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语文必修5文言文虚实词归纳在括号里写出下面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或词性虚词1、为(一)动词(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以为、认为、判断词“是”)(二)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为了,因为、给、替、对、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1)为之奈何?(对、向)(2)君为我呼入。(替、给)(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因为;表目的)(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6)皆为龙虎,成五采。(成为、变成;动词)(7)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以为)(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表判断,是)5、其(一)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他""它"“他们”“它们的”(二)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三)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表示近指,"这""这个""这些"。(四)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五)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做副词。(六)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做副词。(七)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1)距其院东五里(这个、那个;代词)(2)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它的、他的,指碑;代词)(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这些;代词)(4)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自己;代词)(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它、他,指华山洞;代词)(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语助词,不译;那个、这个,代词)(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代词)(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副词)(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或许;副词)10用心爱心专心\n因2、因(一)介词。(依照、顺着、根据、依靠、凭借、趁着、趁此、通过、经由、因为、由于)(二)副词。(于是、就、原因、缘由、机缘。)(三)动词(根据、沿袭、继续)(四)连词(因而、就、于是【表后一事紧接前一事】)(1)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介词)(2)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为、由于;介词)(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根据、依照;介词)(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依靠、凭借;介词)(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副词)(6)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缘由、机缘;副词)(7)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沿袭、继续;动词)3、以(一)介词(表凭借:用、拿、靠、凭、按照。表处置:把。表原因:因为。表时间:在)(二)连词(表并列:又。表承接:而。表目的:用来。)(三)动词(认为)(1)具告以事(把;介词)(2)籍何以至此/猥以微贱(凭着;介词)(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来、用来;表目的)(4)臣以供养无主(因为;介词)(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介词,表工具手段)(6)由山以上五六里(向、从;介词,表处所)(7)以八月十三斩于市(在;介词,表时间)(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由于;表原因)(9)余船以次俱进(按照、依照;表依据)(1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然后、接着;表顺承,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11)险以远,则至者少(又、并且;表并列)(12)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为;动词)4、而(一)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修饰、转折、原因、假设)(二)代词(通“尔”,译为“你”)10用心爱心专心\n(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却;表转折)(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来;表目的)(3)立而饮之(不译,也可译为“着”;表修饰)(4)拔剑切而啖之(不译,也可译为“就”;表顺承)(5)劳苦而功高如此(又、并且;表并列)(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因而;表因果)(7)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如果;表假设)(8)而母立于兹。(通“尔”,你)6、之(一)代词(他、她、它、这、这事、这里)(二)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定语后置标志、句末语气词)(三)动词(到、去)(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动词)(2)为之奈何?(这事;代词,起宾语提前作用)(3)项王则手璧,置之坐上。(它,代白璧;代词)(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助词)(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孝刘之日短也。(7)蚓无爪牙之利,胫骨之强。(的;助词,起定语后置作用)(8)顷之,烟炎张天。(句末语气词,不译)(9)辍耕之陇上。(到,去;动词)实词【就】(一)动词(靠近、接近、赴任、成就、完成、卒,死、就以)(二)介词(因、随、乘、趁)(三)副词(正、便、只、偏)1、金就砺则利。()2、辞不就职。()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4、草创未就,会遭此祸()5、每嗟(徐)陵早就,谓之颜回。()6、就事论事/就地取材。()7、被鲁智深就势劈头楸住。()10用心爱心专心\n8、这就是我丢之物。()9、就这一次,下不为例。()10、亦颇识去就之分矣。()11、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辞】(一)名词(口实、文词、言词)(二)动词(告诉、致辞、审讯、责备、告别、推辞)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2、太尉判状,辞甚巽。()3、请辞于军。()4、今者出,未辞也。()5、太尉尽辞去。()6、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过】(一)动词(经过、交往、过访、游览、责备、过时、胜过、超过、犯错)(二)名词(过错、过失)(三)副词(过于、过分)1、子与余过的最好。()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3、故山殊可过。()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5、三伏适已过。