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00 KB
  • 2022-08-26 发布

南通市海安县城南初中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通市海安县城南初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一(2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pīnbó)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A(弥香/芳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biānzhī)的彩虹——(xuànlì)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开辟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在A处横线上。(1分)3.文中有个句子有语病,请把它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4.请你参加名著阅读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1)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段文字出自小说,作者是苏联作家,文中的“他”指的是小说主人公。(3分)(2)请你把这本书送给一位因挫折失败而情绪低落的同学并写上一句赠言。(2分)5.在学校开展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八(3)班同学不仅搞好本班的环境卫生,注意文明礼貌,而且在校园内热情宣传开展活动的意义,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以向明中学团委的名义,写一封表扬信,对八(3)班同学给予表扬。(3分)表扬信八(3)班同学: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长征》)(2)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3)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4)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望岳》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的诗句是:“,。”(6)《过零丁洋》一诗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二)(4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5分)10/10\n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7.“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其中“吹”“逐”两字用得好,请分析它们好在哪里。(3分)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甲】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就:到。③死敌:死于敌手。④死法:死于军法。⑤恁nèn么:如此,这样。⑥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2分)念无与乐者望亭宇尚在木末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念无与乐者()(2)怀民亦未寝()(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虽兵阵相接()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译文:12.甲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1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2分)(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9分)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①10/10\n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14.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2分)15.第③段中“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2分)16.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述晕是怎样形成的(2分)17.第⑤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14分)向一棵树鞠躬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10/10\n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肆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颗榆树而感动。 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呢!”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颗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1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1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2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21.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三(30+5分)22.根据要求作文。(35分)请以“难忘那一缕芳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自定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答题纸10/10\n1.(3分)2.A(1分)3.(2分)4.(1)(3分)(2)(2分)5.(3分)表扬信八(3)班同学:6.(1)(2)(3)(4)(5),(6),(8分)7.(3分)8.(2分)9.念无与乐者望亭宇尚在木末(2分)10.(1)(2)(3)(4)(4分)11.(1)(2分)(2)(2分)12.(3分)10/10\n13.(2分)14.(2分)15.(2分)16.(2分)17.(3分)18.(3分)19.①(2分)②(2分)20.(4分)21.(3分)22.作文。(35分)10/10\n10/10\n10/10\n参考答案[一、22分1.拼搏编织绚丽2.弥香3.将“开辟”改为“筑成”4.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②示例: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5.略6.略二、43分7.“吹”“逐”两字用得好,使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形象化了。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梦乡,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乡思的深切,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之情。9.念\无与乐者望\亭宇尚在木末10.想睡只是,不过即使1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12.第④句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13.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附文言文翻译: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步疲乏,想到亭子边歇会儿。(远远)望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大树梢头,心里头,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过了好久,突然想到:“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因此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人们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声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样的时候,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14.鲜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15.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的光组成的。16.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17.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18.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19.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20.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1.(示例1)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不失为人生的智慧。(示例2)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10/10\n三、35分22.写作(略)10/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