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 MB
  • 2021-05-13 发布

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5期)专题10 温度 物态变化(含解析)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10 温度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 A. 方法a B. 方法b C. 方法c D. a、b、c三种方法都对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同步练习 ‎【答案】B ‎【解析】‎ ‎2.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B. C. D. ‎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8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 20‎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吸热升华为碘蒸气,即发生的是升华现象,所以,玻璃泡内弥漫着的是紫红色的碘蒸气。正在消融的冰凌,是固态的冰变成了液体的水,是熔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只有C,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这就是我们家乡大庆的四季。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A. 春天:一定要在有风的天气里,花香才能扩散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变得五颜六色,这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 秋天:中秋的月亮又大又圆,这是因为月亮对阳光进行了镜面反射 D. 冬天:雪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 ‎【来源】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13.1 分子热运动 ‎【答案】D ‎【解析】‎ ‎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B. ‎ C. D. ‎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 20‎ ‎【详解】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瀑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综上所述,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当时的是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问题,解题时首先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5.下列测量记录结果错误的是( )‎ A. 木块长度:1.4cm B. 液体体积:44mL C. 被测物体质量:28.4g D. 温度计示数:53.5℃‎ ‎【来源】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仔细看图可以知道:‎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cm对齐,右侧与4.4cm对齐,估读为4.4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此选项错误;‎ B、在量筒上,10cm3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2cm3,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液面最凹处与44cm3相平,所以液体的体积为。此选项正确;‎ C、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此选项正确;‎ D、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60”在“5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53.5℃.此选项正确。‎ 20‎ 故选:A。‎ ‎【点睛】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关键是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6.如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寒冬,河水结成冰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B卷)‎ ‎【答案】A ‎【解析】‎ ‎【点睛】伴随着物态变化总有吸放热现象。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液化、凝华;‎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试管中的固态碘,会在试管中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B. 水在蒸发时放出热量 C. 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D. 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水能加热到100℃以上 ‎【来源】2018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物理试题 20‎ ‎【答案】D ‎【解析】‎ ‎【点睛】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当熔化完以前,温度是不会升高的,即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熔化时会慢慢变软,变烯,最后完全变为液态,要牢记这些特点。‎ ‎8.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 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 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来源】2018年广西钦州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沸腾时,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B正确;‎ C、酒精沸腾过程,是汽化现象要不停加热,是吸热过程,故C错误;‎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酒精的沸点78℃与气压是有关的,酒精的沸点不总是78℃,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重点是液体沸腾特点的掌握,即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会再升高,且要牢记沸点与气压有关。‎ 20‎ ‎9.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如图所示的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来源】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答案】A ‎【解析】‎ ‎【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汽油容易汽化,且汽油容易燃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属于升华现象 B. 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 C. 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固现象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 ‎【来源】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详解】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0‎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1.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 A. 小明体育考试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0m B. 小明家的台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1A C. 巴中冬季平均气温为﹣30℃‎ D. 正常情况下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来源】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点睛】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12.小红与家人周末乘汽车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路上爸爸告诉她汽车发动机是汽油机,并用水作冷却剂。到达发射中心,小红刚下汽车便闻到墙内飘来的阵阵桂花香。返回时又到漫水湾温泉山庄泡温泉,小红刚进入温泉水时感到水温较高,泡完温泉从水中上岸后又觉得冷。小红结合平时学习得到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 B. 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 C.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20‎ ‎【来源】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 ‎【点睛】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即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两种方式很容易区分,做题不难。‎ ‎13.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 B. 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 C. 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 汤圆煮熟关火后水不再沸腾是因为为水分子停止运动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 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 测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所以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也有内能,故A选项错误;B.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故B选项正确;C.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汤圆内空气受热膨胀造成的,故C选项错误;D.汤圆煮熟关火后不再沸腾是因为水无法再吸收热量,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4.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20‎ 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方法由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放热。‎ ‎(2)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附着在内表面;‎ ‎(3)“白气”不是气,是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4)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点睛】此题考查了各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搞清物体在变化前后的状态,在平时多注意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1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冰化成水 B. 露的形成 C. 雾的形成 D. 自然界中雪的形成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 20‎ ‎【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二、实验题 ‎16.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____;‎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8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使冰受热均匀0能 ‎【解析】‎ ‎【详解】(1)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不仅可以使冰受热缓慢,还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 ‎(2)由图乙知道,冰熔化过程中,当温度是0℃时,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冰的熔点是0℃;‎ ‎(3)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不能发生。‎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20‎ ‎17.