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4.06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n\n\n摘要语文教材的研究一直是语文课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材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特别是新课改的到来,“一纲多本”的理论逐渐推行开来,语文教材的改革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尽管大部分学校指定了固定版本的语文教材,也有一些学校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教师。但是,面对版本繁多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还有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选取了人教新版,语文版,苏教版,粤教版,鲁人版以及沪教版这六种常见的语文教材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由于语文教材包含的文体比较多,难以从整体上比较研究,本文选取了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文,编排位置以及呈现方式上的异同,以求给一线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了比较法为主,资料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为辅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得出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文上要全面有代表性,在编排上提倡文言文单独编组的方式。关键词: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编排I\nAbstractStudyofChineseteachingmaterialshasalwaysbeenanintegralpartoflanguagecoursesinresearch,afterthefoundingofnewChina,hasexperiencedanumberofChinesetextbookreform,especiallythearrivalofthenewcurriculumreform,"outlineshowthis"theoryofgradualimplementation,reformofChinesetextbooksduringthisperiodtherewasasituationofunprecedentedprosperity.Althoughmostschoolsspecifythefixedversionoflanguageteachingmaterials,teachersinsomeschoolshavepowertoselectHowever,inthefaceofmanyversionsofChineseteachingmaterials,ontheselectionofteachingmaterialsforlanguageteachersalsohavesomedifficulties.Toresolvethisproblem,selectpeopletoteachthenewversionofthisarticle,thelanguageversion,Jiangsueducation,Guangdongeducationpress,peopleandShanghaieducationpressthesixcommonChinesetextbooksforcomparisonstudies.DuetothestyleofChinesetextbookscontainmoretocomparativeresearchasawhole,thisselectionlanguagetextbookforthestudyofclassicalChinese,withafocusoncomparingdifferentversionsoftheChinesetextbookinclassicalstyleofselectedtext,renderingoflocationaswellason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thearrangementinordertoprovidesomehelpforteachers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Ontheresearchmethods,thisarticletakethecomparisonmethod,dataanalysisandsurveyresearchmethods,supplementedbyaquestionnaire.Chinesetextbooksforseniormiddleschoolthroughcomparisonontheclassicalstyleofselectedtexttofullyrepresentative,inschedulingseparateGroupadvocatedclassicalChinesemanner.Keywords:Chineseteachingmaterials;ClassicalChinese;Selectedtext;ChoreographyII\n目录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Ⅱ目录……………………………………………………………………………Ⅲ引言………………………………………………………………………………1一、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较研究………………………………3(一)文言文选文数量的比较研究…………………………………………………3(二)文言文选文结构的比较研究…………………………………………………4(三)文言文选文质量的比较研究………………………………………………10二、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的比较研究………………………………12(一)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12(二)文言文单独编组型……………………………………………………………16结语………………………………………………………………………………20参考文献………………………………………………………………………………21III\n引言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语文教材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材经历了从“一本统天下”到“一纲多本”的演变。对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有顾黄初的《语文教材的编制和使用》。顾先生通过对我国语文教材发展演变历史的比较发现语文教材主要以“选文型”为主,选文承载着特定时期语文教育所要传达的本体价值。他提出,语文教材的选文不仅仅要起到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的作用,还要给学生美的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顾先生的理论引起了相关学者对语文教材的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语文教材向着选文内容生活化,题材多样化以及编排结构相对稳定的道路的迈进起了推动作用。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还有朱绍禹先生。他的两本著作《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发展趋势》和《中学语文教材概论》分别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语文教材的编排结构做了充分的论述。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发展趋势》他提出了语文教育中应注重的发展方向并对语文教材编写应遵循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等基本原则提出了合理的见解。《中学语文教材概论》他提出语文教材包括四个基本结构,分别是范文﹑知识﹑练习和助读四个系统。他的研究为后来语文教材的研究做了重大启示。对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对文言文教学法和文言文课文本身的分析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对文言文教材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易建平的《从选文演变看当代高中文言文教材的发展》系统地分析了新中国以后语文教材的特色及不足,并对文言文教材的发展做了分期,对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研究具有启迪作用。对不同教材之间的比较问题的研究不乏许多优秀的文章。戴前伦的《中美中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把种美语文教材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研究,指出了中美教材的相同及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有中美教材都强调课文的审美特征,不同之处有选文﹑学法﹑训练和课外阅读等七个方面。通过对所搜集的文献的分析得出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多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语文教材的纵向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的视角多数是从课程论的角度切入,从整体上研究,很少有对文言文部分做深入研究的。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大多把视角集中在中外教材的比较及语文教材的纵向比较,同一时期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尚不多见。