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论文:朗读,撑起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半边天摘要:朗读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感、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施朗读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注重教师的范读和领读;二是要给学生传授朗读方法;三是加强学生自身的朗读。关键词:朗读教学、重要的意义、范读领读、朗读方法、学生朗读朗读是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法。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方法,它撑起了当代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半边天,是提高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想象、表达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传统教法,重新审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崭新历史使命。那么,朗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究竟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首先,朗读可以唤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n对于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那些文质优美的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把文中优美的意境和神韵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此外,学生通过自身朗读,可大大扩展想象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从而引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其次,朗读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文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第三、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内容、把握感情。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学生才能从内容、感情、特色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体会作品。第四、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表达力。现代汉语是对古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间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学习文言文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而文言文朗读教学则是进行语感训练、提高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n学生的朗读过程就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在学生反复的朗读甚至背诵之后,那些说千道万也难讲清的文言词语搭配习惯、特殊的文言语法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引用,出口成章,使自己的表达不断趋向准确和生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具体操作呢?一、教师的范读领读是引导。教师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句读,并以此为手段,帮助学生深人体会课文的情感意蕴。教师有表情的范读,会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进而针对作品的有关描写,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性,展开联想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领读也很重要,文言文的语调语感较现代文相对难把握。对于高中学生,一般不需要全篇领读,但在文章难点处,适当的领读的则是不可少的。二、传授朗读方法是必要手段。只有向学生传授朗读的具体方法,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才能增强朗读的效果。朗读品质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是正确的朗读: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进一步的要求是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语调、语气,连贯地读下来。高标准的要求是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教师对学生朗读开展训练,主要应从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n1、重音。重音用来突出强调,一般表达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的思想感情。常见需要重读的情况有下面几种:一是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的动语“军”;二是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面”;三是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如“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中的“亿丈”“不测”;四是表示结果或过程的补语,如“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七百余里”;五是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如“此四君者”中的“此”。除以上五种外,句子中某些重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常也需要重读,这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对待。2、停顿。合理的停顿可以让朗读者适时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是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二是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如“今齐地\方千里”。三是语言顺序的停顿,即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应停顿。四是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五是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六是诗句节拍间要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处理好停顿,有助于帮助掌握文意。\n3、语速。议论性和说明性文体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就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4、语调。语调指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有平直调、扬上调、曲折调、降抑调四种基本类型。平直调,全句语势平直舒缓,音节拖长拉平,用来表示庄重、严肃等语气,常用于叙述、说明、判断的陈述句。扬上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升高,句末音节上昂,用来表示反问、设问、疑问、惊讶、鼓励、号召等类语气。常用于疑问句或感叹句。曲折调高低起伏,变化多端,用来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怀疑等语气,常用于疑问句。降抑调,由高到低,语势渐降,用来表示祈使句。三、学生自身的朗读是关键。学生朗读,做好以下几点:1、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由学生查字典解决,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字、异读与破读。2、读准节奏。学生要做到停顿正确,重音明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快速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n3、读出语气和情感。文言文非常讲究语气、语调和语势,朗读时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读出这些变化,才能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等方面全面地体会作品。可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情感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文言文的意境和背诵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让文言文从无声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艺术。也只有不断朗读,才能激发想象力,体会课文的内容、感情、特色,进而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