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00 KB
  • 2022-08-19 发布

2010届高中语文高考复 习:精选习题(文言文阅读1)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木假山记【宋】苏洵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天;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fén):水边。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孽而殇或:有的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强之以为山B.以及于斧斤之斧斤以时人山林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然予之爱之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不幸的是因为大风拔起了它B.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斧砍刀削C.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我看到中间的峰,魁梧奇伟,傲然蹲坐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10.文中描写二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请写出这句话的意思,并从下面三位古人中任选一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陶渊明李白苏轼[参考答案]\n6.D(薪:名词做动词,砍木柴)7.C(c项都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把;按时。B项,介词,表被动;比。D项,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表修饰,可不译)8.A(不幸被大风刮起)9.C(“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过于绝对)10.答案示例:造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他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样子,绝对没有奉迎敝附的意思。速句话赞美的就是中国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这正是人最宝贵的做骨。比如苏轼,他虽然多次遭到贬谪,在仕途上身处弱势,但是他却始终不阿谀奉承,不向杖贵低头。流放黄州时,他不仅寄情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表现出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更书写下“们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傲岸和高贵。(评分要点:①句子意思,2分。②看法,6分。能够准确表达出对“身处弱势,刚健不阿”精神盼认识,2分;所表述内容符合人物实际,所述事实与本句含义有关,2分;能够围绕观点叙述和分析例子,2分。③表达清楚明白,连贯流畅,2分。④出现2个影响句意表达的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每少30个字溅1分)【参考译文】树木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便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就死了。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的形状好似山峰一样,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然而,我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间的峰头,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间峰头的,但那高耸挺立的样子,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n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取材于《韩非子·十过》)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适君之故适:迎合B.少欲则能临其众临:面对C.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与:任用D.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馁:饥饿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君其试以心决之君其用之B.刚则犯民以暴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夫易牙为君主味为人笑之始也。D.多信则能亲邻国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B.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鲍叔牙的为人,刚愎自用而且对上级很凶悍C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内心坚强,就足以为群臣做表率,行为廉洁,就可以担任大的职务D.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最终被他的臣子害死,丧失了威名,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离卫国并不太远,卫公子开方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如此无情无义,管仲认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B.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作为菜肴献给齐桓公。管仲提醒齐桓公,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又怎会爱别人呢?C.管仲向齐桓公推荐隰朋,认为他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诚实守信,是个贤臣。但齐桓公没有采用这个建议。\nD.管仲死后仅三年,竖刁、易牙、卫公子开方三人就联合作乱,派人严守,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三个月都没人去收尸。[参考答案]6.B[临:治理,管理。]7.A[A项两个“其”都是语气词,“还是”。B项前句“以”作介词,“用”;后句“以”作连词,译为“而”或省去。C项前句“为”作介词,“给、替”;后句“为”作介词,“被”。D项两个“则”均为连词,前句“则”表承接,“就”;后句“则”表转折,“却”。]8.B[B项“上”通“尚”,崇尚。]9.D[D项“派人严守”的意思原文中没有。][文言文参考译文]什么叫有过错而不听忠臣劝告?从前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管仲在辅佐他。