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语文教材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结构安排,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材的比较1\n研究可以给语文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提供一些借鉴,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教科书,实现个性化教学。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以来,虽然出现了几次“文白之争”,但是文言文始终没有退出语文教材。对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本文以文言文部分为切入点对人教新版①、语文版②、苏教版③、粤教版④、鲁人版⑤以及沪教版⑥这六种常见的语文教材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希望通过本文使一线教师对新课标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这一载体达成语文教学目标。①袁行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②史习江、张万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③丁帆、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④陈佳民、柯汉琳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⑤谢冕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⑥王荣生、倪文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n一﹑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较研究我国语文教材的编排结构以“选文性”为主,一篇篇的选文按一定结构排列起来构成了语文教材的主体。正如朱绍禹先生所说的:“自本世纪初迄今为止的全部语文教科书,无不是文章的集锦,这似乎已经定型化了。”所以语文教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文质量的好坏。课文选得好,教材在后续的编写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选文不恰当,那么以选文为依托的课后练习,插图等一选文为依托的其他部分的价值也无从谈起。下面我就从选文角度对人教新版,语文版,苏教版,粤教版,鲁人版以及沪教版这六种常见的语文教材版本的文言文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在语文教材的审定标准中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没有做明确的描述,但是对语文教材的内容作了如下要求:“教学内容首先要具有思想方向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造就具有先进思想和品质的人才。要具有科学性,观点要正确,材料﹑数字要符合事实,应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根据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适当反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出发,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把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总结为要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要密切联系实际,不能脱离生活。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同样也要遵循上述标准。(一)﹑文言文选文数量的比较研究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数量体现了这一时期语文教育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关于语文教材究竟是以白话文为主还是以文言文为主的争论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就已经存在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语运动”和“关于大众语文的论战”,在这两次大讨论中,文言文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成为了鲁迅口中的“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语言。”新文化运动虽然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是有特定时代意义和政治性的一场运动,其中对文言文的批判难免带有时代局限性和政治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家们重新绅士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言文逐渐被重视起来。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计出所研究的六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文的数量分别为人教新版33篇,占课文总数的40%,语文版32篇,占课文总数的40%,苏教版32篇,占课文总数的17%,粤教版30篇①,占课文总数的32%,鲁人版27篇②,①包括扩展阅读②包括选读文本3\n占课文总数的31%,沪教版89篇①,占课文总数的36%。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所研究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数量最多的是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是因为沪教版语文课文总数最多。文言文选文占课文总数比例最高的是人教新版和语文版,比例达到40%,文言文选文站课文总数比例最低的是苏教版,比例只有17%,剩下的三种版本文言文选文的比例集中在31%到36%之间。虽然关于语文教材中文白比例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是双方各执一词,始终不能达成共识。本人认为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略小于白话文的分配方式较为合理。我比较赞同人教新版和语文版这种文白四六分成的结构。因为现代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文体类型,所以现代文选文站语文课文的多数是合理的。但是文言文是传承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凝结着无数文人的智慧结晶。尽管文言文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文言文具有现代文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其中文言文语句的精炼,韵律的优美等特征是现代文所不具有的。同时,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是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解读中国古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了解历史的演变。所以同样不能忽略文言文的学习。苏教版的文言文选文比例只有17%,明显偏少,这样的安排会使学生不重视文言文的学习,难以掌握语文新课标中规定的能够阅读教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粤教版﹑鲁人版和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例略小,但都在30%以上,也在合理的范围内。(二)﹑文言文选文结构的比较研究文言文历史悠久,跨越的时期较长,包括的文体众多,为了方便研究,本文把文言文分为文言诗歌和文言散文两大类。1.文言诗歌的比较研究文言诗歌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朗朗上口,或写景抒情,或咏物言志,或即事感怀,或怀古咏史,无不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古代诗歌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包括不讲对仗的古体诗以及讲究韵律节奏的近体诗。词鼎盛于宋代,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本文先对所选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诗歌选文逐一分析,然后再综合比较研究。(1)人教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歌选文的研究人教新版所收录的文言文诗歌的选文共有12节,分别为:《<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包括《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人教新版所精选的文言诗歌作者涉及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①包括加“*”号的自读课文4\n王维、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12人,并有《汉乐府》《古诗十九首》《诗经》等,覆盖面较广,以最优秀的诗作完整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诗——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但是元曲选文较少,建议做适当增加。从作家作品的角度看,基本上是一些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选文比较合理,仍有改进的空间。