比四读3、表示: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②PH=7,溶液呈中性③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4、PH的意义:正常雨PH≈5.6,小于5.6为酸雨七、教学反思:---\n-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了解化学史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二、教学重点、考点: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4、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2、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四、3课时---\n-五、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教学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实验准备2、备课1、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2、复习中和反应3、预习“生活中常见的盐”课中活动复习:1酸和碱有哪些化学性质2、什么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3、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4、向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加水,会不会回忆,回答,记忆---\n-课中活动影响溶液的PH值,如影响是变大还是变小?5、盐的定义生活中常见的盐:NaClNa2CO3,俗称纯碱、苏打NaHCO3,俗称小苏打KMnO4(暗紫色)CaCO3(大理石、石灰石)CuSO4(无水硫酸铜,白色)一、NaCl俗名:食盐用途:1、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2、农业上选种3、工业上用于制取Na2CO3、NaOH、Cl2、盐酸等4、生活中腌制食品5、用于除公路积雪海盐、煮盐粗盐提纯步骤: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二、Na2CO3、NaHCO3、CaCO31、Na2CO3用途: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2、CaCO3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3、NaHCO3用途: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症CaCO3+2HCl=CaCl2+H2CO3H2CO3=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①实验11-1:阅读教材P72,1、2自然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记忆阅读教材P72,了解“氯化钠”相关知识,总结阅读教材P73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粗盐提纯阅读教材P73,了解“Na2CO3、NaHCO3、CaCO3”的用途,并总结了解、记忆回忆实验室制取CO2,写出相关的三个方程式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仿照实验室制取CO2的方程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P74表1---\n-课中活动Na2CO3+2HCl=2NaCl+H2O+CO2↑②NaHCO3+HCl=NaCl+H2O+CO2↑③含有CO32-(或HCO3-)的盐的鉴定方法:取样品,向其中滴入稀HCl,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就说明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实验11-2Na2CO3+Ca(OH)2=2NaOH+CaCO3↓2NaOH+H2SO4=Na2SO4+2H2OCaCO3+2HCl=CaCl2+H2O+CO2↑3NaOH+FeCl3=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实验11-3CuSO4+2NaOH=Na2SO4+Cu(OH)2↓CuSO4+BaCl2=CuCl2+BaSO4↓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必须在溶液中进行2、生成物中最起码有水、沉淀、气体三者之一生成根据P114“溶解性表”完成P75“探究”思考: 1、观察反应①②③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有什么发现? 3、请归纳含有CO32-(或HCO3-)的盐的鉴定方法。理解、记忆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写出NaOH与H2SO4,CaCO3与HCl,NaOH与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仔细观察四个方程式,它们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朗读、记忆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仔细观察上述六个化学方程式,它们的生成有什么特点完成教材P75“讨论”理解、记忆查看教材P114,了解“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n-课中活动四、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盐1+金属1→盐2+金属2(前金置后金)实验1:①向稀盐酸中滴加AgNO3溶液②向稀硫酸中滴加BaCl2溶液HCl+AgNO3=HNO3+AgCl↓H2SO4+BaCl2=2HCl+BaSO4↓2、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盐+酸→新盐+新酸实验2:①向NaOH溶液中滴加ZnSO4溶液②向C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ZnSO4+2NaOH=Na2SO4+Zn(OH)2↓Ca(OH)2+CuSO4=CaSO4+Cu(OH)2↓3、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盐+碱→新盐+新碱实验3、①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②向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NaCl+AgNO3=NaNO3+AgCl↓Na2CO3+BaCl2=2NaCl+BaSO4↓4、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盐1+盐2→盐3+盐4完成P76-77,“讨论”,了解“资料卡片”试着把“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编顺口溜,记牢回忆铁丝与CuSO4溶液,铜丝与AgCl溶液反应的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的第三条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总结理解、记忆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总结理解、记忆仔细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总结理解、记忆---\n-课中活动小结小结,自查自纠完成教材P78,练习与应用课后活动1、整理知识2、巩固练习3、预习P87,“实验活动8”1、复习所学2、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3、熟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4、作业5、预习P87,“实验活动8”六、板书设计: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生活中常见的盐:NaClNa2CO3NaHCO3KMnO4(暗紫色)CaCO3CuSO4俗称纯碱、苏打俗称小苏打无水硫酸铜,白色)一、NaCl俗名:食盐用途:1、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2、农业上选种3、工业上用于制取Na2CO3、NaOH、Cl2、盐酸等4、生活中腌制食品5、用于除公路积雪粗盐提纯步骤: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二、Na2CO3、NaHCO3、CaCO3---\n-1、Na2CO3用途: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2、CaCO3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3、NaHCO3用途: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症含有CO32-(或HCO3-)的盐的鉴定方法:取样品,向其中滴入稀HCl,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就说明