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7 MB
  • 2022-08-26 发布

《文言文复习策略》PPT课件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文言文复习探讨阳泉市实验中学李淑青\n明确内容要求把握出题方向狠抓基础复习关注中考热点\n考试内容与要求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奏合理。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4.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n考试内容与要求6.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7.古诗词简单赏析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34首古诗词。8.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16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课外浅易的文言文。\n近几届山西中考考点回顾(分值)读音作品作家词语含义(用法)句子翻译理解赏析2008(12分)《岳楼楼记》1X42X22+22009(12分)《邹忌讽齐王纳谏》1X42X21+32010(10分)《送东阳马生序》121+(2)222011(12分)《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1X21X22X22+2\n200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至若春和景明2009邹忌修八尺有余孰视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时时而间进余幼时即嗜学2011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试题集锦(词语解释)\n词语解释命题的特点:(1)考查的词语大都在课下注释;(2)以常用的文言实词为主;(3)词义可根据上下文推断。\n注意书下课文中有整句话翻译的句子!试题集锦(句子翻译)2008(1)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009(1)邹忌讽齐王纳谏(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010A.不敢稍逾约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011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念无与为乐者\n本文用“_________”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20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甲文是                  乙文是注意考查学生对文句的理解、信息的提取试题集锦(理解)\n2008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011年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示例: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注意修辞和描写对象的特点试题集锦(赏析)\n考点一:读音1.通假字。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2.生难字。例如:饮少辄醉往来翕忽3.多音字。例如:时时而间进4.误读字。例如:诣太守5.成语中易读错的字。例如:妄自菲薄觥筹交错必考篇目,重点读音,分类梳理\n考点二:断句1.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例:今齐地/方千里其喜/洋洋者矣2.“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例:余闻之也/久3.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利用对文意的理解,并掌握规律,才能准确地停顿。\n考点三:词语含义(一)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词2、通假字3、一词多义4、多词一义5、词类活用\n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河”古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词义转移、变化,如“走”古指跑,现指步行。单音词连用,易于和现在双音词混淆,如“可以一战”中“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现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一)文言实词:\n便要还家通“邀”,邀请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2、通假字\n3、一词多义: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去国怀乡(国都)死国可乎(国事)\n4、多词一义如:表示“都”的词语表示“这”的词语咸来问讯斯是陋室悉如外人是知也皆叹惋百废具兴\n空乏其身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公将鼓之击鼓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词类活用\n(二)文言虚词(之为其于以而)悉以咨之。代人代词属予作文以记之代事之辍耕之垄上。“到、往”动词行道之人弗受。“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何陋之有?公将鼓之。\n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应补充出文中省略的成份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译为“……是……”用被动语气显得别扭时应换为主动语气考点四:翻译句子(一)翻译中的句式处理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n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应补充出文中省略的成份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译为“……是……”用被动语气显得别扭时应换为主动语气(一)翻译中的句式处理甚矣,汝之不惠。何以战?\n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应补充出文中省略的成份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译为“……是……”用被动语气显得别扭时应换为主动语气(一)翻译中的句式处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n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应补充出文中省略的成份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译为“……是……”用被动语气显得别扭时应换为主动语气(一)翻译中的句式处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n常见文言句式固定句式“如……何”译为“把……怎样”。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怎么呢?)“何……之有”,译成“有什么”。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不亦……乎”译为“不是……吗”不亦悦乎?(不也很愉快吗?)\n123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即要优美,争取用语生动传神翻译三个原则:翻译力求准确\n基本方法:译---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汉语词汇留--保留专有名词、年号、帝号、国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等词语增----把省略的成分补上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调----将特殊词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翻译力求准确\n出错原因:一是关键字翻译不准确;二是丢字落字现象严重。翻译力求准确\n解决方法:一是关键词语翻译一定要准确。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出现错误)“具”翻译为“具体”(正确解释)具----------详细翻译力求准确\n解决办法:二就是字字落实。“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各、复、延、至、其”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里。翻译力求准确\n“读懂”是理解的基础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初中课外文言文复习\n课外文言文复习考题示例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n问题: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楚庄王欲伐陈伐:民怨上矣上:考点透视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其中有实词“伐”,还有古今异义的词“上”。(1)“伐”,在《曹刿论战》中学过“十年春,齐师伐我”,是“攻打”的意思(2)“上”,是古今异义的词,“国君”、“君主”。在《陈涉世家》中“上使外将兵”学过。课外文言文复习考点透视\n考点透视本题考查对文义、句义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考生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宁国所说话的内容,然后将这个句子翻译出来,而且这个句子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答案: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务很多。问题: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课外文言文复习考点透视\n问题: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考点透析:第三题其实是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考生要找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本文的相同之处,然后根据对课文中“使者”“宁国”两个人物分析陈国问题的角度不同,联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地利、人和的问题来完成这道题。答案是:“不一样。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课外文言文复习考点透视\n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课外文言文解题四小步:\n问题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翻译句子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多数文言实词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翻译句子。(略)(3)内容理解题。课外文言文解题四小步: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n(一)主题相同课内:《曹刿论战》“公与之乘”到文章结束。课外:(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问题: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n(二)事物相同(一)予独……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二)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节选自李渔《芙蕖》)问题:“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n(三):体裁相同(甲)元丰……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问题: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n(四):主人公相同[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问题: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n一、勤积累。平时勤于积累,夯实基础,掌握课内学习的知识,无论是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设题,还是出现另外更加新颖的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二、多阅读。在平时我们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意识地进行课外古诗文阅读。比较阅读的文段与课内文段是有联系的。因此,指导学生阅读与课内文段主题相同,或者事物相关,或者主人公相同,或者体裁相同的古诗文。温馨提示:\n三、莫慌张。猛然看到一篇从没见过的课外古诗文,有的同学或许就先被唬住了,不知该如何下手。其实,只要静下心来看一看,就会发现课外文段其实没那么可怕,他们在难度上与课内文段相当,而且有生词或不好理解的地方,下边一般都会有注释,不会影响对文段的理解。因此,遇到了没见过的课外文段,告知学生不要慌张,只要调动起平时自己的积累,就会很容易地大体理解文段的内容及主旨。温馨提示:\n谢谢2012年4月9日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