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00 KB
  • 2022-08-12 发布

高中物理总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课件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什么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2.形变、弹性、胡克定律3.矢量和标量4.力的合成与分解5.共点力的平衡6.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n怎么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常见的三种力的考查,另一方面是对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共点力平衡的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和实验题,难度中等,属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怎么办复习时,对“弹力”“摩擦力”要引起足够重视,抓住物体的受力分析这个关键,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掌握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注意本章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知识的结合,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结合\n\n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高考成功方案第1步高考成功方案第2步高考成功方案第3步每课一得每课一测第二章\n回扣一 力 重力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除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外,还受到踢球的脚对它施加的力B.由一定距离的磁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nC.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D.在力的示意图中,长的线段所对应的力不一定比短的线段所对应的力大\n解析:被踢出的球,在空中飞行时,脚对球已无作用力,A错误;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存在,B错误;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测量,天平测物体的质量,C错误;在力的示意图中,线段的长短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D正确。答案:D\n2.判断正误。(1)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2)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3)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4)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n解析:(1)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是所受引力的一个分力,两者一般不等。(2)压力和重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3)由平衡条件知,细线拉力和重力平衡,重心在重力作用线上。(4)重心跟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如折弯成直角的均匀直杆。答案:(1)×(2)×(3)√(4)×\n回扣二 弹力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形变的物体才能有弹力,也一定有弹力B.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C.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也越大\n解析:弹力产生于相互接触的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A错误;其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C正确;弹力的大小不仅与形变量的大小有关,还与产生形变的物体本身有关,B、D错误。答案:C\n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挂0.5N的重物时,弹簧伸长2cm,挂0.75N的重物时弹簧长度是10cm,则弹簧原长是________cm。\n解析:挂0.5N物时:0.5N=2×10-2m·k得:k=25N/m挂0.75N物时:0.75N=(10-l0)×10-2m·25N/m得:l0=7cm。答案:7\n回扣三 摩擦力5.下面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相互接触,物体间就会产生摩擦力B.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二是物体重力的大小C.如果物体受摩擦力作用,则物体一定受弹力作用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n解析:由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A错。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有关,B错。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D错。答案:C\n6.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n解析:最大静摩擦力Fmax(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max=μFN=μmg=0.5×2×10N=10N。(1)当拉力F=5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静=F=5N。(2)当拉力F=12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FN=μmg=0.5×2×10N=10N。答案:(1)5N(2)10N\n\n[知识必会]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利用假设法判断: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n(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例如,如图2-1-1所示,小球A在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可根据小球的运动状态分析车厢后壁对球A的弹力的情况。图2-1-1\n①若车厢和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受力平衡,所以车厢后壁对小球无弹力。②若车厢和小球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车厢后壁对小球的弹力水平向右。\n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判断,此法关键是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受力分析确定弹力的方向。\n3.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一般物体之间的弹力,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2)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F=kx)计算。\n[名师点睛](1)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推力,且绳子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并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这是由绳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推力,弹力的方向可以沿杆,也可以不沿杆,这是杆和绳两种模型的最大区别。(3)弹力是被动力,其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n[典例必研][例1][双选]如图2-1-2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图2-1-2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nA.小车静止时,F=mgsinθ,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止时,F=mgcos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竖直向上D.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n[思路点拨]由小球的运动状态确定小球受到的合力大小,进而确定弹力的大小和方向。\n[解析]小球受重力和杆的作用力F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由力的平衡条件知,二力必等大反向,有:F=mg,方向竖直向上。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有向右的恒定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g和F的合力应水平向右,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答案]CD\n[冲关必试]1.如图2-1-3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墙角,为使一光滑且质量分布均匀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一定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图2-1-3B.球可能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C.球一定受斜面竖直向上的弹力D.