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安徽师大附中严景东一、概述为了比较准确地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摸索解决的途径、方法,形成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与特色,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校语文组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着手先期工作,开展了“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以本校高三年级的四个平行班共计220人(一文三理,文科60人,理科160人)作为调查对象,内容涵盖高中六册教材的所有篇目(共40篇课文),着眼于整体水平和综合调查,涉及高中三年文言文教与学的四大方面:一是关于教材(对现行教材中文言文的感觉和文言文所占比例的看法,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文言课文,最喜欢的古代作家),二是关于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感觉),三是关于自主学习(对背诵文言文的态度,能熟练背诵的文言文篇数,学习文言文时的做法),四是参考意见与建议。我们一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采取随机调查、抽样分析的方法,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初步的调查结果。现对具体调查内容展开论述。二、数据调查与分析(一)关于教材表一:对教材文言文选文的评价项目基本喜欢基本不喜欢大部分喜欢小部分喜欢选择人数45404290百分比20.7%19.0%19.6%41.5%表二: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项目目前正好增加文言文减少文言文取消文言文选择人数88199516百分比40.6%8.8%43.8%7.4%以上两份表格的情况说明,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觉并不太好,持“小部分喜欢”和“减少文言文”观点的人数是两项调查中比例最大的。由此可以确定,当前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持“基本不喜欢”、“增加文言文”和“取消文言文”态度的学生并不多(分别占19.0%、8.8%、7.4%),而表示“基本喜欢文言文”和“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目前正好”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这预示着高中文言文教学大有可以占领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优势。因而将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尽量合理的范围内,加大精选精编的力度,突出趣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教材选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反映、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不失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表三:最喜欢的文言课文表四:最不喜欢的文言课文\n序号课文选择人数百分比1《赤壁赋》11854.4%2《滕王阁序》11452.5%3*《劝学》7936.4%4《陈情表》6329.0%5*《兰亭集序》6128.1%6*《归去来兮辞》6027.6%7*《师说》5324.4%8*《〈逍遥游〉(节选)》5123.5%9*《逍遥游》5123.5%10*《阿房宫赋》4219.6%序号课文选择人数百分比1《五人墓碑记》6429.5%2*《祭十二郎文》5023.0%3《报任安书》4922.6%4*《愚溪诗序》4118.9%5《季氏将伐颛臾》3917.9%6《项脊轩志》3917.9%7*《病梅馆记》3717.1%8*《伶官传序》3415.7%9*《登泰山记》3013.8%10《鸿门宴》3013.8%11*《柳毅传》3013.8%表三显示,五成以上的学生最喜欢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比例分别为54.4%和52.5%;选择荀子的《劝学》的学生超过1/3;对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现兴趣的学生也占到近30%。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骈体文和富于教育启迪意义的古文以及怡情悦目的古代作品较感兴趣,且并不完全受作家作品名气大小的影响。表四的数据显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出现在学生最不喜欢的篇目里,大致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久远,语言障碍较多;二是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对作品解读的困难;此外还需看到,此项调查排名前几位的作品均有篇幅较长、着重说理、抒情的特点。因此,选编文言教材应兼顾内容与形式,要向贴近学生生活倾斜,而文言文教学在背景联系以及难点突破上要下足功夫。这一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告诉我们,学生虽然对某些课文、作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但对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整体满意度不高,即不是不喜欢,而是喜欢的不多,或者说喜欢的古代作家、作品在现行教材中只出现了一部分,他们所渴望的还需要选编者去挖掘。表五:最喜爱的古代作家序号作家朝代(时代)选择人数百分比1苏轼宋13863.6%2王勃唐9041.5%3韩愈唐6730.9%4欧阳修宋6429.5%5李白唐6128.1%6陶潜晋6027.6%7司马迁汉4520.7%8庄子先秦3415.7%9杜牧唐3114.3%10李清照宋2812.9%从表五可以看到,学生最喜欢的作家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在前十位里,唐、宋作家分别有4人和3人),这说明学生对唐宋文学的辉煌成就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在内容与形式的认同上呈现积极倾向。当然,学生对陶潜、司马迁和庄子的喜爱也启示我们:那些文质兼美、具有无穷魅力的作品的作者永远能被学生认可和钦佩,优秀作品和作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勃勃生机。(二)关于课堂教学\n表六: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感觉项目喜欢听基本上不喜欢听一般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选择人数27296890百分比12.4%13.4%31.3%41.5%上表显示,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总体评价一般,超过40%的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说明文言文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可塑性,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在于教师而非学生,只要课上得生动活泼,着重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就投赞成票,否则,学生就“弃权”甚至反对。此外,调查中仅有12.4%的学生表示“喜欢听”所有的文言文课,暴露出目前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课的整体水平和效果相对较差。(三)关于自主学习表七:对背诵文言文的态度项目教材要求背诵的应全部背诵教材要求背诵的应有选择地背诵无必要背诵课余能背诵未要求背诵的文言文选择人数651202127百分比30.0%55.3%9.7%12.4%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背诵文言文持积极态度,而只有30%的学生觉得应无条件地完成教材的背诵要求,说明编者在考虑背诵内容时还不够成熟和中肯,若能选择那些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又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求的内容供他们背诵积累,效果会更好。表八:高中以来,能较熟练背诵的文言文项目10篇以上6—9篇3—5篇2篇以下选择人数28778032百分比12.9%35.5%36.9%14.7%表八显示,学生在文言文的背诵积累方面还不如人意,参考表七的数据,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学生能认识文言文背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实际贯彻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差,这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的策略与方法还宜进一步探索,开展背诵形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的研究将是一片“开阔地”。