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季卷)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遂良复职,黜仁约为清水令。或慰勉Z,仁约对曰:“仆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然,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时武侯将军III仁会与侍御史张仁讳不协而诬奏Z。高宗临轩问仁讳,仁讳惶惧,应对失次。仁约历阶进FI:“臣与仁讳连曹,颇知事山。仁讳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讳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请专对其状。”词辩纵横,高宗深■纳之,乃释仁讳。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人或劝之,答FI:“雕貂鹰討[注],岂众禽Z偶?奈何设拜以卑Z!H.耳冃Z官,固当独立耳。”后为左丞,奏“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界惜美锦,令臣制Z,此陛下知臣Z深矣。”振举纲H,朝廷肃然。[注]雕鹑鹰討:四种猛會。1.下列两句中加点的词的正确词义是()①颇知事由②臣Z恨矣••A.①稍微②怨恨B.①稍微②遗憾C.①很,甚②遗憾D.①很,甚②怨恨下列2、3两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分别是()()2.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A.如果有了强人的权力,遇事就要发难。B.如果有了强人的权力,遇事就要发作。C.借助着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难。D.借助着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作。3.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棉非常Z罪A.像仁会这样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遭受极人的罪名B.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遭受极大的罪名0.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犯了极大的罪过n像仁会这样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犯了极大的罪过"卑之”的“之”称代王公卿和。“卑Z”的称代王公卿相。“卑之”的“之”称代白己。“卑之”的“之”称代自己。4.韦仁约谈到自己対王公卿相的态度时,运用了一•些比喻与称代,以下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众禽”比喻王公卿和,“雕鹊鹰鹦”用以自喻,B.“雕鹦鹰餌”比喻王公卿相,“众禽”用以自喻,C.“众禽”比喻干公卿相,“雕鹑鹰码”用以白喻,D.“雕鹦鹰翡”比喻王公卿和,“众禽”用以自喻,5.以下各句中,能够反映韦仁约不廿“碌碌为保妻子”品格的一组是()①弹右仆射褚遂良②当正色之地,必明曰张胆然③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④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⑤耳目Z官,固当独立耳⑥振举纲目,朝廷肃然A.②⑤⑥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⑥6.对文中自“后为左丞”至末尾一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nA.这是韦仁约的谦逊之辞。他认为自己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皇上既然选屮自己,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人事。A.这是韦仁约的赞叹Z辞。他知道没冇合适的人选,官职宁可空缺;感谢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是指国家的经济财富。B.这是韦仁约的自信之辞。他认为自己正是合适的人选,皐上又知人善任,因而知恩图报,整肃朝政。“美锦”用來比喻国家人事。C.这是韦仁约的自得之辞。他认为由于有了自己这样合适的人选,官职就不必空缺,因而为感谢皇上而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的经济财富。答案与精析1.Co“颇,,作“很、甚”讲;“恨”有“仇恨、遗憾、怨”之义。2.Do此句翻译实际上是考查“假”与“发”的理解。“假”,作“借助”讲;“发”从语境看不能翻译成“发难”,“发难”主31要带有个人偏见,借机发难,作“发作”讲较妥。3.Bo“若”应作“如果”讲;“犯了”和“遭受”比较,“犯了极大罪过”不当。4.Ao“雕鹦鹰討,岂众禽之偶”这比喻句,结合上文“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即可得出A项答案。同样,“卑之”的“之”也指代王公卿相。5.Bo可紧紧I节I绕“碌碌为保妻了”去判断。不为保妻了,就是以国为重,不阿谀奉迎。①②④三项符合要求。6.co从文章整体看,“口得Z辞”“赞叹Z辞”不很恰当。自鸣得意,自己赞扬自己,这些在文中均无交代。“谦逊Z词”从表面看还可以,但从“奏□”的内容看,看似赞扬皇上知人善任,实为表明自己能胜任,自信明显。另外,“美锦”指经济财富不当,即可排除两项。(%1)阅读下文,完成1一5题。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见邦人曰:“尔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寿也!”与之饮。F1:“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徳不孤,善言必再,叟盍复Z。”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曰:“善战祝乎!寡人闻Z,至徳不孤,善言必三,叟盍复”邦人奉觞再拜F1:“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菲于群臣百姓。”桓公不说F1:“此一言者,非夫前二言Z祝,叟其革Z矣。”邦人澜然而涕下,口:“愿君熟思Z,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了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而谢也,父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而谢也,君乃赦Z。昔者桀得罪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者。”桓公卜I:“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丿苗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是。1.写出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1)叟其革之矣()(2)自御以归()\n••2.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來何操A.其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于余3.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屮“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今以钟磬置水屮•••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刿)问:“何以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译文:(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译5.“邦人”认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答答案与精析1.(1)革:改换;(2)御:驾车。2.co例句是主谓倒装句,只有c项相同。A、B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迸,D项为状语后置句。3.Do例句中“以”作“凭借”讲,与D相同。A项作“因”讲,B项作“把”讲,C项作“并且”讲。4.(1)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把人民当做宝贝(宾语前置)。(2)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5.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五)阅读下文,完成1〜5题。卷)建中靖国元年,东坡印詹(今海南僧州)北归,卜居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士人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丄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和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Z。卜吉入新第既得□矣,夜与邵步刀,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人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Z。”遂与邵推库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Z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迁徙來•••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I口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Z;呼其了,命翌口迎母还II」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述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1・填空:“东坡”是宋代文学家的号,《念奴娇・》是他的名篇,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等句寄托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n322.写出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坡倾愛仅能偿Z(2)保守不敢动(3)遂举以售•••诸人(4)宁不痛心(5)此吾之所以泣也•••3.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卜居()阳羡4.把文屮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竟不索其直。译文:5.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徳?从下列五项小选出两项()()A.理解同情别人B.无私赈济别人C.为官清正廉明A.对人豁达大度E.处事是非分明答案与精析1.苏轼赤壁怀古檣橹灰飞烟火2.(1)口袋;(2)保护看守;(3)之于;(4)岂、难道、怎么;(5)……的原因。3.于4.最终不要她的钱。“竟”作最终讲,“索”是索要的意思,“肓”,琦值,作钱讲。5.AD•精品资料。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