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01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n“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牲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n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n常见的词类活用\n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这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名词:名词作状语、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用作名词、动词用作意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用作名词、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n名词的活用\n一、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例如:假舟椅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三例是普通名词用作动词,后两例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n(1)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一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例如: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吾师道也(《师说》)榆柳荫后檐(《归园田居》)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处罚登记学习遮蔽称王灭族,使动用法\n(2)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例如:一狼洞其中(《狼》)女幸而偶我(《与妻书》)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打洞匹配用蹄踢\n(3)受副词“遂、弗、不、皆、己”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如: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陈涉世家》)未云何龙(《阿房宫赋》)指点打量用眼示意赐福出现云\n(4)“所”字结构中“,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不者,若属且为所虏(《鸿门宴》)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用网捕俘虏向往,追求\n(5)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商相如列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6)名词后带有补语时用作动词。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用刀杀游水驻扎<于>霸上筑舍定居捕鱼砍柴\n(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为动词。例如: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向西去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向东去\n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1)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如:“陈胜王”的“王”译为“称王”“;“沛公军于霸上”的“军”译为“驻军”。(2)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如:“蹄之”的“蹄”译为“用蹄踢”;“而后乃今将图南”的“南”译为“向南飞”。(3)换一个相应的动词。如:“女幸而偶我”的“偶”译为“匹配”。\n二、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果名词带上宾语,对宾语含有“使……怎么样”“让……怎么样”的意思,这个名词就活用为使动词。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让……为王)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使……灭族,也可用作一般动词)\n三、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语法现象仅限于名词和形容词,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则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把握住意动用法所表示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就可以把它和表示“使令”意义的使动用法区别开来,也可以把它和表示一般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区别开来。\n如果名词带上宾语,对宾语含有“以……为……”的意思,即体现“主观意念的感觉”,这个名词就活用为意动。翻译为“把……当作(看作)……”,“认为(觉得)……怎么样”等。例如:吾从而师之(《师说》)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以……为老师认为……是粪土以……为借鉴\n(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等。例如: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向东南在朝廷上从小路\n(2)表示比喻。就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等。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像鸟的翅膀一样像狗一样\n(3)表示态度,可译为“像对待……一样”“按照……”等。例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拿、以、靠)……”。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意洞手(亲手)书(《与妻书》)像对待兄长一样用箕畚用朱砂亲手\n(5)关于“日”“月”“岁”“时”等时间名词作状语。①“日”“月”“岁”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前,翻译时在其词前加“每”或本词重叠使用,即“每日”“每月”“每年”,或“天天”“月月”“年年”,以表示动作的频率或经常性。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日”用在表发展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前,翻译为“一天天地”。例如:乡邻之生日盛(《捕蛇者说》)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