球不一定受斜面的弹力作用\n解析:F的大小合适时,球可以不受墙的作用力,F增大时墙才会对球有弹力,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斜面对球必须有斜向上的弹力才能使小球不下落,该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C、D错。答案:B\n2.画出图2-1-4中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各物体均静止)图2-1-4\n答案: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n[知识必会]1.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处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n(3)大小:滑动摩擦力F=μFN,静摩擦力:0≤F≤Fm。(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n2.摩擦力的判断(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思路如下:\n(2)反推法:从研究物体表现出的运动状态这个结果反推出它必须具有的条件,分析组成条件的相关因素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就容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了。(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n[名师点睛](1)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2)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n[典例必研][例2]如图2-1-5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图2-1-5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n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n[审题指导]A、B的质量关系及斜面的倾角大小都是不确定的,因此,B的运动趋势不能确定。\n[解析]由于B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绳对它的拉力关系未知,所以B受到C的摩擦力情况不确定,A错;对B、C整体,受力如图所示,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力相等,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B、C的总重力大小与拉力的竖直分力的差值,故C对。[答案]C\n[冲关必试]3.(2012·曲靖模拟)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推力F=kt(k为常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面上,如图2-1-6所示,图2-1-6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图2-1-7中的哪一个()\n图2-1-7\n解析:当f=μktG时,物体开始减速。在物体停止运动前,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kt;当物体停止运动时,摩擦力立即变为静摩擦力,大小为G,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答案:B\n4.如图2-1-8所示,物体A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图2-1-8是()\nA.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B.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C.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不受摩擦力作用D.无论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的作用力均相同\n解析:无论传送带向上还是向下运动,物体A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有相对于传送带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传送带对物体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f=mgsinθ,所以D正确。答案:D\n[知识必会]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μFN来计算,但应注意: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接触面间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也无关。\n(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①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求解。②若物体有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受力分析结合起来求解。\n2.静摩擦力的计算(1)其大小、方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密切相关,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因而静摩擦力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其大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若为平衡状态,静摩擦力将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求解;若为非平衡状态,可由动力学规律建立方程求解。\n(2)最大静摩擦力Fm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滑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FN成正比,在FN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略小于Fm,而静摩擦力可在0~Fm间变化。\n[名师点睛](1)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但在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Fm等于滑动摩擦力F。(2)解题时首先要判定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进行计算。\n[典例必研][例3]如图2-1-9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37°(sin37°=0.6,cos37°=0.8)。质量为1kg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斜面图2-1-9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足够长,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则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图2-1-10中的(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g=10m/s2)()\n图2-1-10\n[审题指导]当物体的速度减到0时,摩擦力的性质可能会发生转变。[解析]物体上升过程中受滑动摩擦力,由F=μFN和FN=mgcosθ联立得F=6.4N,方向向下,当物体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的分力mgsinθ<μmgcosθ,物体不动,物体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F=mgsinθ,代入可得F=6N,方向向上,故B项正确。[答案]B\n\n答案:C\n\n\n(2)取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于人处于平衡状态,故FT=F人=100N。由于人与木块A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人与木块A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脚对木块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100N。答案:(1)100N(2)100N方向向右\n\n[每课一得]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这就是胡克定律。注意在弹性限度内该定律才成立。解答含有弹簧的力学问题时,要深刻理解胡克定律中弹簧长度变化量x的物理意义,切不可与弹簧的实际长度相混淆。另外要特别注意区分弹簧是处于压缩状态还拉伸状态。\n[示例]如图2-1-13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压在置于水平面上的劲度系数为k1的竖直轻弹簧B上。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与另一根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C连接。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图2-1-13时,其右端点位于a位置。将弹簧C的右端点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到b位置时,弹簧B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A的重力。求:\n(1)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弹簧B的形变大小。(2)该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多少?ab间的距离为多大?[方法导入](1)问中的研究对象是轻弹簧B,在题中条件下,弹簧C上的弹力为零,弹簧B上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A的重力大小;(2)问中的题给条件下,弹簧B处于伸长状态,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原来弹簧B的压缩量与后来伸长量的和,此状态下,弹簧C处于伸长状态,故ab间距离应为A物体上升的高度与弹簧C伸长量的和。\n\n\n点击此图片进入“每课一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