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0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让文言文教学精彩起来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刘小华\n所谓精彩:有效有趣有亮点最终有味“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n一、对“文言文”三个字的别解:言、文学、文化光注意一味地解词注音,不是真正的文言文教学;一味地脱离语言的层面去追求文学、文化也不是真正的文言文教学。文字的背后是文化,文字的背后是立着的作者.要通过文字来领悟文章深层的文化内涵。<湖心亭看雪>:读文解字---走进西湖----走进张岱\n二、言与文并重,但解言更要注意方法归纳。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相会,叙说)秉烛夜游。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短褐穿结,簟瓢屡空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冀之南,汉之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n常用方法归纳如下:借助注释第一招,语境推断也重要,偏旁部首须注意,结构相同巧参照。古今异义需辨析,一词多义细比较。笔记勤做善归类,课文成语多联想.(借助、推断、部首、结构、辨析、比较、归类、联想)\n三、用主问题带动字词句教学。1.从标题切入:《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爱莲说》《唐雎不辱使命》《刿论战》《孙权劝学》,《伤仲永》、《夸父逐日》等2.从关键词切入:痴、闲、醉、伤3.从关键句切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从矛盾处切入:独往湖心亭看雪5.从评价切入:《桃花源记》中的“似癯实瘐”\n《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高度概括一下,就是两字“夜宴”2)。如果仅仅只是给大家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去猜测诗文内容的话,你会产生哪些疑问?①为什么宴游?(原因)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③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过程)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请你就“夜宴”两字提问:“为何宴、如何宴,”\n3)。为什么宴游?(原因)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4)。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5)。夜宴美吗?美在何处?景美: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花”字点“春”,“月”字点“夜”,春花醉月)人俊:群季俊秀,皆为惠连。才高:趣雅: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性张:\n桃李芬芳的季节,醉柳清烟的园中,群俊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席间春花飘香,清风徐来,从弟才展,各赋新诗,笑声盈盈,爽心悦目,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通过课文的解读,我们看到李白和他的堂弟们在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这是一场纯属文人墨客的集会,《古人观止》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是:“未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月醉、花醉、人醉,一场夜宴中,我们读到的是诗趣雅韵,我们感觉到的是李白的仙气飘飘。\n6)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知人论世看人看文可从时代背景和个人情况等角度思考:李白的个性,思想受儒道佛影响,有任侠习气。爱好自然风光。李白特有高傲蔑俗、放荡不羁的性格。所以清新潇洒的风格他写此文时才33岁,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诗以酒发,酒助诗兴。醉到酣处,率性成文。因此整篇文章才显得清新潇洒。\n2.从关键词切入:痴、闲、醉、伤还以《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为例:从“乐”入手。1)。反复诵读中,相聚宴饮的过程中整个气氛是怎样的“欢”、“乐”2)。文中写了哪些“乐”?乐景、乐事、乐人、乐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夜宴”?为什么要在夜晚宴请“从弟”呢,可以看出李白是个怎样的人呢?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n四、坚持找—解—赏---读一条龙。《小石潭记》写了哪些景?有什么特点?概括景物特点---原文描述----理解文意---落实重点实词教学----赏析----朗读赏析----联想(联想古诗文、生活经历)---朗读赏析完成的是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过程,是外化的;联想完成的是学生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是内化的心理过程朗读是一种精神层次的艺术创作,是审美的升华\n我的教学思路:概括景物特点——原文描述——理解文意——落实重点实词教学生:斗折蛇行。师:你想说的是什么景物?生:小溪。师:再说说小溪的特点。生: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师:我很喜欢你这样的读书方法——善于借助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这在修辞学中叫“引用”,你很聪明。师:你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生:“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师:“斗”什么意思?生:(思考)像北斗星那样。\n师:非常好!像北斗星那样曲折;那么“蛇”呢?生: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师:了不起,一学就会。请你再把这句话的意思给大家说一说。生:潭西南而望,看到流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师:“潭西南而望”应理解为……?生:向潭的西南面望去。《小石潭记》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老师讲解这些景物及景物特点时,又及时把字词的教学跟内容的理解紧密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比如讲小溪“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老师就问了,“斗”什么意思?“蛇”什么意思?词义和活用、用法都讲得非常清楚。许多地方的概括,概括得好。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智慧,就是他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他做得非常好。——苏立康教授评课\n将主问题与字词教学结合起来将文言内容梳理和词语解释结合起来将重点字词理解与朗读结合起来把赏析和赏析方法结合起来探究\n五、合作学习得有要求和标高1.布置任务:分组分段进行。我们的任务是:成果分享,温馨提醒(向其它组提出要注意的地方),方法参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2.小组合作讨论。六、让“朗读”来得更精彩一些吧《醉翁亭记》“环除皆山也”(陈读卖油翁、马说、邹忌讽齐王纳谏)要学会揣摩语气,想象情境,切合身份。特别是表现在对话的赏析上。\n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悲)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愤)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悲愤)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n《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n七、给人家一点亮点。江城子·读《小石潭记》有感报国为民革新忙奸人起,埋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愁断肠纵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殇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虽有快意跃然起无语时,更凄凉\n《读你千年》行一路山高水长一百许里的奇异我却用了千年的情怀在南朝纷杂的尘嚣之中携着仁者与智者的虔诚我静静聆听你一路奔流的泠泠掬一捧在手我看见你纤尘不染缥碧的心还有游鱼细石间那襟怀的坦荡乐山乐水之间我默默仰望你直指云天的轩邈俯首又窥见你深谷里的昼昏迷离以及蝉鸣猿啼中那息心的超脱这一程如梦的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此就是刻在我心上的一粒朱砂不消不散任岁月悠长岁月悠长\n雨霖铃执手相看长亭外,无语凝噎徒哀叹。今宵酒醒归何处,晓风残月杨柳岸。长亭别骤雨初歇寒蝉鸣,兰舟催发意阑珊泪眼相对无言语,执手默视竟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依依风月残。多情自古伤离别,千种风情欲诉难。别佳人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恋处,执手望泪眼。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语,更与何人言。\n八、评价不光要从情感态度方面评价,更要贴着文本来进行评价,要从语文的角度来评价。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地间白茫茫的壮阔雪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料(从大到小,人在自然面前渺小,显得孤傲);飞九、要有个性解读,但要回归文本。争议可以有,但得把握一个度,不能凭此制造出一个亮点来.一定要从文本中来找出根据,落实到文本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情来看是不是可以争议。及时行乐、及时作乐、及时为乐的区别及时:热爱生命、珍惜光阴;行乐:行什么乐五柳先生中的不求甚解好不好?\n十、要在解读文本上下功夫“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研读文本只有经过读厚、读进再读出三个步骤,方能对文本语言品读到位,思想内涵把握准确,行文思路理解清晰,艺术特色赏析充分。五柳先生魏晋风度;桃花源记似癯实庾\n作为一个文人:一个“乐”字:读书,饮酒,著文(安贫乐道真君子)作为一个斗士:九个“不”字。(魏晋风度真自风流)他从小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而立的他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种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n十一、短文为什么不要课堂上背下?十二、磨课其实就是一种提高的手段,要结合自己个性来教学;要学会舍与得。要知道别人的课好,更要品出人家的课为什么好,还要把这种心得学好用好\n有的人,不知道怎样成为名师,因为他想不到。有的人,很知道怎样成为名师,但是他做不到。\n想成为名师的人,也许能够成为名师。不想成为名师的人,必然成不了名师。成与不成在于做与不做在于能否数十年如一日地反思--总结--读书--观摩--写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