()6、裘马过世家。()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如】(一)动词:去、到、像、及、比得上1、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2、沛公起如厕。()3、劳苦而功高如此。()【适】10用心爱心专心\n(一)动词(往、到、顺从、适合、舒适、享受、适应、出嫁)(二)副词(恰好、刚才)1、处分适兄意,哪敢自任专。()2、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3、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意有所适,不言而去。()5、将何适而非快。()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7、削足适履。()8、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9、过岐亭,适见焉。()10、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农夫和蛇》)()【即】(一)动词(就、找、靠近)(二)副词(就、马上、立即、就是)(三)连词(如果、即使、则)1、来即我谋。()2、即其庐之西南为亭。()3、若即若离。()4、此即所谓善者也。()5、即驰去,将出城。()6、始缢即气绝。()7、即牵去,将斩之。()8、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9、房多且近,即有急,奈何?()10、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谢】(一)动词:感谢、推辞、告别、辞谢、告诫、谢罪、凋谢、道歉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3、乃令张良留谢。()10用心爱心专心\n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廉颇》)()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7、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治平》)()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除】(一)动词:任命、受职,清除;(二)名词:台阶1、攘除奸凶。()2、凝霜依玉除。()3、除臣洗马。()【求】(一)动词:探究、探求;寻找;要;(二)名词:要求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文言文练习2篇冉氏烹狗记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间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10用心爱心专心\n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其职之不举举:称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C.烛之则狗也烛:照D.且数十武武:步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余以柳枝横扫之//然以其猛也B.旦若遇之于市//卒灭于虎C.过冉氏门而东//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5.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10用心爱心专心\n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4分)(1)统过幹( )(2)访以当时之事( )(3)幹雅自多( )(4)不矜小节(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3分)( )A.博涉书记B.幹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5.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高二语文必修5文言文虚实词归纳答案1.B2.D3.C4.A5.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6(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译出大意给1分;“患苦”译为“厌恶”“不满”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以……为忧”“以……为苦”也可。(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10用心爱心专心\n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文:(来自网络)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象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声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唉!天下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恕,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象个壮士一样。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宫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马夜里有点惊扰叫起来,他们就以为强盗来到,两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总算跑了出来,身子还在抖,身上的东西碰击出声音来。点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点不着。听说要出发到防守的地方去,离贼军还有几百里,离家乡仅仅几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别,象以后永远见不到的样子,他们的激动和惊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要咬人?种狗,岂可以留下来?石勒要杀掉石虎,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小时候,总会弄破车子,你还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来石勒的后代,到底灭绝在石虎之手。只贪图牛能跑得快,不管车子会撞破,尚且不对;何况只撞破车子的牛实际跑不快呢?然而那种女人的仁慈心肠,古今都一样;从此说来,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过了一般人多得多了。1、(4分)过:拜访。访:咨询。雅:一向。矜:注重。2、(3分)C3、(4分)AD10用心爱心专心\n4、(6分)(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分)(“以”1分;“卒”1分;“至于”1分)5、(3分)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答对一点给1分)《仲长统传》参考译文:(孙加荣译)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喜欢读书,广泛地阅读书籍,富于文辞。20多岁时,在青、徐、并、冀四州之间游学,跟他交往的人都觉得他很奇特。并州刺史高幹,是袁绍的外甥。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四方游士,士人常常投奔依附他。仲长统拜访高幹,高幹对他很友善,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仲长统对高幹说:“您有雄伟的志向却没有雄才,爱好士却不会选择人,这是您应该注意的。”高幹自觉不错,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仲长统于是离去。不久,高幹以并州为根据地叛乱,最后失败了。并、冀二州的人士都因此认为仲长统很不一般。仲长统生性卓异不凡,敢于直言,不拘小节,缄默言谈无常,当时有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奉命征召,他都称病不去。常常认为凡是游说帝王的人,都是想要立身扬名罢了,然而名不常存,人生容易消亡,悠闲自得,可以自娱自乐,想卜居清静空旷之处,以满足自己的心志。10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