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必须在溶液中进行2、生成物中最起码有水、沉淀、气体三者之一生成四、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盐1+金属1→盐2+金属2(前金置后金)2、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盐+酸→新盐+新酸3、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盐+碱→新盐+新碱4、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盐1+盐2→盐3+盐4七、教学反思:---\n-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2)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4)增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观1)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2)增强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考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铵根离子的鉴别、3、常见化肥的鉴别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2、各种离子的鉴别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n-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活动1、实验准备2、备课1、复习“常见的盐”2、预习“化学肥料”课中活动一、化肥简介最主要的化学肥料:钾肥(K)、氮肥(N)、磷(P)、复合肥(含K、P、N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肥料)阅读教材79—82,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化学肥料对人类存在、环境发展的利与弊总结各类肥料的作用与植物缺失的表现---\n-课中活动1、氮肥的作用:促进植株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植株缺氮表现:植株矮小,叶色偏黄2、磷肥的作用:促进植株生成,培养强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植株缺磷的表现: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果实颗粒小不饱满,抗寒、抗旱能力差3、钾肥的作用:促进植株生成,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植株缺钾的表现:植株抗病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差,易倒伏,叶边缘呈黄色二、化肥的简易鉴别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氮肥: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钾肥: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磷肥:灰白色,难深于水NH4HCO3有刺激性气味(NH4)2SO4和NH4Cl与熟石灰一起研磨,可产生具有刺激性的NH3,K2SO4和KCl与熟石灰一起研磨,无明显变化含NH4+的化肥与碱性物质反应能产生具有刺激性的NH3含NH4+物质的的鉴别:取样品,向其中加入碱性物质一起研磨,能产生具有刺激性的NH3,说明样品中含的NH4+阅读教材P80,表11-1总结了解、记忆了解、记忆了解、记忆阅读教材P81-83,了解化学肥料和利与弊仔细观察实验,完成P84表1、2,知道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记忆阅读教材P83,“资料卡片”,了解氮肥的简易鉴别---\n-课中活动小结小结,自查自纠完成教材P84--85,练习与应用课后活动1、整理知识2、巩固练习1、复习所学2、巩固铵根离子的鉴别3、熟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4、作业五,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肥料一、化学肥料 1、氮肥的作用:促进植株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植株缺氮表现:植株矮小,叶色偏黄2、磷肥的作用:促进植株生成,培养强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植株缺磷的表现: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果实颗粒小不饱满,抗寒、抗旱能力差3、钾肥的作用:促进植株生成,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植株缺钾的表现:植株抗病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差,易倒伏,叶边缘呈黄色二、化肥的简易鉴别氮肥: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钾肥: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磷肥:灰白色,难深于水NH4HCO3有刺激性气味(NH4)2SO4和NH4Cl与熟石灰一起研磨,可产生具有刺激性的NH3,K2SO4---\n-和KCl与熟石灰一起研磨,无明显变化含NH4+物质的的鉴别:取样品,向其中加入碱性物质一起研磨,能产生具有刺激性的NH3,说明样品中含的NH4+六、教学反思:---\n-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营养物质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和获取相关信息2)根据所学知识,学习合理安排饮食、均衡营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二、教学重点、考点:1、蛋白质的功能和变性2、重点维生素的功能3、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四、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练测设计效果反馈与修正---\n-课前活动师:多媒体素材生:预习教材课中活动师:回忆早餐你都吃了哪些食品?什么样的早餐是合理的搭配?它们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生:讨论、交流师:归纳: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通常称为营养素。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生:阅读教材并勾画重点师:板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师:提问:你知道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功能吗?生:阅读教材并归纳1、“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A、用工业盐腌制泡菜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C、用氢氧化钠做食品干燥剂D、用干冰保藏易腐败食品---\n-课中活动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复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2、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血红蛋白—帮助人们完成呼吸作用;人体内进行各种反应所需要的催化剂—酶,也是蛋白质。3、蛋白质受热或遇甲醛等物质时,蛋白质会变质。师:拓展:利用教材图片说明吸烟的危害。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害作用最大的是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致癌物质的焦油等。血红蛋白与CO的结合能力比与O2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结合了CO的血红蛋白不能与O2结合,因此吸烟对人体是有害的。展示图片:一些常见食品提问: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吗?生:观察并回答师:提问:人感到饥饿时,首先会想到吃饭,但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却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水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为什么?生:阅读教材并找出下列相关内容:常见的糖类有哪些?糖类的组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师生归纳:1、常见的糖类淀粉、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2、糖类的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糖类的作用为机体提供能量,食物供给的能力中。