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作文命题原则 4页

  • 50.00 KB
  • 2022-08-17 发布

浅析初中作文命题原则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析初中作文命题原则九年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方面有这样几个要求: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较好地落实这些要求,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教者就要在作文教学、训练中,重视学生作文的命题。  作文命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作文质量的高低。好的作文命题,应尽量做到下面几点。  第一,作文命题在作文教学训练中要有计划性、系统性。作文命题要有计划性、系统性,要做到长打算短安排。从一学期到一学年,从一课时到一单元,均应有统一计划,一定要克服随意性。  拟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应拟订一套题目,以便进行系统训练。1.同一要求多题写。对某一要求,要进行反复练习,学生才能掌握。如状物的文章,要求选材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可用《山》《树》《牛》《狗》等多题进行训练;如叙事的文章,要求选材具体、生动,能围绕主题,可用《童年趣事》《一堂实验课》等多题进行训练。2.同一题目多次写。一个题目,可以写几次,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多次训练。比如写《猫》可以写出猫的不同性格。有的猫虚荣:叨来一只被它咬死的老鼠,放在显眼的地方,“喵咪,喵咪”\n地叫一阵,好像在炫耀本领,然后叨到角落里美餐一顿;有的猫残酷:它把老鼠捉住后,并不一口咬死,而是把老鼠戏弄得精疲力竭,瑟瑟发抖,不敢移动时,才一口一口地把老鼠吃掉;有的猫骄傲:捉到老鼠后,总要迈着方步在人前走过,好像一个得胜回朝的将军。这是从不同角度写。又如写《树》,可写它的自然形态、生长规律,也可写它与人、社会、环境的联系等。3.同一事物换题写。同一事物换题写,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写“蜜蜂”,可以歌颂其不同的精神,如《荔枝蜜》,写了蜜蜂勤劳奉献精神,如《赶花》,写了养蜂人马不停蹄、追赶花期的“赶花”精神;如《蜂刺》,写了蜜蜂勇敢搏斗、视死如归的精神。4.同一文章反复写。学生按题写出一篇作文,在听取教师意见后再进行修改或重写,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到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比较满意为止。  第二,作文命题要做到人人都有东西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这是作文命题的基本要求。作文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作文本身来评判,写不出不等于他没有水平,可能是对所命之题根本无话可说。作文命题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写他们最熟悉的东西。二要结合教学实际。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向范文学观点、学知识、学技巧、学语言,吸收营养,借鉴运用,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三要结合学生年龄实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不尽相同,作文命题要注意适应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理论水平,命题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感受和体验。\n  第三,作文命题要做到一般情况下人人都能正常发挥水平,要有灵活性、启发性,这是最难的。作文命题应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偶然因素,像数、理、化或英语题目一样,只要正常发挥,就能写出水平,考出水平。作文命题题目不宜过大、过宽。大而宽的题目,从选材、构思、立意到技巧的运用,难度比较大,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学生捉摸不清,不知从哪里下笔。如某省的中考作文题《开发大西北畅想》就有这种美中不足之嫌。命题也不能太窄、太死。太窄、太死的题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好的作文题应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如《我的母亲》这个题目,学生的思维就不容易放开,如果出《母亲的_______》这样的题目,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能活跃起来,可写母亲的“背影”“笑容”“泪水”“白发”等,一经启发,学生就会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抓住一点,写出母亲的形象。  第四,作文命题要尽可能做到学生人人都可自由发表意见,同时,又人人都觉得没有东西可抄。给学生尽可能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是减少作文造假现象最有效途径之一,他自己有话可说,当然就不用假话连篇。人人都没有东西可抄,可以防止教师、学生猜题、押题,防止学生准备好作文到考试时“默写”。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学生有投机取巧的机会,才会扎扎实实去进行作文训练,努力提高作文能力。  要达到上述要求,作文命题要做两个避免。一是避免强烈的思想引导,力求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n等类似题目,本身就给作文思想内容作出了深刻的规定。学生只能在出题者规定的极其狭小的思想范围内进行写作,超出范围,实际上等于犯规。这种强制性思想引导,对学生创作思维的发展无疑会造成极大束缚,而且会引发造假现象。如某省的中考作文题《战胜逆境》,就有许多考生都写到父母的亡故,家庭的不幸,自己遇上车祸造成残疾等,难道真有那么多不幸?这不可能,也难以让人相信。二是避免狭窄的内容限定。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题目,对作文内容作了非常具体的限定,而这些内容离大多数考生的实际生活非常遥远,不是考生熟悉的事物,因而很难做到人人有话说,有东西可写。  【责编齐秋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