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3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李训,始名仲言,字子训李训,始名仲言,字子训。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从父逢吉为宰相,以仲言阴险善谋事,厚昵之。郑注佐昭义府,仲言慨然曰:“当世操权力者皆龊龊,吾闻注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因往见注,相得甚欢。时逢吉方留守,怏怏不乐,思复用,知与注善,付金币百万,使西至京师厚结注。注喜,介之谒王守澄。守澄善遇之,即以注术、仲言经义并荐于帝。仲言持诡辩,激卬可听,善钩揣人主意,又以身儒者,海内望族,既见识擢,志望不浅。始,宋申锡谋诛守澄不克,宦尹益横,帝愈愤耻。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注阴知帝指,屡建密计,引仲言叶力。仲言数进讲,至阉寺,必感愤申重,以激帝心。帝见其言纵横,谓果可任,遂不疑,而待遇莫与比,因改名训。训本挟奇进,及大权在己,锐意去恶,故与帝言天下事,无不如所欲。与注相朋比,务报恩复仇,尝所恶者,悉陷党中。迁贬无阕日,班列几空,中外震畏。帝为下诏开谕,群情稍安。训一岁至宰相,谓遭时,其志可行。训时时进贤才伟望,以悦士心,人皆惑之。尝建言天下浮屠避徭赋,耗国衣食,请行业不如令者还为民。既执政,自白罢,因以市恩。始,注先显,训藉以进,及势相埒,赖宠争功,不两立。然方事未集,乃--学习资料分享----\n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出注使镇凤翔,外为助援,内实猜克,待逞,且杀之。及训既败,乃奔凤翔,为盩厔将所执,械而东。训恐为宦人酷辱,祈监者曰:“得我者有赏,不如持首去。”乃斩之。(节选自《新唐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B.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C.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D.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是古时辅佐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正式官名在各朝多有不同。--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B.宦尹即宦官,是供皇族役使之人。因与权力中心接近,常有--学习资料分享----\n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宦官专权的情形。C.班列指朝议时官吏的行列位次,依资历、声望在位置上有前后、左右的区别。D.浮屠也称浮图或佛图,是梵语(古印度语)音译,可以指佛、佛教徒或佛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训善于谋事,受到逢吉厚爱。他听说郑注喜好士人,且宫中有人相助,于是前往攀附;李逢吉知道二人交好,送他百万金币,让他以厚礼结交郑注。B.李训言词中听,切中皇帝心意。他有诡辩之才,言词慷慨激昂,为皇帝讲解诗书文史时,谈到宦官都会感慨愤怒,借此激励皇帝,从而得到皇帝的信任。C.李训官至宰相,笼络天下人心。他常引荐有声望的贤才来取悦士人,人们都受到迷惑:他曾提议让所有浮屠都还俗为民,执政后又主动请求停息此事。D.李训赖宠争功,与郑注不相合。他依靠郑注的帮助入宫,二人权力相当后却势不两立;他出于猜忌之心,找借口让郑注离京镇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凤翔,想要杀死郑注。--学习资料分享----\n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身儒者,海内望族,既见识擢,志望不浅。(2)与注相朋比,务报恩复仇,尝所恶者,悉陷党中。答案解析1.(3分)A14.(3分)C3.(3分)C4.(1)(5分)李训因为自己是儒生,出身于天下有名望的家族,受到赏识提拔后,志向很高。(1)(5分)李训与郑注互相勾结,致力于报恩复仇,对曾经厌恶的人,都陷害说他们是结党。--学习资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