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4.31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马来西亚一天,有位姓戴的人,通过报馆告诉我,距马六甲约20英里,一个叫马接汝的小村庄,那里的居民,有半数以上姓戴或与姓戴的人家有着亲戚关系。村董事会、家教协会想请我这位也姓戴的宗亲去那儿演讲。真没想到,在马来西来住了快20年,现在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号称“戴家村”的地方。当然,我马上就答应了。到了马六甲,负责联络的戴士欢夫妇陪我一起去马接汝。一路上,我压抑不住兴奋的心情,频频提问:“马接汝有多少村民?他们从哪儿来的?”“村民多半从事什么工作?教育水准如何?”他们为我一一解答:“村里有六千多人,是马六甲最大的华人村,居民超80%是祖籍惠州的海陆丰人。”“村民多半以割胶为生,年纪大的,有80%以上未\n曾完成六年的基础小学教育,而年轻一辈中,学习风气亦不盛。”“那么,我去演讲会有人来听吗?”我有些怀疑地问。“我们就是希望用宗亲之情吸引村民们来听演讲,所以我们希望你能谈些有关教育子女的问题,而且最好说得浅白些。”到了马接汝,村长、校长、董事会主席、家教协会主席,还有其他一些人,已在路边一间餐馆等我。晚饭前,他们一群人带着我绕整个村庄一周。令我大吃一惊的是,没想到村里满街满巷,都贴满了我去演讲的海报。戴佛送村长告诉我,全村最合作的两次总动员:一次是为村里华小兴建礼堂筹款;一次是为筹备我的这场演讲。这时,我咽喉里像有一块东西哽着,激动地说不出话来。\n七点半不到,我们就到了会场,这时,该村的民众会堂已挤满了人,会堂外还有一大群围观的人。我携来的书也被抢购一空。我很清楚地知道,他们牺牲睡眠来听我演讲,不是因为我讲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我和他们一样姓“戴”,他们省下零用钱,买我的书,也不是因为我写得有多动人(甚至有的人根本不识字),而是因为我姓“戴”。有些买不到书的,居然叫我把名字签在他们的衣服上。我被这股涌来的乡情,感动得快要哭出来。我所以要提这些,并无丝毫夸耀的意思,而是因为我曾说过:内心深处,一直渴望有个爱我及我爱的“家”。本来,在孩子陆续降临后,总算有了“家”的扎实感觉;然而,却觉得这道家门,对我似乎只是半开着,我得不时伸手推着,用身体挡着,门才不致关上。可是,这次到马接汝的经验,居然是我回到台湾\n故宅、大陆祖居所未感受到的,我终于有了一种真正回到“家”的感觉。马来西亚可爱,台湾可恋,大陆可亲,只要是落地生根的地方就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