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2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体验式学习理念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索邱怀祝摘要:新课程改革己经步入内核,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依然涛声依旧,文言文教学进程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笔者力图引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进行系列的诵读、小组合作、情境设置、个性解读等体验式学习活动,体验古典文学的魅力与精髓,不断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索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采用的方法是串讲法、翻译法、分析法,古典文学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荡然无存。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也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rSqU0;,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lsqU0;世袭领地&rsqU0;上仍然是一派&lsqU0港风不度玉门关&rsqU0;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新课程主张釆用“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显然,这是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体验与思考的重要意义。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最早侣导者可以追溯至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及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大卫·考尔傅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将体验式学习分为四个步骤:“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践”。“体验”这一学习方式频频出现在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颇兵代表性的定义为(《科学课程标准》,2007):“学生在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为了使文言文课堂向新课程理念转身,木文尝试渗透体验式教学思想推进文言文课堂教学。一、“读”占鳌头,融情于读当前,很多一线教师己经充分认识到诵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n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流程中,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诵读往往就成了一种摆设,走走过场。有效的读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在读中体验文言文的魅力,在朗读的体验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古人也说“文章不厌百冋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不敢奢求学生在百读文章之后忽然顿悟,但是却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涵咏体味,得到熏陶感染,使古文语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培养起来。1.多层体验,读出意境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五《兰亭集序》一课中,笔者尝试带领学生这样读课文:⑴初读课文一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⑵再读课文一一教师范读,听清句读。表面上看这是诵读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弄清楚了文章词句内容大意和词句结构,才能做到诵读句读的正确,这也是体验式阅读的前提。(3)三读课文读出感情。《兰亭集序》中情感变化的脉络比较清晰一一“乐→痛→悲”,诵读吋注意揣摩作者、段落间的起伏跌宕来把握语气和语感,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重点。2.角色体验,读出个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非常奏效的朗读方法,就是分角色朗读。学4戏曲专题,运用这样的朗读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最常见的形式是教师把文中的不同角色分派给学生。(2>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让每组自行安排角色,然后以比赛的形式完成朗读任务,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长亭送别》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3)大胆的创新,加上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运用方言和流行歌曲的方式完成形象的塑造,很能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充分提高他们学4文言文的兴趣。3.升华体验,读出情感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够调动人的联想与想象,激荡起心底的涟漪。播放音乐是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景的一种有效手段。合适的音乐可以给学生一个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从而自然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充分挖掘文\n本内涵,促进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碰撞、交流。《赤壁赋》、《逍遥游》、《兰亭集序》等都是千古传诵的美文,婉转流畅,抑扬顿挫,语言凝练,富于音乐美。配乐来朗诵,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调动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进入作者描绘的优美意境中,促进学生积极地感悟、思辩、探宄。让他们感受音乐和文字相结合带来的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二、因文而异,巧立体验侧重点文言文中应该既有“文”又有“言”。苏教版中的文言文,都是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很好地把“文”“言”统一起来。笔者认为应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文言文教学不一定非要遵循什么模式,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更应注重因‘篇’施教,巧立体验侧重点。冇的文言文语言浅显,但意蕴丰厚,那么就不必在字词句式上过分注重,可以重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鉴赏。如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生存选择”板块中的两篇文章一一《报任安书》和《渔父》。这两篇文章一长一短,一重一轻,应区别主次,突破重点。《报任安书》是传统名篇,文章比较长,涉及比较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冇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先开展翻译任务活动,要求学生在亲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质疑,为进一步的问题探讨打好基础。《渔父》比较短,又有较强的故事性,学习的难度不大,教学中以自学为主,教师稍加点拨,抓住几次对话,突出屈原的人格追求。三、巧用注释和工具书,搭建体验平台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报任安书》给出了部分译文。\n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去查、去读、去悟。笔者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班级学生分为5-8人不等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解决文中疑难的字词句,然后由各小组提出讨论过程中觉得困难的字词句,最后采取竞答的方式探讨这些疑难问题,检查个人、小组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就在学生们讨论、交流、碰撞、生成新的知识中活了起来,从自己的动口、动手、动脑中学到了知识,养成了4惯,增强了活力。四、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个性体验文本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思维的创造活动。同吋,学生得冇所思、冇所问,才能有所引申、发挥与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传统的观点和约定俗成的解释进行大胆的质疑,引发课堂讨论,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在《兰亭集序》一文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一句中的“一觞一咏”,书下的注释为“饮酒一杯,咏诗一首”。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有位学生提出来兰亭集会,“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到了谁的面前谁才能喝一杯洒,咏一首诗,其他41人围着曲水,等着曲水中流过来的那只洒杯咏一首诗,这样才够尽兴、惬意,才符合东晋吋期文人的习惯。这个问题的提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观点不一,分成两派,展开争论。笔者便不失吋机地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很好地去讨论,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也觉得对方说的冇道理,于是握手言和,接纳了彼此的观点。冇效的体验活动既激发了学生探讨的热情,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权威,在深刻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无形中缩小了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在亲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实践水平。如果不经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以及对体验内容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概括、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就难以获得结论,也难以真正理解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任何没冇独立自\n主的体验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只有在体验吋思考,把体验与思考结合起来,互动互补,让学生逐步体验古典文学的魅力,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不断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参考文献:[1】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庞维国.论体验式学全球教育展望,2011(6).[3】王敬.尊重历史准确解读一一重读《兰亭集序》[」].现代语文·下旬,2004(1).[4】赵继光.新课程中学5S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10(8).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邮政编码:22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