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00 KB
  • 2022-08-19 发布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复习总结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高二(10班邝凯欣秋天特有的明丽阳光被窗棂分割成了小块,碎金铃铛一般摇曳着洒在地上。那个始终微笑着的女孩轻轻走过我的身旁,略稍徘徊,随后优雅地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她说你好的时候,声音如婉转的夜莺浅吟。南方的九月到了末梢才有点凉意,风开始掠过地面卷起几片落叶。春夏间艳丽的花朵变得黯然失色,小雏菊微微显露出气色来。她在画册上不断描绘着菊花优雅的身姿,眼睛里漏出一些悲伤。她说她家里的菊花一直没开。含苞却不能吐露出芬芳感到有些许压抑,花儿的头都快垂到略带腥味的泥土里。我安慰她说九月过后,大概都会开放了吧。她苍白的小脸上露出淡淡的浅笑,深深的梨涡显得异常可爱。“那么九月结束后,一定要来看哦。”她的笑脸像是看见满园婀娜多姿的美菊,少女特有的甜蜜。我轻声应和,期待能与她一起观赏这秋天独有的美丽景色。她非常的喜爱菊花,我与她相识不久就了解了她这个爱好,她对菊花的研究甚至比百科全书还要完整,由于菊花通常用于祭祀,所以我经常打趣说她总是弄得像个葬礼一样,她顿时皱起眉头一整天都不理睬我,但她偏爱的纯白棉布衬衣,穿在她瘦弱的身体上,以及她总是过于白皙的脸孔,都像道旁掩抑着悲伤开放的小雏菊。她常常会说,花儿大概是睡着了,我要叫醒她们。我不紧不慢的回答,别急,九月再过几天就结束了。我常常会想象她或许是菊中的精魂,飘渺地在秋夜里淡雅地发着光。一点也不像我们凡间那样的污秽。终于走过了九月,随后她像是消失在我的人生里。她躺在病床上浅浅的呼吸着,却依旧惦记着家里的菊花,是否已经苏醒了。我笑着说起那些花都非常漂亮时,她也在淡笑中落下了泪水。秋日的风跌宕在空气中,飘散着矢车菊的淡淡香气。从我第一眼对她的印象开始,我觉得她就是一瞬间苏醒的最亮丽的雅菊。于是我也像梦在现实中留下淡淡痕印。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高二(8)班林嘉玲人,头顶天,脚立地。看似承天地之灵气,继自然之韵味,其实,现实并非如此。飞鸟拍打着双翅寻找归路;树伸长着根部寻找归源;小溪平躺着身躯寻找归处;人翻阅着记忆寻找归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有规律地流逝着,我则习惯性地回忆着。回忆那往日与家人在院里常话家谈的日子;回忆那小时与同伴在树下嘻嘻哈哈的时光;回忆那旧时与恩师在办公桌前奋斗拼搏的岁月。那美好的场景如清风般徐徐沁入我的心脾,让我久久难以醒来。九月似乎很迷人。在思念的长河里沉浸愈久,心情便愈发地沉重。九月的天,如同一条时光隧道,如同一只纸飞机,在缓缓地以诱惑般的面孔把我迷住。我在里面,看到我的成长,听到我的心声,体会到我的改变,感受到我的心情,感悟到我的未来。我随着九月的风而飞,随着九月的雨而落,随着九月的光而逝。我茫然地面对着未来的路,我由身至心感到惶恐。我伸出双手试图抓住一块浮萍,但黑暗已把我侵蚀掉了。“我已逝去了吗?”我问自己。九月似乎很骇人。\n回声在我的耳边刺耳地回荡着,我这才感到我的存在。我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出路,但疼痛的心使我止住了脚步。我立在原地,不敢前进,我想得到安慰,我想倾诉,我想发泄。渐渐地,我睡去了。九月似乎很惊人。待我醒来,明媚的阳光,清脆的鸟叫声,路人的脚步声……那熟悉的旋律回来了,我为此感到雀跃。仰望着蔚蓝的天空,九月已过去了,我为何还要逡巡不前呢?前面的道路更加平坦,更加宽阔,前面有我的新同学,也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此时此刻,我感到体内燃起了一股热量,我感到兴奋与激动。请叫醒我,我的潜意识,请等等我,我的同伴,我要与你们一同在青春年华里挥洒汗水,一同在伤心难过时互相扶持。我不要沉浸在九月的世界里,我要突破,我要挑战,我要为我的人生寻找终点。我不要灰暗无助的九月光阴,我要有情有泪的当下时光。只要人踏踏实实地前进,稳稳重重地驻扎,人便是顶天立地的。九月过去时,请叫醒我,不要把我遗漏了。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高二(1)班谢淑芬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稚嫩的九月已褪去,迎来了秋风萧瑟的深秋。但,请别忘了叫醒我。在这硕果丰收的秋季,我要体味着生命的成熟,感受着那美好的生命气息……偶而降下的毛毛秋雨,轻轻地吻在行人的雨伞上和窗户上,它虽然没有阳春三月烟雨的温柔,但它却有一股隐藏在内的成熟。生命也应当如此。生活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就像在这金黄满地的秋季里,你并不可能找到早春的烟雨连绵,夏季的绚烂热情,但你却可以找到成熟生命中的深邃与美丽。生命的成熟,是怎样的欢喜。在这金黄色的晚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成熟。回忆起多年前一样的秋天,我曾和你一同手牵手走过被落叶铺成金黄色地毯的过道,我们曾一同拾起那精致而带有朴素没的落叶,曾经,我们是多么地快乐。但多年后,我们都长大了,都没有以前那份稚嫩的童真与烂漫,都各自奔向了东南西北。也许,人就是这样地无知,在拥有时并不珍惜,那么失去后的感觉会使你明白拥有的宝贵。当你在黑暗中勾勒黎明的天空时,才明白已从眼前过去的东方朝霞有多美;当你人过中年时,才明白年轻时代荒废了多少光阴;当你默数浑浑噩噩的往日时,才明白该做而没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当你踽踽独行在人生路上时,才明白同行的幸福。秋季就是这样让人觉得伤感,它独有的悲伤萧瑟总是让人忆起许多往事。或许,已逐渐成熟的我应抛开以往的一切,尽情享受这金秋的美好。我渴望,多渴望重返我曾留下欢歌笑语的青草地,仰对晴朗的天宇,聆听大地的心跳。多渴望,多渴望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回忆昔日欢乐的阳光……九月过去了,别忘了叫醒我。我是多么地渴望,渴望在我的生命中的第十七个金秋留下不再稚嫩的脚步,寻找那份属于我的朴素与美丽,那份热情与感动,那份成熟的青春……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高二(11)班陈志斌英雄,剑起了风尘,在一望无垠的荒野中,心若重生。请叫醒我,让我为这场战争做好准备。\n热情的我们,仍无法在短暂的九月沉淀出贪玩的冲动。脱绳的心,犹如野马,无法平静下来。一年半后,我们将亮剑高考,奠定我们的人生。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梦,不断地延伸。遥望着心中的理想,用一生不停地追问。路在何方?请叫醒我,让我别再沉醉于梦中。让我们回归现实,路,就在我的脚下。音未觉,纵马置身疆场。这一生,谁为我指点江山?十几载的寒窗生活,笔尖划破长空,曲为谁唱?请叫醒我,让我清醒地知道,我为自己而存,为自己而歌。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来路或前程。彩虹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立誓言,誓言说透了明天。让昨天的悲重演在今天。今天,我是否仍重蹈覆辙?请叫醒我,让我看清昨天的岔路,铭记于心。今天,我将重新开始,踏上属于自己的路。彩虹在潆洄,决心被包围。请叫醒我,释放我心中的翅膀。飞出重围,飞向广阔的草原,飞向无际的苍穹,飞向心灵的归属。九月结束前,一切已枉然。回想从前,后悔莫及。但,既然无法扭转乾坤,不如顺水推舟。用从前的悔,化作而今的毅。把每一天当作一生来过。将一生的理想付诸于每一天。九月结束后,难解心中的结。生存或是毁灭,答案定会在沙尘暴后揭晓。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与沙尘暴抗衡。请叫醒我,让我披上金甲银缕,仗着金戈,纵着铁马,闯荡……我已醒来,继续面对着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专注,成就梦想。我会凝视着,洞悉着这一切中的一切。机会,将无法再逃出我的五指。指尖滴血,我会用我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美好的明天。汗如雨,泪始干,收获的明天,始终会降临。我将用自己的成就迎接丰硕的明天。虽天堂无路,地狱无门,但我能逍遥地走自己的路。即使风霜掩饰不了最深的脆弱,但蔷薇终会盛开。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9、臣活之:活:使……活;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1、用作动词音wéi\n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何辞为?