表九:学习文言文时的做法项目拥有并能查阅工具书主要借助教辅材料既能利用工具书,也能借助教辅材料既无工具书,也无教辅材料选择人数63677338百分比29.0%30.9%33.6%17.5%从上表的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表现良好,但“主要借助教辅材料”的学生比“拥有并能查阅工具书”的学生多,说明学生在使用工具书方面形成的习惯、能力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并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思考、依据语境理解赏析,从而“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四)意见和建议层面\n学生对文言文教材选编和文言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编者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重视教材选编的质量,反对咬文嚼字或一味说理、反复说教的古文,迫切希望多接触入情入理、生动活泼的古典文学精华;三是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讲究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四是希望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能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的美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五是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应与生活广泛联系,讨厌僵化的形式和一切服务于高考的浓重的功利色彩。三、处理意见或建议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我们认为——1、宏观把握紧扣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将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选编、取舍,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是当务之急。2、教材选编文言教材的选编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至关重要。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永远受学生欢迎,因此,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着重优化教学效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趋向,将更多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于启迪的辞赋、小品类古文充实到教材中来,反之,政论性过强、材料繁复、语言不够浅近的作品即使是传世名篇,也应酌情减少选取的比例(事实上,这些要求和历史年代久远与否并无必然的联系,因为各个时代都有一定数量的言浅意深的好作品)。文言文选编应当本着“形神兼备,文质兼美,富有特色”原则。具体地说,篇幅不宜过长,语言力求浅近,吟诵易于上口,内容上或摇曳多姿、一波三折,或富于启迪、耐人寻味,或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等。同时,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体系中,要兼顾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朝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等,如果每册教材既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又能自成系列,则为最善。3、课堂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不太满意,对充斥于课堂的解释、翻译心生厌恶。一方面,满堂讲,满堂问,缺少启发、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现象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语文教学是鲜活的,如何在营造“绿色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祖先留下的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多彩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讲求实效,就必须清除故弊,教师应当在以下方面用心用力:一是调查分析,重点突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作家与作品同时认同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因而,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古代名家名篇对学生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尽量将作品的赏析与作家的介绍纳入同一个系统当中,形成“以作家带动作品”或“以作品带动作家”\n的教学模式,将积极的互动关系上升为良性循环:让学生由对某个作家感兴趣推及喜欢其作品,甚至喜欢这种风格的同类作品,由喜爱某一类作品而发展到认同某一作家,并依此认同这位作家的不同风格,久而久之,涉及的面广了,积累的相关内容就自然多而深了。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要格外重视这种导向作用。调查结果证实,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某些作品持排斥态度,是因为他们对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还缺乏了解,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文言文时面对的只是一些枯燥的字、词、句,没有任何美感和趣味可言,自然就成了一种负担;同理,学生对许多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感到陌生,也与他们接触的作品并不能代表作家们的杰出成就有很大关系。高中阶段只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所以,我们有义务将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古典文学精华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向他们展示:你们将要翻开的是一页页何等辉煌的华章!二是打通古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模式。我们主张用适合学生的现代汉语的思维方法指导教学过程,避免以“疏通文意”代替“扫清字词障碍”,以逐段讲解代替文章赏析,通过古与今的比较来让文言字词句“活”起来,将作品蕴涵的深刻意蕴引入现代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触摸那些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怀。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欣赏的东西其实就在他们身边,才能真正发动他们去和文本对话。三是连接中外,强化学法指导。借助一切有有用的知识来解决教学难题,比如古文中比较典型的“状语后置”现象,就可以借鉴英语中通常的表达形式(状语一般都放在句子的末尾,例如Thereisanappleonthedesk.)来对照讲解,等等。四是与时俱进,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教学行为。让文言文教学随着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一道灵动起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整合网络资源来实现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文言文教学和生活同步,与科技联姻,化古典为神奇,融传统于现代。五是将基础能力体系的建构和深层次的文化熏陶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字词句的理解训练,使学生养成初步的古代汉语的感知习惯,了解古今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古人身上得到启发,从古代文化中吸取精髓,认真鉴别,去粗存精,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