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语文名名词活用教案 苏教版 选修3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名词活用名词的活用包括四种情况,其中名词用做使动和意动的并不多,而用做一般动词的较为常见。(一)名词用做一般动词。普通名词用做一般动词:踵门而告文公。(孟子许行)樊增数目项王。(史记鸿门宴)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班超传)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晋师军于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左传公孙无知之乱)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左右欲忍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城朔方城。(汉书武帝纪)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苏武传)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此时名词做谓语,后面往往带宾语或者介宾结构;前面往往有助动词“欲”、副词“不”“能”、特殊代词“所”等。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动词,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东:向东进军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徐宏祖《游天都》)前:向前伸(二)名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前四例),或者发生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后二例)。\n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吴王僚,为专诸所杀)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今欲并天下,------治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然得而腊(音西)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痢。(柳宗元《捕蛇者说》)吴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三)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友风而子雨。(荀子·赋·云)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四)名词用做状语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和地点名词可直接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较少见.而古代汉语中则相当普遍,可认为做状语是名词的经常性的功能,本不属活用,为了叙述的方便放在此处介绍。普通名词用做状语,所起的作用多种多样,有的还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例如:1表示处所或方位。以下前六例普通名词表处所,后三例方位名词表方位做状语。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寓言四则·黎丘丈人》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蜀太守以下郊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范雎说秦王)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童子隅坐而持烛。(礼记·檀弓上)\n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追日》)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史记·商君列传)2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用---”或“依照——”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佗传)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3表示对人的态度。“把----当作----”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史记·项羽本纪)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君为我呼入,吴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4表示比喻,往往形容动作行为的方式。“象—一样”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公孙无知之乱)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影)从。(贾谊《过秦论》)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雁鹜行以进,平立。(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这些名词作状语是用它们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动词。这种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的一些词语中。尤其是一些偏正式合成词和成语中。“瓜分”“蜂拥”“蚕食”“雪白”“笔直”“狼吞虎咽”“土崩瓦解”“星罗棋布”等,增强了词语的形象色彩。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意义不同。如何鉴别?一般而言,名词作状语时往往还有其它名词或代词作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n。如果主语不明确或没有主语,则会增加辨别的难度,如最后一例,此时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补充:介动用法汉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意动”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这种用法包括了一般所说的“处动”、“为动”、“向动”等名目繁多的特殊动宾关系的用法,统名之曰“介动用法”。“处动”用法是指对宾语的处置,“把……怎样”,基本上可以归入意动用法中,此处从略。“介动”用法也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荀子·大略)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史记·魏其安侯列传)群卿不揖客。(杨雄《解嘲》)(揖于客;向客人作揖行礼)今无故而反臣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之;向他称臣。)以上,“骄”为“对------骄横”;“卑下”为“对------卑下。”“揖”“臣”同。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御:为动)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传)(履行:为动)以上“御、履”指“为…驾车”“为…穿鞋”。动词、名词活用为“为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