管仲老了,不能理事,在家闲居养病。桓公到他家去问候说:“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管仲说:“我老了,政事不可以问我了,虽然如此,我听说过,了解臣子没有谁比得上君主,了解儿子没有谁比得上父亲。你还是试着按你的想法来决定吧。”齐桓公说:“鲍叔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鲍叔牙的为人,强硬固执而且凶悍。刚硬就会粗暴的侵犯民众,固执就会不得民心,凶悍就会使下级不听他指挥。他的心里什么都不害怕,不是辅佐霸王的人。”齐桓公说:“那么竖刁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所谓的人情就是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您爱忌妒而且喜好女色,竖刁就阉割自己来为您治理内宫。自己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真心)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齐国与卫国之间不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奉您,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家看他的父母,这不是人之常情。他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忠爱,又怎么能忠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易牙为您管理伙食,您说您所没有品尝过的唯有人肉了,易牙把自己儿子的头蒸熟了进献给您品尝,这您是知道的。人之常情是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如今他蒸了自己的儿子作为菜肴献给您,自己的儿子他都不爱,又怎么能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谁可以呢?”管仲说:“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内心坚强,就足以用作群臣的表率,行为廉洁,就可以担任大的职务;淡泊寡欲就能治理民众;很守信用就能亲近邻国。这种人就是霸王的辅佐,您还是任用他吧。”齐桓公说:“好的。”过了一年,管仲死了,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竖刁。竖刁执政事三年,齐桓公到南方的堂阜去游玩,竖刁便率领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齐桓公又渴又饿而死在南门的卧室——公族所守的房子,桓公死了三个月也没有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所以齐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他成了五霸之首,但最后被臣子杀死,而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不听管仲的过错啊。所以说,犯了过错而不听忠臣的劝告,一意孤行,那就是丧失崇高名声而被人讥笑的开始。\n忠义水浒传序李贽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兵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注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在水浒。此传之所为发愤矣。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注:阃(kǔn),指城门的门槛。阃外,指朝廷之外的地方州县。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归:归属B.二童就计于“混江”就:听从C.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完:保全D.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资:资助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使大力者缚于人晋人御师必于殽B.是之谓宋公明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传其可无作欤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是以谓之忠义也去以六月息者也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因为自从宋朝廷不振作,本末倒置,大贤人身处下位,无德无才之人身居高位。B.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因此施、罗二位先生为水浒写传而又以“忠义”命名,使它能够千古流传。C.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道德不高的人受道德高尚的人役使,不贤之人受大贤之人役使,这是事理所在啊!D.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在水浒。\n不这样,那么(忠义)就不在朝廷,不在国君的身旁,不在国家的捍卫者中,(忠义)在哪里呢?在水浒。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水浒》像《史记》一样,是“发愤之所作”,肯定了《水浒传》的创作意旨和思想内容。B.宋江并非不知二童等人的所作所为,然而他并不挑明,也不加以阻拦,这是他明哲保身的计谋。C.为国家社稷着想,有国者和各级官吏都应当读《水浒》,让水浒之忠义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腹心。D.因为不肯甘心服役受辱,不肯束手就缚受命,所以大力大贤的一百单八人尽纳水浒,成就忠义之名。[参考答案]7.D8.C9.B10.B\n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以……为师。B.王趣见,未至趣:催促。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D.或可少售其妄售:实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顷之,烟炎张天B.尚得奠枕而寝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10.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11.第Ⅰ卷文言文中说:“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意思是说,凡是没有真本领而故作高深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活中这一类现象的认识,并作简要分析。要求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7.A(“师”的意思是“为师”)8.C(C项前后句中的“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项中,前“之”是代词,指代尊卢沙;\n后“之”是助词,补足音节。B项中,前“而”表修饰,后“而”表顺承。