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31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文言文测试(共100分)一•文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50分)1、找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A.媵嫡(yingqiang)鼎铛(chdng)纟曼回(wan)困困(jun)••••••B.鼬胪(zh6uld)横槊(shu)回溯(shud)愀然(qiu)•••••C.应和(he)忍俊不禁(jin)朝菌(zhao)枕藉(jic)••••D.修葺(qi)舂粮(chun)泠然(ling)一,簧(gui)2、选出下列全是通假字的一项: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其翼若垂天之云③儿家能殼④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⑤以手阖门⑥小知不及大知⑦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⑧辛耒三月念六夜四鼓⑨此小人之辩也⑩而征一国者A①③⑤⑦⑨⑩B②④⑥⑦⑧⑩C①③④⑤⑦⑨D②③⑤⑥⑧⑨⑩3、对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二川溶溶交汇流淌B.渺渺兮予以怀渺小的样子••••C.亭亭如盖女子身材苗条、高挑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急切追求的样子•••••4、选出下列句了中对“举”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举酒属客(举起,动词)B函谷举(发动起义,动词)C举言谓新吏(开口,动词)D且举世巻之而不加劝(全,都,副词)••5、选出下列句了屮加点字解釋错课的一项()A绶立远视(久立,伫立)B苏子愀然(忧郁的样子)••••C轩屮故尝为厨(从前,曾经)D穷发Z北有冥海者(走到尽头)••••6、下列各项屮,句中加点词解解错谋的一项是()A.一口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气候:天气冷暖)••\nB.C.D.7、A-B.处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韩魏之经营(经营:经营的东西,积蕃)••望美人兮天一分(美人:貌美的女子)下列各项中,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汝可以模拟得之D.)当亦乐屮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常愿犬卜•有情人都成眷属8、A.B.9、下列各项中,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腹犹果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虽然,犹有未对也。A.不过数仞而下(名词活用为动词)B.彼于致福者(动词使动用法))C.向后乃今将图南(名词活用为动词)■D.汝幸而偶我(名词作状语)\n10.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及意义解释冇错的一项是()A.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亲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名词活用为动词,尊敬)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D•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便动用法,使完善)■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况吾与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②乌鹊南飞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未云何龙⑥朝歌後弦⑦燕赵Z收藏⑧后人哀Z而不鉴Z⑨骊山北构而西折•••A.①②③/④⑧/⑤⑦/⑥⑨C.①②⑤/③/④⑧/⑦/⑥⑨B.①⑤/③/④/⑧/⑦/②⑥⑨D.①⑤/②③/④⑧/⑦/⑥⑨)D.垣墙周庭12.下列加点词的活川现象,不同于具它三项的一项是(A.可怜焦土B.四海一C.下江陵,顺流而东•••••1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彖,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雨泽下注B.使不上漏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4、下列“而”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A侣鱼虾而友麋鹿余扃牖而居B、呱呱而泣扣舷而歌之15、卜-列“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A、三五之夜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杳不知其所Z也久Z能以足音辨人16、下列“其”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D.不知东方之既口C、D、)B、D、)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之二虫乂何知先妣抚Z甚厚)怒而飞往往而是鹏之徙于南冥也他日汝当用ZA、欲穷其林士也罔极,一二其德B、汝其勿悲汝其善抚ZC、其一犬坐于前则其负人舟也无力D、其正色邪?英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冇鱼,英名为鲍17、下列“于”字用法少例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的“于”字用法一致的是(A、室西连于中闺B、此非孟徳之怵I于周郎者乎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8、下列“以”字用法与例句“比去以手阖门”的“以”字用法一致的是(A、晋侯、秦们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而彭祖以久特闻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D、去以六月息者也19、下列“为”字用法与例句“教其以父志为志”的“为”字用法一致的是(A、以五百岁为春B、不足为外人道也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其名为鲍20、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以项是(\nA、某所而母立于兹■B、宋何罪之有C、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而征一国者■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则其负大舟也无力\n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且焉置土石••21、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与“月出于东山之上”句式相一致的是(A、乂何羡乎?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奚以Z九万里而南为22、与“客有吹洞箫者”句式一致的是()A马之千里者B何为其然也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余H束发读书轩中23、与“而又何羡乎?”句式不一致的是(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阅者B、彼月•奚适C、何谓南阁子也D、宋何罪Z有24、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不一致的是(B、妪,先大母婢也。D、奚以知其然也?)A、灭六国者,六国也。C、《齐谐》者,志怪者也。B、然予居于此固一•世之雄也C、而今安在哉?彼且恶乎待哉D、而望幸焉一、文言阅读(12分)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园读卜冋一段又吞文,凹爸文后旳冋題。(母小題2分,开12分)(一)《阿房宫赋》(略)26、•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辇來于秦■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B.杳不知其所Z也■杳:远得没有尽头C.鼎铛玉石■鼎:名词作动词,用鼎作D.