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53页

  • 786.00 KB
  • 2022-08-27 发布

2017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文言文复习\n“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n(一)一词多义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的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n[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自己”“自身”“身孕”“性命”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n2.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胜不敢复相士)(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读书人”“有才能的人”“士兵”3.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选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辅佐帝王的人”\n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曹操遗权书曰或凭几学书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书本知识书信书籍写字书法奏章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成。\n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3.草菅人命,纵横乡里本义“手和脚”,喻指“兄弟”“党羽”。本义指“头和颈”,喻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n练习:解释下列句中“间”的词义。①间缝。“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管晏列传》②中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③缝隙,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④介入其间,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n⑥断断续续,间或。“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⑦隔阂。“故君臣多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⑧挑拨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列传》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⑩抄近路,抄小路。“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n(二)通假字1.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n[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赢粮而景从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5.风吹草低见牛羊6.乃善刀而藏之7.离骚者,犹离忧也[倍]通[背],背叛之意。[景]同[影],像影子一样。[知]通[智],智慧。[坐]同[座],座位。[见]同[现],露出。[善]通[缮],修治。[离]通[罹],遭受。参看《导航》表格内容:通假字98例\n(三)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n13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例: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例: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例:\n练习l.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n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又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n练习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沛公居山东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n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又如“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移、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n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颜色不少变③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n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古义:攻克。今义:抬起。古义:跑。今义:行走。\n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②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盟约。今义:限制。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n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n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谤,贬义词。\n练习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义: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n④天下云集响应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③先帝不以臣卑鄙\n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愿为市鞍马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代指大腿,现在指臀部、屁股。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现指城镇、集市。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现用于指感谢。\n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n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③璧有瑕,请指示王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n(四)偏义复词◆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昼夜勤作息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异同:偏义复词,不同。作息:偏义复词,劳作。去来:偏义复词,离去。(商人)离开,(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来”是助词无意义。\n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园圃:偏义复词,果园。公姥:偏义复词,婆婆。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n(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n[练习1]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①籍吏民,封府库沛公欲王关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大楚兴,陈胜王日将暮,取儿稿葬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籍:登记王:统治敌:攻击笼:用笼子装王:称王暮:落山水:游泳原:推究\n(2)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n找出下列句中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⑤而相如廷叱之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隶:当奴隶一样舟:用船日、月:一天天、一月月廷:在朝廷日:每天\n(1)普通名词作状语①表状态。“象…一样”例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②表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n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2)时间名词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例如: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例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例如: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n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例:左右欲刃相如。例:又郊败之。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①合流屈曲而南。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n(3)名词使动用法[练习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使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①生死而肉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既东封郑。肉:使……长肉王:让……称王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封:让……做边界\n(4)名词意动用法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意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越国以鄙远②鱼肉缙绅孟尝君客我④君子病无能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鄙:把……当作边鄙鱼肉:以……为鱼肉客:把……当作门客病:以……为病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名词带宾语具有“觉得宾语怎么样”,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一般译为“以……为”、“认为……是”、“把……当作”。例如:\n名词活用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n(6)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无乃尔是过与?(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活用为一般动词:⑴、⑷、⑹、⑺、⑻活用为状语:⑵、⑶活用为使动词:活用为意动词:⑸⑼\n锦囊妙计!!!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名词活用歌\n2.动词的活用(1)活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n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出、入:产品、收入得:收获、心得作、制:措施、制度谗、讥:诬陷、嘲讽的话捕:搜捕活动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饮:饮料、汤食\n(2)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①外连横而斗诸侯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以夭梅病梅为业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李牧连却之⑥中军置酒饮归客斗:让……争斗屈:使……弯腰夭、病:使……弯曲,使……生病鸣:使……发出声音却:使……退却饮:使……饮酒\n(3)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泣:为动用法,为…哭泣死国:为国事而死哀:为……哀悼哀:为……哀叹\n3.形容词的活用(1)活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n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晓看红湿处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⑤险以远,则至者少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固:坚固的地势红:红花绿、红:绿叶、红花“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远近”:天下的人高:高处\n(2)用作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穷:看尽严:尊重美:赞美高:升高多:推崇,赞许\n(3)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昂其直,居为奇货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弱:使……弱高:使……高,抬高昂:使……高昂弱:使……弱愚:使……愚笨\n(4)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天下苦秦久矣渔人甚异之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患志之不立小:认为……小苦:感到痛苦异:认为……奇怪迟:认为迟患:以……为忧患\n4.数词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二三其德一:专一贰:背离二三:不专一,不忠诚(1)用作动词(或形容词)③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n(2)数词用作副词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n53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步:逐层切分,弄清主要意思,突破重点难点。第三步:题文对照,定向阅读,适时答题。第四步:全面检查,认真验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