(2)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歌选文的研究语文版所收录的文言文诗歌的选文共有12节,分别为:《李白诗三首》﹑《杜甫诗四首》﹑《琵琶行(并序)》﹑《诗六首》﹑《词三首(一)》﹑《词三首(二)》﹑《元曲五首》﹑《诗六首》﹑《<诗经>四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语文版所精选的文言诗歌作者涉及李白﹑杜甫﹑陈子昂﹑王维﹑高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苏轼﹑张孝祥﹑辛弃疾﹑张可久﹑白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王安石﹑黄庭坚﹑陆游﹑高启﹑赵翼﹑林则徐﹑屈原﹑曹操﹑曹植﹑陶渊明共计29人,比人教新版增加了元代乃至明清时代的作家。在顺序上并没有遵循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但是选取的内容有诗经﹑楚辞﹑魏晋诗﹑唐诗﹑宋词也有元曲和明清诗歌,选文体裁更加丰富。可以说苏教版在文言诗歌的选文方面比人教版更加全面。(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歌选文的研究苏教版所收录的文言文诗歌的选文共有14节,分别为《采薇<诗经>》﹑《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经口碑古亭怀古》﹑《离骚》﹑《蜀道难》《登高》﹑《锦瑟》﹑《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渔父<楚辞>》﹑《草书歌行》﹑《琵琶行》。苏教版所精选的文言诗歌作者涉及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屈原﹑李白﹑杜甫﹑李商隐﹑晏殊﹑柳永﹑李清照共计10人。苏教版语文教材课文数量虽然多于人教新版和语文版,但作者人数却少于其他两版的原因是人教新版和语文版都把诗词选文进行了合并整理,苏教版的文言诗词都是单独成节的。所以苏教版的选文数量实际上要少于人教新版和语文版。从作者上看,苏教版所选取的作家都是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作家,但过于中规中矩,不如语文版大胆的选用学生平时不熟悉的作家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更易引起学生对文言诗歌的热爱。在选文的朝代分布上与人教新版比较类似。总体上说苏教版的文言诗歌选文从数量上和作者上看不如人教新版和语文版全面。(4)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歌选文的研究粤教版所收录的文言文诗歌的选文共有12节,分别为《<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汉乐府两首》﹑《南朝诗两首》﹑《唐诗五首》﹑《蜀道难》﹑《琵琶行》﹑《宋词四首》﹑《诗三首》﹑《元曲三首》。粤教版所精选的文言诗歌作者涉及屈原﹑曹操﹑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王昌龄﹑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李白﹑白居易﹑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李煜﹑陆游﹑姜夔﹑马致远﹑关汉卿﹑睢景臣共计22人。粤教版语文教材收录的文言诗5\n歌的范围同人教新版类似,遵循了古代诗歌的从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诗、唐诗到宋词的发展脉络。比人教新版更加完善的是增加了元曲,但没有收录明清时代作家的诗歌,在这一点上不如语文版全面。从作者和主要篇目上看,收录的文言诗歌比较有代表性,同语文版一样收录了学生平时不常接触的作家作品,本人比较赞同这种做法。(5)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歌选文的研究鲁人版版所收录的文言文诗歌的选文共有7节,分别为《琵琶行(并序)》﹑《古代诗歌两首》﹑《离骚》﹑《梦游天姥吟留别》﹑《兵车行》﹑《孔雀东南飞》﹑《宋词两首》鲁人版所精选的文言诗歌作者涉及白居易、陶渊明、王维、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共计8人。鲁人版所选的文言诗歌数量是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少的,这和鲁人版教材课文总数较少有关。从选文所跨越的时代较短没有收录诗经和元曲等诗歌体裁,不能代表中国古代诗歌的全部精华,学生通过仅仅7节课文难以对中国文言诗歌做全面的了解。从所选作者来看,8位作者是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文人,同样没有增加学生所需要拓展的文言诗歌的介绍。鲁人版所选的文言诗歌无论是从选文还是从作者上都可以说是六种版本中最不全面的。(6)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歌选文的研究沪教版所收录的文言诗歌的选文共有18节,分别为《诗经》﹑《词三首》﹑《唐宋诗六首》﹑《汉魏六朝诗三首》﹑《唐宋诗四首》﹑《唐宋诗五首》﹑《宋诗四首》﹑《唐诗五首》﹑《宋金词三首》﹑《<诗经>二首》﹑《诗四首》﹑《国殇》﹑《诗三首》﹑《词三首》﹑《琵琶行》﹑《词三首》﹑《窦娥冤》。沪教版版所精选的文言诗歌作者涉及陆游、辛弃疾、秋瑾、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王安石、朱熹、刘桢、陶渊明、韩愈、岑参、李贺、王令、张若虚、张九龄、黄庭、坚陆游、杜牧、元好问、左思、林逋、屈原、李商隐、柳永、秦观、王实甫、周邦彦、关汉卿共计30人。沪教版所选的文言诗歌是所研究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篇目最多,体材最丰富的。所选体裁既有诗经、楚辞也有汉乐府、魏晋诗还有唐诗、宋词和元曲,可以说涵盖了文言诗歌的全部体裁。所选作者也是六种版本中人数最多的,既有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就已经熟悉的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也有学生还不太熟悉的诗人。通过沪教版文言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古代文言诗歌达到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对以上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版本语文教材在文言诗歌的选文方面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按照选文的数量和全面程度排列,由高到低分别是沪教版、语文版、粤教版、人教新版、苏教版、鲁人版。学习诗歌能够领悟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提高文学修养,所以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文不宜过少。本人认为沪教版和语文版的文言诗歌选文数量多,包括的诗歌体裁全面,有利于学生文言诗歌的学习。但是如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能实现选文如此全面的教材编写,那么人教新版和苏教版的全文也是合理的,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生对文言诗歌知识的掌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苏教版和鲁人版文言诗歌的选文过少,并且没有涵盖文言诗歌在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体裁,使学生对文言诗歌的发展脉络难以得到清楚的认识,割裂了教材的完整性。6\n2.文言散文的比较研究文言散文作为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博大精深,内涵隽永。学习文言散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文言散文的体裁主要有:史传文,包括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论说文,主要包括论、说、书信、赠序、奏议①、对策;杂记文,包括山川景物人事记和笔记文;应用文,包括墓志铭和祭文。下面我就采用与研究文言诗歌相同的方法对所选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散文做逐一的分析。(1)人教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散文选文的研究人教新版所收录的文言散文的选文共有21节,分别为《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李贺小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阿房宫赋》﹑《逍遥游》﹑《陈情表》。人教版所选的文言散文跨越了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这一比较漫长的历史时期,可以使学生对文言散文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得到初步的了解。选文中有史传文,如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国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纪传体有《苏武传》《张衡传》《李贺小传》;有论说文,如《过秦论》《师说》《陈情表》等等;但是没有找到有代表性的杂记文,这是人教新版语文教材在文言散文选文体裁上的不足之处;也没有找到典型的祭文和墓志铭。所以人教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数量虽不算少,但是在选文体裁上过于集中在史传文和论说文方面而忽略了杂记文和应用文,我认为可以适当减少几篇论说文而增加杂记文和应用文,这样更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领略古代文人的情怀。(2)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散文选文的研究语文版所收录的文言散文的选文共有20节,分别为《崔杼弑其君》﹑《鸿门宴》《淝水之战》﹑《段太尉逸事状》﹑《报任安书(节选)》﹑《陈情表》﹑《赤壁赋》《项脊轩志》﹑《滕王阁序(节选)》﹑《阿房宫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风赋》﹑《师说》﹑《与高司谏书》﹑《原君》﹑《谏吴王书》﹑《论修身》﹑《论民本》《神游物外》﹑《祸兮福兮》。