60%—70%来自糖类。C6H12O6+6O2===6CO2+6H2O师:展示图片:一些常见的食品提问: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糖类吗?拓展:葡萄糖在糖尿病人体内不能正常代谢,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在病人的尿液中能查出葡萄糖。2、花生、黄豆、大米等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其滋生的黄曲霉菌所含的黄曲霉素需加热到280℃以上才能破坏,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等疾病,下列杜绝黄曲霉素毒害的有效方法是()A、用高压锅蒸煮,再食用B、给鸡、鸭等做饲料C、人、畜绝不能食用D、粉碎后做鱼饲料的讨论:1、糖尿病人的食谱应该注意什么?2、有人将糖尿病患者的食谱用于减肥,请分析这一方法的可行性。配料---\n-课中活动师:提问:观察你周围的肥胖人群,他们的饮食有什么特点?所吃的食物中主要含有什么营养物质?生:回答阅读教材并找出:什么叫油脂?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师生归纳:油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过渡:20世纪初期,人们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现在你认为对吗?生:阅读教材并找出:维生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缺少维生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什么食物富含维生素?师生归纳:维生素的功能: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例如,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师:展示图片:为了身体健康,要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的种类:维生素A:眼睛的朋友(鱼肝油、绿色蔬菜)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D:壮骨卫士(鱼肝油、蛋黄、乳类、酵母)维生素K:止血功臣(菠菜、苜蓿、白菜、肝)维生素B1:抗脚气病营养素(谷类、肝、豆、瘦肉)维生素B12:预防恶性贫血(肝、肉、鱼、蛋)维生素B2:治疗脚气病的营养素(酵母、肝、蛋、蔬菜)维生素B6:抗皮炎的营养素酵母、五谷、肝、蛋、乳本节小结: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为了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讨论:你认为素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吗?学完本课题你有何收获---\n-课后活动生: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心得体会)五、板书设计: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3、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4、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虽小,但却很重要。它可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六、教学反思:---\n-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课题2化学元素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阅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意识到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2)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的哲学观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二、教学重点、考点:1、不同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食品、药品中各种元素的存在方式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四、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练测设计效果反馈与修正---\n-课前活动师:查阅资料:人体常见元素的功能、适宜摄入量、摄入过低或过高对人体的影响及主要食物来源。生:收集含有与人体健康有关元旦的食品包装袋、药品说明书等。---\n-引入:观看电视广告(有关生活中补“钙”、补“锌”的广告)。师:提问:看到这些广告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2—11、12—12,猜猜这些疾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师: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人体的元素组成。生:阅读教材P92-93并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2、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多少种?3、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约占人体质量的多少?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分别是哪一种?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B、钾C、钙D、钠2、患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的病人体内缺少的元素是()。A碘B钙C铁D锌---\n-课中活动1、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元素有哪记者?2、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可以分为哪两类?3、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师生归纳小结: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1、水、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主要有C、H、O、N元素)2、无机盐①常量元素(主要有Ca、P、K等):含量超过0.01%②微量元素(主要有Fe、Zn、Se、I等):含量低于0.01%师:这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究竟有什么关系?生:介绍他们收集到的食品包装袋与药品说明书上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元素并讨论Ca、Fe、Zn、I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师生:归纳小结:元素人体内含量功能适宜摄入量摄入量过低对人体的影响摄入量过高对人体的影响主要食物来源CaFeZnI师:通过交流讨论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请你用一句广告词来描述这些元素的重要作用。例如:钙—构成人体的硬组织铁—造血的主要原料碘—智力元素锌—多种激活剂生:答生:阅读教材P92-93并回答下列问题:4、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5、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多少种?师:投影健康报有关内容:上海学生营养不良率达24%成都四成青春少女营养不良。你们看了报纸上的标题有何感想?3某饮料的配料表: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维生素A、乳酸钙。此饮料不含有的营养素是()。A、糖类B、维生素C、水D、油脂4、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其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营养成分钙磷铁锌含量∕(Mg/100g)6005206—113—7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n-课中活动生:讨论师:展示合理膳食的平衡膳食宝塔。本节小结: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2、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3、任何元素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摄入量,不是多多益善。4、食物是我们获得微量元素的主要途径,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可做适当补充。小结课后活动生:探讨怎样科学饮用牛奶?