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有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可以读出水的沸点为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98不变 ‎【解析】‎ ‎【分析】(1)温度计在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液面所指示的来读数。‎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读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 ‎【点睛】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重要的实验,此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多,一般考查液体沸点、沸腾条件、沸腾特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气泡变化问题,对于实验题,还要注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18.在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20‎ ‎(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性质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3)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热胀冷缩﹣2不变等于高于 ‎【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及结合图象分析晶体熔化的特点,根据题意找出相关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9.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20‎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_____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物态的变化》 单元测试题 ‎【答案】不变增加固液共存升高18‎ ‎【解析】‎ ‎【点睛】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三、综合题 ‎20.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混凝土双拱坝最大坝高289米,顶宽13米,最大底宽72米。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有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这与水的___________(填物念变化名称)有关。‎ 20‎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好处_________。‎ ‎(3)水电站枢纽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泄洪6分钟即可装满一个西湖。若以最大总泄洪量泄洪,6分钟内所泄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试题 ‎【答案】汽化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 ‎【解析】‎ ‎ (3)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6分钟泄洪量体积为:‎ ‎;‎ 水的质量为:‎ ‎。‎ ‎【点睛】重点是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注意求密度时,先求出泄洪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式计算质量。‎ 四、简答题 ‎21.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为什么?‎ ‎(2)冬天,下雪的时候,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1)液体吸收热量能够汽化,所以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是因为一部分水汽化(或蒸发)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2)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云层中急剧降温,直接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了雪花。‎ ‎【解析】‎ 20‎ ‎【点睛】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22.(题文)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德阳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解析】‎ ‎【详解】自解界的水循环,涉及到水的各种状态的变化,主要用到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熔化来解释。‎ 如图,地表和海洋中的液态水,会蒸发变为水蒸气,上升到高空,由于高空温度低,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珠,或凝华为小冰晶,形成云;‎ 如果遇到上升气流或冷空气,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会使小水珠或小冰晶变大,变大的小水珠或冰晶下落,冰晶下落过程会熔化为水,下落到地面或水面即雨的形成,如果冰晶过大下落到地面也没有熔化完,则为冰雹;‎ 雨水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入大海,一部分又蒸发到空中,这样形成了地表的水循环过程。‎ ‎【点睛】重点是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水的循环过程,水循环中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物态变化,所以要熟练掌握每一种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也非常多,平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 20‎ ‎23.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甲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热,乙试管中水能否沸腾?为什么?‎ ‎【来源】青海省西宁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乙试管中水不能沸腾;因为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乙试管中水不会沸腾。‎ ‎【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的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还要不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异。‎ 五、填空题 ‎24.正确读数是做好试验的前提,请你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 ‎(1)如图甲所示,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汽车行驶时的速度为_________km/h。‎ ‎(3)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秤物体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4)如图丁所示某患者的体温为________℃.‎ ‎ ‎ ‎【来源】贵州省毕节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20‎ ‎【答案】1.68-1.70都可以706.239.1‎ ‎【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初中阶段物理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即刻度尺、秒表、天平、量筒、温度计等,使用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另外需要注意,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25.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_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_______ 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来源】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答案】60不会醋汽化 ‎【解析】‎ ‎【详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即使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不会升高,当醋汽化后,继续加热,油的温度就会不断上升,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点睛】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6.物理知识应用:‎ ‎(1)家用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效应制成的。‎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原理制成的。‎ ‎(3)电磁继电器是利用_______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来源】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热液体热胀冷缩的电磁铁 ‎【解析】‎ 20‎ ‎【分析】电热器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电磁继电器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电磁铁,它是靠电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点睛】此题考查知识面比较广泛,需要学生掌握电磁继电器、常用温度计、电热器的工作原理,是一道学科综合题,重点是掌握基础知识。‎ ‎27.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来源】湖北省恩施州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升华凝华霜 ‎【解析】‎ ‎【详解】(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即发生了凝华现象;‎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28.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了_____现象 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____现象。‎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20‎ ‎【答案】液化汽化 ‎【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液化和汽化的了解,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释,难度不大。‎ ‎29.“让我们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请回答:‎ ‎(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_______。‎ ‎(2)“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一情景里,以波浪为参照物,小船儿是_______的。‎ ‎(3)船桨向后划水,船向_______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 ‎【来源】青海省西宁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蒸发(汽化)运动前相互 ‎【解析】‎ ‎【详解】(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所以,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过程吸热,所以同学们会感到凉爽。‎ ‎(2)以波浪为参照物,小船儿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3)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船桨向后划水时,给水一个向后的力,水同时会给桨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船向前运动,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蒸发及蒸发吸热,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度不大。‎ ‎30.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晶体不变 ‎【解析】‎ 20‎ ‎【点睛】重点是晶体的熔化特征,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熔化时会慢慢变软,变烯,最后完全变为液态,要牢记这些特点。‎ 20‎