语文版所精选的文言散文跨越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末清初这一更为漫长的历史时期,从选文的时间段方面比人教新版语文教材更为全面。其中《原君》一文为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所著,这篇课文的选取拓展了学生明清散文方面的知识,是值得提倡的。在语文版所选的20篇文言散文中,史传文有《崔杼弑其君》、《鸿门宴》、《淝水之战》等等,论说文有《师说》、《陈情表》《谏吴王书》等等,杂记文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没有找到典型的应用文。所以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在选文时间范围上还是选文体①包括书和表7\n裁上都要优于人教新版,但是在选文体裁上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建议增加适量应用文体裁的文言散文。(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散文选文的研究苏教版所收录的文言散文的选文共有18节,分别为《劝学(节选)》﹑《师说》﹑《前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六国论》﹑《阿房宫赋》﹑《五人墓碑记》﹑《滕王阁序(并诗)》﹑《秋声赋》﹑《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报任安书(节选)》﹑《陈情表》﹑《项脊轩志》﹑《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苏教版所精选的文言散文跨越了从春秋战国到明代这一历史时期。在选文的时间段方面要优于人教新版,但是不如语文版。教材中选取了两篇明代文言散文,分别是《五人墓碑记》和《项脊轩志》,这两篇选文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明代文言散文的认识。在苏教版所选取的18篇文言散文中,史传文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等等,论说文有《六国论》、《师说》、《陈情表》等等,同人教新版一样没有发现典型的杂记文和应用文。建议适量增加这两种体裁的文言散文以丰富选文体裁,使学生多角度全方面的了解中国古代文言散文。(4)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散文选文的研究粤教版所收录的文言散文的选文共有18节,分别为《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与妻书》﹑《逍遥游(节选)》﹑《论毅力(节选)》﹑《孔孟两章》(包括《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节选)》﹑《过秦论》﹑《师说》﹑《晏子治东阿》﹑《谏太宗十思疏》﹑《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节选)》。粤教版所精选的文言散文跨越了从春秋战国到中国近代的漫长历史时期,可以说是所比较的六种版本语文教材中文言散文选文所经历的时期最长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文言散文的纵向发展历程。粤教版选取了两篇近代的文言散文,分别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和梁启超的《论毅力》,这两篇文章的选取把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同中国近代民族奋斗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拉近了与文言文的距离,更易于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明白文言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我认为这是粤教版教材很好的创新之处。在选文体裁方面,粤教版教材与语文版相似都选取了史传文,论说文和杂记文三种体裁的文言散文,但缺少应用文体裁的文言散文,建议适量增加。(5)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散文选文的研究鲁人版所收录的文言散文的选文共有20节,分别为《劝学》﹑《师说》﹑《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鸿门宴》﹑《赤壁之战》﹑《崤之战》﹑《报任安书》﹑《苏武传》﹑《天论》﹑《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屈原列传》﹑《梅花岭记》﹑《滕王阁序》﹑《张衡传》﹑《六国论》﹑《阿房宫赋》﹑《齐桓晋文之事》。鲁人版所精选的文言散文跨越了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漫长历史时期,比较好地再现了中国文言散文的发展脉络。其中清代作家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热烈颂扬了史可法等人誓死不屈的坚贞气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苏教版所选的20篇文8\n言散文中史传文有《张衡传》、《苏武传》、《赤壁之战》等等,论说文有《天论》、《劝学》、《师说》等等,杂记文有《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等。同样没有发现典型的应用文。鲁人版的文言散文选文比较全面,美中不足的是体裁方面略有欠缺,建议减少一两篇人物传记增加适量应用文。(6)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散文选文的研究沪教版所收录的文言散文的选文共有69节,包括《垓下之围》《左忠毅公逸事》《苏武传》《愚溪诗序》《志未酬》《墨池记》《石钟山记》《过秦论》《六国论》等等。(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列举了沪教版中有代表性的部分选文)沪教版所精选的文言散文也跨越了从春秋战国到近代的漫长历史。其中梁启超的《志未酬》抒发了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大志、远志。从所列举的选文中可以看出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散文题材包括了史传文、论说文和杂记文,经过本人对所选69节课文的检索,同样没有发现应用文。优于沪教版所选课文篇目较多,所以是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散文选文最全面的,无论是哪个时代或体裁的文言散文,沪教版语文教材都能用多篇选文多角度地为学生呈现,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散文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通过对以上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版本语文教材在文言散文的选文方面同文言诗歌一样是有差别的。按照选文所出自的时代来看,最全面的是沪教版和粤教版,其次是鲁人版和语文版,再次是苏教版,最不全面的是人教新版,只选取了从春秋战国到宋代的文言散文,我认为这是人教新版在文言散文选文方面需要改进的重大地方。从选文的体裁来看,所比较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都没有选取应用文这一体裁,本人认为应用文虽然在文言散文中并不多见,地位没有其他几种体裁的文言散文那样重要但是也有必要选取一两篇让学生对这一题材的文言散文做初步的了解,像韩愈的《刘子厚墓志铭》和袁枚的《祭妹文》就是这一体裁中优秀的作品,也很适合高中生来学习。在所比较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语文版、粤教版、鲁人版和沪教版都选取了史传文、论说文和杂记文这三种体裁的文言散文,在选文体裁方面相对比较全面,而人教新版和苏教版只选取了史传文和论说文两种文言散文体裁,在选文体裁方面不够全面,建议增加杂记文体裁的文言散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文言散文的选文方面无论是从选文的时代分布上看还是从选文体裁上看,最不全面的是人教新版,其次是苏教版,最全面的是沪教版和粤教版。3.文言诗歌和文言散文的综合比较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如下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对所选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六种版本语文教材都选了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在文言文选文的结构上却存在一定差异。在文言诗歌选文方面,最为全面的是沪9\n教版和语文版,粤教版和人教新版居中,最不全面的是苏教版和鲁人版。在文言散文选文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沪教版和粤教版,鲁人版和语文版居中,做得最不好的是人教新版和苏教版。所以从文言文选文整体上看沪教版无论在文言诗歌还是在文言散文方面都是所选六种版本语文教材中最全面的,这与沪教版教材选文总数较多有关。语文版和粤教版也是六个版本语文教材中文言选文比较全面的,值得其他版本借鉴学习。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人教新版在文言诗歌选文方面表现中规中矩,在文言散文选文方面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建议人教新版对所存在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改进以便更好地达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目标。(三)﹑文言文选文质量的比较研究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是研究语文教育的专家们历来所关注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教科书的编写建议中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如下要求:“教材的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教材的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描述,可以把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初步总结为选文要有经典型和时代性,要有教育意义,难易适度。