(二)虚词“因”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四)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n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2)古之人不余欺也。(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3、“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无乃尔是过与?(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贪于财货;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3、具告以事;4、长于臣;5、得复见将军于此;6、因击沛公于坐;7、樊哙覆其盾于地 (三)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此亡秦之续耳;(四)固定句式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陈情表》知识点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 闵,通“悯”,所忧愁的事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二、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5、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6、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7、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8、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9、 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以”1、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猥以微贱。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用,拿,介词。  汾阳王以副元帅凭借……身份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因为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为\n2、用作连词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关系谨拜表以闻来,表目的关系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来,表目的关系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地,着),表修饰关系(二)虚词“之”用作助词。(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间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定中之间(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1、当(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2、命(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3、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4、迁,改官。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8、出,指出京受任。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四、重点句式(一)固定句式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n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二)被动句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5、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段太尉轶事状》知识点一、通假字1.      不嗛,辄奋击。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3.      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4.      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二、词类活用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坏:使动用法,使……坏。2.      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3.      乃我困汝。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4.      遇不可,必达其志。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5.      裂裳衣疮。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6.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败:使动用法,使……败坏。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且”1、作为连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还,表让步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并且,表并列关系2、作为副词且为之奈何?将,罪且及副元帅将要年且九十将近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暂且,姑且3、固定用法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议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况且,再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况且,再说(二)虚词“则”1、用作连词1)表承接关系,就、便、那么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表假设关系,如果、假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倒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用作副词,表示判断,乃、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三)实词“诚”\n1、用作名词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名词,真心真意2、用作副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副词,肯定、确实、确然3、用作连词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诚:连词,表假设,果真(四)实词“固”1、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形容词,城墙坚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动词,巩固,安定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形容词,固执,顽固4、蔺相如固止之固:形容词,坚决,坚持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副词,本来,原来,固然(五)实词“适”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适:动词,到……去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动词,女子出嫁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动词,适合,适应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从上面看恰好与地面相平)适:副词,恰好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副