五、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n-2、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二、一些元素对人体的影响1、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小,作用却很大。2、钙、铁、锌、碘等元素对人体的作用。3、任何元素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摄入量,不是多多益善。4、食物是我们获得微量元素的主要途径,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可做适当补充。5、青少年必须合理膳食。六、教学反思:---\n-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2)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3)知道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4)了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调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在塑料的分解、降解探究实验中,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调查与探究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考点:1、“白色污染”的成因及防治2、用燃烧法区分几种材料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1、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热塑性和热固性材料结构上的区别四、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练测设计效果反馈与修正---\n-课前活动师:准备多媒体资料(一些常用的塑料、橡胶、纤维的样品、图片等)生:收集相关资料课中活动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太空,但太空中的环境并不像我们的地球,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我们的神舟飞船用了大量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例如(1)飞船返回舱表面的涂料—烧蚀材料降落伞—缝制降落伞的布料经过防灼处理,可以耐高温,伞绳直径只有2.5mm,却能承受300kg的拉力。伞绳是使用高强度、低(2)密度的材料—高强聚乙烯制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研究人类科技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B、涤纶、羊毛、丝绸都属于天然纤维C、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等优良性能D、合成材料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合成材料---\n-课中活动发展创造出的一些材料的知识师:提问: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生:阅读教材并完成活动探究P97-98生:讨论并报告结果师生:归纳小结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甲烷、乙醇。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氯化钠、硫酸等。注意: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3、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机物的种类非常多。4、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的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需要的材料功能越来越强。天然物质材料的种类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那么,就需要我们合成制造出来。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塑料就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这些塑料的性质相同吗?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生:实验:分别加热聚乙烯塑料、酚醛塑料,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不同塑料具有的性质。师:提问:为什么不同塑料具有不同的性质?生:阅读教材P98-100并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2、塑料的性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性质?师生小结:1、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和有机合2、课本中有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传热透气B、绝热导电C、隔水透气D、传热隔水3、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我国规定食盐必须加碘,“碘”是指“碘元素”B、“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是绿色的食品。C、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中毒D“白色污染”是指某些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n-课中活动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2、塑料的性质:⑴、热塑性—具有链状结构⑵、热固性—具有网状结构师:展示图片,问题生活中哪些塑料用品是用热塑性塑料制作的?哪些塑料用品是用热固性塑料制作的?生:回答师:我们所穿的服装都是用什么面料制作的?你怎么知道其所用的是什么面料?提供一些服装标签,指导学生认识标签。师:除了根据标签知道服装的面料外,你还有别的方法鉴别服装所用的面料吗?师:演示:燃烧羽毛、羊毛线、棉线和化纤毛线样品。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师生:小结区分羊毛、棉线和化纤的方法—燃烧织物线头的方法。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焦毛发的味道,灰烬较多,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棉线:燃烧时无味,灰烬呈灰白色粉末。化纤:燃烧有芹菜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球状,不易破碎。师:橡胶是一种重要物资,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使用的都是天然橡胶吗?生:阅读教材P101-102并讨论使用塑料制品的利弊。师生小结:1、“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制品所带来的污染。2、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和方法:⑴、减少和重复使用塑料制品⑵、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⑶、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师:本节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需要更多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也将层出不穷,化学科技的发展必定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大贡献!---\n-课后活动五、板书设计: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一、有机化合物(种类非常多)1、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2、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等。注意: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就是无机化合物。二、有机高分子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2、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3、塑料的性质:⑴、热塑性——链状结构⑵、热固性——网状机构1、区分不同织物的方法——燃烧线头法三、解决“白色污染”1、、减少和重复使用塑料制品2、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3、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