1.选文的经典性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范本,选择经典的选文能够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的优美,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把选文的标准概括为“文质兼美,堪为模式”,我认为这八个字很好地解释了选文的经典性标准。所谓选文的经典性就是指选文在思想上要具有思想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中学生同中外古今大师级人物对话,以提高其眼力和文化品位。”在表现形式上是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样板,选文语言规范,语法标准,修辞贴切,表达技巧成熟,能够给学生树立语文表达的榜样。语文教材中强调选文的经典性是指选文要选择经过时间考验,已被普遍认可的,承载着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出自名家之手,代表了某一民族在当时的进步精神,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本文所讨论的是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问题,文言文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实践的考验。本文所比较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是选自经典作品的经典篇目,有的出自《论语》﹑《诗经》﹑《左传》这样的经典作品,有的作品本身就是经典,如《陈情表》﹑《师说》﹑《过秦论》等等。所收录的文言诗歌无不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如《琵琶行》中的名句“犹抱琵琶半遮面”,《蜀道难》中的名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都是耳熟能详,生活中常常能用到的诗句。而且所选六种版本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言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如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韩愈等等。所以说在10\n选文的经典性方面所选六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符合标准。2.选文的时代性语文教材选文的时代性是指语文教材的的选文要有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反映时代风貌,选文中有新思想和新观念。那么文言文选文大多年代久远,距今已经经历的一段时间,是不是就不具备时代性特征了呢?我认为不是的,文言文选文同样可以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李祖贵在《辩证看“三性”,科学编教材》中提出:“所谓时代性,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他不仅是指一个时代新游的精神产品和语言特征,而且更多的是指一个时代所认同的精神源流和语言系统。由此可见,作品的历史年代并不是判定其是否具有时代性的本质标准。”本人认为李祖贵先生的话很好地概括了选文时代性的本质。在文言文选文中,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就是能准确反映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联想到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虽然作品可能创作于古代,但同样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比较的六个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能反映当时各个时代面貌的作品,如《劝学》﹑《陈情表》﹑《师说》等等,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散文都被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普遍收录。值得注意的是从选文所处时代来看,沪教版和粤教版都收录了近代学者所著的文言文。沪教版收录了梁启超的文言散文《志未酬》,文中再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真实状况,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粤教版收录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和梁启超的《论毅力》。《与妻书》是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书,文中把对妻子的深情和中国近代动荡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情感真挚,感人肺腑。《论毅力》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下写下的,文中论述了毅力与成功的关系,极富教育意义。本人认为,这几篇文言文选文距离学生所处时代较近,比起春秋战国乃至唐宋的文言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文言文选文中时代性较强。所以从选文的时代性方面来看,沪教版和粤教版表现出色。此外,语文教材的选文还有一些其他标准,如选文要有教育性、趣味性,难易适中。我认为本文所比较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经过反复比较,精挑细选的,也都遵循了这些标准,所以就不展开来一一分析了。11\n二﹑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的比较研究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材是有一篇篇选文有序的排列而成的,把优秀的文章筛选出来只是语文教材编写的第一步而已,如果让选文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势必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带来一定困难,让这些选文遵循某些原则,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选文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系统的掌握。本文对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编排方面只考察文言文的编排方式,通过对所选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编排方式进行比较,我认为可以把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方式初步分为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与文言文单独编组型两大类。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我发现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主流编排方式经历了从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向文言文单独编组型演变的过程。从白话文兴起到新中国建国初期,白话文逐渐兴起并确立了自己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地位,白话文被选入了语文教材代替了我国语文教材中单纯只有文言文选文的状况。与此同时,文言文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时期的语文教材主要采用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的方式,并且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从小学到高中,文言文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但是这种编排方式也引起了学者们的质疑,吕叔湘先生就曾提出:“学习文言应有一定的系统”,他说:“现行的教材编法和课时安排都还不能符合要求。教材中文言文和白话文是插花着排列的。”建国以后一本统天下的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就是采用文言文单独编排型,人教版的这种编排方式使文言文单独编排型成为现在语文教材编排方式的主流。下面本文对所选的六种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方式做分类比较研究。(一)﹑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语文教材是指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不把文言文与白话文按照文体特点分开来,而是采用其他标准来对文言选文进行编排,在这种编排方式下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混在一起的。在所选的六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采取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的有两个版本,分别是苏教版和鲁人版。下面我就对这两种版本文言文的编排情况进行比较研究。1.苏教版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共同点苏教版和鲁人版跟高中语文教材都是采用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因此存在很多共同点,我把这两个版本的共同点主要归纳为三点(1)都是按照人文主题来编排课文按人文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主导思想是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而弱化工具性。