词,刚刚,刚才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欲谁归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为动词“归罪”的宾语,故前置2、汝将何以视天地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介词“以”的宾语,故前置(二)省略句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略“告诉“的宾语、“不许”的主语2、(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公”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臣”的谓语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省略“臣”的谓语4、具以表闻(之) /拜表以闻(之)省略动词“闻“的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5、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动词“告”的宾语6、农以(之)告谌省略介词“以”的宾语7、以(之)如司农治事堂省略介词“以”的宾语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省略分句“而未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n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词,译作“这”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2、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是之谓乎!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可怪也与?3、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n四、重点句式(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二)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一、通假字1、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2、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4、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5、无庸,将自及。庸,通“用”。6、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7、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8、永锡尔类。锡,通“赐”。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2、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3、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4、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5、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6、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三、重点句式(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姜氏何厌之有?“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厌”\n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谓”的宾语,前置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2、状语后置欲立之,亟请于武公“于武公”为后置状语郑伯克段于鄢“于鄢”为后置状语(二)判断句制,巌邑也。蔓,难图也。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纯孝也。《报任安书》知识点一、通假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4、放失旧闻。失,通“佚”。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6、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二、词类活用1、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2、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三、一词多义(一)重点实词重点掌握望、非、盖、胜、走,请参看《导学大课堂》113页(二)虚词“焉”1、用作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作代词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n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三)虚词“所”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用作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3、固定用法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2)所以: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四)固定句式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得:怎么能……4、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恐怕……四、重点句式(一)倒装句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后世”作状语后置(二)被动句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表被动,被幽禁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表被动,被拘禁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放逐”表被动,被放逐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囚”表被动,被囚禁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附:文言文学习知识体系梗概一、通假字\n一、古今异义(见《导学大课堂》)二、一词多义(18个重点虚词,120个重点实词)三、偏义复词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项伯杀人,臣活之★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侣鱼虾而友麋鹿六、文言句法(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n“为”字式:……为……;为……所……;……为所……“于”字式:……于……“见”字式:……见……;……见……于……“受”字式:受……于……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字式:……被……;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1、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四)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1、宾语前置句(如《鸿门宴》所示)2、状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3、定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4、现代汉语正常单句语序:(定)主+[状]谓+(定)宾,若文言文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皆视为倒装。(五)固定句式(从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