D项中,前“然”是代词,这样;后“然”是表转折的连词,然而)9.B(②为晋约诸侯盟誓所说;⑤表现尊卢沙无计可施;⑥为尊卢沙的自省)10.A(A项在文中的对应内容是尊卢沙一到楚国即遭遇“关吏絷之”,而不是礼遇)11.认识应该切近宋濂的评价所包含的事理,角度可以有区别,但需言之成理。观点明确,2分;生活实例贴切,2分;分析有层次,4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潘将军失珠[明]王士贞京国豪士潘将军,住光德坊。本居襄汉间,常乘舟逐利,因泊江壖。有僧乞食,留之数日,尽心布施,僧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至于妻孥已来,皆享巨福。”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云:“宝之不但通财,他后亦有官禄。”既而迁贸数年,藏镪①巨万,遂均陶朱。其后,职居左广,列第京师,常宝念珠,贮之以绣囊玉合,置之于道场内。每月朔,则出而拜之。一旦,开合启囊,已亡失珠矣,然而缄封若旧,他物亦无所失。于是夺魄丧魂,以为其家将破之兆。有主藏者,尝识京兆府停解所由王超,年且八十,因密话其事。超曰:“异哉,此非攘窃之盗也,其试为寻之,未知果得否。”超他日因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新霁,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②,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及罢,随之而行,止于胜业坊北门短曲,有母同居,盖以纫针为业。超异时因以他事熟之,遂为甥舅。然居室甚贫,与母同卧土榻,烟爨不动者往往经旬,累日设肴羞。时有水陆珍异,吴中初进洞庭橘子,恩赐宰臣外,京辇未有此物,密以一枚赠超,云:“有人从内中出。”而禀性刚决,超意甚疑之。如此往来周岁矣,超一旦携酒食与之从容,徐谓之曰:“舅有深诚,欲告外甥,未知如何?”女曰:“每感重恩,恨无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汤蹈火!”超曰:“潘将军失却玉念珠,不知知否?”女子微笑曰:“从何知之?”超揣其意不甚密藏,又曰:“外甥可寻觅,厚备缯彩酬之。”女子曰:“勿言于人,某偶与朋侪为戏,终却还与,因循未暇。舅来日诘旦,于慈恩寺塔院相候,某知有人寄珠在此。”超如期而往,时寺门始开,塔户犹锁。女子先在,谓超曰:“少顷仰观塔上,当有所见。”语讫而去,疾若飞鸟。忽于相轮上举手示超,倏然携珠而下,谓超曰:“便可将还,勿以财帛为意。”超径诣潘,具述其事,因以金玉缯锦,密为之赠。明日访之,已空室矣。(选自《剑侠传》)【注】①镪:qiǎng,钱串,引申为成串的钱,后多指银子或银锭。②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之不但通财把……当作宝贝B.此非攘窃之盗也攘:偷窃C.每月朔,则出而拜之朔:阴历每月初一D.超径诣潘诣:请教\n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贮之以绣囊玉合②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C.①年且八十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①超独异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城长安有一位豪杰之士潘将军,因为好心收留僧人,得到僧人相赠的玉佛念珠,并悉心珍藏。B.王超答应为潘将军寻找遗失的佛珠,他在胜业坊北街发现了一位踢蹴鞠的女子,并对她生疑。C.女子家境贫寒,与母亲睡在同一张土榻上,往往十天不生烟火做饭,但连日里摆设珍馐佳肴。D.王超将丢珠实情告诉女子,女子答应在慈恩寺将玉珠归还。王超拿到佛珠,如约赏赐玉锦帛。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而迁贸数年,藏镪巨万,遂均陶朱。(3分)(2)如此往来周岁矣,超一旦携酒食与之从容,徐谓之曰:“舅有深诚,欲告外甥,未知如何?”(4分)(3)某偶与朋侪为戏,终却还与,因循未暇。(3分)[参考答案]4.D(诣:拜访)5.B(A: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通过,经由B:①②均为介词,用,拿C:①副词,将近;②连词,尚且D:①代词,之;②兼词,于之,于此)6.D(原文是“超径诣潘,具述其事,因以金玉缯锦,密为之赠。明日访之,已空室矣。”表明王超没能如约赏赐女子玉锦帛,属于曲解文意。)7.(1)后来辗转做了几年买卖,潘将军便拥有钱财上万,于是成为像陶朱公一样的巨富。(既而、贸、均,各1分)(2)如此往来一年,王超有一天携带酒食与她周旋,慢慢对她说道:“我有真心话,想告诉外甥你,不知该不该说?”(周岁、一旦、从容、徐,各1分)(3)我偶然与朋友嬉戏,回来后最后没有归还,因为没有时间而拖延了。(某、却、循,各1分)【参考译文】京城长安有一位豪杰之士潘将军,住在光德坊。潘将军本来居住在湖北襄樊汉水一带,经常乘船追逐财利,于是就停泊在江边空地。有位僧人请求施舍,(潘将军)留他居住了好几天,尽心去布施。僧人对潘将军说:“看你的形态气质和器量,与其他商人不一样,而且妻子儿女自己就会来,都能享受很大的福气。”于是僧人以一串玉佛念珠相赠,说道:“把它当成宝物收藏,不仅能够获得财富,日后也会有官运。”后来辗转做了几年买卖,潘将军便拥有钱财上万,于是成为像陶朱公一样的巨富。在此之后,潘将军成为皇帝亲兵的首领,在京师列有一席之地,常把佛念珠当珍宝看待,将念珠珍藏在锦囊玉盒里,放在寺院之内。每月初一,都前去拜谢玉佛念珠。一天早上,他将玉盒开启后,发现念珠不见了,但是封缄依旧(完好),而其他财物也没有损失。于是潘将军丧魂落魄,认为这是他的家业即将破败的征兆。\n有个认为念珠是被人藏起来的人,曾经认识京兆府停解所调节纠纷疑难的王超,王超将近八十岁了,因此秘密告诉他这件事。王超说:“真奇怪,这不是偷窃财物的盗贼,试着寻找一下,不知最终能否得到。”王超有一天有事经过胜业坊北街,正值春雨初晴,有一个梳成三个环形发髻的女子,年纪大概十七八岁,衣服装束破旧,(脚)穿木屐,站在路旁的槐树下。正赶上一个军营里的少年玩蹴鞠,(女子)将蹴鞠接下又抛上去,高达数丈,于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唯独王超感到诧异。等到她停止蹴鞠,王超尾随前行,停在胜业坊北门短曲,女子与母亲同住,(母亲)大概以缝纫为职业。王超以前因为其他事情认识了女子,因此与她认为甥舅。但是女子家居住室很贫困,与母亲睡在同一张土榻上,往往十天不生烟火做饭,但连日里摆设珍馐佳肴。经常有水陆中的珍禽异兽,吴中初次进贡的洞庭橘子,除恩赐给宰辅大臣之外,京城中没有这种东西,(女子)秘密赠给王超一枚,说:“有人从宫内带出来的。”但是(女子)秉性刚直,王超感到非常怀疑。如此往来一年,王超有一天携带酒食与她周旋,慢慢对她说道:“我有真心话,想告诉外甥你,不知该不该说?”女子说道:“每次感念你的重大恩情,遗憾没有什可以报答,假使有能使上力气的,必定能够赴汤蹈火!”王超说:“潘将军丢失的玉念珠,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女子微笑说道:“我从哪里能知道呢?”王超揣度她的意思不是很想掩藏隐秘,又说:“(如果)外甥可以寻觅到的话,会准备彩色缯帛酬谢你。”女子说:“别告诉别人,我偶然与朋友嬉戏,最后没有归还,因为没有时间而拖延了。舅舅明天早上,在慈恩寺等候,有人知道将玉珠寄放在那。”王超如期前往,当时寺庙门刚开,塔门还锁着,女子已经在那里,对王超说:“不久之后仰视塔上,应当会看见。”说完就走了,快得像飞鸟一样。忽然在相轮上举手对王超示意,快速的携带玉珠下来了,对王超说:“这样就可以将玉珠还回去,但是不要用财帛来感谢。”王超直接去拜谒潘将军,将事情的经过都详细地告诉了,因此潘将军赏赐了玉锦帛,准备送给女子,第二天前去拜访,那里已经是空房子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