用这种方法来编排课文可以说是优劣并存的。优点是用这种方式边片的语文教材更注重课文内容之12\n间的横向联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达到“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缺点是过于关注文章的思想内容忽略了选文形式,不利于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把课文分成了21个大专题,在每个专题下又设了若干小的专题。如第一册的第二专题“获得道德的修养途径”之下又分成了三个小专题,分别为“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在“求学之道”小专题下选取了2篇文言文《劝学》和《师说》。按照这种编排方式,苏教版语文教材共把文言文编排在16个小专题下,分别为第一册第二专题“获得道德的修养途径”中“求学之道”《劝学》﹑《师说》﹔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古典的乡愁”《采薇》﹑《奥赛德》﹑《我心归去》;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感悟自然”《前赤壁赋》﹑《使得西山宴游记》第二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后人之鉴”《六国论》﹑《阿房宫赋》,“千古江山”《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经口碑古亭怀古》﹔第三册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燃烧的心”《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呦!》,“底层的光芒”《五人墓碑记》﹑《品质》﹑《老王》﹔第四专题“笔落惊风雨”中“诗从肺腑出”《蜀道难》﹑《登高》﹑《锦瑟》,“词别是一家”《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文以气为主”《滕王阁序》﹑《秋声赋》﹔第四册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中“经世济民”《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第二专题“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中“仰观宇宙”《逍遥游》﹑《兰亭集序》﹔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中“生存选择”《报任安书》﹑《渔父》﹑《平凡的张鲁》﹑《庸人》﹔第五册第四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亲情:轩影书窗”《陈情表》﹑《项脊轩志》第五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草书歌行》﹑《琵琶行》﹔第六专题“书于竹帛”中“寻觅文言的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把课文划分成了20个单元,每一单元都对应一个人文主题,文言文课文与白话文课文被混编在这些人文主题下,在这20个人文主题中,选编了文言文课文的主题共有17个。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情况是(为了方便比较,没有把选读文本列入其中):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劝学》﹑《师说》,第二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琵琶行》﹑《贝多芬音乐交响曲》,第三单元“走进自然怀抱”《荷塘风起》﹑《古代诗歌二首》,第四单元“体悟山水神韵”《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石钟山记》﹔第二册第一单元“追求人生五彩梦”《沁园春长沙》﹑《离骚》,第三单元“透视人世百像”《林黛玉进贾府》﹑《鸿门宴》,第四单元“解读昨日战争”《赤壁之战》、《荷花淀》﹔第三册第一单元“构建精神家园”《报任安书》﹑《富有的是精神》,第二单元“倾听自然的声音”《敬畏自然》﹑《天论》,第三单元“体味至爱亲情”《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第四单元“追寻文明的踪迹”《都江堰》﹑《兰亭集序》﹔第四册第一单元“谱写生命的赞歌”《屈原列传》﹑《贝多芬百年祭》,第二单元“探求美的真谛”《滕王阁序》﹑《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第四单元“打开科技之窗”《张衡传》﹑《论无性造人》﹔第五册第一单元“爱的生命的乐章”《孔雀东南飞》﹑《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单元“历史坐标上陈思”《宋词二首》﹑《六国论》13\n﹑《阿房宫赋》,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齐桓晋文之事》﹑《我有一个梦想》。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苏教版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照人文主题把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在一起的,虽然说这种编排方式是优劣并存的,但我认为是弊大于利的。因为文言文有其本身的特点,学习文言文不仅仅要学习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文言实词,句式等用法,最终达到“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教学目的不同,这样混合编排在一起不能突出各自的特点,使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常常感到困惑,难以达到“绝不可放弃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架空的人文主题解读,而应该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探讨有关问题。”的要求。(2)都不对文言文体裁进行划分文言文体裁丰富,包括文言诗歌和文言散文两大类。接着往下划分,文言诗歌又包括诗、词、曲,文言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和应用文。通过列举出来的文言文编排目录可以看出来苏教版和鲁人版在文言文编排的时候都没有把文言诗歌和文言散文区分开来,而是杂乱的混合编排在一起。如苏教版的“生存的选择”收录了《报任安书》﹑《渔父》﹑《平凡的张鲁》和《庸人》,鲁人版“历史坐标上沉思“收录了《宋词二首》﹑《六国论》﹑《阿房宫赋》。可见在每个人文主题下不单收录的文章不对文言文和白话文做区别,而且在文言文选文方面也不对文言诗歌和文言散文做区别,每一个人文主题下可以既有白话文又有文言文,既有文言诗歌又有文言散文,在编排的时候完全打乱选文的体裁,完全根据内容编排。这种“文白混编”格局导致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零碎而不成系统,形成重课文思想情感而轻语言文字的课本定势。(3)都有单独的文言文单元虽然说苏教版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看似完全跨越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界限,纯粹按照人文主题来编排语文教材,但是经过细细地对比我发现了这两个版本语文教材共同存在的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这两个版本语文教材都单独设立了只选取文言文的专题。如苏教版第三册第四专题“笔落惊风雨”中“诗从肺腑出”《蜀道难》﹑《登高》、《锦瑟》,“词别是一家”《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文以气为主”《滕王阁序》﹑《秋声赋》,第四册第六专题“书于竹帛”中“寻觅文言的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鲁人版第五册第三单元“历史坐标上陈思”《宋词二首》﹑《六国论》﹑《阿房宫赋》。这几个专题的选文都是由文言文构成的,可见连苏教版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者也注意到了在以人文主题为统领文白混编的状况下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很难掌握,同时文言文选文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学生文言文学习需求这一问题。编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规律和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但是,我认为在教材整体文白混编的大前提下仅仅一两个专题拿出几篇课文是否能够达到编者的目的是有待商榷的。2.苏教版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不同点苏教版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虽然在编排方式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这两个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区别。14\n(1)苏教版的文白混合程度不如鲁人版彻底苏教版和鲁人版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统领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组型,但是在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程度上苏教版不如鲁人版彻底。在苏教版教材中,包含文言文课文的16个小专题中只有四个专题也同时收录了现代文,这四个专题分别是:“古典的乡愁”《采薇》﹑《奥赛德》﹑《我心归去》﹔“燃烧的心”《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呦!》﹔“底层的光芒”《五人墓碑记》﹑《品质》﹑《老王》﹔“生存选择”《报任安书》﹑《渔父》﹑《平凡的张鲁》﹑《庸人》。