韩魏Z经营经营:筹划管理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5、卜-列文言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A、戍卒叫,函谷举)D.则牛羊何择焉27、与“绳立远视,而望幸焉”屮“焉”字的用法和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禾|闲焉B.置杯焉则胶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8、对木文段内容的分析有谋的一项是()A.木段写阿房宫的美人、珍宝之多,揭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B.木段由百姓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作者一步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的淫逸和奢侈。C•镜如明月,鬓如流云,“弃脂”涨渭水……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D.木段主要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间接写出美人之多、命运之惨,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二)《项脊轩志》\n29、对加点词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项是()A.墙往往而是往往:常常客逾庖而宴逾:越过,穿过•••B.凡再变矣再变:改变两次乳二世乳:喂养•••c.大母过余曰过:探望吾家读书久不效不效:没有收到效果•••D.大类女郎也大类:很像以手阖门阖:关闭•••30、下列各句中不含有第二人称的一项是()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儿,久不见若影C.乃使人复葺南阁子D.他日汝当用之31、对本文段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与“喜”贯穿。B、本文段叙写了由于“诸父异爨”而引起的庭院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C、本文段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及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D、本文段对母亲的怀念,重在说明母爱难忘;对祖母的回忆,重在说明对遗教的难忘。三、请将下列文段断句(用“/”线标识)(4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Z乂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地子非吾友也四、翻译下列句了(14分)(1)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抽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迪迤,秦人视之,亦不其惜。(3分)译:(2)横槊赋诗,固一世Z雄也,而今安在战?(3分)译:(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译:(4)何竟H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分)译:(5)我决起而飞,枪榆松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分)译:五、默写(20分)1.,檐牙咼啄。,O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3.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刀出于东lllZ±,徘徊于斗牛Z间。,。5.,渺沧海Z—粟。,o\n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o2.唯江上Z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文言文测试参考答案一、文言基础知识1、C[A.纟曼回(man)困困(qtin)B.鼬胪(zhulu)横槊(shud)回溯(sti)愀然••••••••(qido)D・舂粮(chong)一铁(kui)]••2、D【②垂通睡,③殼通够,⑤阖通合,⑥知通智,⑧念通卄,⑨辩通辨,⑩而通能】\n3、D【A溶溶:水流缓慢的样子。B渺渺:悠远的样子。C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4、B【动词,被攻占】5、D【不毛之地,指极北的地方】6、D指有才德的人7、DoA古义:到处;B古义:模仿;C古义:幸福利益8、B深蓝色。A古义:饱足的样子;C古义:一•般人;D古义:即使这样9、D名词活用为动词。10、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1、B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为动川法\动词活川为名词\名词作状语\12、B数词活用为动词,其它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13、D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它均为名词作状语。14、选B。B、都表修饰,不译。A、表并列,不译;表修饰,不译。C、表承接,“然后”;表修饰,不译。D、表转折,“但,却”;表修饰,不译。15、选D。D都作代词,她(老姒);它(彖笏)。A、结构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语间“的”;代词,它们(指财物)。B、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动词,“到……去”;音节助词,不译。16、选B。B、都是副词,表劝勉、期望、祈使语气“千万,一定”A、指示代词“那”;代词“他的”。C、指示代词“具中的”;代词“它”(水)D、连词、表选择关系“是……还是”;代词“它的”17、选C。C、介词,“在”。A、介词“与”。B、表被动,可译为“被”D、介词,“比”。18、选D。D、介词“用”。A、连词,因为。B、连词“因为”。C、连词,表目的,“來”。19、选A。A、动词“作为”。B、介词“向”。C、语气助词,“呢“。D、动词“叫做”。20、选D。D、都为疑问代词,“哪里”。A、而通“尔”,译为“你的”;而通“能”,译为“能力”。B、助词,把宾语提前,无义;动词,“飞到”。C、代词“它的”;代词“它”。21、选C。C、状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B、判断句。D、固定句式“奚以……为”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2、选A。A、定语后置句。B、宾语前置句。C、判断句。D、省略句/状语后置句。23、选C。C、一般疑问句。A、B、D、宾语前置句。24、选D。D、宾语前置句。A、B、C、判断右J。25、选B。B状语后置句;判断句。A、都为被动句。C、都为宾语前置句。D、都为被动句。二、文言阅读26、D(经营:动词用作名词,特指收藏的金玉珠宝。)27、B(兼词,于之;A形容词词尾,相当于“……样子”;C疑问代词,哪里;D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O)28、D(没有运用“反复”。)\n29>A(往往:到处)30、C(A而,B若,D汝)31、A(本段仅用“悲”贯穿。)\n三、管宁华歆共园屮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了非吾友也四、⑴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秦人)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玉(看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到这种情况,也不觉得可惜。(2)(曹孟徳)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木来是一代杰出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儿呢?⑶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4)为何整天默坐在这里,太像个女孩子了呢?⑸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Z类的树木就停下来,冇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五、默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