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2-08-19 发布

高中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答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梳理     故 :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   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⑦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尽:   ①完:担中肉尽(《狼》)   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④所有的:尽人皆知   ⑤极:尽善尽美 属:(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以下读zhǔ 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即 : 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   ④假如: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⑤当、当前:成功在即   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   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且:   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胜:    中秋尤胜——盛大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数不胜数——尽,能承受 错:   纷错如织——交错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 状 :   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       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       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 : 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   未果,寻病终——不久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   八尺为寻——量词,一寻 二、词类活用1、名作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最可觞客——觞:请饮酒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祠韦苏州——祠:筑祠堂吏吴两载——吏:做官2、名作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3、形容词作动词。 独以近城故——近:靠近迟月生(于)公石上——迟:等待形容词作名词:宾主尽东南之美4、数量词作动词。 才三四辈——三四辈:有三四人。5、动词作名词台隍枕夷夏之——交:交际处6\n高中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2《逍遥游》知识点梳理【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连词,还。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1)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6\n高中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3《陈情表》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二、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以”1、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猥以微贱。凭,介词。臣具以表闻。用,拿,介词。汾阳王以副元帅凭借……身份2)表示原因,介词。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因为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为2、用作连词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关系谨拜表以闻来,表目的关系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来,表目的关系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地,着),表修饰关系(二)虚词“之”用作助词。(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间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定中之间(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不翻译(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1、当(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2、命(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3、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4、迁,改官。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8、出,指出京受任。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四、重点句式(一)固定句式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二)被动句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5、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6\n6\n6\n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