由此可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虽然采用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组型,但是闻言混合在一个小专题下的只有四个,大部分选文还是文白分开的。在鲁人版教材中有17个单元有文言文选文,在这17个单元中只有两个单元没有白话文选文,这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劝学》﹑《师说》和第五册第三单元“历史坐标上陈思”《宋词二首》﹑《六国论》﹑《阿房宫赋》。其余15个单元都既有文言文选文也有白话文选文。由此可以看出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大部分主题下都是文白混合的,而苏教版虽然也采用文白混编的方式但是由于大专题下又划分若干个小专题的原因,文言文与白话文还是被混合编排的我情况没有鲁人版彻底。我认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做法要优于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因为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的方式是学生难以把握各自的特点,如果像鲁人版这样编排,语文学习就要频繁的跳跃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样是以人文主题为统领,苏教版这种文言文与白话文编排相对集中的做法相对来说还是值得提倡的。(2)苏教版的人文主题划分比鲁人版更加细致苏教版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虽然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统领编排的,但是在人文主题的划分上苏教版要比鲁人版更加细致。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把课文分成了21个大专题,在每个专题下又设了若干小的专题。如第一册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大专题下又划分成了“吟咏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三个小专题。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把课文分成20个单元,。每一单元对应一个主题,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第二单元“感受艺术魅力”,第三单元“走进自然怀抱”,第四单元“体悟山水神韵”。我认为苏教版的专题划分比鲁人版更为恰当。因为鲁人版的划分使每一专题下都要对应多篇选文,所以在选文的时候为了达到数量上的要求难免会出现退而求其次的现象,把不具代表性的选文拿来充数。而像苏教版这样人文主题下又划分了不同的角度,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上理解人文主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通过对这两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我认为同样是以人文主题为统领采取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的方式,苏教版在专题设计和文白混编程度上要优于鲁人版。15\n(二)﹑文言文单独编组型文言文单独编组型是指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把文言文与包花纹区分开来编排,这样编排有利于文言文的集中教学,避免了学生在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频繁的变换而抓不住重点,更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在所选的六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采取文言文单独编组型的有四个版本,分别是人教新版、语文版、粤教版和沪教版。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虽然这四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都是采用文言文单独编组型,但在文言文的编排方式上和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把文言文单独编组型分为两大类:文言文与文体结合型和文言文与人文主题结合型。1.文言文与文体结合型在语文教材的便编排方式中按照选文的问题编排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学科知识。在文言文单独编组型的语文教材中,采用文言文与文体结合型的教材是人教新版和粤教版。经过比较我发现这两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着共同的特点。(1)文言文按照体裁分开编排人教新版和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都把文言文划分为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两大类,把这两类文言文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来学习。人教版除了第一册与第五册只有一个文言散文单元,第二册、第三册和第四册都专门列出两个单元,一个为文言诗歌单元,一个为文言散文单元。如人教新版第二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文言诗歌,分别是:《<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①。第三单元选取了四篇文言散文,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粤教版把文言文选文编排为两个文言诗歌单元和三个文言散文单元,分别为古典诗歌(1)、古典诗歌(2)、文言文(1)、文言文(2)和文言文(3)。每个单元都精选了数篇文言诗歌或者散文。如古典诗歌(1)收录了《<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汉乐府两首》﹑《南朝诗两首》,文言文(1)收录了《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与妻书》。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教新版和粤教版在文言文的编排方式上不仅把文言文与白话文按照语体特点分开编排,而且把文言文又按照体裁划分,把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也分开编排。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充分放大选文的体裁特点,使学生注重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突出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缺点是忽视了选文所表达的主题内容,重形式而轻内容,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2)文言诗歌按时间顺序编排人教新版和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不仅把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按照体裁分开来编排,而且在文言诗歌的编排方面都是按照诗歌的发展顺序来编排的。人教版文言诗歌的编排情况是:第二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①(包括《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16\n首》(包括《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第三册第二单元,《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第四册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粤教版文言诗歌的编排情况是:第一册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汉乐府两首》﹑《南朝诗两首》﹔第三册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唐诗五首》﹑《蜀道难》﹑《琵琶行》﹑《宋词四首》﹑《诗三首》﹑《元曲三首》。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教新版和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诗歌的编排上都是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诗——唐诗——宋词——元曲”来编排的。(人教新版在选文上缺少元曲的选择,这点在选文部分已经分析过,就不再展开论述了)这样编排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理清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文言诗歌体系,了解不同时期文言诗歌的发展特点,是值得提倡的。人教新版和粤教版采用的文言文与文体结合型的编排方式与苏教版和鲁人版的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教版与鲁人版是不分文体完全按照人文主题来编排的,而人教新版和粤教版则完全忽视人文主题,只根据文体来编排课文。具体地说就是不仅仅不文言文与白话文按照语体特点分开编排,还把文言文按照文体特点分成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分开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注重每个问题自身的特点及文言文的发展顺序。这种编排方式把语文知识和技巧摆在了首位,对选文所传达的内容并不重视。这种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做法忽略的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本人并不赞同这种编排方式。2.