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94、周公论(原文)王安石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者百有馀人,欲言而请毕事千有馀人。”是诚周公之所为,则何周公之小也?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而尽其道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诚若荀卿之言,则春申、孟尝之行,乱世之事也,岂足为周公乎?且圣世之士,各有其业,讲道习艺,患日之不足,岂暇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于乱世,不能考论先王之法著之天下,而惑于乱世之俗,遂以为圣世之士亦若是而已,亦已过也。且周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周公亦可谓愚也。或曰:“仰禄之士犹可骄,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夫君子之不骄,虽暗室不敢自慢,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呜呼,所谓君子者,贵其能不易乎世也。荀卿生于乱世,而遂以乱世之事量圣人,后世之士,尊荀卿以为大儒而继孟子者,吾不信矣。94、周公论译文荀卿好说假话也太厉害了。他记载周公的话说:“我拿着礼物去拜见的尊长有十个,还礼会见的平辈有三十个,用礼貌去接待的士人有一百多个,想要提意见而我请他把事情说完的人有一千多个。”这果真是周公的所作所为,那么周公多么平庸啊。圣人管理天下政务,刚开始好像无所作为,最终天下没有不治理好的,这是因为法令制度周密完备呀。所以,三代的制度是,从国家到地方,要建立三级学校,完善各种养贤教士的方法,有才德的贤士在没有被起用的时候,就已受到优厚的礼遇了。这才是周公对待士人的方式。果真像荀卿说的,那是春申君孟尝君的所作所为,乱世才\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会有的事情,周公哪里会那样做呢?况且圣明时代的士人,每天讲道德习技艺,还担心时间不够用呢,哪有闲暇游走于公卿之家?那些游走于公卿之家,希望得到公卿礼遇的,都是战国时候的奸民,毛遂、侯赢一类的人。荀卿生活在乱世,不能考论先王的法令制度使之昭显于天下,却被乱世的风气迷惑,于是认为圣明时代的贤士也会这样,是错误的呀。况且周公所礼遇的应该是大贤吧,那么周公怎么会仅仅拿着礼物去见他就可以了呢,理当推荐给天子在朝廷共事。如果他没有才德,不配在朝廷共事,那么周公又为什么拿着礼物去见他呢?子产管理郑国的政事,用自己的车子帮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说:“仁惠但不懂得管理政务。”君子执政,在整个天下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整个天下就得到治理,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一个国家就得到治理,如果不能完善法令制度,想要一个一个的让大家喜欢,那么时间也不够用啊。如果周公懂得如何执政,那就应该用广设学校的方法来培养人才,不懂得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只能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亲自去礼遇天下之士,那么不但体力精力不足,实际形势也是做不到的,那周公可就真够愚蠢的了。有人说:“对于渴望俸禄的士人可以傲慢无礼,对于修身有德的士人却不可以这样。”做为君子不能傲慢无礼,即使在暗室中也一样,怎么可以因为他渴望得到俸禄就可以傲慢无礼呢?唉,所说的君子,贵在能不因世俗的改变而改变自己。荀卿生活在乱世,于是用乱世中发生的事情来测度圣人,后世的士人,推崇荀卿,认为他是继承孟子的大儒,我不相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