文言文与人文主题结合型属于文言文单独编组型的高中语文教材还有语文版和沪教版,这两个人版本与人教新版和粤教版在文言文编排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说苏教版和鲁人版全部选文是以人文主题为统领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组的话,那么语文版和沪教版是白玉问问和白话文区分开来,在文言文编排方式上采用人文主题为统领的编排方式。语文版和沪教版文言文的编排方式详细来说有如下特点。(1)以人文主题为统领编排文言文语文版和沪教版在文言文编排方面都采用了以人文主题为统领的编排方式。如语文版第一册第四单元主题为“大江东去”收录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崔杼弑其君》﹑《鸿门宴》﹑《淝水之战》﹑《段太尉逸事状》,第三册第二单元主题为“珠星闭月彩云中”收录了《词三首(一)》﹑《词三首(二)》﹑《元曲五首》﹑《诗六首》。沪教版虽然没有把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明确地写书来,但是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每一单元的选文都有着共同的人文主题,如沪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选文为:《唐诗五首》(《晚泊浔阳望庐山》﹑《终南山》﹑《梦游天姥吟留别》﹑《独坐敬亭山》﹑《九月齐山登高》)《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诸子喻山》﹑《使得西山宴游记》﹑《宋金词三首》17\n①《游雁荡山记》《游黄山记》。这些选文都是寄情山水的美文,由此可以归纳出一个主题:“山水情思”。采用人文主题为统领编排文言文可以使学生注意到文言文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在文言文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兼顾到课文内容,是比较好的编排方式。(2)文言文编排打乱时间顺序由于语文版和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是按照人文主题来编排的,所以在编排时选文按相同主题排列,自然不能兼顾文言文的时间发展顺序。如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情动于衷而形于言”选取了《报任安书》﹑《赤壁赋》﹑《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第三册第四单元“万物静观皆自得”选取了《滕王阁序》﹑《阿房宫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风赋》。选文经历了汉代、宋代、汉代、明代再到唐代的顺序,这显然不是按照文言文发展的历史顺序编排的。沪教版也存在和语文版相同的情况,如沪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收录了《劝学》﹑《师说》﹑《墨池记》﹑《学记》《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记旧本韩文后》﹑《宋诗四首》,第六单元收录了《唐诗五首》﹑《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诸子喻山》﹑《使得西山宴游记》﹑《宋金词三首》﹑《游雁荡山记》﹑《游黄山记》。选文也显然不是按照文言文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的。这种编排方式往往使学生先学宋词,再学唐诗,难以掌握文言文的发展脉络,把各种体裁的文言文混为一谈,不易掌握各个时期文言文发展的特色。但是不能兼顾时间也是按照人文主题编排文言文难以避免的问题。(3)语文版把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区分开来虽然语文版和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统领来编排文言文的,但是,这两个版本语文教材在文言文编排上也存在细微的不同。那就是: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编排上把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划分在不同的主题之下,把这两种问题区别开来学习。如语文版第二册第六单元“诗的唐朝”收录了《李白诗三首》﹑《杜甫诗四首》《琵琶行(并序)》﹑《诗六首》所选的选文体裁全部是古代诗歌,第四单元“情动于衷而形于言”选取了《报任安书》﹑《赤壁赋》﹑《陈情表》和《项脊轩志》,所选的选文全部都是文言散文。而沪教版并没有把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分开编排,而是把把文言文不分体裁完全按照人文主题混合编排,如沪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收录了《劝学》﹑《师说》﹑《墨池记》﹑《学记》﹑《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记旧本韩文后》﹑《宋诗四首》这些选文中既有文言诗歌也有文言散文。我认为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要优于沪教版,因为把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区分开来编排可以使学生注意到不同体裁文言文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通过对所选的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的比较,我认为文言文单独编组型要优于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组型,因为文言文与白话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文白混编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把握。在文言文单独编组型中我比较赞同文言文与人文主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因为文言文单独编组已经能够使学生注意到文言文的特点,突①包括《沁园春叠嶂西驰》﹑《玉楼春戏赋云山》﹑《清平乐太山上作》18\n显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按照人文主题来编排文言文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是比较好的一种编排方式。19\n结论本文通过对人教新版、语文版、苏教版、粤教版、鲁人版和沪教版这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文和编排方面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高中语文教材在选文数量上应本着文言文与白话文“四六分”的比重较为合适,因为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文言知识的积累,可以理解浅易文言文,是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黄金时期,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应该多接触文言文;在选文范围上要尽量全面,不仅要选取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文言文,还要选取各个体裁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在选文标准上要选取那些体现经典性和时代性的文言文,同时要具有教育意义,难易适中。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编排方式上应该根据文言文的特点采用文言文单独编组型,因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区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特点来学习,有利于文言知识的掌握。在文言文单独编组型中本人比较赞同文言文与人文主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因为文言文单独编组已经能够使学生注意到文言文的特点,突显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按照人文主题来编排文言文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是比较好的一种编排方式。本人认为在所选六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文方面做优秀的是沪教版,因为沪教版无论是在文言文选文数量还是在选文全面程度上都优于其他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语文版,因为语文版采取了以人文主题为统领文言文单独编组型,同时把文言诗歌与文言散文区分开来兼顾了文体。这种编排方式是学生既重视文言文的形式也不忽略内容,是值得提倡的。20\n参考文献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和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教育探索》2005第2期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8页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56李祖贵《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Z1期7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19-320.8教育部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新大纲新教材辅导讲座[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104.9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编辑部.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134.10徐忠宪.文言文教学的彻骨之痛[J].中学语文教学,2006,(12):18.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